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立菊是菊目,菊科的植物。將大立菊拉到現場進行綁扎,所有枝條原則上按順時針方向排序,由內向外均勻地用鉛絲或塑料繩固定,避免折斷。短枝就近綁扎,長枝向外或兩側拉出,平面型大立菊要求平整,半球型大立菊要求弧度一致,整個造型和諧協調。花圈架的基本組成部分是在大立菊的中心位置立一根等高的木柱,上面將3根至4根竹片交叉釘在木柱上,將大立菊分成6至8等份,每根竹片固定同一高度,離地面15厘米左右,這樣綁扎出來的大立菊成蘑菇形,然后從里向外每隔10厘米扎一個竹圈,一般8厘米至10厘米為宜,花朵總數根據等差數列公式n(n+1)/2計算得到。大立菊綁扎注意上下、左右均勻、有規律、整齊為原則。
中文學名 | 大立菊 | 界 | 植物界 |
---|---|---|---|
門 | 被子植物門(Angiospermae) | 綱 | 雙子葉植物綱(Dicotyledoneae) |
亞綱 | 菊亞綱(Asteridae) | 目 | 菊目(Asterales) |
科 | 菊科(Asteraceae) | 屬 | 大立菊屬 |
種 | 大立菊種 |
大立菊栽培管理
嫁接成活后加強水肥管理。經常澆水,但不宜過多。發現植株長勢弱、葉子發黃時添加培養土,分3次添加,最后一次在9月上旬進行。雨季應設立塑料棚架避雨,及時排除盆土積水,支架要牢固。立秋后天氣轉涼,菊花生長進入旺季,要特別加強肥水管理。肥料可濃一些,還可在葉面上噴灑0.5%至1%的尿素和磷酸二氫鉀溶液,促使葉色嫩綠,花蕾繁多。
在嫁接的同時注意將嫁接成活的接穗摘心,當接穗長出2片至3片真 葉時即可摘心。摘心時,先從中間長得快的摘起,再摘周邊的。最后一次摘心由內向外根據圈數分3次進行,每次間隔3天至5天,外圍枝條比內部枝條少摘1次至2次。在摘心的同時,用分枝綁扎竹劈,將菊枝縛上,逐漸引誘枝條向四周均勻伸長,再將竹劈的頂端用塑料繩固定在地上,使分枝處于同等高度,隨著分枝的生長調整合適的高度。
此外,要注意摘心與留頭結合起來,將部分較高的枝條摘心,促其多發側枝;另一部分較低的枝條直接留頭,使該枝條長得長一些。摘心的目的不光是使枝條數量增多,長度適當,還要使枝條著生部位合理,提高枝條的利用率。通過摘心與留頭,使大立菊生長一致,花期相同。
欲使大立菊的花朵大小均勻、花期一致,還要利用疏蕾的方法,即枝上發出許多小蕾時,要經常摘除側蕾。大的主蕾旁邊留3個至4個側蕾以分散養分,在小的主蕾旁邊只留一個或不留側蕾。摘蕾時間最好在每天的上午9點以前進行,這時花蕾脆,容易掰掉,而不傷主蕾。等所有主蕾生長一致時,再剝去側蕾。
大立菊有葉斑病、菌核病、病毒病、銹病,以及蚜蟲、小地老虎、蠐螬、卷心蟲、潛葉蠅、木蠹蛾、菊天牛等病蟲害發生。5月下旬開始,15天至20天噴灑一次多菌靈800倍至1000倍、氧化樂果1000倍混合液4至5次。7月至9月,要注意食心蟲、棉鈴蟲,用快靈粉劑托布津1000倍混合液葉面噴灑2次至3次。此外,這段時期紅蜘蛛危害嚴重,要及時向葉背噴灑2000倍滅掃利。
大立菊繁殖方法
砧木的選擇采用黃蒿做砧木,主要是利用其植株高大、分 枝多、適應性強、根系發達、生長旺盛、親和力強等條件。
10月底,選取一年生黃蒿移栽到七八寸瓦盆內,放于冷棚中,春節時移入暖棚內。翌年3月至4月,當根系從盆底露出時,將其移栽到70厘米至80厘米的大盆內。
上盆后管理用腐熟的牛糞和壤土以3誜1的比例配置,用40%福爾馬林溶液加水50倍稀釋,對待消毒的土壤噴灑。福爾馬林殺菌48小時后,再將培養土攤薄晾曬48小時。之后將其填入花盆,先填入10厘米厚,栽入黃蒿,填放培養土至盆高一半的位置,設立支柱綁扎以防大風吹倒。當黃蒿長到30厘米至40厘米、側枝長到所需數量時,將中心頂剪去,只留分枝均勻分布呈上升狀,保留長勢旺盛的枝條8至10個以備嫁接。
接穗的選取所用接穗選抗性強、生長快、分枝多、節間長、枝條軟、花色鮮艷、花形大、花期長而易于加工造型的中晚期菊花品種,如‘黃石公’、‘國華青光’等,接穗長度為5厘米至6厘米。
當黃蒿主枝上的小側枝長到10厘米左右時開始嫁接,選擇粗細適宜的側枝,最好選在下午4時后進行。把選好的接穗放在水盆里,把接穗的下面兩側各削成約2厘米長的楔形切面。把砧木頂端削平,并縱切一刀,深度要與接穗長度相等。迅速將已削好的接穗插入砧木切口內,使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層對齊,用塑料條捆扎好,后套塑料袋。一個砧木上可接多個接穗,待一周左右接口完全愈合后去掉塑料袋,半月后松開綁扎物。3天至4天接一次,6月上中旬停止嫁接。
菊花的適應性很強,喜涼,較耐寒,生長適溫18-21℃,最高32℃,最低10℃,地下根 莖耐低溫極限一般為-10℃。 花期最低夜溫17℃,開花期(中、后)...
