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盆介質(zhì)用草炭、蛭石(或珍珠巖)、田園土以1:1:1的比側(cè)混合,pH值5.5-6.5,添加適量氮磷鉀緩釋肥。適宜溫度19℃-30℃,可耐35℃高溫,相對高溫利于縮短生長周期。堆心菊喜日照充足和長日照,日照少于12小時植株不長高甚至出觀蓮座化,需補光或使用植物生長調(diào)節(jié)劑打破蓬座化。除施底肥外,每周澆施1-2次200ppm的全元素復(fù)合肥。堆心菊分枝性好,一般不需要使用植物生長調(diào)節(jié)劑,必要時可用3000-5000ppmB9控制株高,也利于延長觀賞期。播種到開花出售需要12-14周。
穴盤育苗:介質(zhì)采明草炭、蛭石等,pH值5.8-7.0,EC值小于0.75西門子/厘米。穴盤規(guī)格為400、288、128。播種后用蛭石覆蓋。發(fā)芽溫度18℃-22℃,發(fā)芽時間3-5天,生長溫度20℃-22℃。發(fā)芽不需光,子葉出現(xiàn)后光照逐漸提高到1000-30000lux。保持空氣濕度90%-95%,直到子葉出現(xiàn)后逐漸降低。保持介介質(zhì)潮濕直到胚根出現(xiàn),待胚根穿透介質(zhì)后逐漸降低介質(zhì)濕度。子葉出現(xiàn)后開始施用50-75ppm15-0-15肥料,子葉展開后濃度提高到100-150ppm,可與20-10-20交替施用,介質(zhì)EC值1.0-1.2西門子/厘米。育苗階段主要通過環(huán)境控制和肥水管理來控制株型,一般不需使用植物生長調(diào)節(jié)劑。育苗周期為4-6周。
堆心菊原產(chǎn)北美,分布于美國及加拿大。 中國有引種,逸出為雜草。中國安徽、江蘇、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廣東、廣西有分布。 習(xí)性喜熱、喜光,耐高溫高濕也耐高溫干燥。地栽株高30-35厘米,冠幅50-70厘米。適應(yīng)性強,養(yǎng)護(hù)管理簡單。
菊花栽培管理技術(shù)要點 菊花從冬季扦插到次年秋季開花,需要很長的時間,在這一時期,菊花在生長發(fā)育上,擔(dān)負(fù)著承前啟后的重要功能,其栽培管理的好壞,直接關(guān)系到菊花開花的質(zhì)量。如果忽視菊花的栽培管...
1.繁殖 菊花用扦插、分株、嫁接及組織培養(yǎng)等方法繁殖。(1)扦插可分為芽插、嫩枝插、葉芽插。芽插,在秋冬切取植株腳芽扦插。選芽的標(biāo)準(zhǔn)是距植株較遠(yuǎn),芽頭豐滿。除去下部葉片,按株距3-4厘米,行距4-5 ...
二次摘心方式的栽種密度為每平方米9-12株,如果只摘心一次,定植后澆透水一次。當(dāng)小苗高約6cm時摘心一次,待分枝高10cm時再摘心一次,以促發(fā)新枝,提高產(chǎn)量。在施肥選擇方面,氮肥多易造成徒長,可在生長...
