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作建筑材料是綜合利用固體廢棄物資源的重要方向,且符合循環經濟中“減量化”原則,將尾礦作為原材料制成新型的綠色節能建筑材料——固廢泡沫輕質土 ,固體廢棄物添加量達到50%以上,廣泛應用與采空區回填工程,路橋填筑工程,軌道交通填筑工程,城市綜合管廊回填工程,房建項目找坡保溫工程,裝配式建筑墻體工程,海綿城市建設新材料工程等,隨著技術的成熟和條件的許可,整個固廢泡沫輕質土行業年處理利用固體廢棄物將達到5000萬噸,有效減少固體廢棄物的庫存及環境污染問題,該種技術可以現場生產,也可以提前進行工程預制,同時可用于制品生產,如砌塊、空心樓蓋、防火門芯、裝配式建筑構件等。
這個是新型的科技工程材料,主要用于路基填方,軟基處理,橋頭處理,公路擴幅,橋臺背填筑應用等方面。輕質材料是指使用人工材料制作的表觀密度較低,而強度較高的材料,其主要特點是表觀密度比一般的土體小,而強度...
泡沫輕質土是一種新材料,是指用物理方法將發泡劑水溶液制備成泡沫,與必須組分水泥基膠凝材料、水及可選組分集料、摻和料、外加劑按一定比例混合攪拌,經過物理化學作用硬化形成的一種輕質材料。該材料可以形象地理...
你問的是泡沫輕質混凝土的價格嗎?如是.包工包料價格為380元/立方米.
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必須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同時指出要“加強固體廢棄物和垃圾處置”。在全國人大代表程鼎看來,作為固體廢棄物產生大戶,鋼鐵行業重任在肩,加強鋼渣固廢資源綜合利用迫在眉睫。
統計顯示,2017年我國粗鋼產量約8.3億噸,產生固廢接近5億噸,約占全國工業固廢產生總量的18%,主要包括高爐渣、鋼渣、冶金塵泥等,其中最難利用的大宗冶金固廢為鋼渣,產生量約1億噸/年。
程鼎告訴記者,我國的很多鋼鐵企業在鋼渣外部綜合利用方面開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在部分工程上成功試用,但一直很難大范圍推廣應用,主要原因在于,鋼渣外部綜合利用涉及道路、建材、農業等多個行業領域,行業壁壘的阻礙作用明顯。另外,鋼渣本身價值不高,計入運輸成本后,綜合利用半徑受到限制,受地域性影響較大。
2011年國家頒布的《大宗工業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十二五”規劃》中,曾明確提出要“發展鋼鐵渣在路面基層材料、采礦充填膠凝材料及建筑材料中的應用,實現鋼鐵渣集約化、規模化綜合利用。”但到目前為止,鋼渣在道路、建材等大規模利用方面仍沒有取得明顯突破。
“僅算經濟賬,鋼渣綜合利用很難做到有利可圖,但我國鋼鐵行業規模巨大,鋼渣以每年近億噸的量不斷積累,從長遠看,大力推動鋼渣綜合利用會帶來可觀的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
為此,程鼎建議國家加強行業間的組織協調,制定財稅方面的優惠政策和鼓勵措施,大力推進鋼渣進入鋼鐵企業外部綜合利用。制定鋼渣外部綜合利用的推進目標,逐步將鋼渣外部綜合利用納入國家環保督查范圍,從國家層面督導鋼渣外部綜合利用的推進進程。
同時,加大鋼渣資源化處理及綜合利用技術研發投入,在國家層面設立鋼渣資源化處理及大宗高附加值綜合利用研發專項資金,鼓勵高校、科研院所與企業開展鋼渣處理及利用專項研究,提高鋼渣自身質量的穩定性并拓展鋼渣綜合利用新途徑。
此外,加大鋼渣資源化處理及綜合利用標準體系建設。盡快建立統一、科學規范的鋼渣資源化處理及綜合利用標準體系,提高鋼渣資源化處理整體水平及在不同行業綜合利用的規范性。
合肥晚報 ZAKER合肥記者 黎靜
——立足新起點,開創新局面
2018年5月26日上午,亙源集團工業固廢、危廢資源化利用項目奠基儀式在國家級新疆準東經濟技術開發區靜脈產業園隆重舉行。
