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卡的早期繪畫內容主要是釋迦牟尼佛像,以示紀念,又便于移動和朝拜。后來逐漸出現了三釋尊像,文殊菩薩像,觀音菩薩像,地藏王菩薩像,以及他們的各種法變像,各教派的始祖像,可信奉供養的本尊像,法王像。從佛本身的故事畫,發展為輪回三界圖,西方極樂世界圖等內容。
就是熱貢藝人使用天然礦石顏料在畫布上繪畫的一種精美藝術品。 熱貢唐卡的色彩,是熱貢藝術的首要特征。鮮艷奪目,端莊大方,是佛教繪畫藝術中的工筆重彩,最具民族特色。唐卡可用顏料,全部由自己加工制作,大部分取之自然。礦石類有:白土、紅土、南堿、朱砂、藍靛石、水銀、硼砂、寒水石、石膏、土礬、砒石、雄黃、鐵砂、方解石、食鹽、紫銅礦石、硫磺、黃銅礦石及銅氧化物,以及金、銀、玳瑁石、貓眼石、胭脂、墨錠等;植物類有:野菊花、綠絨蒿、高山蓼、牛膀子、黃花、飛燕草、報春花、扁豆花、避陽草、青蓮花、油松、櫻桃果等。藥材類有:黃連、松香、松脂、藏紅花、杜仲、龍膽、姜黃及一些海藻類寄生物;還有動物類:海螺、珍珠、龍骨、戴帽、珊瑚等。
這些礦石和動植物顏料的炮制和提取,手續繁雜,程序較多,還要念咒誦經來增加整幅作品的加持力,但就是這種色彩原料,造就了唐卡藝術的生命和輝煌,使它的色澤艷麗鮮亮,經久不衰而著名于世。
濃重飽和的用金技藝,是熱貢彩繪唐卡的藝術特色。所繪四臂觀音菩薩,大勢至菩薩端莊神圣,所繪綠度母、白度母身姿婀娜,如溫柔嬌美的少女,所繪大威金剛、護法神和喜金剛,則是憤怒兇煞,善惡分別。還有黃色的財神像等,不只在寺院供奉,也被百姓和商人所敬奉。
藏族唐卡藝人們就在長期的藝術實踐中摸索出一套獨特的配料、繪畫、繪金的方法。繪制唐卡所用的顏料, 全部取自天然物質, 以產于雪域的天然礦物、植物為主要生產原料,顏料有透明和不透明兩種。
藏族傳統繪畫的顏料以產于雪域的天然礦物、植物為主要生產原料,其制作和應用藏傳礦、植物繪畫顏料。 這些天然礦、植物提取物既可做顏料繪畫,也可入藥治病,被稱為“藏藥”、“藏顏”。礦物顏料的可貴之處在于它們是從晶體礦石提煉出來的天然結晶礦物,可使畫面產生光澤,且更增加了作品的藝術價值;植物顏料主要提取自雪域地區比較罕見的花、草、樹木的葉、皮等,耐光耐熱,具有極佳的色彩壽命。
生產藍銅礦石與孔雀石,這些礦石可以磨制出藍色與綠色的礦物顏料。而紅、黃、橙三種顏色的礦石則需要去昌都等地尋找。
唐卡、沙繪壇城、壁畫、木雕和家具上的裝飾畫等傳統藝術品在塑造的過程中,對原料的需求量也越來越大。而在這幾項藝術創造中,最離不開的原料是天然礦物和植物顏料。使用天然礦物和植物顏料繪制的唐卡,時間越久遠,色澤越鮮艷。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拉薩市城關區古藝建筑美術公司獲得“藏族礦植物顏料制作技藝”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2100433B
你好,扎染古稱"絞纈",是我國一種古老的紡織品染色技藝。大理叫它為疙瘩花布、疙瘩花。因主產地在大理,染布者大多是白族,故爾人們又把它叫做大理扎染、白族扎染。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周城...
歷史上利用刺梨釀制刺梨酒的記載,最早始見于清道光十三年(公元1833年)吳嵩梁在《還任黔西》的詩句:“新釀刺梨邀一醉,飽與香稻愧三年”。比此詩稍早或稍晚的貝青喬的《苗俗記》載:“刺梨一名送香歸……味甘...
工藝流程:采土、曬土、舂土、篩土、和泥曬土、羼料、制胚、鑲瓷、陰干、磨光、燒制、焐熏、刷酸奶渣水等十幾道工藝流程.采土:土用尼西本地所特有的一種黏土;曬土:采土回來后曬土3天左右;舂土:陶土原料混合后...
