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序
前言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影響甘肅古建筑發展的因素
一、山河塑形——影響甘肅古建筑發展的自然因素
二、東承西鑒——人文因素
三、絲路為魂——絲綢之路對甘肅古建筑發展的影響
第二節 甘肅古建筑的發展與特色
一、甘肅古建筑的演變
二、甘肅古建筑的格局
三、甘肅古建筑的類型
四、甘肅古建筑的造型
第三節 甘肅古建筑的區域分化與特征
一、隴東地區、隴南地區
二、甘南地區
三、河西走廊
四、蘭州、蘭州周邊及臨夏
第二章 宗教寺觀
第一節 佛寺
一、拉卜楞寺
二、郎木寺
三、張掖大佛寺
四、西來寺
五、秦安興國寺
六、紅城感恩寺
七、妙因寺
八、莊嚴寺
九、蔡家寺
十、武威海藏寺
十一、圣容寺
十二、宋代福津廣嚴院
十三、天堂寺
十四、東大寺
十五、合作米拉日巴佛閣
第二節 伊斯蘭清真寺
一、天水后街清真寺
二、靜寧清真寺
第三節 道教宮觀
……
第三章 壇廟宗祠
第四章 塔幢
第五章 石窟建筑
第六章 公共建筑及軍事建筑
第七章 民居
第八章 其他類型建筑
甘肅古建筑地點及年代索引
參考文獻
后記
作者簡介 2100433B
《中國古建筑叢書:甘肅古建筑》采用縱橫交錯的手法展開古代建筑的敘說。先以甘肅的自然形勝與人文特色作為鋪墊,進而從建筑文化的角度對建筑格局、類型、風格、樣式展開總體的描繪。接下來以建筑類型為線索,以建筑實例為樣板,用通俗的專業詞匯悉心地進行描繪。這種從宏觀到微觀、從整體到具體的手法,讓讀者能夠對于甘肅古代建筑產生一個生動而清晰的印象。
第2版前言第1版前言第1章 土方工程1.1 土的分類與工程性質1.2 場地平整、土方量計算與土方調配1.3 基坑土方開挖準備與降排水1.4 基坑邊坡與坑壁支護1.5 土方工程的機械化施工復習思考題第2...
第一篇 綜合篇第一章 綠色建筑的理念與實踐第二章 綠色建筑評價標識總體情況第三章 發揮“資源”優勢,推進綠色建筑發展第四章 綠色建筑委員會國際合作情況第五章 上海世博會園區生態規劃設計的研究與實踐第六...
第一篇 個人禮儀1 講究禮貌 語言文明2 規范姿勢 舉止優雅3 服飾得體 注重形象第二篇 家庭禮儀1 家庭和睦 尊重長輩2 情同手足 有愛同輩第三篇 校園禮儀1 尊重師長 虛心學習2 團結同學 共同進...
格式:pdf
大小:224KB
頁數: 3頁
評分: 4.6
序號 編號 書 名 單 價 備注 1 規范、規程 房屋建筑部分 (2002年版 )/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程建設標準強制性條文 38.0 2 工程建設標準強制性條文 <房屋建筑部分 >實施導則 108.0 3 現行建筑施工規范條文說明大全 (縮印本 )( 精) 150.0 4 新版建筑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匯編 (修訂版 )( 精) 80.0 5 市政基礎設施工程質量控制與驗收 65 6 城市道路與橋梁施工驗收規范 (修訂版 )( 精)/ 工程建設標準規范分類匯編 114.0 7 GB50300-2001 建筑工程施工質量驗收統一標準 (GB50300-2001) 9.0 8 GB50202-2002 建筑地基基礎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 GB50202-2002) 15.0 9 GB50203-2002 砌體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 (GB50203-2002) 12.0
格式:pdf
大小:224KB
頁數: 40頁
評分: 4.3
柜號 序號 G1 1 G1 2 G1 3 G2 4 G2 5 G2 6 G2 7 G2 8 G2 9 G1 10 G2 11 G2 12 G2 13 G2 14 G1 15 G1 16 G1 17 G2 18 G2 19 G2 20 G1 21 G3 22 G3 23 G3 24 G3 25 G3 26 G3 27 G1 28 G1 29 G3 30 G3 31 G2 32 G2 33 G2 34 G2 35 G2 36 G2 37 G2 38 下右 39 下右 40 下右 41 下右 42 下右 43 下右 44 下右 45 下右 46 下右 47 下右 48 下右 49 下右 50 下右 51 下右 52 下右 53 下左 54 下左 55 下左 56 下左 57 下左 58 下左 59 下左 60 下左 61 下左 62 下左 63 下左 64 下左 65 下左 66 下左 67 下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
當然建筑就是一種很重要的載體
今天帶大家看看
塞上長城,像是威武的將軍
▼
曲阜孔廟大成殿,是我國祀孔廟堂中建造年代最早,規模最大的一座。
▼
如此的高樓估計是以前的東方明珠
▼
對稱的門口,門上還有仙鶴畫真美
▼
中國橋也很有特色
▼
如龍一般盤旋上升,這樣子的建筑十分獨特
▼
冰凍之后,更加有特色
▼
蘇式園林奇秀,中國風真美!
