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微合金化高強度控軋鋼板的屈強比對于管道及容器類構件的成型和服役性能的影響、板料在雙軸拉伸與單軸拉伸下的屈服、形變硬化和失穩破壞的宏觀指標和微觀機制上的差異,成型殘余內應力對材料塑變抗力的影響。以期豐富和發展經典強度理論及判明其應用的局限性。為輸油氣管線建造中急需解決的合理屈強比和屈服強度指標及其配比提供理論依據。 2100433B
批準號 |
59871037 |
項目名稱 |
管道與容器板材屈強比在成型與服役行為中的作用 |
項目類別 |
面上項目 |
申請代碼 |
E0104 |
項目負責人 |
朱維斗 |
負責人職稱 |
教授 |
依托單位 |
西安交通大學 |
研究期限 |
1999-01-01 至 2001-12-31 |
支持經費 |
13(萬元) |
屈服強度:是金屬材料發生屈服現象時的屈服極限,亦即抵抗微量塑性變形的應力。對于無明顯屈服的金屬材料,規定以產生0.2%殘余變形的應力值為其屈服極限,稱為條件屈服極限或屈服強度。大于此極限的外力作用,將...
屈服強度:是金屬材料發生屈服現象時的屈服極限,亦即抵抗微量塑性變形的應力。對于無明顯屈服的金屬材料,規定以產生0.2%殘余變形的應力值為其屈服極限,稱為條件屈服極限或屈服強度。大于此極限的外力作用,將...
金屬在做抗拉實驗時,式樣斷裂后,其斷面標距部分所增長的長度與式樣初始長度的百分比,稱為伸長率。用符號δ表示。伸長率反應了材料塑性的大小,伸長率越大,塑性越大。材料的屈服點(屈服強度)與抗拉強度的比值,...
格式:pdf
大小:615KB
頁數: 3頁
評分: 4.3
本文介紹了新鋼熱軋生產線HP295焊瓶鋼的生產情況。生產實踐表明,通過提高精軋終軋溫度,采用兩階段冷卻方式,可使HP295的屈強比低于0.8,各項力學性能滿足國標GB6653-1994要求。
格式:pdf
大小:615KB
頁數: 6頁
評分: 4.5
利用MMS-300型熱力模擬實驗機及450mm熱軋機,研究了控軋后冷卻工藝制度對試驗鋼組織及性能的影響。結果表明:單一的板條組織具有較高的強度,但不利于屈強比的控制,屈強比高達0.94;而以貝氏體鐵素體作為軟相基體,其上彌散分布著細小的島狀M-A組元為硬質相的復相組織可以滿足高強度及低屈強比。當終冷溫度為550℃左右時,屈服強度為650MPa,抗拉強度達955MPa,保證了較低的屈強比為0.68。
(1)一般鋼材的抗拉伸強度可以留有余地,并且可以按照實際情況進行考量。但是屈強比值最好保持在0.60-0.75之間;
(2)一般碳素鋼屈強比為0.6-0.65,低合金結構鋼為0.65-0.75合金結構鋼為0.84-0.86;
(3)機器零件:屈強比高,節約材料,減輕重量;
(4)鍋爐壓力容器:不要求太高屈強比;
(5)屈強比低表示材料的塑性較好;
(6)屈強比高表示材料的抗變形能力較強,不易發生塑性變形。
重點針對多因素協同作用下混凝土壩長效健康服役主題,開展荷載與環境多因素協同作用下混凝土壩材料與結構交互演化機理研究,揭示混凝土壩長效服役性態的多因素協同驅動規律,創建服役機理的宏、微、細觀多尺度融合研究理論;開展影響要素-工程質量-工程長效服役性態一體化研究,揭示工程質量的多要素組合作用規律和工程質量對混凝土壩服役性態的長效影響機理,提出工程質量監測與控制方法,構建長效服役的基礎保障方法;綜合考慮確定性與不確定性因素交互影響,研究混凝土壩服役性態監控與評估的時空四維場理論和方法,提出長效服役性態多指標組合預警體系,構建長效服役的預警理論與方法;基于長效服役風險管理理念,研究混凝土壩服役模式調控與補強修復方法,提出提升效果評估方法和決策優化模型,構建混凝土壩長效服役的提升方法。
體系工程已經成為目前系統工程領域的一個新熱點,也是系統工程未來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對體系工程的研究是從很多不同的領域和應用中起步的,既需要理論創新,也需要實踐探索和總結。建模與仿真方法可以為體系工程研究提供多種方式的支持,建模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系統的設想并開展分析,而通過仿真得到數值結果可以幫助了解體系的動態行為。
《建模與仿真在體系工程中的應用》主要展示了如何使用建模與仿真方法來促進體系研究的工作。
《建模與仿真在體系工程中的應用》介紹了體系的基本概念、建模與仿真技術及其與體系的聯系、建模與仿真相關理論方法,并結合國土安全分析、空中交通系統、歐洲空間局(ESA)體系結構等建模與仿真在體系研究中的真實應用案例,從方法論角度提出了經驗與展望。
《建模與仿真在體系工程中的應用》是運籌學、工程學、統計學、數學、建模、仿真以及計算機科學等領域初學者和從業人員的理想參考資料,也可作為建模和仿真、工程和計算機科學領域研究生和博士生的精品課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