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話銅線接入是指以現有的電話線為傳輸介質,利用各種先進的調制技術和編碼技術、數字信號處理技術來提高銅線的傳輸速率和傳輸距離的接入技術。但是銅線的傳輸帶寬畢竟有限,銷線接人方式的傳輸速率和傳輸距離一直是一對難以調和的矛盾,從長遠的觀點來看,銅線接人方式很難適應將來寬帶業務發展的需要。
至今為止,電話通信技術的發明已經有超過一百年的歷史了,公用電話交換網的應用非常廣泛。早在數字通信技術發展的初期,科研人員就著手研究用電話鋼線傳輸數字信號的技術。當時使用現有的電話通信網,除了使用普通Modem以外,不需要添加其他通信設備,就可以訪問任何電話網能夠到達的地方,但是傳輸速率很低。在理想的環境下,電話銅線的速率僅受線纜衰減的限制,但在現有的電話網中,帶寬很大程度上被過濾器和網絡本身所制約。對現有電話銅線進行升級可以提高網絡的性能,但是代價昂貴,因此,人們迫切地需要既能使用現有的電話銅線,又能明顯提高傳輸性能的新技術。
首先, 你需要說明你使用的是什么視頻會議系統,一般主流的視頻會議系統比如:潮流網絡的GVC3202,POLYCOM group310,FARCOM FC-MCS-5000HD等遵循H.323和SIP等...
1條外線只能1個電話撥出,其它分機可以在外線不占線的情況撥出;你有5個分機,使用3條外線就可以了,基本上夠用。
銅線寬帶接入技術也就是DSL技術,主要包括高比特率的用戶數字環路(HDSL)、非對稱用戶數字環路(ADSL)和甚高比特率的用戶數字環路(VDSL)。傳統的銅線接入技術,即通過調制解調器撥號實現用戶的接入,速率為56kbit/s(通信一方為數字線路接入),但是這種速率遠遠不能滿足用戶對寬帶業務的需求。雖然銅線的傳輸帶寬非常有限,但是由于現在電話網非常普及,電話線占據著全世界用戶線的90%以上。充分利用這些寶貴資源,需要先進的調制技術和編碼技術。
全銅線接入網在雙絞線上采用時間壓縮復接(TCM)和回波消除技術來提高傳輸速率。但是,當傳輸速率增加到T1(1554kbit/s)和E1(2048kbit/s)時,串擾和符號間干擾迅速增加。為了改善通信質量,采用非對稱用戶線(ADSL)和超高速數字用戶線(VDSL)。
(1)ADSL用戶線
1989年,美國Bellcore首先提出ADSL技術。在實現FTTH比較困難的情況下,ADSL考慮了用戶線上傳輸視頻信號和多媒體信號時上、下行帶寬的不對稱性。美國國家標準協會(ANSI)的TIE研究組制訂了第一個ADSL標準(即T1.413),其單工下行最高傳輸速率為6.144Mbit/s。中國將8.192Mbit/s速率作為ADSL最高傳送等級速率。
雙絞線上ADSL的用戶頻譜的分配如下:0~4kHz頻段傳送語音基帶信號,實現電話業務;20~120kHz頻段用來傳送上下行低速數據或控制信息,控制信息速率在16~64kbit/s;高頻段(124~1000kHz)的帶寬用于傳送下行高速數據;最新的ADSL2+將頻段擴展到2.208MHz。
(2)超高速數字用戶線(VDSL)
另一種數字用戶線技術是VDSL,這是一種在雙絞線上能夠提供最高傳輸速率達55Mbit/s,傳輸距離為0.3~1.5km的技術。VDSL的信道劃分如下:0~4kHz為用戶傳輸電話業務;4~8kHz為上行通道,用于傳輸中低速數據,速率可達1.6Mbit/s;7000kHz以上為下行通道,傳輸高速數據業務,最大下行速率分為3檔:1.5km時為12.96~13.8Mbit/s,1.0km時為25.92~27.6Mbit/s,0.3km時為51.84~55.2Mbit/s。由于技術等因素,最初的VDSL產品采用較低的上行速率。
VDSL中,上下行信道均使用FDM(頻分復用)技術,并與POTS和ISDN信號分開。上行也可采用TDMA(時分多址)技術,此時上行信道相應采用QPSK(正交相移鍵控)調制技術或SLC(簡單線路編碼)技術。
VDSL所要達到的目的是要在更短的距離上傳輸更多的信息,因此VDSL采用先進的編碼技術,如CAP、DMT、DWMT(離散小波多音頻調制)和SLC等。為使傳輸誤碼率與壓縮的視頻信號相適應,VDSL必須采用前向誤碼糾錯方案,并采用交織技術,以糾正由于脈沖噪聲產生的誤碼。
(3)ADSL2/ADSL2+
