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混凝土分層澆筑 | 外文名 | Layered concrete pouring |
---|
1、全面分層:澆筑混凝土時從短邊開始,沿長邊方向進行澆筑,要求在逐層澆筑過程中,第二層混凝土要在第一層混凝土初凝前澆筑完畢。
2.分段分層:分段分層方案適用于結構厚度不大而面積或長度較大的情況。
3.斜面分層:混凝土振搗工作從澆筑層下端開始逐漸上移。斜面分層方案多用于長度較大的結構。
4.大體積混凝土在振動界限以前對混凝土進行二次振搗,排除混凝土因泌水在粗骨料、水平鋼筋下部生成的水分和空隙,提高混凝土與鋼筋的握裹力,防止因混凝土沉落而出現的裂縫,減少內部微裂,增加混凝土密實度,使混凝土抗壓強度提高,從而提高抗裂性。
分層澆筑方法:
(1)全面分層:第一層混凝土還未初凝,如此逐層連續澆筑,直至完工為止。適用于結構的平面尺寸不宜太大,施工時從短邊開始,沿長邊推進比較合適。
(2)分段分層:適用于單位時間內要求供應的混凝土較少,結構物厚度不太大而面積或長度較大的工程。
(3)斜面分層:要求斜面的坡度不大于1/3,適用于結構的長度大大超過厚度3倍的情況。
大體積混凝土施工采取分層澆筑混凝土時,水平施工縫的處理應注意:
1)清除澆筑表面的浮漿、軟弱混凝土層及松動的石子,并均勻露出粗骨料;
2)在上層混凝土澆筑前,應用壓力水沖洗混凝土表面的污物,充分濕潤,但不得有水;
3)對非泵送及低流動度混凝土,在澆筑上層混凝土時,應采取接漿措施。
最后,斜面分層的原則與平面分層基本是一樣的,斜面的角度一般取小于或等于45度(視混凝土的坍落度而定),每層厚度按垂直于斜面的距離計算,不大于振動棒的有效振搗深度,一般取500mm左右。
答:單構件輸入法計算,也就是在表格中直接錄入的方法處理這些鋼筋的。
間隔時間為下層混凝土初凝以前。混凝土的澆筑分層有三種:全面分層,分段分層和斜向分層。且由于采用的泵送混凝土,坍落度較大,流動性較好,因此,在施工時應嚴格振搗,避免出現振搗不密實和漏振的現象。1、全面分...
對混凝土分層澆筑的厚度要求:混凝土應采用分層連續的方法澆筑,分層厚度不得小于20cm且不大于50cm。澆筑混凝土應連續進行,如必須間歇,其間歇時間應盡量縮短。并應在前層混凝土初凝之前,將次層混凝土澆筑...
格式:pdf
大小:15KB
頁數: 2頁
評分: 4.6
溫度裂縫的控制是大體積混凝土施工過程中需要考慮的一個關鍵因素,從闡述分層澆筑施工法在大體積混凝土施工中的應用所體現的優勢出發,重點分析了分層澆筑過程中大體積混凝土的溫度場與應力場問題,并通過算例驗證了分層澆筑法對預防溫度裂縫很有效。
澆筑層厚度≤振搗棒作用部分長度的1.25倍。本工程采用50型振動棒(作用部分長度38.5cm),混凝土分層厚度400mm。現場制作五根混凝土澆筑厚度控制桿(在50mm×25mm×2000mm木條上刷黃油漆,自下而上每400mm用紅油漆標上刻度,刻度字體要大而醒目)隨時探測、調整混凝土(包括基礎梁、柱、墻、梁混凝土等)澆筑厚度。澆筑混凝土時用手電筒照明讀取厚度控制桿上數據,從而控制澆筑厚度。
近代社會經濟發展,對水資源的需求增加,許多地方出現供水水源不足,水質污染,生態環境惡化的趨勢。世界各國都重視水法律的規定,許多國家制定了有關水資源開發、利用和保護的各項水事活動的綜合性水法,有些國家還制定水資源開發利用的專項法律。如美國《水資源規劃法規》,日本《河川法》、《特定多目標水庫法》、《水資源開發促進法》、《水污染防治法》等專項法律。這些法律的內部,一般包括水的所有權、用水許可、防洪、水資源保護、用水糾紛處理、水工程建設和管理以及懲戒等方面的規定。水法的宗旨、調整的內容和各項法律制度隨社會經濟的發展階段和水資源面臨的問題不同而變化。
體現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的要求,注重水資源的節約利用和保護;以流域為單元,對地表水和地下水、水質和水量實行綜合管理;重視水資源開發利用的戰略和規劃;把水作為一種有價的資源進行管理,用水需要交費;公眾參與水管理等。
法鋁法在希臘圣尼古拉廠以當地的一水軟、硬鋁石混合型鋁土礦為原料,采用了一段分解法砂狀技術,完成了從粉狀到砂狀產品的過渡,其產出率達到了85~90g/L為國際上最高水平的產出率。
法鋁法的重要分解理論:分解過程是從晶核生產開始,接著直徑小于10μm 的極細晶核可以集結為團粒。但在高固含下,直徑大于15μm的顆粒只能由結晶長大的機理繼續長大,集結成團的機理可忽略不計。大于15μm 和以上各粒級(30~160μm)的結晶長大率極為緩慢,小于1μm/d,因為每日從溶液析出的氫氧化鋁量與高固含的晶種表面積相比,為量甚微。
所以法鋁法的分解過程不但有晶核生成和極細晶核結成大于15μm 的顆粒,也有以后的結晶長大,共經歷三種結晶機理。
法鋁法希臘廠1991年平均精液氧化鈉濃度為163.9g/L,氧化鋁濃度為192.6g/L,溶液中氧化鋁與氧化鈉質量比RP 為1.175。用板式熱交換器將溫度從100℃降為60℃,泵人兩組各有13 臺( 另備用2 臺)3000m、機械攪拌的分解槽,晶種固含量600g/L,末槽溫度45~50℃。分解后的漿液靠重力逐槽下流,兩組都匯人A槽,并在不同高度溢流至B槽,漿液分兩股從B槽流出,一股(占流量的70%~80%)轉到供應晶種分離的周旋槽,送立盤過濾機。濾餅落人晶種槽,與進人分解流程的精液混合,作為晶種泵人兩組分解槽。濾液即分解母液經蒸發作為循環堿液。另一股(占流量的20 %~30% )進人兩臺重力分級器,底流經過濾、洗滌、送焙燒,溢流也進人供應晶種分離的周轉槽,與前一臺合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