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名稱 | 衡水智慧城市建設有限公司 | 成立時間 | 2016年12月28日 |
---|---|---|---|
總部地點 | 河北省衡水市桃城區休閑廣場胡同北側聯通大廈2幢6層 |
智慧城市是指利用新一代信息技術及創新環境來支撐打造的全新城市形態,它不僅僅是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新技術應用,同時也是通過面向知識社會的創新2.0的方法論的廣泛應用而形成的城市全面創新的可持續生態。...
新型智慧城市就是在一個城市中將政府職能、城市管理、民生服務、企業經濟通過新型智慧城市這個大平臺融為一體。采用信息化、物聯化、智能化科技,將城市所涉及的社會經濟、綜合管理與社會服務資源,進行全面整合和充...
國家層面好像是住建部。省市級一般都是各省市的經信委、信息辦等機構負責。
格式:pdf
大小:89KB
頁數: 6頁
評分: 4.6
智慧城市建設標準 寬帶網絡 信息技術 系統間遠程通信和信息交 換 局域網和城域網 特定要求 第 15 部分:低速無線個域網( WPAN)媒體 訪問控制和物理層規范 GB/T15629.15-2010 信息技術 系統間遠程通信和信息交 換 無線高速率超寬帶媒體訪問控制 和物理層規范 GB/T26229-2010 信息技術 系統間遠程通信和信息交 換 無線高速率超寬帶媒體訪問控制 和物理層接口規范 GB/T26230-2010 基于公用電信網的寬帶客戶網絡總 體技術要求 GB/T28508-2012 廣播電視網 廣播電視光纜干線同步數字體系 (SDH)傳輸接口技術規范 GB/T17881-1999 城市基礎空間數據庫 城市用地分類代碼 CJJ46-91 城市基礎地理信息系統技術規范 CJJ100-2004 城市地理空間信息共享與服務元數 據標準 CJJ/T144-2010 地名
格式:pdf
大小:89KB
頁數: 未知
評分: 4.3
為了更好地建設智慧城市,以計算機科學為核心,并與城市規劃、交通、能源、環境、社會學和經濟學等學科相互交叉的城市計算漸漸興起。本文介紹了城市計算的關鍵技術,討論了城市計算在智慧城市中的應用,并分析了目前城市計算在智慧城市建設過程中面臨的挑戰及可能的解決方案。
第1章智慧城市的概念、理論內涵與特征
1.1智慧城市概念的提出與發展歷程
1.2智慧城市的相關概念
1.3智慧城市的基本要素
1.4智慧城市的主要特征
第2章智慧城市建設的國內外模式與發展趨勢
2.1 國外典型智慧城市建設的特點及主要措施
2.2國內典型智慧城市建設的特色及主要措施
2.3 國內外智慧城市建設的關鍵要素與模式分析
2.4國內外智慧城市建設的經驗總結與借鑒
第3章智慧城市建設的指標評價體系研究
3.1現有指標體系的內容概述
3.2五星結構智慧城市指標體系的建立
第4章廣州市智慧城市建設的發展現狀
4.1廣州市智慧城市建設與發展概述
4.2廣州市智慧城市建設的主要舉措與發展現狀
4.3廣州市智慧城市示范工程建設情況
4.4現階段建設智慧城市中遇到的制約因素與原因探討
第5章廣州市智慧城市運行機制研究
5.1智慧城市投入機制
5.2智慧城市技術供給機制
5.3智慧城市產業發展機制
5.4智慧城市管理協調機制
第6章廣州市智慧城市建設中的政策環境分析及優化路徑設計
6.1廣州市智慧城市建設的政策體系
6.2廣州市智慧城市相關政策的系統性和主體利益分析
6.3廣州市智慧城市建設優化路徑與政策建議
參考文獻
第一章 研究基礎
第一節 研究背景及意義
第二節 研究現狀及評述
第三節 理論基礎及探討
第二章 智慧城市由來及發展趨勢
第一節 城市的起源及發展
第二節 智慧城市概念辨析及發展
第三章 我國智慧城市建設環境分析
第一節 我國智慧城市建設的基礎條件
第二節 我國智慧城市建設面臨的機遇
第三節 我國智慧城市建設面臨的挑戰
第四章 我國智慧城市建設的現狀與評價
第一節 我國智慧城市建設模式探析