ITU于2002年完成ADSL2(G.992.3,G.992.4),它延長了傳輸距離,引入了無縫數據適配技術,實現線路實時改變和兩端平滑同步,支持多線對端口綁定,支持智能管理及實時測試等功能。另外,ITU在2003年完成ADSL2+(G.992.5),頻譜寬度從1.1Mbit/s提高到2.2Mbit/s,下行速率在0.9km之內可達24Mbit/s,1.2km之內可達20Mbit/s,1.5km之內可達16Mbit/s。
總的說來,xDSL技術允許多種格式的數據、語音和視頻信號通過銅線從局端傳給遠端用戶,可以支持豐富的業務類型。其主要優點是能在現有90%銅線資源上傳輸高速業務,解決光纖不能完全取代銅線"最后一公里"的問題。但DSL技術也有其不足之處:它們的覆蓋范圍有限(只能在短距離內提供高速數據傳輸),且一般是非對稱的(通常下行帶寬較高)。因此,這些技術只適用于一部分應用場景,可作為寬帶接入的過渡技術-從發展的角度來看,基于銅質雙絞線和同軸電纜的各種寬帶接入技術都只是一種過渡性措施,可以暫時滿足一部分比較有需求的新業務,但如果要真正解決寬帶多媒體業務的接入,就必須將光纖引入接入網。
(4)VDSL2
VDSL2是第二代VDSL,與VDSL不同,ITU 制定了VDSL2+互聯互通標準,使VDSL2+實現了不同廠家的兼容。
與VDSL相比,VDSL2有更高的傳輸速率:在300m的短距離內,可以實現雙向的100Mbit/s數據傳送速率;在300~1500m中等距離內,通過采用柵格編碼技術和交織技術,傳輸速率也高于第一代VDSL。VDSL2有更遠的傳輸距離,通過增強發射功率(20.5dBm),并配合U0頻段和回波抑制的使用,傳輸距離最遠可達4.5km左右。VDSL2摒棄了QAM調制方式,采用與ADSL2+同樣的DMT作為唯一的調制方式,能夠兼容ADSL2+技術。VDSL2由于融合了ADSL2+和第一代VDSL技術的優點,因此在短距離內,可以達到100Mbit/s傳輸速率,超過一定距離后,直接切換到ADSL2+模式,繼續提供中遠距離的數據傳輸。這為ADSL2+向VDSL2過渡提供了良好的解決方案,運營商可以根據需要逐步更新設備,既保護了原有的投資,又減少了技術選擇風險。
VDSL2具有完善的PSD控制能力,采用頻譜開槽、上行功率削減(UPBO)、MIB控制PSD等技術來完成功率譜的管理,消除或減小干擾對傳輸性能的影響,提高對接入環境的適應能力。同時也具有良好的視頻業務支持能力。充分考慮了視頻業務對分組丟失或誤碼敏感的特點,在脈沖噪聲保護、動態改變交織深度以及雙延遲通道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以降低脈沖噪聲造成的誤碼、分組丟失的概率。
除此之外,VDSL2還具有多種模板(Profile)配置、環路診斷以及在線重配置(OLR)等技術優點。
在雙絞線電纜(又稱為雙扭線電纜)內,不同線對具有不同的扭紋長度,一般地說,扭紋長度在14~38.1cm內,按逆時針方向扭絞,相鄰線對的扭絞長度在12.7cm以上。與其他介質相比,雙紋線在傳輸距離、信道寬度和數據傳輸速度等方面都受到一定的限制,但價格較為便宜。雙絞線可以分為屏蔽雙絞線和非屏蔽雙絞線(UnshieldedTwistedPair,UTP)兩大類。采用雙紋線的數字信號傳輸帶寬取決于所用導線的質量、長度和傳輸技術。屏蔽雙絞線電纜的外層由鋁簡包裹,以減少輻射,但并不能完全消除輻射、屏蔽雙紋線的價格相對較高,安裝時要比非屏蔽雙較線電纜困難。類似于同軸電纜,它必須配有支持屏蔽功能的特殊連接器和相應的安裝技術。但它有較高的傳輸速率,100m內可以達到155Mb/s。2100433B
在各類銅線接入技術 中,數字線對增容(DPG)技術是最早提出并得以應用的,它可實現在一對用戶線上雙向傳送160kbit/s的數字信息,傳輸距離達4~6km。由于速率太低,DPG無法滿足人們對寬帶業務的需求,因此目前對銅線接入技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速率較高的各種數字用戶線(xDSL)技術上。xDSL技術采用先進的數字信號自適應均衡技術 。
回波抵消技術和高效的編碼調制技術,在不同程度上提高了雙絞銅線對的傳輸能力,為用戶提供了一種低成本的綜合業務接入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