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軌道(LEO)衛星移動通信系統由衛星星座、關口地球站、系統控制中心、網絡控制中心和用戶單元等組成。下圖示出了低軌道衛星移動系統的基本組成。在若干個軌道平面上布置多顆衛星,由通信鏈路將多個軌道平面上的衛星聯結起來。整個星座如同結構上連成一體的大型平臺,在地球表面形成蜂窩狀服務小區,服務區內用戶至少被一顆衛星覆蓋,用戶可以隨時接入系統。
國內做衛星通信終端的應該不多,長(chang)周(zhou)萊 特
一、具體步驟:1、衛星由低軌道到高軌道,首先加速,然后做橢圓運動. 2、當運動到橢圓的最遠處時,再加速,才可以在最遠處那個軌道上圓周運動. 3、在圓軌道的加速對于整個橢圓軌道來...
目前光纖通信系統中常用的光源主要有兩種:發光二極管(LED)和激光器(LD)。激光器由于在調制速率和耦合效率方面都明顯優于發光二極管所以一般適用于大、中容量的長距離通信系統,同時由于電流—光輸出特性線...
格式:pdf
大?。?span id="wpujo4r" class="single-tag-height">337KB
頁數: 1頁
評分: 4.7
2013年,西藏利用山洪第一批邊遠通信系統項目,開始開展北斗衛星通信系統的建設工作,并于當年完成了聶拉木、班嘎、嘉黎、波密、察隅、夏曲卡6個試點的建設任務。按照今年的建設任務,西藏將要完成39個有人站和20個無人站的北斗衛星通訊系統建設。截止7月15日,西藏已完成了13個有人站和5個無人站的建設任務,西藏的北斗衛星通信系統建設進展順利。
格式:pdf
大?。?span id="i404axe" class="single-tag-height">337KB
頁數: 1頁
評分: 4.6
2013年,西藏利用山洪第一批邊遠通信系統項目,開始開展北斗衛星通信系統的建設工作,并于當年完成了聶拉木、班嘎、嘉黎、波密、察隅、夏曲卡6個試點的建設任務。按照今年的建設任務,西藏將要完成39個有人站和20個無人站的北斗衛星通訊系統建設。截止7月15日,西藏已完成了13個有人站和5個無人站的建設任務,西藏的北斗衛星通信系統建設進展順利。
工作軌道
按照工作軌道區分,衛星通信系統一般分為以下3類:
2.1.1、低軌道衛星通信系統(LEO):
距地面500-2000Km,傳輸時延和功耗都比較小,但每顆星的覆蓋范圍也比較小,典型系統有Motorola的銥星系統。低軌道衛星通信系統由于衛星軌道低,信號傳播時延短,所以可支持多跳通信;其鏈路損耗小,可以降低對衛星和用戶終端的要求,可以采用微型/小型衛星和手持用戶終端。但是低軌道衛星系統也為這些優勢付出了較大的代價:由于軌道低,每顆衛星所能覆蓋的范圍比較小,要構成全球系統需要數十顆衛星,如銥星系統有66顆衛星、Globalstar有48顆衛星、Teledisc有288顆衛星。同時,由于低軌道衛星的運動速度快,對于單一用戶來說,衛星從地平線升起到再次落到地平線以下的時間較短,所以衛星間或載波間切換頻繁。因此,低軌系統的系統構成和控制復雜、技術風險大、建設成本也相對較高。
2.1.2、中軌道衛星通信系統(MEO):
距地面2000-20000Km,傳輸時延要大于低軌道衛星,但覆蓋范圍也更大,典型系統是國際海事衛星系統。中軌道衛星通信系統可以說是同步衛星系統和低軌道衛星系統的折衷,中軌道衛星系統兼有這兩種方案的優點,同時又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這兩種方案的不足之處。中軌道衛星的鏈路損耗和傳播時延都比較小,仍然可采用簡單的小型衛星。如果中軌道和低軌道衛星系統均采用星際鏈路,當用戶進行遠距離通信時,中軌道系統信息通過衛星星際鏈路子網的時延將比低軌道系統低。而且由于其軌道比低軌道衛星系統高許多,每顆衛星所能覆蓋的范圍比低軌道系統大得多,當軌道高度為l0000Km時,每顆衛星可以覆蓋地球表面的23.5%,因而只要幾顆衛星就可以覆蓋全球。若有十幾顆衛星就可以提供對全球大部分地區的雙重覆蓋,這樣可以利用分集接收來提高系統的可靠性,同時系統投資要低于低軌道系統。因此,從一定意義上說,中軌道系統可能是建立全球或區域性衛星移動通信系統較為優越的方案。當然,如果需要為地面終端提供寬帶業務,中軌道系統將存在一定困難,而利用低軌道衛星系統作為高速的多媒體衛星通信系統的性能要優于中軌道衛星系統。
