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國內外表面技術的發展和實際應用,應把各類表面技術作為一個系統工程進行優化設計和優化組合。
表面復合鍍膜處理從技術上看,這種優化組合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一種“表面復合處理”技術。在強束流的金屬離子注人技術不理想的條件下,運用鍍膜與離子注人的復合,即離子反沖注人技術; 先用離子束輔助涂覆(IAC),再用輕離子的離子束轟擊涂層表面,使徐層元素部分混人基體。
因轟擊中的離子和涂層中的金屬原子間的化學反應,使涂層部分地或全部地轉變成氮化物或氧化物,使涂層性能得到提高; 用離子輔助沉積(AD) 在鋼、鎳、碳纖維增強鋁合金及Si3Al 上沉積Si3N4 梯度薄膜。目前已沉積出一側具有熱、電絕緣性能,而另一側具有導電、導熱性能的薄膜材料。用激光、電子束與氣相沉積技術復合,如在Al上沉積的Ti或Al粒子,在通入N2或O2的同時,用CO2激光照射,可在AI 表面上形成高硬度的TIN或Al2O3,使AI 的耐磨性能提高103~ 10倍。
酸洗鈍化處理:是指將金屬零件浸入酸洗鈍化液中直至工件表面變成均勻一直的銀白色即可完成工藝,不僅操作簡單,而且成本低廉,酸洗鈍化液可以反復循環使用。 電解拋光處理:技術是指電解拋光又稱電化學拋光,是指將...
①表面本色白化處理; ②表面鏡面光亮處理; ③表面著色處理。
1、清洗 2、工具除銹 3、酸洗 4、噴拋射除銹
格式:pdf
大小:63KB
頁數: 3頁
評分: 4.5
中水膜處理技術 一、工程簡介 本工程是收集各小區的優質雜排水 (如洗臉、洗澡、洗菜水等),經過管道收集到一起。 日處理水量為 240m3,每小時處理水量為 16 m3,其水質如下: COD BOD SS PH 進水 出水 ≤50 ≤10 ≤10 7-8.5 二、工藝流程簡介: 方案簡介: 1. 細格柵:自己制作為細網狀或直接向廠家定做 2. 調節池一般設計為 1.5-2.0h 的水力停留時間,并向其內曝氣(為了減輕調節池發生 厭氧反應而產生的異味),一般采用水下曝氣機。池底設有放空管,池頂設有溢流孔。 3. 沉淀池一般設計為 0.5-0.8h 的水力停留時間,池子以斗形為宜,池底設有放空管或 設一流量較小的排污泵亦可,池頂設有溢流孔,調節池與沉淀池的污水經過地下排污溝排到 排污池經排污泵排入市政管網。 4. 毛發過濾器,以小孔徑的毛發過濾器為宜,截留原水中的毛發等大的顆粒物,為保護 后
格式:pdf
大小:63KB
頁數: 6頁
評分: 4.8
中水回用方案 (膜處理技術 ) - 中水回用 一、工程簡介 本工程是收集各小區的優質雜排水(如洗臉、洗澡、洗菜水等) , 經過管道收集到一起。日處理水量為 240m3,每小時處理水量為 16 m3,其水質如下: COD BOD SS PH 進水 出水 ≤50 ≤10 ≤10 7-8.5 二、工藝流程簡介: 方案簡介: 1.細格柵:自己制作為細網狀或直接向廠家定做 2.調節池一般設計為 1.5-2.0h的水力停留時間,并向其內曝氣(為 了減輕調節池發生厭氧反應而產生的異味) ,一般采用水下曝氣機。 池底設有放空管,池頂設有溢流孔。 3.沉淀池一般設計為 0.5-0.8h的水力停留時間,池子以斗形為宜, 池底設有放空管或設一流量較小的排污泵亦可, 池頂設有溢流孔, 調 節池與沉淀池的污水經過地下排污溝排到排污池經排污泵排入市政 管網。 4.毛發過濾器,以小孔徑的毛發過濾器為宜,截留
玻璃的表面狀態對玻璃性能有很大的影響,利用表面處理技術進行改性,設備簡單,原材料消耗少,成本低廉,產品的附加值高。本書從玻璃表面研究方法、玻璃表面結構與特性的理論入手,闡述玻璃表面機械處理(切割、鉆孔、研磨、拋光、刻花、砂雕),化學處理(脫堿、防霉、蒙砂、蝕刻、化學拋光),增強(熱鋼化、化學鋼化、涂層),鍍膜(化學鍍膜、物理鍍膜、各類功能膜),表面施釉、表面裝飾(金飾、擴散著色、冰花、冰砂、彩雕),離子注入、輻照處理等配方與工藝。作者是在收集國內外大量資料的基礎上,結合最新科研成果和生產實踐撰寫而成的,不是照抄搬地介紹玻璃表面處理技術,而是將闡述玻璃表面處理的材料配方和工藝原理與技術相結合,使讀者可舉一反三。
本書可供玻璃制造和加工、建筑、化工、建材、裝飾行業的科技人員、技工閱讀,也可作為大專院校的教材和參考書。
《高等學校教材·表面處理技術概論》挑選了表面工程領域中最常用的一些技術作為主要內容,著重介紹了傳統的表面技術知識,也特別介紹了表面工程領域的前沿動態和最新進展。具體內容包括:電鍍與化學鍍、涂料與涂裝技術、轉化膜技術、氣相沉積技術、熱噴涂與堆焊、化學熱處理、熱浸鍍和高能束表面處理技術。
本書系統地介紹了各種金屬表面處理技術的特點、技術路線與工藝方法,其主要內容包括緒論、金屬表面工程技術基礎理論、金屬表面預處理工藝、金屬表面改性技術、金屬表面鍍層技術、金屬表面轉化膜技術、涂裝技術、熱噴涂技術、堆焊技術、表面微細加工技術、金屬表面再制造技術、先進特種表面處理技術、金屬表面復合處理技術、金屬表面處理技術禁忌、表面分析與覆蓋層性能檢測技術。本書內容系統、簡明,案例豐富、典型,實用性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