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醋酸/醋酸酐
2.酸浸
3.玻璃紙制造
4.氯化系統
5.復雜的混合酸
6.電鍍鋅槽的輥子
7.膨脹波紋管
8.煙氣清洗器系統
9.地熱井
10.氟化氫熔爐清洗器
11.焚燒清洗器系統
12.核燃料再生
13.殺蟲劑生產
14.磷酸生產
15.酸洗系統
16.板式熱交換器
17.選擇性過濾系統
18.二氧化硫冷卻塔
19.磺化系統
20.管式熱交換器
21.堆焊閥門
Hastelloy C22合金在化工和石化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如應用在接觸含氯化物有機物的元件和催化系統中。這種材料尤其適合在高溫、混有雜質的無機酸和有機酸(如甲酸和乙酸)、海水腐蝕環境中使用。
Hastelloy C22合金有很好的抗點蝕,縫隙腐蝕和應力腐蝕開裂能力。它具有優異的抗氧化水介質能力,包括濕氯,硝酸或者含有氯化物離子的氧化性酸的混合酸。同時,Hastelloy C22合金也有理想的的抵抗過程中遭遇的還原性和氧化性環境的能力。依靠這種萬能的性能,它能在一些令人頭疼的環境中使用,或者在多種生產目的工廠中應用。Hastelloy C22合金對各種化工環境有著異常的抵御能力,包括強氧化性物質,比如氯化鐵、氯化銅、氯、熱污染溶液(有機的無機的),甲酸、乙酸、醋酸酐、海水和鹽溶液等。Hastelloy C22合金在焊接熱影響區有抵抗晶界沉淀形成的能力,這樣使它在焊接狀態下也能適應很多種化工過程的應用。
Hastelloy C22為面心立方晶格結構。
Hastelloy C22合金適用于各種含有氧化和還原性介質的化學流程工業。較高的鉬、鉻含量使合金能夠耐氯離子的侵蝕,鎢元素也進一步提高了其耐腐蝕性。Hastelloy C22是僅有的幾種能夠耐潮濕氯氣、次氯酸鹽以及二氧化氯溶液腐蝕的材料之一,該合金對高濃度的氯化鹽溶液具有顯著的耐腐蝕性(如氯化鐵和氯化銅)。
哈氏合金C-22(00Cr22Mo13W3) 哈氏合金是鎳基合金的一種,目前主要分為B、C、G三個系列,它主要用于鐵基Cr-Ni或Cr-Ni-Mo不銹鋼、非金屬材料等無法使用的強腐蝕性介質場合,在國外...
求解答2c25+4c22/2c22和4c25+2c22是什么意思
2c25+4c22/2c22是支座鋼筋兩排布置,上排2c25+4c22,下排2c22,4c25+2c22是本跨下部鋼筋。
上排2C25+1C22 上二排3C22 上三排是2C22。上排筋多應該是上筋
密度 |
8.9 g/cm3 |
熔點 |
1325-1370 ℃ |
Hastelloy C-22 在常溫下合金的機械性能的最小值:
合金和狀態 |
抗拉強度 Rm N/mm2 |
屈服強度 RP0.2N/mm2 |
延伸率 A5 % |
Hastelloy C22 |
690 |
283 |
40 |
Hastelloy C-22 (UNS N06022/W N 2.4602)
合金 |
% |
鎳 |
鉻 |
鉬 |
鐵 |
鎢 |
鈷 |
碳 |
錳 |
硅 |
釩 |
磷 |
硫 |
哈C |
最小 |
余量 |
14.5 |
15 |
4 |
3 |
|||||||
最大 |
16.5 |
17 |
7 |
4.5 |
2.5 |
0.08 |
1 |
1 |
0.35 |
0.04 |
0.03 |
||
C22 |
最小 |
余量 |
20.0 |
12.5 |