二者各有其功效: 貢菊的營養價值更高,其實胎菊都是浙江那邊的一些商家炒作出來的!就跟姜還是老的辣一個道理,新生的胎菊喝起來味道非常淡,美其名曰清淡,其實就是沒什么營養-比如廬山金絲菊就非常不錯的,古時...
市場價基本也就是15元左右一盆。有白花波斯菊、大花波斯菊、紫紅花波斯菊,園藝品種分早花型和晚花型兩大系統,還有單、重瓣之分。喜光植物,喜光,耐貧瘠土壤,忌肥,土壤過分肥沃,忌炎熱,忌積水,對夏季高溫不...
格式:pdf
大小:3.5MB
頁數: 24頁
評分: 4.5
1 / 24 昆明主城二環快速系統改擴建工程 東二環菊華立交橋鋼箱梁 吊裝專項方案 批準: 審核: 編制: 云南華邦鋼結構有限公司 二 OO 九年五月 2 / 24 一、工程概況 ----------------------------------------------------------------- 1 二、鋼梁吊裝困難和分析 -------------------------------------------------- 1 三、項目組織機構 ----------------------------------------------------------- 2 四、鋼箱梁吊裝方案的選擇 ----------------------------------------------- 5 1、吊車的選擇: ------------------------
格式:pdf
大小:3.5MB
頁數: 未知
評分: 4.8
目的 :通過測定松果菊中菊苣酸的含量、分析松果菊有效成分的變化規律。方法 :采用反相HPLC法測定。結果 :松果菊根的菊苣酸含量是 5月的幼苗期最高 ,花的菊苣酸含量是 7月中旬的盛花期最高 ,莖的菊苣酸含量普遍偏低 ;地上部分藥材的菊苣酸含量是 7月中旬的盛花期最高。結論 :建立了穩定、可靠的菊苣酸的含量測定方法。松果菊中菊苣酸的含量變化規律對于確定藥材的藥用部位及最佳采收期具有指導意義
內容提要
菊花是中國十大名花之一。本書以300幅精美的彩照展現了300個品種盆栽名菊的花姿,
是養菊、賞菊的良好參考書。內容包括:菊花的簡史與現狀,菊的分類及品種介紹,菊花生長的
環境條件,盆栽(獨本)菊的培育,菊花的繁殖與培育新品種,以及多頭菊、案頭菊、大立菊、什樣
錦菊的培育方法和菊花病蟲害防治等。適合花農、花卉愛好者、花卉經營者閱讀參考。
懸崖菊形態特征
懸崖菊是選用中、小品種,經人工整形具有獨特風格的盆栽,形似高山懸崖 ,幫稱懸崖菊。
懸崖菊的培養需要一年的時間,于11月下旬,選出植株生長強健、莖干堅韌易于伸長、易于分枝的品種,將母株根部腳芽取下,最好帶根栽入盆內。同一品種,兩株并栽。盆土用肥沃的培養土,管理與大立菊 相同。
夏菊:又名五九菊。在每年農歷5月及9月各開花一次。現今利用保護設施栽培可在陽歷5月及10月各開花一次。
秋菊:花期有早、晚之分。早菊花期在9月中、下旬為中型菊。晚菊花期在10-11月為大型菊,是栽培最普遍的秋菊。
寒菊:又稱冬菊。花期自12月至翌年1月。
大菊:花的直徑在10厘米以上,多用作多本菊和標本菊栽培。
中菊:花的直徑為6-10厘米,老用作花壇菊及大立菊栽培。
小菊:花的直徑在6厘米以下,屬滿天星型,可作盆菊、懸崖菊、扎菊、盆景菊等,以布置庭園或陳設。
單色:單色是指一花一色,有黃、白、紫、紅、粉、綠、墨、泥金、雪青等。除基本色系外,每個色系又可分成多個色調。這就比較難以描述和準確把握。
復色:復色是指即一花有兩種以上的顏色,色彩變化也較豐富。有一朵花兩種顏色的如紅黃各半的“二喬”、紅黃二色的“鴛鴦荷”;有背腹兩種顏色的,如背面為黃色腹面為紅色的”金背大紅”;有花瓣以一色為底色,其上有其他顏色條紋或斑點的,如以粉紫為底色,其上有白色斑點的“梅花鹿”;有以花瓣基部為一色,先端為另一色的,如管瓣為紅色,先端為黃色的“赤線金珠”;有心花為一色,邊花為另一色,但反差不大的,如“初鳳”、“綠水”。
|
|
|
|
|
|
|
|
|
平瓣:舌狀花呈平面伸展,依瓣的闊狹分為闊瓣(花瓣最闊處2厘米以上)如“帥旗”;中瓣(花瓣最闊處1-2厘米),如“墨荷”;狹瓣(花瓣最闊處1厘米以下)如“梨香菊”。
