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稱 | 海菖蒲 | 拉丁學名 | Enhalus acoroides (L. f.) Steud. |
---|---|---|---|
界 | 植物界 | 門 | 蕨類植物門 |
綱 | 單子葉植物綱 | 科 | 水鱉科 |
屬 | 海菖蒲屬 | 分布區域 | 海南 |
這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植物。花菖蒲(學名:Iris ensata var. hortensis Makino et Nemoto):是玉蟬花的變種。多年生宿根挺水型水生花卉。根狀莖...
菖蒲有石菖蒲、草菖蒲和九節菖蒲之分。石菖蒲:。味苦辛、性微溫、無毒。 歸經:入肝、脾經。 功用主治:開竅,豁痰,理氣,活血,散風,去濕。治癲癇,痰厥,熱病神昏,健忘,氣閉 ...
當前價: 0.8 元/棵
格式:pdf
大小:1.6MB
頁數: 8頁
評分: 4.3
三峽庫區消落帶植物恢復不僅面臨長期淹水逆境,還面臨高水位落差、反季節消落等環境因素的脅迫。菖蒲和石菖蒲是庫區常見的兩種濕生植物,探討它們在泥沙水體中的生長發育,有利于為三峽庫區消落帶植被恢復的物種選擇提供科學依據。用粒徑小于100μm的泥沙分別配置濁度為30、60和90NTU的渾濁水體,8月將菖蒲(Acorus calamus L.)和石菖蒲(Acorus tatarinowii S.)植株分別種植于上述水體中,翌年4月統計植株的萌發數、葉長、葉寬、葉片數,利用水下飽和脈沖熒光儀(DIVING-PAM)測定葉片的快速光響應曲線。結果表明,各濁度組植株的萌發率與對照組相同,30NTU組石菖蒲和菖蒲的植株數顯著多于對照組,且石菖蒲的植株數隨水體濁度增加呈增多趨勢,而菖蒲的植株數呈相反趨勢。石菖蒲和菖蒲30NTU組植株的葉長、葉寬以及總葉片數、總葉長均顯著大于對照組;石菖蒲60NTU組和90NTU組植株的葉長、葉寬和總葉長顯著小于對照組(P<0.05),而菖蒲60NTU組的葉長、葉寬和葉片數顯著大于對照組(P<0.01),90NTU組植株的葉長、葉寬和葉片數與對照組無顯著差異(P>0.05),且菖蒲60NTU組和90NTU組植株的總葉片數和總葉長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1)。由快速光響應曲線可知,在較高光強照射下各濁度組植株的光化學熒光淬滅系數(qP)、非光化學淬滅系數(qN)和相對電子傳遞速率(rETR)均顯著降低,但在低光下各濁度組植株的qP、qN和rETR均顯著高于對照組,且菖蒲對低光的耐受范圍大于石菖蒲。因而,菖蒲和石菖蒲均能長期生長于淺(0.9m)的懸浮泥沙水體中,具有一定的耐淹能力。
格式:pdf
大小:1.6MB
頁數: 8頁
評分: 4.5
對海南島新村灣海草床的優勢種——海菖蒲(Enhalus acoroides)的莖枝特征、莖枝密度、生物量和不同組織營養素含量進行了研究,并探討了海水和沉積物間隙水營養負荷對其的影響。結果表明,(1)海菖蒲的莖枝特征(葉長、寬和枝重)、莖枝密度和地上生物量存在顯著的空間差異,這些因子與海水和沉積物間隙水DIN含量呈負相關;(2)海菖蒲TN、TP質量分數隨著樣區的變化而產生顯著差異,海菖蒲TN質量分數與其所在樣區海水和沉積物間隙水DIN濃度呈顯著正相關;(3)隨著水體N負荷的增加,海菖蒲葉單位面積附著藻類生物量顯著增加。本次研究的結果表明,網箱養殖引起的營養負荷是導致海草衰亡的潛在原因之一,引起了新村灣網箱養殖區海草床的退化。
海草床生態系統
我國海域海草種類豐富,生物多樣性高。海南島東海岸監控區分布的海草具有典型的熱帶特點,熱帶 種與亞熱帶種均有分布,主要海草種類有8種,優勢種類為泰萊草和海菖蒲。部分海域海草成床分布。
高隆灣 海草呈點片狀結合分布,大部分海域的海草分布呈點狀分布,少部分為片狀分布。海草種類有泰萊草和海菖蒲。海草平均密度為161株/m2,平均蓋度為45.7%。海草伴生生物在調查斷面上很少,僅11種,該海域海草床共調查到8種魚類以及一些饅頭蟹科和梭子蟹科蟹類。
龍灣港 灣內開闊,生長有大片的海草,向南與潭門港岸線海草床基本連成一片,海草種類有泰萊草和海菖蒲。海草平均密度248株/m2,平均蓋度為74.85%。該海域沿岸海草床共調查到魚類12種,還調查到饅頭蟹科和梭子蟹科蟹類。伴生生物有17種。
新村港 該港的海草分布,南部海域以大片分布為主,東部海域以點狀分布。海草種類有泰萊草、海菖蒲、海神草、羽葉二藥藻和小喜鹽藻。海草平均密度547株/m2,平均蓋度為65.5%。共調查到魚類8種。伴生生物有21種。
黎安港 該海域的生物資源非常豐富,海草面積約有1.0km2,海草基本以大面積分布,偶有小面積分布。海草種類有泰萊草、海菖蒲、海神草和針葉藻。海草平均密度為254株/m2,平均蓋度為57.8%。該港海草床底棲生物豐富,常見的類群有紫海綿、梭子蟹、網新錨參、細鱗刺等。伴生生物有25種。
長圮港 海草分布一般以混合方式生長,也有單種小面積分布。海草種類有泰萊草、海菖蒲、喜鹽藻、二藥藻和針葉藻。海草平均密度291株/m2,平均蓋度為54.6%。該海域沿岸海草床共調查到魚類8種,及大量的饅頭蟹科和梭子蟹科的蟹類。伴生生物有17種。
海南東部的文昌、瓊海和陵水沿岸海域,有大片海草床分布,監控區長圮港與瓊海岸線南端的龍灣港、潭門港和地處文昌岸線北端的高隆灣海草床連成了海南東部沿岸大片海草資源。與珊瑚礁生態相比,海草床生態系統相對較穩健,但海洋資源開發、高密度養殖會給海草生存帶來很大的壓力,特別是像炸魚等破壞性作業行為,更會使海草資源遭到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