2 |
2.5 |
|||||||
最大 |
22.5 |
14.5 |
6 |
3.5 |
2.5 |
0.015 |
0.5 |
0.08 |
0.35 |
0.02 |
0.02 |
格式:pdf
大小:17KB
頁數: 2頁
評分: 4.4
【材料論文】哈氏合金 C-22鎳鉻鉬鎢合金分析與研究 -午虎特種合金技術部 哈氏合金 C-22, 又叫 C22合金, 2.4602,UNS N06022,執行 ASTM B575標準。 Hastelloy C-22 的化學成分 : 合金 % 鎳 鉻 鉬 鐵 鎢 鈷 碳 錳 矽 釩 磷 硫 哈 C 最小 余量 14.5 15 4 3 最大 16.5 17 7 4.5 2.5 0.08 1 1 0.35 0.04 0.03 C22 最小 余量 20.0 12.5 2 2.5 最大 22.5 14.5 6 3.5 2.5 0.015 0.5 0.08 0.35 0.02 0.02 Hastelloy C-22 的物理性能 : 密度 8.7 g/cm3 熔點 1325-1370 ℃ Hastelloy C-22 在常溫下合金的機械性能的最小值 : 合金和狀態 抗拉強度 Rm N
格式:pdf
大小:17KB
頁數: 7頁
評分: 4.6
相變材料可制成具有儲能和調溫功能的新型建筑材料,具有儲能密度大及近似恒溫下的吸熱放熱等優點,能有效維持室內環境的舒適度,并降低建筑采暖制冷所需的能耗和費用,在建筑節能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此外,相變儲能材料在廢熱回收、冷卻、控溫等多個領域也都有所應用.本文主要論述了相變材料的分類、蓄熱機理及相變建筑材料的復合工藝等,重點介紹了相變材料在國內外建筑節能及其它領域的研究與應用.
Hastelloy G3生產工藝
G3合金管材生產工藝:1 熱軋成型 2熱擠壓成型 ( G3合金高溫塑性差,熱成型溫度范圍窄,變形抗力較大,在1150℃~1220℃左右時,合金的熱塑性最好,因此G-3合金管材生產主要采用熱擠壓工藝成型。坯料在擠壓筒中的熱變形是熱擠壓成型中的關鍵技術,也是G-3合金管材生產的瓶頸)
在高溫奧氏體區變形的金屬,隨著變形量的增大,加工硬化過程和高溫動態軟化過程(動態回復和動態再結晶)同時進行。
Ⅰ 加工硬化階段(0<ε<εc)
當塑性變形小時,位錯密度不斷增加,變形抗力也不斷增加直到最大值。另一方面,由于材料在高溫下變 形,變形中產生的位錯能夠在熱加工過程中通過交滑移和攀移等方式運動,使部分位錯消失,部分重新排列,造成奧氏體的回復。由于位錯的增值速度相對來說與變形量無關,而位錯的消失速度則與位錯密度值有關。因此當變形量逐漸增大時,位錯密度也增大,位錯消失速度也增大,反映在真應力-真應變曲線上隨著變形量增大加工硬化速度減慢,但是總的趨向在第一階段還是超過動態軟化,因此隨著變形量增加變形應力不斷增加。
Ⅱ 開始再結晶階段(εc<ε<εs)
在第一階段動態軟化抵消不了加工硬化,隨著變形量的增加金屬內部畸變能不斷升高,達到一定程度后在奧氏體中將發生動態再結晶。通過大角度晶界的移動,位錯大量消失,位錯原來集聚的地方形成新的晶粒。隨著變形的繼續進行,在熱加工過程中不斷形成再結晶核心并繼續成長直到完成一輪再結晶,變形應力降到最低值。發生動態再結晶需要一個最低的變形量,稱為動態再結晶的臨界變形量,以εc表示,εc幾乎與真應力-真應變曲線上峰值應力所對應的應變量εp相等,一般εc≈0.8-0.9εp。