匙瓣:舌狀花為平瓣與管瓣之間的中間型,花冠基部連合部分比平瓣長,花瓣先端展開如匙稱為“匙片”。匙瓣又依匙片的長短可分為長匙瓣、中匙瓣和短匙瓣。依形狀又有直伸、內曲和反卷之分。
管瓣:舌狀花呈管狀伸展。依管的先端開口或封閉分開管和閉管。又依管的粗細分粗管(管中部直徑在0.6厘米以上)、中管(管中部直徑0.3-0.6厘米)和細管(管中部直徑0.3厘米以下)。
桂瓣:舌狀花為平瓣或匙瓣或管瓣1-3輪。筒狀花變為桂瓣狀(或稱星管狀)。
畸瓣:花瓣奇特,可分為毛刺瓣、龍爪瓣和剪絨瓣。
菊花的葉片形態變化較小,常作為識別菊花品種的重要依據之一。按其形態可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正葉:葉形端正,長闊、大小、厚薄適度。主脈、支脈和缺裂都較整齊。
深裂正葉:葉形與正葉相似,缺裂較正葉為深,先端尖銳。
長葉:葉形較正葉狹長,缺裂較深。五裂整齊。
深裂長葉:葉形狹長,缺裂較長葉深,先端尖銳。
圓葉:葉長寬相近略呈圓形,葉肉較厚,鋸齒淺鈍。
葵葉:葉面積大,淺裂形如葵花葉。
蓬葉:葉形瘦長,深裂成5片狹長羽狀裂葉。形如蓬蒿葉。
反轉葉:葉緣反轉,葉面突起,如船反扣,缺裂較淺或不規則。
柄附葉:葉柄基部附生葉肉或托葉。
菊花依栽培方式可分為盆栽菊、地被燙、切花菊、造型菊(藝菊)四大類。
盆栽菊(盆菊)
獨本菊(品種菊、標本菊):用大菊培育,每盆一株,著花一朵,單株獨秀。最能充分體現品種的特征特性,除供觀賞外,可作品種鑒定,故又名品種菊或標本菊。
多本菊(多頭菊、多頭品種菊):用大花培育,每盆一株多本,著花數朵至數十余。供庭園、會場等陳列觀賞。
案頭菊:將大菊植于小盆內,每盆一株,每株一花,枝挺葉秀,裙葉遮盆,株小花大,高不盈尺,適宜擺在幾上案頭,可布置廳堂、臥室、書齋。
瓦筒菊:采菊苗栽于瓦簡內。待現蕾后除去瓦筒移入盆內供觀賞。
套盆菊:將菊苗先地栽,待菊株長到一定大小時,從盆孔套入瓦盆栽培,待顯色后將盆底根部切斷起盆供觀賞。
地被菊:地被菊是指主要作露地地被栽培特定的小菊品種群。地被菊有其宏觀群體美的特色,可用于園林綠地栽培,也可采用叢植、帶植、片植、花壇值及盆栽擺花布置景點。
切花菊:切花菊是將鮮花從栽培的菊株上帶莖葉剪切下來供應用的裁培方式。以地栽生產,依品種可分大花、中花和多花枝。依栽培方式可分獨本和多本。
造型菊:造型菊是利用不同的菊花品種經過藝術處理,把菊株培育成一種特定的型式,以供觀賞。
大立菊(立菊):在一棵菊株上著生成百上千余大小相同、排列整齊的花朵。經吊扎整形呈圓平面形或半球形。花圈直徑可達3-4米,亦有扎成圖案的。大立菊主要用于節日、菊展,以顯壯觀,增強氣氛。
懸崖菊:利用小菊培育而成主干特長,分枝繁多,花朵密集,后寬前窄,首尾勻稱,長而下垂之形,小的長約1米,大的可達4-5米。此菊用作環境裝飾,置于廳堂或庭園假山巖畔,野趣橫生。
塔菊:一株經人工培育形成主干挺立、層次分明、花色勻稱協調,如寶塔狀的菊株。此菊可由幾層或十幾層組成,高可達3-4米,置于庭園屹立于叢花之中,如鶴立雞群,蔚為壯觀。
造型菊(扎菊):以滿天星小菊連盆或脫盆套以小蒲包綁扎,置于用竹或洋元等做成的亭、臺、樓、閣、各種動物等形式的花架上,以添庭園景觀。
盆景菊:多以小菊為素材,運用盆景技藝,經修剪整形加工成各種古木。懸崖等姿態或具有一定主題思想的藝術盆景。盆景菊包括樁菊型:原本、嫁接、附生;景菊型:叢林式、菊石式、水旱式。此外,還有以花抱形式分類的。即以菊花的舌狀花冠排列的姿態變化來分的,有內抱、追抱、折抱、自然抱、露心抱、亂抱等。有以菊株高度分類的,分為高、中、矮;還有以菊株長勢分類的,有強、中、弱。雖然分類方法很多,但更為普遍應用的分類方法是以花瓣、花型分類。
為了使菊花品種歸類分型工作逐步統一起來,中國園藝學會、中國花卉盆景協會于1982年11月在第一屆中國菊花品種展覽會期間,在上海召開了菊花品種分類學術討論會,討論了花期在10月1日以后、花頭直徑在10厘米以上的晚秋菊品種分類問題(小菊品種另列系統),確定以花瓣、花型兩級作為分類的主要依據,初步確定菊花共分為五個瓣類,包括30個花型和13個亞型。花色的劃分與順序為白、黃、棕、粉紅、紅、紫、綠、復色共8種,以此八色為基礎,各地可增一兩色,為便于品種編號以不超過10個為宜。以下介紹這一分類方案并配以花型圖。
