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杯杜鵑(原變種)(10張) |
黃杯杜鵑(原變種): Rhododendron wardii W. W. Smith var. wardii 生于3000-4000米的山坡、云杉及冷杉林緣、灌木叢中。產中國四川西南部、云南西北部、西藏東南部。模式標本采自云南德欽。 該種與白碗杜鵑(R. soulieiFranch. )相近,但是該種的花梗較長,花萼較大,花冠成杯狀,黃色,蒴果有宿存的花萼包圍基部等,可以區別;與圓葉杜鵑(R. william-sianumRehd. et Wils、)亦相近,但是該種的花萼小,成盤狀,長僅1-2毫米,葉片近于圓形等亦顯著不同。 |
純白杜鵑(變種)(6張) |
純白杜鵑(變種): Rhododendron wardii W. W. Smith var.puralbum (Balf. f. et W. W. Smith) Chamb. ex Cullen et Chamb. 與黃杯杜鵑的主要區別:花冠純白色,葉長卵形。花期5-6月。 產中國四川西南部、云南西北部。生于海拔3400-4600米的山坡草地及灌木叢中。模式標本采自云南中甸。 |
發病前尤其是在抽梢展葉時可噴灑1︰1︰200的波爾多液,發現病葉及時摘除;發芽前可噴施0.3-0.5波美度石硫合劑或1︰1︰200的波爾多液2-3次,通常隔7-10天噴1次;發病后可噴灑65-80%代森錳鋅500倍液或0.3-0.5波美度石硫合劑3-4次,隔7-10天噴1次。
葉斑病和褐斑病。于5-8月噴施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20%粉銹寧4000倍液、50%代森錳鋅500倍液,隔10天噴1次,共噴7-8次,能有效地控制病害的發展。為防止葉片黃化,還可增施硫酸亞鐵。
受害嫩枝葉片頂端布滿稠密的白色或粉紅色的螨質層,有時葉片產生螨癭,多由蚜蟲刺傷葉片感染引起。其防治方法:在清除病葉的同時,噴灑含硫酸銅的藥劑;噴灑氧化樂果乳油或將呋喃丹直接放于盆內等方法都可防治蚜蟲及其它刺口器的害蟲。
癥狀:為害狀成蟲、若蟲都群集在葉背面刺吸汁液,受害葉背面出現很象似被濺污的黑色粘稠物。這一特征易區別于其它刺吸害蟲。整個受害葉背面呈銹黃色,正面形成很多蒼白斑點,受害嚴重時斑點成片,以至全葉失綠,遠看一片蒼白,提前落葉,不再形成花芽。
防治方法:冬季徹底清除盆花、盆景園內周圍的落葉、雜草。對莖干較粗并較粗糙的植株,涂刷白涂劑。 在越冬成蟲出蟄活動到第一代若蟲開始孵化的階段,是藥劑防治的最有利時機。可噴50%殺螟松1000倍液,或40%氧化樂果1000-1500倍液,或10-20%擬除蟲菊酯類1000-2000倍液,每隔10-15天噴施1次,連續噴施2-3次。
癥狀:根上出現水漬狀褐斑、軟腐,后腐爛脫皮,木質部呈黑褐色,樹皮逐漸呈灰白色,并會逐步蔓延,“進而擴大到樹干整個皮層壞死,切斷養分及水分的輸導,使頂端嫩葉逐步干枯,并自上而下,枝葉萎蔫失水干枯,以致全株死亡。
防治方法:半知菌類鐮孢霉屬真菌存活在土壤中的植物殘體上,數年內遇合適寄主仍有侵染力,凡堿性土壤、濕度大、溫度偏高,均有利于病害的發展蔓延,故確診后,應對死株及盆土及時處理。對鄰近的植株可用0.1%高錳酸鉀浸泡或淋洗全株,并用凈水沖洗后再上盆,盆土可事先用70%托布津1000倍液噴澆。應注意改善場地通風,早晚增加光照,增施鉀肥,提高抗病力。在每年5月份左右用200倍托布津涂抹主干,每7天至10天涂一次,連續三次,預防感染。
癥狀:主要吸取植株的汁液并使葉片出現灰白色斑點。嚴重時造成葉片轉黃脫落。新梢生長差,樹勢減弱。發病規律在每年的6-8高溫,干旱時危害尤為嚴重,但大雨及多雨天氣則危害較輕。
防治方法:在冬季清除枯枝落葉以消滅約冬成蟲,在3月開始發生危害時用10%天皇星乳油1000倍液,7051殺蟲素(滅蟲靈)3000倍液或噠嗪酮(速螨酮)1000倍液噴殺。
杜鵑枝繁葉茂,綺麗多姿,萌發力強,耐修剪,根樁奇特,是優良的盆景材料。園林中最宜在林緣、溪邊、池畔及巖石旁成叢成片栽植,也可于疏林下散植,是花籬的良好材料,可經修剪培育成各種形態。在花季中綻放時即使杜鵑總是給人熱鬧而喧騰的感覺,而不是花季時,深綠色的葉片也很適合栽種在庭園中做為矮墻或屏障。
早田氏爵床(臺灣植物志第二版,1998)(變種)澎湖爵床(臺灣植物志,1978)草本,莖鋪散或外傾,密被長硬毛。葉幾無柄,多汁,卵形或近圓形,長10-16毫米,寬8-10毫米,頂端鈍,基部圓或寬楔形,...
