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箭蝎尾蕉,學名(Scientific Name):Heliconia latispatha‘Distans’。
中文名(Chinese Name):紅箭蝎尾蕉
學名(Scientific Name):Heliconia latispatha‘Distans’
英文名(English Common Name):
別名(Chinese Common Name):
異名(Synonym):
科屬(Family & Genus):芭蕉科(Musaceae)蝎尾蕉屬
形態特征(Description):
分布(Distribution):園藝種。 2100433B
小的5元,大的在10元到15元
紅箭是卵胎生魚,是直接產出小魚的,不一定肚子大就要產魚了,你要觀察肛門處是否有黑色的胎斑,然后輸卵管是否突出,如果有這些癥狀了,就隔離養,不久就會下小魚了
長大后公魚肚子底下生殖器是尖的,母的是扇型的,現在小基本都是扇型的,有繁殖過燕尾經驗的小的時候也能辨認出公母
格式:pdf
大小:85KB
頁數: 2頁
評分: 4.5
本研究測定了印度紅鉗蝎毒對幼、成年大鼠以及不同品種的成年動物的毒性。皮下注射蝎毒對幼、成年大鼠的半致死量分別是2.2±0.21和1.3±0.14。小鼠的LD50明顯的比大鼠和豚鼠高。成年大鼠麻醉后,靜脈注射蝎毒的LD50是9.50±13.1μg/kg,比皮下注射的LD50低13倍。
紅火炬蝎尾蕉為小型蝎尾蕉類植物,性喜高溫高濕,極怕霜凍。原產南美洲圭亞那、蘇里南。
蝎尾蕉喜歡陽光充足的環境,充足的陽光有利于葉片的迅速生長和花莖的正常發育,如果陽光不足或遮蔭時間過長,植株纖弱,易倒伏,會直接影響花枝的產量和質量。但蝎尾蕉在夏季栽培時不宜強光曝曬,應保持足夠的水份火適當的遮蔭,如果陽光強烈直射會發生葉片灼傷。蝎尾蕉生長在30%-50%的光照環境下。如果植物在生長階段遮蔭65%,切花產量會減少50%。
在家庭盆栽種植時需要放在陽臺或靠近窗臺陽光充足的地方。在北方大部分地區夏季光照過強,易灼傷葉片,要適當遮蔭。在溫室或大棚栽培時,如果光照不足,要增加輔助光,輔助光的強度以2500-3000lx為宜。
蝎尾蕉對光的周期不是十分敏感,每天光照12小時效果較好。如果光照16小時,花徑的數量反而減少,若光照8小時,雖然開花數量和光照12小時差異不大,但花莖變短,葉片變小,可能是因光照不足,影響其光合作用,營養積累不夠。
蝎尾蕉喜潮濕環境,需要較高的空氣濕度和土壤濕度,因為蝎尾蕉植株密生,葉片大,水分蒸發快。蝎尾蕉生長階段,空氣濕度一般保持在60%-80%為好;土壤要保持長期濕潤,只要不是長期積水均可良好生長,因此水分一定要充足。園林栽培時可種在水池邊保持較大的空氣濕度,并通過多澆水保持土壤濕度,通過噴水來保持較高的空氣濕度;盆栽時,在春至夏季生長旺季,應保持50%左右的空氣濕度,除澆水以外,在夏季天氣干燥時,可向植株周圍及地面噴水,以提高空氣濕度。冬天,由于蝎尾蕉品種多處于休眠期,植株生長減慢,只需保持土壤濕潤即可,積水過多時,會造成爛根。
一般說來,蝎尾蕉在栽植后要澆透水一次,使土壤與根系很好地結合以利根系較快恢復生長。但初栽后土壤濕度不宜過大,否則會引起爛根,但由于其葉面蒸發失水快,可采用多向葉面噴水增加空氣濕度的辦法進行解決。
采用溫室或大棚栽培時,花期主要在冬春秋,澆水量應根據植株的生長狀況和溫室大棚的溫度來定,室溫高時多澆水,室溫低時少澆水,否則會影響植株的生長并影響切花的產量和質量。但要特別注意的是,在溫室大棚栽培蝎尾蕉時,棚內濕度不宜過大,如果棚內濕度超過70%,容易使蝎尾蕉的花莖、花苞、花瓣染病而發生霉斑。