【平瓣類】
1.寬帶型:舌狀花1-2輪,花瓣一般較寬展。有的花瓣呈船底形,且拱曲;有的長如帶狀,無端卷曲。筒狀花序發達,顯著外露。該型有兩個亞型,即平展直伸者為平展亞型,下垂飄逸者為垂帶亞型。
2.荷花型:舌狀花3-6輪,花瓣寬厚,各瓣排列疏松、內抱。全花外形整齊,略呈扁球狀,外觀似荷花。筒狀花顯著,盛開時外露。
3.芍藥型 :舌狀花多輪或重輪,花瓣直伸,內外輪各瓣近等長;花瓣豐滿,全形頂部稍平呈扁球狀。筒狀花稀少或缺如,盛開時不露或微露。
4.平盤型:舌狀花多輪,花瓣狹直;外輪花瓣長,向內側花瓣層層漸短。有時內輪花內抱。全花稍呈扁形如盤狀,筒狀花正常,盛開時不露或微露。
5.翻卷型:舌狀花多輪,外輪花瓣向下反抱,且花瓣背面向內翻卷,內輪花瓣向心合抱或亂抱。整個花形外觀為外翻內卷。內輪花瓣隨花開程度逐漸外翻。筒狀花稀少,盛開時不露或微露。
6.疊球型:舌狀花重輪,各瓣長短整齊,排列緊密;外輪間或有少數匙瓣甚至管瓣花。絕大多數花瓣內曲,可能作正抱、追抱、亂抱等不同形式的向心合抱;各瓣重疊,整個花型呈球形。
【匙瓣類】
7.匙荷型:舌狀花1-3層,多為短匙瓣,匙片呈船形,內曲或合抱,或平伸散展。全花整齊,頂部稍平呈扁球形,筒狀花正常,開時外露。
8.雀舌型:舌狀花多輪,外輪狹匙瓣,直伸;匙片擴大,端尖,形如雀舌。筒狀花正常或稀少,盛開時外露。
9.蜂窩型:舌狀花多輪,短匙瓣,諸多花瓣近直立,排列整齊。全花呈球形,由于匙片卷如鈴口,形似蜂窩,故而得名。筒狀花稀少或缺如,開時不外露。
10.蓮座型 :舌狀花多輪,外輪花瓣長,內輪較短,所有花瓣匙片向內拱曲。各瓣排列整齊,疏松或緊密合抱,整個花形稍扁,形似觀音神像下的蓮座。筒狀花正常,盛開時外露。
11.卷散型:舌狀花多輪,內輪間或有平瓣,多輪間或有管瓣花。內輪諸瓣向心合抱,外輪花瓣四出散垂,整個花形表現為內卷外散,筒狀花不發達,盛開時微露。
12.匙球型 :舌狀花重輪,多中匙和短匙瓣,內輪間或有平瓣,外輪間或有管瓣。各瓣匙片內曲,排列整齊,緊密合抱使全花呈球型,亦有外輪長匙瓣或管瓣飄散下垂。筒狀花稀少或不發達,盛開時少有外露。
【管瓣類】
13.單管型 :舌狀花1-3輪,多為粗管或中管,間或有長匙瓣。筒狀花顯著,外露。該型分兩個亞型,即各瓣平伸四射者為輻芒亞型,各瓣下垂者為垂管亞型。
14.翎管型 :舌狀花多輪,中管或粗管,內、外輪各瓣近等長,不抱不卷,整個花形似松散的半球形或球形。筒狀花稀少或缺如,不外露。
15.管盤型:舌狀花多輪,多為中管或粗管瓣,內輪間或有匙瓣,外輪花瓣長而直伸,內輪較短而向心合抱。頂部近平,全花扁形。管狀花稀少,盛開時微露。該型分兩個亞型,花型中心稍凹下者為缽盂亞型,管瓣端都向內彎曲如鉤似抓物狀者稱卷亞型。
16.松針型:舌狀花多輪,細管長直。各瓣近等長,間或有稍彎的管瓣,放射伸展。有如松葉束;全花朵半球型。筒狀花稀少或缺如,不外露。
17.疏管型:舌狀花多輪,中粗管,內、外輪花瓣近等長。疏伸不整。筒狀花稀少,不外露。有管瓣蓬松披垂形如獅鬣者稱獅鬣亞型。
18.管球型:舌狀花重輪,中徑管瓣,稍短,彎曲不整,各瓣向心緊密追抱或亂抱,或整齊合抱,全形呈球狀,筒狀花稀少或缺如,不外露。
19.絲發型:舌狀花多輪或重輪,細長管瓣柔弱彎垂。筒狀花稀少或缺如,盛開時不外露。細長管瓣大部平順而只彎垂者為垂絲亞型細長管瓣多不規則捻彎扭曲者為扭絲亞型。
20.飛舞型:舌狀花多輪乃至重輪,多為較粗徑的管瓣花。有的為中徑管瓣,也有的品種在中輪或內輪具長匙瓣。各瓣卷展無定。參差不齊,全花姿態婆娑瀟灑。筒狀花不發達,盛開時微露或不外露。該型有兩個亞型,粗徑長管下部直伸,端部彎大鉤,且常在鉤基具喙,全瓣似鷹爪伸張,剛勁有力,此等種類稱鷹爪亞型。外輪管瓣,曲卷散出或下垂,內輪管瓣向心抱,全形有似蝴蝶飛舞之種類稱舞蝶亞型。
21.鉤環型:舌狀花多輪,粗徑及中徑管瓣,內輪間或有匙瓣花,管瓣端部彎卷如鉤或成環。筒狀花正常或稀少,盛開時外露或微露。管瓣端環卷相集如云朵者稱云卷亞型。管瓣下垂,管端卷曲者稱垂卷亞型。
22.瓔珞型:舌狀花多輪,細徑管瓣直伸四出或下垂,瓣端具彎鉤但不卷曲。筒狀花稀少或缺如,盛開時不外露。
23.貫珠型 :舌狀花重輪,外輪細徑管瓣甚長,或直或彎,但皆柔弱下垂,內輪細管瓣較短。管端部皆緊曲卷成小環如珠。筒狀花稀少或缺如,盛開時不外露。