多年生草本植物。 莖直立或基部稍彎曲,高50-100厘米,莖頭縱棱,具有稀舒長柔毛。
基生葉叢生,有葉柄,葉片線狀披針形,長6-10厘米,寬0.5-1.5厘米,花后凋落;莖葉線狀披針形,無柄,互生,長5-12厘米,寬1-2厘米,全緣或有疏粗齒,葉基沿莖下延成翼狀,翼的邊緣全緣或波狀,葉頂端銳尖或鈍,兩面近光滑或疏具柔毛,背面散生暗褐色斑點,僅主脈顯著或有時有離基三出脈。
頭狀花序直徑1-1.5厘米,有長柄,單生于枝頂或再排列成傘房花序;花序托圓錐狀,有小凹點;總苞片2-3層,外面2層,總苞片幾等長,披針形,綠色,開花后向下反卷,內(nèi)層總苞片長不及外層的1/2;緣花舌狀,10朵,雌性,花冠倒卵形,頂端3齒裂,黃色;盤花管狀,極多,兩性,花冠5齒裂,綠色,頂端棕褐色,雌蕊開花后伸出花冠,柱頭2裂。
瘦果長圓形,有粗毛;冠毛8片,鱗片狀,頂端長尖,白色。 花期7至10月,果熟期9月。
病害較少,偶爾可見粉霉病、莖腐瘸。可用65%代森鋅600-800倍液、50%速克靈1000-1200倍液噴灑防治。常見蟲害為薊馬、蚜蟲,可分別施用氧化樂果、吡蟲啉1000-1200倍液防治。
園林應(yīng)用堆心菊花純黃,花開不斷,即使在炎熱的夏季,觀賞期也能長達(dá)3-4個月,是炎熱夏季花園地栽、容器組合栽植不可多得的花材。
格式:pdf
大小:23KB
頁數(shù): 3頁
評分: 4.5
木棉的栽培技術(shù) 1.選地整地 選向陽的、土層深厚肥沃的微酸性和中性土壤。 2. 繁殖方法 木棉主要用種子繁殖。每年 10月,果實成串聚生,采回堆放在陰涼處。過 數(shù)天,攤開晾曬,果裂種脫,除去絮毛雜物,陰干后貯存。早春 2-3 月間播種,播前催芽, 用條播或撒播均可。每公頃用種量 45-60kg。播后按一般育苗的措施,加強管理,待幼苗長 至 5-6cm時,可進(jìn)行移栽分床培育。 一年生的苗木高達(dá) 50cm以上,秋后或次年春季出圃定植。 每年 3-4月份先開花,后長葉。花冠五瓣,橙黃或橙紅色。花萼黑褐色,革質(zhì)。花后結(jié)橢圓 形碩果,內(nèi)為卵圓形的種子和白色的棉絮。 栽培技術(shù) 用播種、 扦插和分株繁殖。蒴果未開裂前采集, 種子發(fā)芽力保存期短,故多隨采隨播,也可用濕沙短期貯藏,條播,覆土 2cm,平均氣 溫 20℃以上,一般 4-5d 可出齊苗;扦插多在 2-3 月或雨季進(jìn)行, 用長 80-10
格式:pdf
大小:23KB
頁數(shù): 10頁
評分: 4.3
樸樹栽植技術(shù) 一、樸樹概述 樸樹,別名有沙樸、樸子樹、樸仔樹。落葉喬木,高達(dá) 20m,胸 徑 1m;樹冠扁球形。小枝幼時有毛,后漸脫落。葉卵狀橢圓形,長 4-8cm,先端短尖,基部不對稱,鋸齒鈍,表面有光澤,背脈隆起并 疏生毛。果熟時橙紅色,徑 4-5mm, 果柄與葉柄近等長,果核表面有凹 點及棱脊。花期 4月;果 9-10 月成 熟。 二、生態(tài)習(xí)性 喜光,稍耐蔭,喜溫暖氣候及 肥沃、濕潤、深厚之中性粘質(zhì)壤土, 能耐輕鹽堿土。 深根性,抗風(fēng)力強。 壽命較長,在中心分布區(qū)常見 200-300 年生的老樹。抗煙塵及有毒氣 體。 三、樸樹的主要品種 在四川地區(qū),樸樹主要品種為小葉樸 、大葉樸、珊瑚樸、西川 樸。 (一)小葉樸 別名:黑彈樹 形態(tài)特征:落葉喬木,高達(dá) 20米,樹冠倒廣卵形至扁球形。 樹皮灰褐色 ,平滑 .當(dāng)年生小枝淡 棕色,老后色較深,無毛,散生 橢圓形皮孔,去年生小枝灰褐色;冬芽
Helenium L. 堆心菊屬,菊科,約40種,產(chǎn)北美和墨西哥,我國栽培有堆心菊H. autumnale L. 和紫心菊H. nudiflorum Nutt. 2種,供觀賞。一年生或多年生直立草本;葉互生,全緣或具齒,有黑色腺點;頭狀花序單生或排成傘房花序狀,多數(shù)具異型花;總苞2-3列,通常草質(zhì);花序托凸起,球形或長圓形,禿凈;舌狀花1層,舌瓣黃色,3-5裂;盤花管狀;冠毛由5-6鱗片組成。
堆心菊亞族的堆心菊屬是不常見的栽培觀賞植物。
屬名 Helenium L. 堆心菊屬
所屬科菊科
分布量 世界:40種;中國:2種
引種狀況 非引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