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軟基作井點排水時,增設一些電極(鋼筋或其他金屬材料)與井點管分別連成電路
中文名稱:電滲排水;英文名稱:electro-osmoticdrainage;2100433B
盲溝:又叫暗溝,指的是在路基或地基內設置的充填碎、礫石等粗粒材料并鋪以倒濾層(有的其中埋設透水管)的排水、截水暗溝。是一種地下排水渠道,用以排除地下水,降低地下水位。滲溝:采用滲透方式將路基工作區或以...
傳統住宅排水方式往往是這樣,樓上的馬桶、地漏排水管道穿過本層樓板,在樓下頂板處打個彎兒,再走進排水管中,這樣,水流的聲音順著管子傳下來不說,因為層層樓板穿洞而經常漏水的現象屢見不鮮。而且拿到毛坯房,很...
排水板的應用 交通工程:公路、鐵路路基路面、堤壩和護坡層倒流排水 市政工程:道路路基、地鐵隧道、垃圾填埋場地下水與地表水導排 建...
格式:pdf
大小:12KB
頁數: 3頁
評分: 4.3
QB/ZJWS5264—2003 滲排水防水層施工工藝標準 1 范圍 本工藝標準適用于工業建筑面積大、 埋置深、形狀復雜、 地下水為上層滯水的地下工程, 如地下室、 油庫、爐子基礎,大型通風道、地溝等滲排水防水層工程。 2 術語和定義 2.1 滲排水防水層 是在地下結構的底部和四周設置砂石滲排水構造, 將外部地下水通過滲排水內設置的滲水管或依靠 滲水層本身坡度, 流入工程附近較深的地下設施排走, 或集中流入結構內部的集水坑內泵送排走, 從而 達到防水目的。 本法特點是不用防水材料,可利用生產設施自流排水; 由于排除了附近水源, 地下結構 一般沒有滲漏水問題,同時材料簡單易得,施工方便、快速,造價較低等。 3 施工準備 3.1 材料要求 3.1.1 石子 粒徑 5~20mm 或 20~40mm 卵石,要求潔凈、堅硬,不易風化,不溶解于水,含泥量小于 1%。 3.1.2 砂子 中砂或粗砂
格式:pdf
大小:12KB
頁數: 4頁
評分: 4.7
滲排水、盲溝排水 1.1 一般規定 1 滲排水、盲溝排水適用于無自流排水條件、防水要求較高且有抗浮要求的地下 工程。 2 采 用滲排 水、盲 溝 排水的,應 防止 由于排水 危及地 面建筑 物及農田 水利設 施 。通 向江 、河 、湖 、海 的排水口高程,低 于洪( 潮)水 位時,應 采取防 倒灌措 施 。 3 遂道、坑道宜采用貼壁式襯砌,對防水防潮要求較高的應優先采用復合式襯砌,也 可采用離壁式襯砌或襯套。 1.2 施工準備 1.2.1 技術準備 1 圖紙會審。 2 編制施工方案。 3 技術交底。 1.2.2 材料準備 1 砂、石子 砂、石品種、粒徑選用應符合設計要求,備用數量應滿足工程需要。 2 無砂混凝土管、普通塑料管、加筋軟管的選用應符合設計要求,備用數量應
電滲力是一種利用電能對地基進行加固的地基處理方法,電滲力的歷史可以追溯至 1809 俄國學者 Reuss 的研究工作,后來各國學者在其加固機理與應用方面開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電滲力具有加固速度快,對細顆粒、低滲透性土有良好的加固效果等優點。由于電滲力需要消耗大量的電能,因此,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對電滲力的研究是以室內實驗研究為主,而現場應用卻不多見。隨著我國港口建設的飛速發展,利用港池和航道疏浚土吹填造陸工程如雨后春筍般地不斷涌現。疏浚土往往具有細顆粒、高塑性、低滲透等特性,采用常規排水固結法加固這種地基時,初期效果比較顯著,但后期加固效果明顯下降,表現為后期沉降緩慢,加固后的強度值較小,加固效果并非十分理想。電滲加固效果對土顆粒大小并不敏感,而且隨著經濟的發展和技術水平的提高,電滲力很可能成為此類土的一種高效且造價可以承受的地基加固方法。
單位場強下的液體移動速度稱為電滲速度。液體的電滲速度與固液兩相間的ξ電勢成簡單的正比關系,所以可以利用電滲來測量ξ電勢,但此法只限于能形成毛細管或多孔介質的材料。電滲技術在工業中常用于, 增強微流道內的流體混合, 驅除產品中的水分,制備多孔介質材料, 控制生物芯片中的液體薄膜移動等實際應用。
通過不同電極、不同粘土的電滲試驗,進一步探明了電滲的礦物學機理,研究表明,電滲的效果取決于土體中可運移離子的遷移能力,而非取決于吸力引起的反向水力梯度和電勢梯度作用的平衡,因此提高電滲排水固結效果應該從維持土體中離子的運移能力著手。 本項目研究把EKG材料從概念變成現實,是電滲排水固結領域的重大進展。EKG材料同時解決了之前一直困擾電滲法的兩大問題——電極腐蝕和電滲能耗過高的問題,激起了國內對電滲研究的極大熱情。 電滲能級梯度理論,以土體能級密度代替吸力,構建了全新的排水固結理論框架,并為電滲理論研究提供了新的視角。基于電滲能級梯度理論,提出了電滲排水固結的設計方法,該方法彌補了傳統Esrig理論無法給出電學設計參數的不足。 研發的EKG材料、建立的電滲能級梯度理論、提出的電滲排水固結設計方法,通過現場試驗得到了驗證。現場試驗場地面積為19m×15m,淤泥吹填深度為5.8m,經過36 天的電滲排水固結,含水量從62%降低到36%,承載力從0提高到70kPa,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隨著本項目研究的推進,目前電滲法面臨的新的挑戰包括:1)大面積應用時需要很大功率的電源;2)電勢沿深度方向損失,5m以上吹填淤泥的排水固結仍然是個挑戰;3)EKG材料的成本很高。這些新的挑戰是下一步研究的重點。 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