【桂瓣類】
24.平桂型:舌狀花為平瓣1-3輪,筒狀花變為桂瓣狀(或稱星管狀),甚顯著。
25.匙桂型:舌狀花為匙瓣,1-3輪。筒狀花變為桂瓣狀(或稱星管狀),甚顯著。
26.管桂型 :舌狀花為管瓣,1-3輪。筒狀花交為桂瓣狀(或稱星管狀)甚顯著。
27.全桂型:無舌狀花或僅具一輪退化舌狀花,全形顯著變為桂瓣狀的筒狀花。
【畸瓣類】
28.龍爪型:舌狀花數輪或多輪,一般為管瓣花,但也有為匙瓣或平瓣的品種,所有舌狀花端部枝裂呈爪狀或劈裂呈流蘇狀。筒狀花正常或稀少。
29.毛刺型:舌狀花可為各種瓣形,輪數亦不定,可以單輪、數輪乃至多輪、重輪。特點是在舌狀花花瓣上生有細短毛或硬刺。筒狀花正常或稀少。
30.剪絨型 :舌狀花多輪至重輪,狹平瓣,瓣端細裂如剪切成絨,有的品種各瓣交搭如絨球。筒狀花正常或稀少。
菊花的品種繁多,變異也很大。新品種不斷出現。雖然菊花的分類方法有了初步的統一,但尚在研討探索中,在進行菊花的系統分類工作時,必然會碰到一些問題,如因看法不一致或因有的品種介于兩種類型之間(中間類型),以致歸屬不一等。這也不必強求一致,可暫并入接近的類型,以待進一步研究。
大菊類:日本大花品種頗具特色,近年中國引入不少,深受歡迎。秋菊大花類分下列幾種:
厚物(肥厚):花球狀,舌狀花重輪,各瓣長短整齊、內曲,排列緊密,如中國疊球型。品種有“國華青光”、“國華天城”、“國華松園”、“大芳白山”、“大芳秋月”、“紅蘭”、“寶幸平和”、“泉鄉白山”等。
厚走(中厚):花球狀。花型與厚物相似,唯外輪有伸長的匙瓣或管瓣。品種有“國華光林”、“國華山水”、“國華星露”、“大芳桃月”、“大芳早春”、“大芳美山”、“武藏野”、“寶幸山吹”等。
大摑(大抓):花型似厚走,外輪特長而下垂,盛開時兩側花瓣向心對抱,似兩拳相對。品種有“華嚴之潼”、“富山之云”、“古河積云”等。
管物(管狀):管瓣型,依管瓣的粗細分為4類:①太管(粗管):品種有“國華赤竜 ”、“蓬萊境”、“大芳白波”、“泉鄉冰河”等;②間管(中管):品種有“大和姬”、“國華菊水”、“泉鄉吹雪”、“松之名所”等;③細管:品種有“國華極光”、“泉鄉小町”、“王穗之譽”等;④針管:品種有“泉鄉汐風”、“牧場之秋”、“玉光之秋”、“大芳白系”等。
一字文:又稱御紋章菊,舌狀花一輪,花瓣一般較寬,平展呈船底形,花瓣排列整齊,如一枚徽章,以具16瓣者為上品。品種有“月光御殿”、“探梅殿”、“玉光院”、“香里御殿”、“高砂殿”等。
美濃菊:很早以前在美濃地方(日本岐阜縣)發展起來的,是由一字菊演變而來,其花瓣2-4輪,平瓣,半重瓣花型,花瓣40-50枚,花朵色彩濃艷。品種有“庵姬”、“美濃錦”等。
古典菊類
日本特有的地方品種,為中花,花形、葉形都較特殊。中國雖有引進,但由于民族習慣不同,市場尚難接納觀賞,效果也欠佳。日本古典菊類可分為:
伊勢菊:花瓣像絲線般下垂而開啟的中菊,其特征為寬1-2毫米的細小花瓣呈扭歪狀或裂開,收縮等,是自古以來最常用作茶花且甚具風味的菊花。代表品種有“灰白發”、“亂絲”等。
江戶菊:最早被稱為“狂菊”。江戶菊在開始開放時,全部的花瓣會稍呈下垂狀而橫開,之后再由中心花瓣依序呈現各種折曲狀,并包住花蕊予以合抱起來。因合抱的方式不同可分為追抱、 折抱、追褸抱、丸抱、自然抱、立抱、露心抱等。代表品種有“江戶繪卷”、“江戶寶生”、“清水之池”等。
嵯峨菊:據說這是300多年前由京都嵯峨村的農民開始栽培的古老種類。伊勢菊即為此菊的變種。花像絲線般的數十枚細小花瓣,以帚狀直立向上開放。自古以來被用作茶花或插花等。代表品種有“嵯峨美姿”、“嵯峨錦緞”、“嵯峨映光”。
肥后菊:據說肥后諸侯細川重賢公為了提升武士的德性,獎勵栽培的具有淵源的菊花,并被列為肥后六花撰之一。花形很單純,有平瓣花、管瓣花和匙瓣花等,有大、中、小花朵,也有很多色彩優美的品種。其中管瓣花和匙瓣花可耐雨淋,適合露地栽培。代表品種有“三保古典”、“三保之光”、“三保舞女”等。
丁子菊:據說早在18世紀就被取名丁子菊。在歐美則叫翁草花。此花的特征是花蕊部的花瓣呈筒狀(筒狀花)的丁子瓣(形如丁子花)而鼓起開花。如依丁子部周圍的花瓣形狀分為平瓣丁子、管丁子、八重丁子、匙瓣丁子等。代表品種有“岸邊海鳥”、“岸邊盤梯”等。