蝎尾蕉為大型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系發達,叢生葉生長旺盛,在南方溫暖地區露地栽培時,要求栽培的土壤地勢高燥、土層深厚、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粘質沙土較好,如果土壤過于粘重、板結、偏堿或排水不暢,會直接影響根狀莖的生長發育和叢生葉的正常生長,使植株不能良好生長,植株矮小、開花不良。最適宜蝎尾蕉生長的土壤pH值為6-7。
蝎尾蕉栽培管理可較為粗放,但由于叢生葉生長迅速,花莖數量多,營養消耗大,因此無論是露地栽培還是溫室、大棚栽培,均需要充足的肥料。一般采用腐熟過的干糞拌過磷酸鈣作基肥,每100平方米需用有機肥(包括腐熟的餅肥、雞糞、豬糞等)800-1000kg,過磷酸鈣50-60kg。
栽植后20-25天,為蝎尾蕉根系的恢復生長期,不要施肥,如果施肥過多,會影響根系的恢復生長,嚴重時會引起爛根。當根莖處有新葉形成時,表明根已恢復生長,可施腐熟的稀釋餅肥,一般每半個月施肥一次。在生長旺盛期,每半月追施復合肥一次或噴施一次葉面肥,氮肥不能過多,否則易倒狀。5月份有花莖從腋間抽出時應補充磷鉀肥3-5次,以提高蝎尾蕉切花的品質,使花色更靚麗。
蝎尾蕉生長旺盛,叢生葉多,葉片大,開花多,特別是每莖開花后不能再開花,因此,在栽培的過程中,要經常注意修剪。露地栽培冬季開花及棚室栽培春季花后,應剪去殘枝老葉,保持通風透光和良好的株形,以利于新葉萌發。同時在蝎尾蕉的生長期和采花期操作要小心,注意不要傷及葉片和折斷葉柄,并隨時剪除斷葉、病葉和枯黃葉。采切花枝時,應從花莖基部切取,以免花莖基部留茬過長,影響透風、美觀和新芽的萌發。
富紅蝎尾蕉繁殖方法
該種的繁殖方法有分株法、播種法和組織培養法。
地下莖蔓延分生能力較強,常規繁殖采用分株法。分株時間在春、夏、秋季均可進行。但以春末夏初效果最好。操作時,挖出帶有地下莖的母株,用利刀將母株的根莖分成幾叢種植,一般每叢有2-3株以上成活率較高,種植時,最好剪掉莖上多余的葉片及老葉,保留20-30厘米的莖干,以減少水分的蒸發。分株上有新芽時十幾天即可長出,原來沒有新芽時,當莖干長至30-40厘米時也會重新產生新芽長出。定植前要施足腐熟的有機肥作基肥,定植后要充分澆水。成年植株無論盆栽還是地栽,生長多年后,會十分密集、擁擠,影響通風和生長,一般1-2年需分株1次。
可以用種子繁殖。但蝎尾蕉在中國引種栽培時,在自然栽培狀態下極少結種子。其原因可能因為蝎尾蕉本身需要人工授粉才能完成交配,另一個重要的原因可能就是積溫不夠。在熱帶地區,當種子成熟時,采下成熟的種子,晾干后可即播,也可在常溫下保持到第二年開春后再播種,但由于其種皮堅硬,發芽率較低。播種可在沙床內或花盆內進行,一般采用沙播。蝎尾蕉的播種法是進行雜交育種、新品種的篩選的有效方法。
外植體的消毒較難、易褐變,叢生芽增殖的速度也較慢。消毒時先將快要萌動的塊莖在0.1%的多菌靈溶液中浸泡5-6小時后在黑色塑料袋中培養出芽,然后將芽切下經常規消毒后接種到MS 6-BAormg/L NAAo.smg/L vitC15omg/L培養基中誘導芽的生長;在MS 6-BA5mg/L NAAOsmg/L培養基中進行芽的增殖;在MS十BIA2omg/L NAOAsmg幾培養基中生根。試管苗移栽至自然光下煉苗10天,當試管苗長至5-6厘米高時,將其從瓶中取出,洗凈根部的培養基,移入⑴河沙、⑵泥炭:河沙(1:1),⑶珍珠巖:河沙(1:1)種栽培基質中,保持適當通風和足夠的濕度,1周左右試管苗可恢復生長,種基質上移栽的成活率均可達9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