Ⅲ 穩定變形階段(ε>εs)
動態再結晶發生后,隨著變形的繼續,一方面再結晶繼續發展,使金屬軟化;另一方面已發生動態再結晶的晶粒又承受新的變形,產生加工硬化。這兩個過程同時進行,達到平衡時,流變應力近似不變,使真應力-真應變曲線近似水平。這種情況稱為連續動態再結晶如。如果變形溫度較高,變形速率較小,則第三階段的真應力-真應變曲線可能出現波浪式變化,稱為間斷動態再結晶。
(1) 動態回復
動態回復常常發生在一些層錯能較高的金屬的熱塑性變形過程中,如鋁及鋁合金,工業純鐵、鐵素體鋼以及鋅、鎂、錫等金屬。這類金屬在熱塑性變形時,其位錯的交滑移和攀移比較容易進行,因此一般認為動態回復是這類材料熱加工過程中唯一的軟化機制,即使在遠遠高于靜態再結晶溫度下進行熱加工,通常也只有動態回復而不發生動態再結晶。動態回復過程中發生的組織演化主要是點缺陷、位錯的消除和重排以及亞晶的形成。動態回復的發生降低了變形畸變能,減小了動態再結晶發生的驅動力,動態再結晶過程受到一定抑制或根本不發生。
當熱變形以動態回復機制進行時,其組織主要呈現以下特征:原始晶粒沿變形方向被拉長,亞晶呈等軸性并且亞晶內位錯密度很低;其真應力-真應變曲線是一個逐漸增大直至達到一穩態流變階段的曲線,沒有峰值應力。動態回復機制發生的溫度一般在0.4-0.6Tm。動態回復后的金屬位錯密度高于相應的冷變形后靜態回復的密度。
(2) 動態再結晶
動態再結晶可以分為兩種:連續動態再結晶和斷續動態再結晶。金屬在變形中全部發生動態再結晶后,繼續變形一定程度后才開始發生第二輪動態再結晶,為斷續動態再結晶。反之,前一輪動態再結晶結束之前,在已發生動態再結晶的部分中,繼續變形,又重新發生動態再結晶,則為連續動態再結晶。斷續動態再結晶一般發生在變形溫度很高,應變速率極低的情況下,在大部分的變形條件下發生的都是連續動態再結晶。
動態再結晶是在變形過程中形核和長大的。變形停止,動態再結晶就停止。動態再結晶的形核方式與靜態再結晶類似,需要滿足 "尺寸和取向的差別"條件,即要求再結晶核心的尺寸要達到一定的臨界尺寸,一般為1-3μm;同時要求再結晶核心至少有一個大角度晶界。因此,動態再結晶的優先形核位置一般在應變集中的微區,如原始晶界、析出相周圍、孿晶界面等。動態再結晶晶粒長大的驅動力是新晶粒與原始晶粒間的畸變能差。動態再結晶過程的最大特點是新晶粒內部的畸變能還要隨著變形的進行而增大,所以在再結晶晶粒的長大過程中,長大驅動力隨變形的進行不斷減小,最終晶粒停止長大,達到一定的穩定尺寸。所以當熱變形達到穩定狀態時,其晶粒尺寸也呈穩定的分布。
動態再結晶能夠細化原始粗大奧氏體組織,得到新的畸變程度較小的晶粒,因此動態再結晶在熱加工中有著非常重要的應用。通常在動態再結晶發生前會有不同程度的動態回復發生,降低一部分的畸變能,但此時畸變能還是在增大的。隨著變形的進行,當應變達到臨界應變時,積累的大量畸變能便會引發動態再結晶,隨著再結晶的發生,位錯大量消除,畸變能降低。當全部畸變組織被新的再結晶晶粒占據時,再結晶過程結束。
晶粒尺寸主要受變形溫度、應變速率以及第二相的影響。在變形過程沒有晶界第二相時變形溫度的提高和應變速率的降低,動態再結晶晶粒尺寸變大。溫度和應變速率的綜合影響可以用Zener-Hollomn因子表示。
動態再結晶晶粒尺寸隨著Z因子的增大而減小,隨Z因子的減小而增大。金屬在熱變形時如有細小分散的第二相存在(如鋼中的碳化物,高溫合金中的金屬間化合物),會阻礙晶界移動,起抑制動態再結晶晶粒長大的作用。
(3) 亞動態再結晶、靜態再結晶以及晶粒長大