名 稱 |
名 稱 |
名 稱 |
名 稱 |
名 稱 |
|
---|---|---|---|---|---|
A組 |
矮腳黃 |
矮盞 |
安臺瓷浪 |
岸得黃虹 |
岸的赤星 |
按德赤星 |
按德黃赤星 |
按德屯 |
|||
B組 |
八旋情姿 |
白岱 |
白劍云 |
白蓮 |
白蓮臺 |
白麥浪 |
白牡丹 |
白鷗 |
白萍紅蓼 |
白強大 |
|
白勤雪 |
白珊瑚 |
白十八 |
白松針 |
白星球 |
|
白繡球 |
白雪塔 |
白燕漫風 |
白衣天使 |
白衣學士 |
|
白銀針 |
白玉 |
白玉霜 |
白云托雪 |
百蓮臺 |
|
寶釵 |
寶蓮燈 |
寶辛唐錦 |
寶幸東方紅 |
北農國慶 |
|
匕寶如意 |
比白 |
比紅 |
比黃 |
碧海英鳳 |
|
碧空銀花 |
碧玉松針 |
碧玉臺 |
碧玉銀鳳 |
碧玉銀絲 |
|
汴梁紅開隆含紅 |
汴梁綠翠 |
汴梁騰云 |
汴梁紫玉 |
冰雪再暴 |
|
C組 |
彩霞飛舞 |
彩線明珠 |
彩云 |
彩云金光 |
菜花黃 |
蒼龍爪 |
草庵白玉 |
草庵的夢 |
草霉菊 |
草上雪 |
|
草堂紅 |
昌紅 |
長江紅 |
長天碧 |
長紫 |
|
常州黃 |
嫦娥奔月 |
嫦娥奔月 |
沉香貫珠 |
沉香臺 |
|
晨光夕照 |
橙荷 |
橙紅球 |
橙盤玉環 |
赤誠散 |
|
初麗 |
創云 |
春風里歌 |
春風楊柳 |
春江花潮 |
|
春嶺雁 |
春日見山 |
春日劍山 |
春日四劍 |
春桃 |
|
春喜眉梢 |
磁線垂珠 |
翠綠球 |
翠心紫 |
||
大白球 |
大豆菊 |
大方紅 |
大風歌 |
大蜂窩 |
|
大光明 |
大紅牡丹 |
大紅盤 |
大紅袍 |
大蓮 |
|
大林靜 |
大喬 |
大銀城 |
淡香說擦 |
燈下舞女 |
|
電摯銀蛇 |
吊珠菊 |
蝶舞萍 |
東海得月 |
東海銀絲 |
|
東海映山 |
洞口桃花 |
斗雞 |
獨車菊 |
多頭菊 |
|
E組 |
鵝黃小菊 |
二龍戲珠 |
二喬 |
||
F組 |
方塔 |
芳城拾翠 |
飛鳥的美人 |
飛鳥美人 |
飛水輪 |
飛天 |
飛雪迎春 |
飛珠散霧 |
粉迪 |
粉鳳凰 |
|
粉管托桂 |
粉荷花 |
粉荷裳 |
粉紅桂 |
粉紅芍藥 |
|
粉蓮 |
粉蓮花 |
粉翎管 |
粉龍爪 |
粉毛刺 |
|
粉面紅蓮 |
粉面金鋼 |
粉面桃花 |
粉面西施 |
粉面坐鋼 |
|
粉女試裝 |
粉女裝 |
粉飄香 |
粉平盤 |
粉如意 |
|
粉色小菊 |
粉十夕陽得月 |
粉桃紅 |
粉午環 |
粉舞環 |
|
粉舞女 |
粉雪青色 |
粉銀針 |
粉妝樓 |
粉妝臺 |
|
粉紫管 |
粉紫貓眼 |
風和落霜 |
風荷春 |
風攆 |
|
風霜雨露 |
楓林松針 |
蜂窩黃 |
鳳凰振羽 |
鳳凰振雨 |
|
奉獻 |
撫醉歸 |
富貴紫球 |
|||
G組 |
港上白龍 |
高山流水 |
高壓太子 |
高原之云 |
宮殿霞飛 |
古佛面 |
古金鉤 |
古銅蓮 |
光輝 |
光輝夕照 |
|
廣東黃 |
廣菊 |
廣菊紫 |
貴妃醉酒 |
國光 |
|
國華白京 |
國華百樂 |
國華百萬石 |
國華寶珠 |
國華沖天 |
|
國華大方 |
國華大芳 |
國華大社 |
國華的京 |
國華堤走 |
|
國華風光 |
國華富得 |
國華花仿 |
國華黃 |
國華甲子 |
|
國華金大社 |
國華金劍云 |
國華強大 |
國華上將 |
國華雙鶴 |
|
國華萬美 |
國華萬勝 |
國華萬丈 |
國華舞女 |
國華西部 |
|
國華銀劍云 |
國華雨晴 |
國華越山 |
國華之母 |
國華周游 |
|
國慶菊 |
國慶意大利紅 |
||||
H組 |
哈雷彗星 |
孩兒面 |
海底撈月 |
海林黃 |
海滿天 |
海沙春晗 |
寒白小菊 |
杭白菊 |
禾城春色 |
荷花 |
|
荷花紅 |
荷塘春暖 |
荷塘秋色 |
恒星 |
紅寶石 |
|
紅匙球 |
紅蓮燈 |
紅蓮染金 |
紅瑪瑙 |
紅梅細浪 |
|
紅旗展翅 |
紅球 |
紅日 |
紅日東升 |
紅色小菊 |
|
紅芍藥 |
紅獅子 |
紅絲曉勾 |
紅巷 |
紅艷 |
|
紅衣鉤盤 |
紅衣少女 |