1、石楠毛瓣變種 P. serrulata Lindl. var. lasiopetala (Hayata) Kuan.葉片革質,倒卵狀橢圓形,長8-15厘米,寬2.5-4.5厘米;總花梗和花梗無毛或...
黃杯杜鵑的功效與作用 1、黃杯杜鵑是一種樹形高大的喬木,它的樹冠很寬大,成呈現出濃郁的綠蔭,是平時步行道兩側種植的理想樹種,有些地區也喜歡把當作庭園樹種,是一種可以為人類帶來綠蔭和凈化空氣的出色樹種。...
杜鵑生長發育要求酸性土壤。由于北方土壤多偏堿性,因此盆土需用腐熟的松針葉土等腐植土混合配制。杜鵑的根系為須狀細根,對肥料濃度及水質的要求嚴格,施肥時要遵循適時適量、薄肥勤施的原則。春季開花前為促使枝葉及花蕾生長,可每月追施一次磷肥。花后施1-2次氮磷為主的混合肥料。9-10月份孕蕾期施1-2次磷肥。在生長期、開花期肥水要求較多,冬季休眠、夏季生長緩慢時要控制肥水,以防爛根。杜鵑花喜濕潤和涼爽的環境,北方氣候干燥,應及時澆水并噴霧,以保持較高空氣濕度。澆花水以礬肥水及雨水為好,如用常用水需加入少量硫酸亞鐵及食醋。也可將西瓜或西紅柿切成小塊施入,對于改善土質及花朵質量也有良好效果。
為加速植株盛開,杜鵑常通過摘心來促發新枝,對于花朵簇擁、影響花形的可以提早疏蕾,這樣不但使當年花大色鮮,也有利于植株來年生長開花。杜鵑萌發力強,枝條嚴重影響植株生長發育,降低其觀賞性和商品性,因此需通過修枝來調整。修枝一般在春季花謝后及秋季進行,剪去枯枝、斜枝、徒長枝病蟲枝及部分交叉枝,避免養分消耗,使整個植株開花豐滿。
杜鵑在秋季進行花芽分化,通過冷藏和加溫處理,可以人為控制花期。要使杜鵑提前開花,可將其移至溫室培養,控溫在20-25℃,并經常在枝葉上噴水,保持80%以上的相對濕度,這樣經過一個半月即可開花。要使杜鵑延遲開花,可將形成花蕾的杜鵑,讓其一直處于低溫狀態,保持溫度2-4℃,盆干時澆水,夏秋移出室外,2周后即可開花。
黃杯杜鵑是灌木,高約3米;幼枝嫩綠色,平滑無毛,老枝灰白色,樹皮有時層狀剝落。葉多密生于枝端,革質,長圓狀橢圓形或卵狀橢圓形,長5-8厘米,寬3-4.5厘米,先端鈍圓,有細尖頭,基部微心形,上面深綠色,下面淡綠色或灰綠色,中脈在上面平坦或有小溝紋,在下面凸起,側脈9-13對,在兩面均微現;葉柄細瘦,長2-3厘米,無毛,上面有溝槽。
總狀傘形花序,有花5-8(-14)朵;總軸長5-15毫米,有短柄腺體;花梗長2-4厘米,常被稀疏腺體;花萼大,5裂,萼片膜質,卵形或卵狀橢圓形,長5-8(-12)毫米,寬3-5毫米,不等大,邊緣密生整齊的腺體;花冠杯狀,長3-4厘米,直徑4-5厘米,鮮黃色,5裂,裂片近圓形,長約1.5厘米,頂端有凹缺;雄蕊10,花絲長1-1.8厘米,不等長,無毛;花藥卵圓形,長約2毫米,黃色;雌蕊長2-2.5厘米;子房圓錐形,長5毫米,密被腺體,花柱長約2厘米,通體有腺體,柱頭膨大成頭狀。
蒴果圓柱狀,長2-2.5厘米,直徑7毫米,微彎曲,頂端漸尖成錐狀,被腺毛,花萼在果時常宿存,并長大成葉狀,長達1.2厘米。花期6-7月,果期8-9月。
杜鵑花產于高海拔地區,喜涼爽濕潤的氣候,惡酷熱干燥。要求富含腐殖質、疏松、濕潤及pH在5.5-6.5之間的酸性土壤。部分種及園藝品種的適應性較強,耐干旱,瘠薄,土壤pH在7-8之間也能生長。但在粘重或通透性差的土壤上,生長不良。杜鵑花對光有一定要求,但不耐曝曬,夏秋應有落葉喬木或蔭棚遮擋烈日,并經常以水噴灑地面。杜鵑花抽梢一般在春秋二季,以春梢為主。最適宜的生長溫度為15-20℃,3-5月開花,杜鵑花耐修剪。一般在5月前進行修剪,所發新梢,當年均能形成花蕾,過晚則影響開花。