亞動態再結晶是動態再結晶核心在應變結束后的晶粒長大。靜態再結晶是在變形后在高位錯密度區(如晶界、形變帶)形成的沒有應變的新核心的形核與長大。再結晶完成后,在高溫繼續停留時,晶界會繼續遷動,但遷動的速度比較慢,大晶粒吞并小晶粒,這叫做晶粒長大。晶粒長大的驅動力不再是畸變能而是界面能。靜態再結晶和亞動態再結晶的不同在于,靜態再結晶強烈的依賴于形變量和溫度,較少依賴于應變速率,但是亞動態再結晶對應變不敏感,溫度略有影響,主要受應變速率的控制。
亞動態再結晶、靜態再結晶以及晶粒長大是金屬在熱變形后的高溫停留時間或變形間隙中發生的,可以統稱為后動態再結晶。動態再結晶與后動態再結晶構成了金屬在熱變形過程和變形間隙以及變形后期的組織演化,建立合適的動態再結晶以及后動態再結晶模型對于制定不同金屬材料的熱加工參數、熱變形組織的控制幫助十分重大。
Hastelloy G3組成結構
G3鎳基耐蝕合金以抗液體介質(室溫,有時也可高于室溫)腐蝕能力為其主要性能。含鎳量一般不超過70%,主要添加Cu,Cr,Mo,Fe,W等,以適應各種不同化學性質的工作介質。其主要合金化原理如下:
鎳:基體元素,具有非常好的延展性,面心立方結構,結構穩定,能夠容納大量的合金元素。對堿溶液有極佳的抵抗能力。
鋁:作為脫氧劑,冶煉時去除熔化金屬的氧。
碳:有害元素,會導致碳化物的形成,造成晶界敏化,降低腐蝕性能。
鉻:主要的合金元素,增強對氧化性溶液(如硝酸,鉻酸)的抵抗能力,同時增強對局部腐蝕的抵抗能力(如點蝕、縫隙腐蝕)。
銅:增強對非氧化性溶液的抵抗能力(如鹽酸、稀硫酸)。
鐵:在滿足使用性能的情況下用來降低成本,但是使用鐵質模具和廢料來生產就不可避免包含一些鐵的成分。
鎢和鉬:增強對氧化性溶液的抵抗能力(如鹽酸、稀硫酸),增強對局部腐蝕的抵抗能力。
鈮和釩:原來用于固定碳元素。
硅:有害元素,原材料冶煉中帶過來,要盡可能的降低,硅會穩定碳化物和金屬間化合物,如σ相、μ相。
G3合金再結晶后,隨著保溫時間的延長,奧氏體晶粒發生了長大和粗化,有的晶界部分有二次再結晶生 成并發生長大;晶粒度隨著溫度的增高長大粗化的更明顯,這是因為隨著溫度升高,位錯密度減小,晶界遷移速率變快,晶粒長大速度變大;在其它變形條件相同的條件下,初始晶粒度大小和再結晶后的晶粒大小沒有必然的聯系,總體來說初始晶粒度越大再結晶晶粒越大,但長大規律不明顯;在其它變形條件一定的情況下,隨著應變速率的升高,再結晶晶粒變細,這是因為在其它變形條件相同的情況下,應變速率越高,變形后的位錯密度越大,再結晶的驅動力越大,形核率也越高,因而再結晶晶粒越多,晶粒尺寸越小;隨著變形溫度升高,晶粒尺寸增加較大,其原因是在其它變形條件相同的情況下,變形溫度越高,材料的位錯密度越小,導致再結晶時形核率減少;同時溫度越高再結晶的晶粒的長大速度越快,后形核的再結晶核來不及長大就被先長大的大晶粒吞并,從而再結晶過程中能長大的晶粒數減少,再結晶晶粒變粗。
Hastelloy G3應用領域
G系列合金(G3、G30、G35)主要用于石化工業如油井管、濕法磷酸生產使用的蒸發器,核工業中核燃料再生設備、以及鋼廠酸洗設備等。C系列合金(C276、C22、C4)是使用量最大的一類耐蝕合金之一,在氧化或還原環境下都有很好的耐腐蝕性。因此廣泛應用于各種腐蝕環境復雜的地方,如核工業、制藥工業等。690合金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核材料,是核電站核能發電蒸汽管的不可替代材料,屬于核心部件,對應力腐蝕開裂具有很好的抵抗作用。
