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必需、夠用”為原則,以培養技能型人才為目標進行編寫。全書分8個單元,共40個課題,內容包括施工測量的基本工作、曲線放樣、建筑工程測量、線路工程測量、水利工程測量、地質勘探工程測量、礦山工程測量。本書特色鮮明:涵蓋面廣,淡化理論,注重基礎;圖文并茂,強調實踐,注重與職業資格考證和職業崗位的對接,力求接近工程實際;配有大量習題,強化訓練,為職業資格能力鑒定考試打下基礎。
本書可作為職業院校測量類相關專業的教材或參考資料,也可作為測量人員培訓、成人教育及工程技術人員參考用書。
(叢書名:職業教育工程測量技術專業“十二五”規劃教材)
單元6水利工程測量
課題1水利工程概述
課題2地形圖在水利工程規劃設計中的應用
課題3河道測量
課題4渠道測量
課題5水利樞紐工程測量
課題6大壩變形觀測
單元小結
復習思考題
單元7地質勘探工程測量
課題1勘探工程測量
課題2地質剖面測量
課題3地質填圖測量
單元小結
復習思考題
單元8礦山工程測量
課題1礦山工程測量概述
課題2地下控制測量
課題3立井施工測量
課題4礦井聯系測量
課題5巷道施工測量
課題6巷道貫通測量
課題7巖層與地表移動測量
單元小結
復習思考題
附錄
附錄A中級工程測量工模擬試題(A卷)
附錄B中級工程測量工模擬試題(B卷)
附錄C高級工程測量工模擬試題
參考文獻
本書編寫思路清晰、內容翔實、圖文并茂、文句流暢、通俗易懂,利于教學,便于學生自學與訓練。本書既可以作為電子信息類中等職業教育的教材,也可以作為從事電子信息技術工作和計量測試人員的參考書。
《大設計》無所不在。在會議室和戰場上;在工廠車間中也在超市貨架上;在自家的汽車和廚房中;在廣告牌和食品包裝上;甚至還出現在電影道具和電腦圖標中。然而,設計卻并非只是我們日常生活環境中的一種常見現象,它...
本書分為上篇“平面構成”和下篇“色彩構成”兩個部分,每一部分的最后章節選編了一些本校歷年來學生的優秀作品作為參考,圖文并茂、深入淺出。此外,本書最后部分附有構成運用范例及題型練習,可供自考學生參考。本...
格式:pdf
大小:84KB
頁數: 1頁
評分: 4.7
本書結合作者多年教學、科研經驗及工程實踐,較系統地介紹了地下工程測量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從理論和實踐兩個角度幫助讀者提高分析和解決地下工程領域測繪的能力。本修訂版在傳統測量技術的基礎上,新增測繪新技術元素,操作適用性更強,新的地鐵工程測量一章更具有針對性。全書內容豐富,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廣度,充分反映了地下工程測量最新技術及其應用。
格式:pdf
大小:84KB
頁數: 1頁
評分: 4.5
<正>本書主編王雙亭,河南理工大學教授,畢業于解放軍測繪學院航空攝影測量專業,主要從事數字攝影測量和遙感信息提取方面的教學與研究工作。本書系統地介紹了攝影測量的基本原理、技術和最新成果。全書共分為六章:第一章介紹攝影測量的基本概念、發展過程及所面臨的問題;第二章介紹了攝影像片的獲取原理與技術;第三章介紹了中心
國內工程測量應用:常規工程測量
常規的工程測量所使用的儀器由五十年代的光機型已轉為電子型,在儀器更新換代的過渡階段,光機型儀器還沒有退出歷史舞臺,在一些工作中仍發揮著一定的作用,但更多的使用是“電磁波測距儀+經緯儀”及“全站儀”。 在管道中線和縱斷面測量的數據采集過程中,普遍實現了計算機化,一般用PC-1500(或PC-E500)、電子手簿(數據采集器)進行半手工或自動數據記錄采集,結束了歷史上的人工記錄。在地形圖測繪上,普遍采用“全站儀”進行測量和記錄,對各種地形要素的記錄一般分為“無編碼”和“編碼”兩種,最后成圖一般均采用計算機自動制圖方式。地圖矢量化技術已于1997年得到應用,通過對小比例尺地形圖或白紙圖原圖的掃描,最終實現了矢量化,使二維的白紙圖可變成三維數字圖,并可對圖紙的伸縮和掃描造成的誤差進行校準。
學習該課程應具備初等數學、地理的相關知識。
書名 |
作者 |
出版時間 |
出版社 |
ISBN |
---|---|---|---|---|
《建筑工程測量》 |
張敬偉 |
2013年1月 |
北京大學出版社 |
9787301155424 |
《工程測量》 |
王曉平 |
2013年8月 |
人民交通出版社 |
9787114108631 |
《建筑工程測量(第2版)》 |
魏靜 |
2014年10月 |
機械工業出版社 |
------ |
《建筑工程測量》 |
張曉東 |
2017年12月 |
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
9787112214938 |
《工程測量(第二版)》 |
孔達 |
2007年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9787040218329 |
《工程測量(高職)》 |
曹毅 |
2014年11月14日 |
中國鐵道出版社 |
------ |
(注:表格內容參考資料)
工程測量應用情況:常規工程測量
常規的工程測量所使用的儀器由五十年代的光機型已轉為電子型,在儀器更新換代的過渡階段,光機型儀器還沒有退出歷史舞臺,在一些工作中仍發揮著一定的作用,但更多的使用是“電磁波測距儀+經緯儀”及“全站儀”。 在管道中線和縱斷面測量的數據采集過程中,普遍實現了計算機化,一般用PC-1500(或PC-E500)、電子手簿(數據采集器)進行半手工或自動數據記錄采集,結束了歷史上的人工記錄。在地形圖測繪上,普遍采用“全站儀”進行測量和記錄,對各種地形要素的記錄一般分為“無編碼”和“編碼”兩種,最后成圖一般均采用計算機自動制圖方式。地圖矢量化技術已于1997年得到應用,通過對小比例尺地形圖或白紙圖原圖的掃描,最終實現了矢量化,使二維的白紙圖可變成三維數字圖,并可對圖紙的伸縮和掃描造成的誤差進行校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