格式:pdf
大小:272KB
頁數: 4頁
評分: 4.7
欽州市有著豐富的荔枝果園資源飼養三黃雞,為了確保欽州市荔枝果園三黃雞的健康、快速發展,開展荔枝果園三黃雞主要疫病防控規范達標示范創建研究。文章以開展"造林-養雞-雞糞肥土-促進荔枝果園地土質"種養模式的實踐結果為依據,分析欽州市荔枝果園三黃雞養殖現狀及常見疫病的防控及防控中存在的主要問題,總結出建立荔枝果園三黃雞主要疫病防控規范達標示范場的主要措施:制定與應用實施荔枝果園養雞主要疫病的免疫、消毒、監測程序,以確保荔枝果園規模養雞場主要疫病防控規范達標,提高荔枝果園三黃雞產品質量。
格式:pdf
大小:272KB
頁數: 13頁
評分: 4.4
主要工程數量 第施工合同段 項目名稱 單位 主要 工程數量 路側普通型波形梁護欄 米 熱熔型涂料路面標線 單柱式交通標志 單柱式交通標志 Φ 個 單柱式交通標志 × 個 單柱式交通標志 × 個 單柱式交通標志 × 個 單柱式交通標志 × 個 拆除單柱式 Φ 個 (×)(利用原標志底板、門架結構) 個 注:具體工程內容及數量以工程量清單為準 第施工合同段 項目名稱 單位 主要 工程數量 消聲板聲屏障 米 注:具體工程內容及數量以工程量清單為準。 第施工合同段 項目名稱 單位 主要 工程數量 排水溝現澆混凝土 排水溝預制混凝土 注:具體工程內容及數量以工程量清單為準 表 強制性資格條件 ——業績要求表 合同 段 工程項目 業 績 要 求 投標人達到程度 的簡述 (投標人填寫) 第、 第施 工合 同段 交通安全 設施 自年月日以來成功地完 成過二個及以上萬元及以上 工作量的高速公路的交通安 全設
黃杯杜鵑(原變種)物種區別
該物種與白碗杜鵑(R. souliei Franch. )相近,但是該種的花梗較長,花萼較大,花冠成杯狀,黃色,蒴果有宿存的花萼包圍基部等,可以區別;與圓葉杜鵑(R. william-sianum Rehd. et Wils)亦相近,但是該種的花萼小,成盤狀,長僅1-2毫米,葉片近于圓形等亦顯著不同。
黃杯杜鵑(原變種)形態特征
?灌木,葉多密生于枝端,革質,長圓狀橢圓形或卵狀橢圓形,長5-8厘米,寬3-4.5厘米,先端鈍圓,有細尖頭,基部微心形,上面深綠色,下面淡綠色或灰綠色,中脈在上面平坦或有小溝紋,在下面凸起,側脈9-13對,在兩面均微現;葉柄細瘦,長2-3厘米,無毛,上面有溝槽。總狀傘形花序,有花5-8(-14)朵;總軸長5-15毫米,有短柄腺體;花梗長2-4厘米,常被稀疏腺體;花萼大,5裂,萼片膜質,卵形或卵狀橢圓形,長5-8(-12)毫米,寬3-5毫米,不等大,邊緣密生整齊的腺體;花冠杯狀,長3-4厘米,直徑4-5厘米,鮮黃色,5裂,裂片近圓形,長約1.5厘米,頂端有凹缺;雄蕊10,花絲長1-1.8厘米,不等長,無毛;花藥卵圓形,長約2毫米,黃色;雌蕊長2-2.5厘米;子房圓錐形,長5毫米,密被腺體,花柱長約2厘米,通體有腺體,柱頭膨大成頭狀。蒴果圓柱狀,長2-2.5厘米,直徑7毫米,微彎曲,頂端漸尖成錐狀,被腺毛,花萼在果時常宿存,并長大成葉狀,長達1.2厘米。花期6-7月,果期8-9月 。
產于四川西南部、云南西北部、西藏東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