白花什錦丁香栽培技術
丁香對土壤的選擇并不嚴格,甚至在輕度鹽堿土中也能生長。但是丁香不耐水濕,應選擇排水良好的高燥處栽植。適量施肥有助于丁香健壯生長,但施肥過度反而減少花芽數(shù)量。多數(shù)原產北方的丁香種類應選擇光照條件好的小環(huán)境;但原產西北和西南高海拔冷涼地區(qū)的種類,如四川丁香、云南丁香等,在華北的低海拔、春夏高溫地區(qū)栽植則不耐強光,選擇遮蔭度為30-40%的小環(huán)境方能正常生長。
丁香品種需要通過無性繁殖方法才能保持優(yōu)異性狀:
【嫁接】:是丁香良種快速繁育的有效方法。以早春枝接成活率最高。枝接后當年冬季即可實施定型修剪,有利于植株快速成型。
【扦插】:也是繁育丁香良種的有效措施。但丁香扦插必須使用特定的生根促進劑,并且施加嚴格的水分控制管理才能使插條生根。
【分株】:用于繁殖叢生性強的丁香種類。最佳操作時間在春季萌芽前。
【組織培養(yǎng)】:是快速擴繁丁香的方法,但是需要針對不同品種,研制營養(yǎng)配方。
【種子繁殖】:野生丁香的繁殖。
除了以上方法外,還可采用播種繁殖。
國內分布:中國有栽培。
選擇保溫保濕,通風良好、光線適量、排水通暢、管理方便的靈芝大棚,棚內要求地面清潔,墻壁光潔,耐潮濕。靈芝棚的大小視培養(yǎng)料的多少而定,一般建在樹林、房前屋后林陰處,靠近水源的位置最合適。培養(yǎng)料入棚前菇棚...
主要采用播種繁殖,也可用分蘗、扦插法繁殖。播種宜隨采隨播,千粒重7.7克,發(fā)芽率65%~85%。扦插繁殖成活率高,達85%左右,扦插苗生長快。管理粗放。采集(1)采種母樹的選擇在白榆尚不能提供大批優(yōu)良...
地栽前翻耕土壤,施足基肥。頭年的冬季到次年的3月初種植,栽植深度3-5㎝。生長期需保持土壤濕潤,注意除草松土,每2周施肥1次。一般栽后2個月開花?;ê笾?月中旬施1次磷肥,可使塊根生長充實。常用分株繁...
對土壤的選擇并不嚴格,甚至在輕度鹽堿土中也能生長,但是丁香不耐水濕,應選擇排水良好的高燥處栽植。
花白色,花期5月。
格式:pdf
大小:49KB
頁數(shù): 7頁
評分: 4.7
白蘭花栽培技術 她,花香四溢、冰清玉潔。像美麗的少女一樣亭亭玉立、又像溫潤的白玉一般潔白無暇。她,就是白 蘭花, 那冰綃( xi āo)一樣的花瓣輕疊數(shù)重,一朵挨著一朵,細膩而美麗。一陣微風吹來,那淡淡的芳 香隨風撲面,悠遠而綿長。 白蘭花,又名白玉蘭,屬于木蘭科、含笑屬、落葉喬木。是有名的芳香植物,終年常綠,花期比較長, 香氣宜人,是不可多得的多用型植物品種。原產印度尼西亞、菲律賓等東南亞地區(qū),中國引種已有近百年 的歷史,目前,廣西、廣東、云南、福建、四川等地栽培較多。 1 形態(tài)特征 白蘭花的根,肉質肥大,呈纖維狀,富含水分。白蘭花的葉為橢圓形,葉面平滑而有光澤,顏色為青 綠色,側脈比較顯著。一般長 15-22 厘米左右。白蘭花的花蕾好像毛筆的筆頭,開放之后,有 12片花瓣, 白如皚(á i )雪,生長于葉腋之間。花為白色或者略帶些許黃色?;ò攴屎?,形狀為披針形。白蘭花為兩 性花,雄蕊黃
格式:pdf
大小:49KB
頁數(shù): 3頁
評分: 4.5
木棉的栽培技術 1.選地整地 選向陽的、土層深厚肥沃的微酸性和中性土壤。 2. 繁殖方法 木棉主要用種子繁殖。每年 10月,果實成串聚生,采回堆放在陰涼處。過 數(shù)天,攤開晾曬,果裂種脫,除去絮毛雜物,陰干后貯存。早春 2-3 月間播種,播前催芽, 用條播或撒播均可。每公頃用種量 45-60kg。播后按一般育苗的措施,加強管理,待幼苗長 至 5-6cm時,可進行移栽分床培育。 一年生的苗木高達 50cm以上,秋后或次年春季出圃定植。 每年 3-4月份先開花,后長葉?;ü谖灏?,橙黃或橙紅色。花萼黑褐色,革質?;ê蠼Y橢圓 形碩果,內為卵圓形的種子和白色的棉絮。 栽培技術 用播種、 扦插和分株繁殖。蒴果未開裂前采集, 種子發(fā)芽力保存期短,故多隨采隨播,也可用濕沙短期貯藏,條播,覆土 2cm,平均氣 溫 20℃以上,一般 4-5d 可出齊苗;扦插多在 2-3 月或雨季進行, 用長 80-10
白花什錦丁香(變型)(中國樹木分類學)
Syringa × chinensis Schmidt f. alba (Kirchn.) Schelle in Beissner & al. , Handb. Laubh. -Ben. 414. 1903; Lingelsh. in Engl. Pflanzenr. 72 (IV-243): 90. 1920: McKelvey, Lilac 412, pl. 137. 139. 1928: Rehd. Bibl. Cult. Trees & Shrubs 567. 1949.——S. rothomagensis 2. alba Kirchner in Petzold & Kirchner, Arb. Muscav. 493. 1864.——S. chinensis var. alba (Kirchn.) Rehd. in Bailey, Stand. Cycl. Hort. 6: 3301. 1917 et Man. Cult. Trees & Shrubs 756. 1927;陳嶸, 中國樹木分類學1056. 1937; 東北木本植物圖志478. 1955.2100433B
我國有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