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剛鱗針毛蕨 | 拉丁學名 | Macrothelypteris setigera |
---|---|---|---|
界 | 植物界 | 門 | 蕨類植物門 |
綱 | 蕨綱 | 目 | 真蕨目 |
科 | 金星蕨科 | 屬 | 針毛蕨屬 |
種 | 剛鱗針毛蕨 | 分布區域 | 臺灣、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和波利尼西亞 |
剛鱗針毛蕨生長于熱帶雨林下。
剛鱗針毛蕨分布于臺灣。
剛鱗針毛蕨分布于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和波利尼西亞。
植株高1-1.4米。根狀莖粗,斜升,密被淺棕色的線狀披針形鱗片,鱗片長約1厘米,質厚,邊緣具疏毛。葉簇生;葉柄長50-60厘米或過之,粗約4毫米,禾稈色,基部密被與根狀莖上相同的鱗片,向上稀疏,鱗片基部膨大,脫落后留下瘤狀糙痕;葉片長50-80厘米,基部寬30-50厘米,長圓披針形,先端漸尖并羽裂,基部不變狹,三回羽狀;羽片14-18對,近對生,平展,下部的相距5-7厘米,無柄或幾無柄,基部一對較大,長15-30厘米,寬5-15厘米,闊披針形,漸尖頭,基部平截,對稱,二回羽狀;一回小羽片20-30對或更多,無柄,開展,長2.5-7厘米,寬5-15毫米,披針形,漸尖頭,基部對稱,羽狀全裂;二回小羽片12-20對,長2.5-7毫米,寬1.5-2.5毫米,披針形,先端鈍,基部下延,彼此以狹翅相連,全緣或銳裂,邊緣常反卷。葉脈不明顯,側脈單一或二叉,每末回小羽片3-5對。葉草質,干后淡棕褐色,下面連羽軸、小羽軸被較多的、灰白色、多細胞針狀毛,上面僅沿各回羽軸有針狀毛,葉軸上被有與葉柄上相同的硬鱗片。孢子囊群小,圓形,生于側脈中部以上,被多少反卷的葉緣包被;囊群蓋小,早落或隱沒于囊群中。
小金剛菩提子產地基本上是印尼,與尼泊爾的大金剛完全不同。但是如尼泊爾印度等國,也能見到這樣的小金剛,不過,原產地也都是印尼的,因此即便從尼泊爾買回的小金剛也是印尼的。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小金剛菩提子產地基本上是印尼,與尼泊爾的大金剛完全不同。但是如尼泊爾印度等國,也能見到這樣的小金剛,不過,原產地也都是印尼的,因此即便從尼泊爾買回的小金剛也是印尼的。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一般放置在室內明亮散射光處培養,不能受強光直射,但也不能放在陰暗處培養。生長適溫為15~25℃,冬季在10℃以上能安全越冬。 雖然耐旱,但仍需充足的水分,且不宜過濕或過干,要保持盆土經常濕潤。夏季每天...
格式:pdf
大小:6.4MB
頁數: 8頁
評分: 4.5
為了豐富我國森林粗死木質殘體研究的對象類型,并為探討粗死木質殘體在天山云杉天然更新中的生態作用奠定基礎,借助粗死木質殘體5級分類系統,采用臨時標準調查法對西天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原始鱗毛蕨天山云杉純林粗死木質殘體的貯量、養分含量及其分解動態進行了研究。結果表明:(1)鱗毛蕨天山云杉林粗死木質殘體體積貯量為337.61 m~3/hm~2,生物量為87.98 mg/hm~2;倒木樹干是粗死木質殘體的主體組成部分,占總體積的98.09%;(2)以基本密度(比重)為衡量指標,倒木腐朽等級越高,其密度越小,倒木分解符合單項指數衰減模型,分解常數為0.011 74。5個不同腐朽等級倒木的平均滯留時間依次為4年、18年、38年、68年和92年。在自然狀態下,倒木分解50%、90%和95%所需時間分別為59年、196年和255年;(3)倒木有機碳、全N、全P、全K、Na~+的平均含量依次為55.93%±1.42%、0.34%±0.07%、0.12%±0.01%、0.06%±0. 01%和0.03%±0.002%,Ca~(2+)、Mg~(2+)的平均含量分別為56.74±4.87 g/kg和34.89±3.66 g/kg,不同養分的變化趨勢不同,但同一養分在不同腐朽等級倒木之間的差異不顯著。
云南西部(騰沖西北部、滇緬邊界)、西藏東南部(墨脫)。
緬甸北部、不丹、印度和泰國。
長柱片鱗苔
齒瓣喜馬拉雅片鱗
粗齒片鱗苔
短舌片鱗苔
角瓣臺灣片鱗苔
卵舌片鱗苔
擬闊瓣片鱗苔
擬片鱗苔
片鱗苔屬
全緣片鱗苔
臺灣片鱗苔
武夷喜馬拉雅片鱗
喜馬拉雅片鱗苔
狹瓣片鱗苔
線瓣臺灣片鱗苔
圓瓣片鱗苔
片鱗苔屬
1.可以防止水土流失片鱗苔屬植物一般生長密集,有較強的吸水性,因此能夠抓緊泥土,有助于保持水土。
2.可作為鳥雀及哺乳動物的食物有助于形成土壤
片鱗苔屬植物可以積累周圍環境中的水分和浮塵,分泌酸性代謝物來腐蝕巖石,促進巖石的分解,形成土壤。
3.作為空氣污染的指示植物
由於片鱗苔屬植物的葉為單層細胞結構,容易吸入空氣中的污染物,對周圍環境中的污染物較為敏感。
4.用作肥料及燃料
片鱗苔屬可以用作肥料有可以增加沙土的吸水性,還也可以曬干作為燃料,用來發電。
5.用于園藝栽培
它還可用來包扎花卉、樹苗等,既通風又保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