格式:pdf
大?。?span id="44psqj4" class="single-tag-height">105KB
頁數: 3頁
評分: 4.6
嘉絨藏族民居建筑 嘉絨藏區的居室,絕大多數是石屋、即用片石壘砌成的民居, 也有的是用土夯筑成墻體框架、上架橫木、樹枝、雜草、再上加蓋 土作平屋的。個別地方也有串木為架的木板房,房內泡用木板隔間, 房頂橫梁有半邊風或人字形兩邊風開,類似內地小青瓦房建筑,架 上蓋杉木開出的杉板,有稱瓦板,長約 1-1 .5 米,寬有 5 至 8 寸、 蓋好杉板后用石板壓縫,達到固定斜平排水作用,這種屋多達三層。 這種串木結構的房屋舒適、通風、不潮濕、寬敞明亮,也是防震的 理想建筑.多數房前有小院,以土墻為欄,這種屋多 近鄰地震常發區的道孚、 爐霍、黑水、理縣、 康定、瀘定一小部分地區。 嘉絨藏區最多的居室還是第一種,即稱碉樓寨房。其實碉樓和 寨房是有區別的。嘉絨民居建筑皆為石塊砌墻本質梁架的石木結構 建筑,俗稱碉房,碉房的歷史建筑是很悠久的,從考古發掘追溯至 戰國西漢時期,石棺葬民族已居住石砌的碉房。 《后漢
格式:pdf
大?。?span id="r099bnu" class="single-tag-height">105KB
頁數: 10頁
評分: 4.5
藏 族 石 砌 建 筑 探 秘 趙育民 【摘 要】 本文從川西高原丹巴大小金川地區的地理環境和人文景觀,進 行了石砌建筑的研究與分析,概述了由于地理環境、生活習慣形成的建筑空間 布局、造型特點,構造功能,以及石砌建筑獨特施工方法的形成、石砌建筑的 高度發展。受氣候條件、民俗習慣和宗教信仰影響形成的粗獷、質樸的艷麗文 化色彩。 【關鍵詞】 藏族 石砌 碉樓 民房 色彩特征 1 地勢問題和建筑特點 四川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位于位于川西高原的東南部,得天獨厚的自然資 源和人文環境,孕育出了雄壯彪悍的藏族文化。這里密布著高山峽谷、大小河 流、海拔落差大、地理位置險峻雄奇。 因此造就了這一區域奇特的建筑—— “藏 族建筑”。 這里的藏族人民因地制宜的選用本地的片石作為建筑材料,使得建造出來 的建筑與本地的環境一樣具有粗狂與豪放之美。他們在建筑空間上的處理與布 局獨樹一幟,外部室內裝飾美輪美奐,在粗狂之
姜思序堂,創始于清代乾隆年間,是我國著名的中國畫顏料專業店鋪。古代,國畫家所用的顏料都由自己制作。明末,蘇州進士姜圖香的后裔中出了一位畫家,善于制色,其制顏色紙色合一,經久不脫,一時藝林傳譽,遠近爭求。后姜氏于清乾隆年間在蘇州閶門都亭橋開設了一家店鋪,以姜氏“思序堂”為招牌。從此,姜思序堂國畫顏料,聞名遐邇。太平天國時期,姜思序堂一度停業。后由姜氏后裔姜少甫恢復姜思序堂,繼承祖輩傳統技藝,精心制作的各種國畫顏料。近代任伯年、吳昌碩、徐悲鴻和齊白石等著名畫家的不少傳世名畫,多采用姜氏的國畫顏料。民國時期,由于姜少甫身體不佳,便將店交給了嫡傳藝徒薛文卿管理。薛文卿將子薛庚耀從武漢召到蘇州。薛庚耀刻苦學藝,深得其父真傳,繼承父業,成為姜思序堂主人。
1953年,蘇州姜思序堂國畫顏料合作社成立,薛庚耀任主任。后姜思序堂并入蘇州油墨廠。1972年又恢復姜思序堂國畫顏料廠。20世紀80年代,其“古塔牌”國畫顏料被評為輕工業部優質產品,并獲“中國畫研究院監制”印鑒,遠銷美國、日本和東南亞各國和地區。進入20世紀90年代后,生產經營日益困難,技藝力量后繼無人,姜思序堂的傳統國畫顏料技藝瀕臨失傳。
姜思序堂的國畫顏料采用的原料,可分礦物性原料、植物性原料、動物性原料及金銀等貴金屬礦物共五大類。姜思序堂國畫顏料制作技藝十分精良:膏狀顏料需通過選料、粉碎、研磨、下膏、革腳、煎色、涼干,成型、干燥、稱量、包裝和蓋章等十道工藝;粉狀顏料需通過進料、粉碎、研磨、下膠、沉淀漂洗、干燥、稱量、包裝和蓋章等九道工藝;傳統書畫印泥:煉油,漂油、選料,配料、攪拌、研磨、捶打、稱量和光平等七道工藝。
國畫顏料品種繁多。膏狀類顏料有:特級花青膏、輕膠花青膏、輕膏、赭石膏、牡丹紅膏和胭脂膏。粉狀類顏料有:特級頭青、二青、三青、四青;頭綠、二綠、三綠和四綠;漂凈鉛粉、漂兆蛤粉、特級朱砂粉和頂上朱砂粉。書畫印泥有:珍珠印泥、八寶印泥、朱膘印泥、丹朱印泥、芷蘭印泥、象牙黑印泥和古色印泥等。
傳承保護
2021年5月24日,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市申報的制漆技藝(壩漆制作技藝)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晉作家具制作技藝源于秦漢,宋元時漸趨成熟,明代中期達到鼎盛,并一直延續到清代末期。
晉作家具在明代中末期硬木材料日漸枯竭的情況下,以當地軟木材料代之而起,成為家具制作世界里的一枝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