▼
這房子怎么建在船上了
▼
古代在迎接天子的畫面
▼
江南水鄉美如畫
▼
居然有房子長在了山上
▼
中國最大的佛像,讓大家覺得虔誠
▼
中國最大的孔子像,位于曲阜尼山孔子出生地
▼
傳說中的龍門,真的有鯉魚過這里嗎?
▼
佛門
若得見佛,當愿眾生
▼
配上燈光的古建筑,別具特色
▼
兗州興隆塔始建于隋代,初為木塔,北宋年間改建為磚塔
▼
真想去上面,體驗一下風光
▼
依山傍水,真是讓人有閑情逸致
▼
緊緊相依,便是家的感覺
▼
中國獅子真威武
▼
古風舊亭,小橋流水人家
▼
看起來有點像圓明園
▼
一抹艷麗的中國紅
▼
這不是托塔李天王的寶塔嗎?
▼
鐵塔,北宋崇寧四年建立的鐵塔,位于濟寧博物館院內
▼
汶上太子靈蹤塔,磚徹八角形十三層樓閣式建筑
▼
鄒城孟廟——靈星門
▼
濟寧清真寺——東大寺
▼
運河上的古鎮————微山南陽鎮
▼
一、古建筑
在我國,具有一定年代,歷經歲月的長河卻依然完整或局部完整的建筑被認定為古建筑,因為它們代表了那個年代的建筑工藝水平和建筑材料水平,對建筑史的變遷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義。從年代上講,古建筑通常是指清代(含)之前的建筑。
古建筑
二、仿古建筑
利用現代的施工工藝和仿制的材料來達到古建筑的外觀效果的建筑稱為仿古建筑。它與古建筑一是材料上不同,仿古建筑大多使用現代建筑材料,如水泥、混凝土等;二是制作工藝不同,有的仿古建筑設計、施工時,對一些榫卯結構進行了簡化,沒有按照傳統工藝制作;有的仿古建筑會使用一些釘子這類的現代材料進行加固,在古建筑中則很少使用;三是仿古建筑大多形似,而神不似。現在建造仿古建筑大多追求經濟效益,從而沒有像古建筑那樣精雕細琢,這從細部雕刻件中最能反映出。有的仿古建筑設計雖然嚴格按照法式進行設計,但在施工時,卻因成本和作業人員水平的差異,完工效果不好,從而造成形似,而神不似的感覺,體現不出時代風格和建筑技藝,也體現不出一種古建筑所應有的那種古樸風韻。
仿古建筑
三、文物建筑
我國的文物法中其實沒有文物建筑的概念,只有不可移動文物和可移動文物概念。不可移動文物包含“古建筑”類,定義為:歷史、藝術及科學價值突出的各類建筑及建筑組群;具有時代特征、地域特征、民族特征等方面和典型的其他建筑及建筑組群。不可移動文物又細分為:古文化遺址、古墓葬、石窟寺、石刻、壁畫、近代現代代表性建筑等。
古文化遺址
古墓葬
石窟寺
石刻
壁畫
近現代代表性建筑
不可移動文物根據其歷史、藝術、科學價值,分別被確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另外,我國對年代劃分是有標準的,標準如下:
古代:1840年之前(古代又劃分為遠古、上古、中古……)
近代:1840-1949,也就是通常說的“兩半社會”
現代:1949年之后
來源:建筑史學
一、古建筑
在我國,具有一定年代,歷經歲月的長河卻依然完整或局部完整的建筑被認定為古建筑,因為它們代表了那個年代的建筑工藝水平和建筑材料水平,對建筑史的變遷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義。從年代上講,古建筑通常是指清代(含)之前的建筑。
古建筑
二、仿古建筑
利用現代的施工工藝和仿制的材料來達到古建筑的外觀效果的建筑稱為仿古建筑。它與古建筑一是材料上不同,仿古建筑大多使用現代建筑材料,如水泥、混凝土等;二是制作工藝不同,有的仿古建筑設計、施工時,對一些榫卯結構進行了簡化,沒有按照傳統工藝制作;有的仿古建筑會使用一些釘子這類的現代材料進行加固,在古建筑中則很少使用;三是仿古建筑大多形似,而神不似。現在建造仿古建筑大多追求經濟效益,從而沒有像古建筑那樣精雕細琢,這從細部雕刻件中最能反映出。有的仿古建筑設計雖然嚴格按照法式進行設計,但在施工時,卻因成本和作業人員水平的差異,完工效果不好,從而造成形似,而神不似的感覺,體現不出時代風格和建筑技藝,也體現不出一種古建筑所應有的那種古樸風韻。
仿古建筑
三、文物建筑
我國的文物法中其實沒有文物建筑的概念,只有不可移動文物和可移動文物概念。不可移動文物包含“古建筑”類,定義為:歷史、藝術及科學價值突出的各類建筑及建筑組群;具有時代特征、地域特征、民族特征等方面和典型的其他建筑及建筑組群。不可移動文物又細分為:古文化遺址、古墓葬、石窟寺、石刻、壁畫、近代現代代表性建筑等。
古文化遺址
古墓葬
石窟寺
石刻
壁畫
近現代代表性建筑
不可移動文物根據其歷史、藝術、科學價值,分別被確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另外,我國對年代劃分是有標準的,標準如下:
古代:1840年之前(古代又劃分為遠古、上古、中古……)
近代:1840-1949,也就是通常說的“兩半社會”
現代:1949年之后
歡迎轉發朋友圈,
其他平臺轉載需后臺留言授權。
二維碼 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