鉆采石油、天然氣時,除需要鉆探機械設備外,還需要專用管材,即鉆柱、套管、油管等,統稱為"油井管"。油氣工業用鋼總量中,油井管約占40%,是石油、天然氣開采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根據中國油氣開采環境的特殊性,專家認為,超高強度油套管、高抗擠套管、耐酸性環境腐蝕油管和特殊螺紋油井管是中國當今和未來急需的高性能油井管。中國高性能油井管基本上都依賴進口,生產上基本是空白的。因此,
在中國大力開發高性能油井管已勢在必行。長期以來,油井管選材主要有13Cr、22Cr、25Cr、316不銹鋼等。這幾種不銹鋼強度較高,同時含有較高的Cr含量,在合金表面容易形成一層致密的cr2o3鈍化膜,能有效抵抗CO,的腐蝕,且隨著Cr含量的增加,抗CO2腐蝕的能力逐漸增強油。但是隨著埋藏很深的高酸性油氣田的逐漸發現和開采,開采環境中H2S,CO2,S,C1一含量很高,常用的不銹鋼管材已無法滿足開采需求。因此,高合金化的鎳基耐蝕合金(028、825、G一3、2550、050、625、C276)逐漸應用于油井管中 G3合金是一種性能優越的鎳基耐蝕合金,屬于含Mo、Cu的Ni-Cr-Fe系,它具有優良的抗氧化和大氣腐蝕及抗應力腐蝕開裂能力。合金中由于含有較高的Fe,相對于其它鎳基耐蝕合金具有成本低的特點。用該合金制成的油井管具有優異的抗H2S、CO2、Cl腐蝕性能,是酸性氣田油井管的最佳選材。
隨著酸性油氣田的逐步開發,鎳基合金油井管的需求量不斷上升。相關產品被國外少數廠家壟斷,中國
還沒有完全掌握鎳基耐蝕合金管材的制造技術,這嚴重威脅了國家的能源安全。因此,國產化鎳基合金管材勢在必行。鎳基合金由于變形抗力高,管材的成型只能采用熱擠壓方式。而國內對熱擠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鋁合金、鎂合金等輕質金屬,由于合金的材料學特征不同,其難度遠遠小于鎳基合金的熱擠壓。因此,有必要建立鎳基合金材料學特性與熱擠壓工藝的關聯,為鎳基合金管材的國產化提供一定的技術支持。 具體中國川渝地區高酸性氣田腐蝕環境,使用125ksi級G一3合金管材,可以有效抑制和減緩腐蝕介質的全面腐蝕、局部腐蝕、SSC、HIC、SCC等滿足其安全生產。由于G3合金高溫塑性差,熱成形區間窄,無法采用常規熱軋或熱穿孔方法實現,必須通過熱擠壓工藝進行熱加工,組織為單相奧氏體組織,室溫強度低,高強度油套管的鋼級必須通過熱擠壓后的冷加工強化實現,合金冷加工硬化程度高,冷加工工藝控制難度大。目前中國尚不能完全工業化生產,因此進一步摸索其高溫熱塑性及冷加工特性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
合金G3是合金G的改進型。該合金同樣具有優良的抗腐蝕性,但是其抗HAz(熱影響區)腐蝕的能力更強,并具有良好的焊接性。該合金較低的碳含量可以延緩碳化物的析出動力學行為。而其略高的鋁含量,提供了優良的抗局部腐蝕能力。G3合金在幾乎所有的工業應用中,至今已取代了G合金。同時,在許多需要抗局部腐蝕的應用中也取代了825合金。常用的井下油管材質是825、G3、G50、C276和028合金。根據川渝地區高酸性氣田的流體性質,材質必須滿足以下三個方面的要求:抗高溫、抗高壓、耐強腐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