第二節 我國智慧城市建設成效分析
第三節 我國智慧城市建設問題剖析
第五章 我國智慧城市建設的量化與測度
第一節 我國智慧城市評價的原則與方法
第二節 我國智慧城市評價指標體系構成
第三節 我國智慧城市評價指標體系構建
第四節 我國智慧城市評價方法選擇與評價過程
第五節 我國智慧城市評價結論分析
第六節 首批試點城市評價分析
第七節 小結
第六章 國外智慧城市建設的實踐探索與比較分析
第一節 國外典型智慧城市建設的實踐探索
第二節 國外典型智慧城市建設與我國智慧城市建設的比較分析
第三節 借鑒啟示
第七章 我國智慧城市建設的總體思路
第一節 明確建設要求
第二節 把握建設難點
第三節 突出建設重點
第四節 構建建設機制
第八章 加快我國智慧城市建設的路徑選擇
第一節根本途徑:創新發展
第二節 基本路徑:協調發展
第三節 必由之路:共享融合
第四節 支撐路徑:運行監測
第九章 加快我國智慧城市建設的保障措施
第一節 強化組織保障
第二節 強化制度保障
第三節 強化政策保障
第四節 強化要素保障
參考文獻
后記
垃圾山變身能源基地、房屋和森林融為保護色、建筑降溫用水拿來養魚還能種番茄……在2017城市發展與規劃大會分論壇“智慧城市建設最新進展”現場,來自國內外專家分享了在智慧城市建設中的先進技術和經驗,關注綠色建筑的發展,為推動海口智慧城市建設建言獻策。
綠色建筑助推健康城市
健康建筑、綠色建筑是建筑領域未來大勢所趨,更是智慧城市的典型特征之一。現場,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綠色建筑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孟沖圍繞我國健康建筑評價標準與實踐進行介紹。“健康建筑是綠色建筑的延伸,實現了優中選優。”孟沖指出,按照2016年的中國健康建筑評價標準,健康建筑是指在滿足建筑功能的基礎上,為人們提供更加健康的環境、設施和服務,促進人們身心健康、實現健康性能提升的建筑,其目標導向是“空氣、水、舒適、健身、人文、服務”六大健康要素。
那么,對于海口來說,在發展健康建筑上應如何探索方向呢?孟沖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海口有著美麗的風景和宜人的氣候,且空氣指標較好,同時擁有著自然條件和產業的優勢,適合建設健康建筑,尤其是養老產業。“因為健康建筑融入了人性化的適老性、全方面的健身條件、免費的服務等考慮因素,有利于市民身心健康發展。”
現場的大屏幕上,一張圖片完美展示了建筑與周邊環境和諧相融,吸引了與會者的目光。清華大學建筑學院副教授饒戎講述了利用生境再造對河北張家口冬奧會郊野森林公園進行生態修復的過程。“城市生態修復,我們不能單關注指標,還要關注生態系統本身的健康安全和內在功能,從而進行規劃和設計。”饒戎說。
“被動房”開啟節能新時代
有一種房子,冬暖夏涼、空氣清爽、沒有霧霾困擾,同時能量消耗又非常低,這就是神奇的“被動房”,是一種全新的節能綠色建筑概念。在現場,德國弗萊建筑集團董事長Wolfgang Frey用生動有趣的語言介紹了世界最大被動房社區中心——海德堡列車新城。該社區占地116公頃,是歐盟第一個零碳排放的可持續社區。
據介紹,被動房是不用主動的采暖和空調系統就可以維持舒適室內熱環境的建筑,在被動房內,人體、電子設備產生的熱量都會被用作采暖,以此達到節能的目的。
“我們所說的綠色建筑,不僅僅是綠色節能,從社會、人文角度也要考慮可持續性。”Wolfgang Frey表示,被動房社區考慮老人、幼童等多種人群的特性,通過一系列的設施讓居民都能得到優質的服務。
記者了解到,當前我市綠色建筑推廣步伐加快,智能城市建設加速推動。去年 8月1日起,海口住宅建筑已全面執行綠色建筑標準。海口綠色建筑科技園項目也于近日動土開工,將運用可再生能源技術、循環水利用技術、霧炮養護系統、低噪音技術等實現整個園區的零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