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熱帶。
抗病、抗蟲、抗逆、優質;樹冠尖塔形;高25米;胸徑50厘米;葉條形;鉆形;螺旋狀排列。
安徽省。
產 地的氣候溫暖濕潤,夏季涼爽,冬季有雪而不嚴寒,年平均溫13℃,極端最低溫-8℃,極端最高溫24℃左右,無霜期230天;年降水量1500毫米,年平均相對濕度82%。土壤為酸性山地黃壤、 ...
強陽性樹種,不耐陰。喜溫暖、濕潤環境,稍耐寒,能耐短暫-17℃低溫。適生于深厚疏松的酸性或微酸性土壤, 苗期在堿性土種植時黃化嚴重,生長不良,長大后抗堿能力增加。耐澇,也能耐旱。生長迅速,抗風力強。萌...
在微堿性的土壤中生長良好。好溫暖水濕、陽光充足的氣候環境,不耐寒,入冬后地上部分逐漸枯死。以根莖在泥中越冬。中國南北各地池塘、河溝、沼澤中常有生長,常與穗狀狐尾藻混在一起。夏季生長旺盛。冬季生長慢,能...
喜酸性土壤;耐濕;喜光;花期3月。
有性繁殖(種子繁殖)。
觀賞。
土壤類型:黃紅壤,生態環境:陸地生態系統。 2100433B
格式:pdf
大小:80KB
頁數: 未知
評分: 4.7
宿松縣1985年在龍湖圩營造池杉4500多畝,平均成活率達93.7%。但第二年發現部分植株出現多頭現象,以后逐步形成多頭叢生狀。據初步調查,多頭叢生株率80%以上的約300畝,80~50%的500畝,50~20%的200畝,其余的無多頭叢生株或呈零星分布。這些多頭叢生株成材希望較小,將直接影響造林投資效益。
垂枝池杉(栽培變種)(植物分類學報)
3-4年生枝常平展,1-2年生枝細長柔軟,下垂或下傾,分枝較多;側生小枝亦下垂,分枝多。武漢等地引種栽培。
我國武漢栽培的池杉,經湖北省林業科學研究所及武漢市園林研究所的同志觀察研究,可依據葉的形狀大小和排列、葉的色澤和小枝著生狀況分為以下三個類型[見植物分類學報 13 (4):27-31.1975]:
錐葉池杉(植物分類學報)
葉綠色,錐形,先端鈍尖,基部寬楔形,張開成螺旋狀排列,少數樹干下部側枝或萌發枝的葉往往扭轉成二列。凋落性小枝頂端或中部有分枝。樹皮灰色,皮厚1.1厘米,寬裂,深0.9厘米。
在立地條件較好,特別是土壤深厚疏松地營造用材林時,以選擇錐葉池杉為好。
線葉池杉(植物分類學報)
葉深綠色,條狀披針形,先端漸尖,基部楔形,緊貼小枝或稍張開。凋落性小枝細,成線狀,直立或彎曲成鉤狀,小枝頂端有少數分枝。樹皮灰褐色,厚0.8厘米,裂深0.4厘米。枝葉稀疏。
抗性強,在土質較差,土層淺薄、干燥和易被水淹之處,以及農田周圍,道路、水溝兩旁植樹造林時,以選線葉池杉為好,它是營造防護林、防浪林較為理想的材料。
羽葉池杉(植物分類學報)
樹冠塔形或尖塔形,枝葉濃密,樹冠中下部之葉條形,近于羽狀排列,但不完全在一個水平面上,樹冠上部之殲多為錐形。葉草綠色,凋落性小枝再分枝多。樹皮深灰色,厚約0.5厘米。
近似落羽杉T. distichum (Linn.) Rich., 其區別在落羽杉之葉全為條形,羽狀排列在一個平面上,樹皮較薄。
枝葉濃密,有時密集成團狀如云朵,生長快,為城鎮綠化的優良樹種。
池杉木材紋理通直,結構細致,具有絲繩光澤,不翹不裂,工藝性能良好,是造船、建筑、枕木、家具的良好用材;由于韌性強,耐沖擊,故亦為制作彎曲木和運動器材的原料;具有實用廣泛,經濟價植可觀之。因池杉極耐水濕,抗風力強,是沼澤地區防護林的理想樹種,更是池塘、水庫、河道護堤護壩且凈化水源的絕佳樹種之選。
《中國植物志》 第7卷 (1978) 305頁池杉Taxodium ascendens Brongn為獨立種。2020年植物智接受名為Taxodium distichum var. imbricatum (Nuttall) Croom,為落羽杉的變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