紅云細雨 |
蝴蝶梅 |
虎黃球 |
|
琥珀凝翠 |
花芳錦色 |
花樓玉鳳 |
花鹿角 |
華山 |
|
黃寶菊 |
黃飛輪 |
黃佛見笑 |
黃佛手 |
黃扶手 |
|
黃冠 |
黃河船夫 |
黃河金波 |
黃河九曲 |
黃鶴樓 |
|
黃鶴游天 |
黃箭云 |
黃金芙蓉 |
黃金虎 |
黃金秋 |
|
黃精寶壽 |
黃奎友 |
黃麥浪 |
黃牡丹 |
黃色月秀 |
|
黃山云霧 |
黃芍藥 |
黃石公 |
黃石翁 |
黃絲綢 |
|
黃松 |
黃天地一色 |
黃萬勝 |
黃鶯出谷 |
黃玉嬌 |
|
黃云 |
黃盞 |
灰姑娘 |
灰鶴 |
灰松針 |
|
火紅 |
火煉金丹 |
火煉金鉤 |
火燒祥云 |
火舞 |
|
火種蓮 |
|||||
J組 |
劍沖天 |
交鏡清輝 |
潔士 |
金杯大紅 |
金不凋 |
金不換 |
金布雕 |
金大鵬 |
金發女郎 |
金鳳 |
|
金鳳凰 |
金鳳千里 |
金鉤 |
金鉤飛濺 |
金光 |
|
金光燦爛 |
金合歡 |
金荷 |
金虹長荷 |
金皇后 |
|
金黃芍藥 |
金雞報曉 |
金雞紅鱗 |
金奎臺 |
金蓮 |
|
金龍飛舞 |
金龍滾珠 |
金龍起舞 |
金龍探爪 |
金龍騰云 |
|
金龍獻雪 |
金龍獻血 |
金龍爪 |
金滿天星 |
金錢刺 |
|
金錢菊 |
金秋 |
金色光芒 |
金獅鬢 |
金獅狂舞 |
|
金獅頭 |
金獅喜舞 |
金帥 |
金絲管 |
金絲猴 |
|
金童士 |
金喜瑪 |
金霞冠 |
金藝 |
金魚草 |
|
金玉彩鳳 |
錦繡山河 |
錦繡似綿 |
錦云 |
盡朝暉 |
|
精海 |
精興大臣 |
精興歌姬 |
精興歌舞 |
精興將軍 |
|
精興新年 |
精興之誠 |
景山金河 |
鳩仙 |
九米得游 |
|
九米滿山 |
九米亭 |
九月白 |
九月紅 |
九月黃 |
|
久米寶 |
久米的夢 |
久米的幸福 |
絕代佳人 |
絕世風姿 |
|
駿河的白鶴 |
駿河的白云 |
駿河的花祭 |
駿河的金杯 |
駿河的酒仙 |
|
駿河的名山 |
駿河的神 |
駿河的碩士 |
駿河的午 |
駿河的午姬 |
|
駿河的遺跡 |
|||||
K組 |
孔雀 |
孔雀開屏 |
孔雀舞 |
||
L組 |
蠟梅黃棚 |
蠟染 |
懶來梳妝 |
懶梳妝 |
冷艷毛菊 |
梨香菊 |
麗金 |
蓮花寶座 |
亮黃小菊 |
靈波仙子 |
|
靈塔寶光 |
柳浪聞鶯 |
六角塔 |
龍鳳呈祥 |
龍蟠蛇舞 |
|
龍圖閣 |
綠朝云 |
綠窗紗影 |
綠芙蓉 |
綠荷 |
|
綠柳垂陰 |
綠柳垂蔭 |
綠牡丹 |
綠乒乓球 |
綠萍 |
|
綠絨 |
綠水秋波 |
綠松針 |
綠椰春景 |
綠野 |
|
綠衣紅裳 |
綠云 |
落日融金 |
落霞 |
||
M組 |
麻姑獻瑞 |
馬金寶光 |
麥浪 |
饅頭菊 |
貓耳 |
玫瑰龍眼 |
玫紫紅球 |
玫紫散球 |
梅林秋色 |
梅贊 |
|
美國粉 |
美紅 |
美女含笑 |
美人吉 |
美吟 |
|
蒙古黃 |
明朗世界 |
明媚 |
明珠 |
墨荷 |
|
墨皇帝 |
墨菊 |
墨葵 |
墨牡丹 |
墨麒麟 |
|
牡丹紅 |
沐雨露 |
暮獄逃峰 |
|||
N組 |
南京白 |
南京黃 |
泥金環 |
泥金盤 |
泥濘勾沙 |
霓裳飛舞 |
農小菊 |
女王冠 |
|||
P組 |
盤龍 |
蟠桃宮 |
盆景粉菊 |
盆景紅菊 |
盆景小菊 |
平沙落雁 |
瓶荷 |
||||
Q組 |
七仙女 |
七月白 |
七月紅 |
七月黃 |
七月紫 |
千手觀音 |
淺黃滿天星 |
巧梳妝 |
切花白晶球 |
青靶 |
|
青星玉 |
清風的雪 |
清風月白 |
清見的歌忱 |
清流戲水 |
|
清泉 |
清水得閣 |
清水的夕日 |
清水綠波 |
清水旋轉 |
|
情興歌 |
晴光 |
秋風舞衣 |
秋黃 |
秋節晚紅 |
|
秋色 |
秋水芙蓉 |
秋思 |
秋意 |
全鄉柳橋 |
|
泉鄉沖天 |
泉鄉的春種 |
泉鄉的歷 |
泉鄉火童 |
泉鄉金山 |
|
泉鄉水長 |
泉鄉萬勝 |
泉香的鐘 |
|||
R組 |
染水金將 |
日本白 |
日本粉 |
日本紅 |
日本黃 |
日本紫 |