2.1.3、高軌道衛星通信系統(GEO):
距地面35800km,即同步靜止軌道。理論上,用三顆高軌道衛星即可以實現全球覆蓋。傳統的同步軌道衛星通信系統的技術最為成熟,自從同步衛星被用于通信業務以來,用同步衛星來建立全球衛星通信系統已經成為了建立衛星通信系統的傳統模式。但是,同步衛星有一個不可克服的障礙,就是較長的傳播時延和較大的鏈路損耗,嚴重影響到它在某些通信領域的應用,特別是在衛星移動通信方面的應用。首先,同步衛星軌道高,鏈路損耗大,對用戶終端接收機性能要求較高。這種系統難于支持手持機直接通過衛星進行通信,或者需要采用l2m以上的星載天線(L波段),這就對衛星星載通信有效載荷提出了較高的要求,不利于小衛星技術在移動通信中的使用。其次,由于鏈路距離長,傳播延時大,單跳的傳播時延就會達到數百毫秒,加上語音編碼器等的處理時間則單跳時延將進一步增加,當移動用戶通過衛星進行雙跳通信時,時延甚至將達到秒級,這是用戶、特別是話音通信用戶所難以忍受的。為了避免這種雙跳通信就必須采用星上處理使得衛星具有交換功能,但這必將增加衛星的復雜度,不但增加系統成本,也有一定的技術風險。
目前,同步軌道衛星通信系統主要用于VSAT系統、電視信號轉發等,較少用于個人通信。
通信范圍
按照通信范圍區分,衛星通信系統可以分為國際通信衛星、區域性通信衛星、國內通信衛星。
用途區分
按照用途區分,衛星通信系統可以分為綜合業務通信衛星、軍事通信衛星、海事通信衛星、電視直播衛星等。
轉發能力
按照轉發能力區分,衛星通信系統可以分為無星上處理能力衛星、有星上處理能力衛星。
未來衛星通信系統主要有以下的發展趨勢:
4.1、地球同步軌道通信衛星向多波束、大容量、智能化發展;
4.2、低軌衛星群與蜂窩通信技術相結合、實現全球個人通信;
4.3、小型衛星通信地面站將得到廣泛應用;
4.4、通過衛星通信系統承載數字視頻直播(DvB)和數字音頻廣播(DAB);
4.5、衛星通信系統將與IP技術結合,用于提供多媒體通信和因特網接入,即包括用于國際、國內的骨干網絡,也包括用于提供用戶直接接入;
4.6、微小衛星和納衛星將廣泛應用于數據存儲轉發通信以及星間組網通信。
第1章 緒 論
1.1 衛星通信的基本概念
1.1.1 衛星通信的定義
1.1.2 靜止衛星通信
1.1.3 衛星通信系統分類
1.2 靜止衛星通信的特點
1.3 衛星通信系統的組成
1.3.1 衛星轉發器
1.3.2 通信地球站
1.4 衛星通信的發展和應用
1.4.1 衛星通信的發展簡史
1.4.2 目前衛星通信的技術水平和應用概況
1.4.3 衛星通信技術的發展趨勢
1.5 其他衛星應用技術簡介
1.5.1 衛星導航系統
1.5.2 衛星遙感系統
第2章 衛星通信無線電波傳播和工作頻段的選擇
2.1 無線電波工作頻段的選擇和利用
2.2 無線電波在自由空間傳播的損耗
2.3 大氣對電波傳播的影響
2.3.1 對流層對電波傳播的影響
2.3.2 電離層對電波傳播的影響
2.4 其他傳播影響
2.4.1 多徑衰落和陰影遮蔽效應
2.4.2 多普勒頻移
2.4.3 電波傳播延遲
2.5 電波傳播過程中引入的各種噪聲
2.5.1 宇宙噪聲
2.5.2 大氣噪聲
2.5.3 降雨噪聲
2.5.4 地面噪聲
2.5.5 干擾噪聲
2.6 衛星通信系統間的干擾和協調
第3章 通信衛星
第4章 衛星通信地球站
第5章 衛星通信信號傳輸技術
第6章 衛星通信基本多址技術
第7章 衛星通信系統線路設計
第8章 衛星通信組網技術
第9章 時分多址(TDMA)系統
第10章 IDR系統
第11章 IBS系統和VISTA系統
第11章 IBS系統和VISTA系統
第13章 移動衛星通信和個人衛星通信系統
第14章 衛星電視廣播
附錄A 中國大陸衛星電視頻道總覽(2000)
附錄B 我國衛星電視的現行標準
主要參考文獻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