國家級新疆準東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主任肖仁俊、副主任秦建華,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循環經濟技術中心主任李會泉研究員,多項復雜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李松庚研究員,亙源集團董事長邢崗,新疆慶源集團董事長孫燁,業之峰集團副董事長劉毅,順泰集團董事長尹向陽等國內多家知名企業代表共50余位嘉賓出席了本次奠基儀式。
開發區管委會主任肖仁俊宣布奠基正式啟動
新疆亙源環保有限公司是亙源集團的控股子公司,亙源集團是由國內多家知名企業共同投資設立的以循環經濟產業項目投資、運營及工業固廢、危廢資源化利用為核心業務的專業環保集團;亙源集團與中國科學院等學研機構有著深度的合作關系和定向人才培養計劃。2017年10月,亙源集團與中科院過程所共同創建了“中科亙源聯合實驗室”,新疆亙源環保有限公司將依托“中科亙源聯合實驗室”的雄厚科研實力及豐富的應用技術和經驗,為準東地區的煤電、化工、有色金屬企業提供節能降本,固廢、危廢處理等方面的產品及服務。
新疆亙源環保有限公司占地面積66000平方米, 注冊資金7500萬,全部建成后年消納電石渣60萬噸、廢鋁灰1萬噸、副產鹽酸4萬噸,利用這些固廢、危廢為主要原料年生產氫氧化鈣新型脫硫劑50萬噸,粗粉、硅鐵等副產品3萬噸,聚合氯化鋁3萬噸,高端硅鋁材料3000噸。
上述產品的大面積應用可以讓準東地區每年少開釆石灰石70萬噸以上,減排二氧化碳排放近30萬噸,降低電廠脫硫成本30%以上,會有效的降低園區內產廢企業的固廢、危廢處理成本,為園區內電力、有色金屬等企業的降本增效作出無可磨滅的貢獻,為準東的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
邢崗董事長致辭
奠基儀式開始,亙源集團董事長邢崗發表重要致辭,他首先對準東開發區管委會在項目落地期間提供的支持與幫助表示衷心的感謝,對中科院過程所、慶源集團等合作伙伴努力與付出表示崇高的敬意,
對專程赴疆參加本次活動的三十多位內地企業家嘉賓表示熱烈的歡迎。他說:“亙源集團始終把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思想作為公司的發展理念,致力將新疆亙源環保有限公司打造成行業的標桿企業,一期工程是國內第一條不采用“烘干工藝”的電石渣資源化利用裝置,是中央財政資金支持的循環經濟關鍵補鏈項目,目前亙源集團已聯合中科院過程所、地質大學等多家國內優勢單位開展“十三五”固廢資源化重大專項申報工作。亙源人將嚴格按照設計規劃,一如既往的高水平建設該項目,秉承一貫嚴謹的工作態度,早日將項目建成投產,為美麗新疆的建設添磚加瓦。同時邢崗董事長不忘激勵團隊,公司新的發展大幕已經拉開,新起點、新征程、新篇章,心懷夢想,團結拼搏。
中科院過程所李會泉研究員致辭
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循環經濟技術中心主任、中科亙源聯合實驗室主任李會泉研究員發表重要講話。他認為: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了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的高質量發展戰略,構建市場導向的綠色技術創新體系,壯大節能環保產業,全面建設美麗中國的戰略藍圖。我國固體廢物產生量達到30億噸,固廢資源化需求迫切、市場巨大!中科院過程所是我國清潔生產、綠色過程以及資源循環利用的優勢科研力量,在化工、冶金、能源等行業為國家做出重大貢獻。亙源集團邢崗董事長及各位企業家以敏銳的戰略眼光和家國情懷,經過系統的可行性論證,借準東開發區綠色發展的巨大機遇,與我所在節能環保領域開展全面戰略合作,率先啟動的年處理60萬噸電石渣綜合利用項目,將為我國化工行業電石渣高值化綜合利用提供標桿性示范工程,不但環保意義重大,而且經濟效益顯著,下一步中科院過程所與亙源集團將圍繞粉煤灰、廢鋁灰、副產鹽酸等固廢、危廢的高值化循環利用開展技術創新,不斷推進工程落地,將新疆亙源打造成為開發區亮麗的環保產業名片。
最后,他祝愿亙源集團固廢、危廢資源化利用項目早日開車,預祝亙源集團更進一步成為我國環保領域獨角獸型的龍頭企業;更祝愿準東經濟開發區高質量快速發展,成為美麗新疆、一帶一路的綠色能源明珠。