蓉城彩瑞 |
蓉城蓉光 |
柔肌玉質 |
柔竹綠水 |
|
乳荷 |
瑞雪豐年 |
||||
S組 |
三色牡丹 |
散發仙童 |
山東黃小菊 |
山東中型白 |
山東中型黃 |
山花爛漫 |
珊瑚寶貝 |
珊瑚豆 |
深紅小菊 |
圣光寶殿 |
|
圣光的流 |
圣光的桃園 |
圣光蝴蝶 |
獅子 |
十丈粉簾 |
|
十丈珠簾 |
十丈竹簾 |
壽星 |
疏歸野航 |
蜀水清詩 |
|
曙光 |
帥旗 |
雙色荷花 |
霜博 |
霜滿天 |
|
霜緒紅渠 |
水晶白 |
水晶球 |
水漫金山 |
順發 |
|
碩果 |
絲路問雨 |
絲佩環 |
松林雪青 |
蘇堤春曉 |
|
T組 |
臺紅 |
太白飛舞 |
太白積雪 |
太白蓮 |
太平的虹 |
太陽紅菊 |
太液池荷 |
檀香勾舞 |
唐山 |
唐山黃 |
|
唐宇傲寒 |
唐宇傲獅 |
唐宇春風 |
唐宇皇后 |
唐宇回春 |
|
唐宇冷仙 |
唐禹金秋 |
桃紅柳綠 |
桃花初臺 |
桃花春水 |
|
桃花夫人 |
桃花面 |
桃花仙子 |
桃花源里 |
陶然亭 |
|
天河落雁 |
天女得秀 |
天女的美 |
天女若松 |
天壽 |
|
天險通途 |
鐵面無私 |
||||
W組 |
晚紅 |
萬卷金書 |
萬卷金秀 |
萬卷書 |
微笑 |
嫵媚 |
舞紅袖 |
||||
X組 |
夕陽紅 |
夕陽照 |
夕子春色 |
西施 |
西廂待月 |
西子春 |
希望之光 |
溪水綠帶 |
細雨含沙 |
霞光 |
|
霞光四射 |
夏白 |
夏黃 |
夏季紅 |
仙露蟠桃 |
|
翔云玉蝶 |
向陽紅 |
霄霜胭脂 |
小姐挖破臉 |
小臥龍 |
|
笑面 |
笑容滿面 |
新春柳 |
新黃經 |
新黃球 |
|
新綠萍 |
新曙光 |
新星 |
星光燦爛 |
星火 |
|
醒獅圖 |
杏黃牡丹 |
雄心大志 |
旭光 |
旭桃 |
|
雪白風情 |
雪頂白袍 |
雪芨吹花 |
雪蘭 |
雪梨 |
|
雪滿峰 |
雪青荷 |
雪青仙人 |
雪山勁松 |
雪罩芙蓉 |
|
Y組 |
亞運之光 |
胭脂濃 |
艷草鮮花 |
艷春 |
陽光 |
陽光景色 |
瑤池粉 |
瑤臺玉鳳 |
野馬分鬃 |
夜明珠 |
|
一把雪 |
一代風華 |
一點紅 |
一捧雪 |
一枝獨秀 |
|
一枝濃艷 |
宜春 |
意大利白 |
意大利紅 |
意大利口紅 |
|
意大利紫 |
銀登壁飛 |
銀鼎 |
銀粉 |
銀河玉花 |
|
銀江毛刺 |
銀紐絲 |
銀盤托桂 |
銀星 |
銀須 |
|
銀鷓鴣 |
櫻唇 |
迎暉牡丹 |
迎客松 |
玉彩蝶 |
|
玉塵滿地 |
玉沉大貢 |
玉迪 |
玉蝶編躍 |
玉芙蓉 |
|
玉壺春 |
玉湖春 |
玉慧的雁 |
玉孔雀 |
玉蘭荷 |
|
玉龍鬧海 |
玉樓春秀 |
玉滿堂 |
玉玫瑰 |
玉獅恐風 |
|
玉樹銀花 |
玉堂金馬 |
玉桃紅 |
玉宇瓊林 |
鴛鴦 |
|
鴛鴦牡丹 |
鴛鴦展翅 |
鴛鴦之變 |
月波 |
月光湖影 |
|
月明星稀 |
云空翠環 |
云墨寶 |
云霞換彩 |
||
Z組 |
早粉 |
早花意大利紅 |
早黃 |
早堂紅梅 |
昭君出塞 |
織女 |
朱紅蓮 |
朱砂灌耳 |
朱砂孔雀 |
珠鳳朝陽 |
|
珠紅點翠 |
竹樓萬卷 |
祝翠流舟 |
轉色龍 |
狀元紅 |
|
狀元紫 |
紫電流光 |
紫蝶蟠桃 |
紫飛輪 |
紫鳳明珠 |
|
紫鳳照珠 |
紫閣凝霜 |
紫寒小菊 |
紫荷 |
紫紅管丹 |
|
紫紅牡丹 |
紫紅袍 |
紫紅早菊 |
紫金錠 |
紫浪新花 |
|
紫翎管 |
紫龍光 |
紫牡丹 |
紫氣東來 |
紫強大 |
|
紫秋霞 |
紫球 |
紫絨 |
紫絨花 |
紫山白玉 |
|
紫霜雪 |
紫堂歌舞 |
紫天柱 |
紫霞宮 |
紫霞滿天 |
|
紫霞萬縷 |
紫繡球 |
紫顏帶霜 |
紫顏荷花 |
紫雁點雪 |
|
紫雁雙飛 |
紫燕雙飛 |
紫衣學士 |
紫柚玉 |
紫玉蓮 |
|
紫云香 |
棕紅芨球 |
鉆石 |
醉谷華清 |
醉金剛 |
|
醉瓊芳 |
醉太白 |
醉桃春雨 |
醉楊妃 |
醉浴華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