秦建華主任致辭
準東經濟技術開發區秦建華副主任在致辭中表示:準東開發區于2012年9月15日經國務院批準,成為國家級開發區,開發建設歷經10余年,已初步形成煤炭、煤電、煤電冶、現代煤化工、新材料、新能源等“六位一體”產業體系,已經成為自治區新型工業化產業、技術、人才、資金的集聚區。截至目前,入駐園區企業已達717家,常駐產業工人及流動人口達10萬人,累計完成投資2532億元。近年來,在區州黨委、人民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準東作為國家“三基地一通道”重要組成部分,承擔著建設“國家大型煤炭煤電煤化工基地”的重要任務,已成為“一帶一路”戰略中的能源核心區,是“疆電外送”、“西氣東輸”的重要基地。然而,這些項目的投產也帶來了一定的環境壓力,目前園區每年產生大量的工業廢渣,這些工業廢渣如果不能合理利用,一方面會嚴重影響環境、破壞生態平衡,另一方面也會占用大量的土地,因此造成大面積的垃圾廢物堆放場地,將會產生新一輪的土地資源浪費和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
“亙源環保固廢、危廢綜合利用項目”充分利用園區內企業排放的工業廢渣生產“新型脫硫劑、污水中和劑、聚合氯化鋁”等產品,以廢治廢、變廢為寶,真正的做到了固廢的資源化、循環化、高效化利用。該項目的建設即保護了土地,又節約了資源,同時改善了準東地區生態環境,實現了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為確保項目建設快速推進,準東開發區黨工委、管委會將一如既往地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務,及時協調項目建設過程中的困難和問題。
亙源集團員工表示,大家未來將會一如既往緊緊團結、圍繞在公司領導班子發展規劃下,秉承企業優良傳統,與時俱進,開拓思路,共同努力為企業織繪更加明媚的明天。
最后,在一片祥和的氛圍下,大家同擎金鍬,揚土培基。
奠基
主要嘉賓合影留念
近期,針對固廢處理領域的政策和行動頻頻落地。5月9日,國家生態環境部正式啟動“清廢行動2018”打擊固體廢物環境違法行為專項行動,并對督查中發現的比較突出的問題實施掛牌督辦。另外,國家海關總署網站顯示,今年3月份至12月份全國海關組織開展打擊“洋垃圾”走私“藍天2018”專項行動。
此次“清廢行動2018”自5月9日開始至6月底結束,生態環境部將組成150個督查組,對長江經濟帶11個省(直轄市)為重點區域的固體廢物傾倒情況進行全面核實,督促地方政府限期整改發現的問題,對掛牌督辦問題將適時組織巡查回頭看,實施問責的將視情況采取約談、專項中央環保督察、追責問責等措施,執行力度超出以往。
近期一系列的政策、文件、行動,聚焦的問題涵蓋了包括工業危廢、環衛服務、再生資源等固廢全產業鏈,意味著在大氣、水環境治理之后,固廢處理領域有可能成為環保工作下一階段的重點,預計圍繞該領域仍會持續有政策出臺,相關機會值得關注。
目前國內外最常用的兩種利用垃圾發電技術:一是將垃圾衛生填埋,回收填埋場沼氣,以沼氣為燃料燃燒發電;二是直接以垃圾為燃料,焚燒垃圾發電。
垃圾的焚燒發電是利用焚燒爐對生活垃圾中可燃物質進行焚燒處理,通過高溫焚燒后消除垃圾中大量的有害物質,達到無害化、減量化的目的,同時利用回收到的熱能進行供熱、供電,達到資源化。
垃圾填埋后其中的大量有機物在適宜的溫度和濕度下,經過一系列的物理、化學變化和生物降解作用,產生大量填埋氣體。為充分利用這些寶貴的能源,做到化害為利,在垃圾填埋場中設置特殊的沼氣收集裝置,抽出和收集這些氣體作為燃料進行利用。
從固廢行業市場空間來看,工業固廢、餐飲垃圾、生活垃圾等各大細分領域內的固廢處理行業,目前市場規模已經突破4000億元。
固廢處理行業形成的產品主要為工業固體廢物經處理所得的各種再生資源,具備一定的價格優勢,市場需求旺盛,銷售前景廣闊;未來較長時間內,我國固廢處置業務的市場前景相當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