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刺玫,拉丁學名: Rosa xanthina Lindl,落葉灌木。小枝褐色或褐紅色,具刺。奇數羽狀復葉,小葉常7枚-13枚,近圓形或橢圓形,邊緣有鋸齒;托葉小,下部與葉柄連生,先端分裂成披針形裂片,邊緣有腺體,近全緣?;S色,單瓣或蘭重瓣,無苞片?;ㄆ?月-6月。果球形,紅黃色。果期7月-8月。遼寧省阜新市市花。晉南俗稱"馬茹子"。
中文學名 | 黃刺玫 | 拉丁學名 | Rosa xanthina Lindl |
---|---|---|---|
別稱 | 刺玖花、黃刺莓、破皮刺玫、刺玫花 | 界 | 植物界 |
門 | 被子植物門 | 綱 | 雙子葉植物綱 |
亞綱 | 原始花被亞綱 | 目 | 薔薇目 |
亞目 | 薔薇亞目 | 科 | 薔薇科 |
亞科 | 薔薇亞科 | 屬 | 薔薇屬 |
亞屬 | 薔薇亞屬 | 種 | 黃刺玫 |
分布區域 | 原產我國東北、華北至西北地區 |
黃刺玫的繁殖主要用分株法。因黃刺攻分蘗力強,重瓣種又一般不結果,分株繁殖方法簡單、迅速.成活率又高。對單瓣種也可用播種。扦插、壓條法繁殖。因黃刺攻多在北方栽培應用,春季溫度低,多采用嫩枝扦插,北方于6月上中旬選擇當年生半木質化枝條進行扦插,方法同月季春插法。分株,在早春萌芽前、大地解凍后進行,分株時先將枝條重剪,連根挖起,用利刀將根劈開即可定植,定植后需加強肥水管理。
分株繁殖
一般在春季3月下旬芽萌動之前進行。將整個株叢全部挖出,分成幾份,每一份至少要帶1~2個枝條和部分根系,然后重新分別栽植,栽后灌透水。
嫁接
采用易生根的野刺玫作砧木,黃刺玫當年生枝作接穗,于12月至來年1月上旬嫁接。砧木長度15cm左右,取黃刺玫芽,帶少許木質部,砧木上端帶木質切下后,把黃刺玫芽靠上后用塑料膜綁緊,按50株1捆,沾泥漿濕沙貯藏,促進愈合生根。3月中旬后分栽育苗,株行距20cm×40cm,成活率在40%左右。
扦插
雨季剪取當年生木質化枝條,插穗長10-15cm,留2-3枚葉片,插入沙中1-2cm,株行距5cm×7cm。分株在早春萌芽時進行。
壓條7月將嫩枝壓人土中。
黃刺玫形態特征
直立灌木,高2-3米;枝粗壯,密集,披散;小枝無毛,有散生皮刺,無針刺。小葉7-13,連葉柄長3-5厘米;小葉片寬卵形或近圓形,稀橢圓形,先端圓鈍,基部寬楔形或近圓形,邊緣有圓鈍鋸齒,上面無毛,幼嫩時下面有稀疏柔毛,逐漸脫落;葉軸、葉柄有稀疏柔毛和小皮刺;托葉帶狀披針形,大部貼生于葉柄,離生部分呈耳狀,邊緣有鋸齒和腺。
花單生于葉腋,重瓣或半重瓣,黃色,無苞片;花梗長1-1.5厘米,無毛,無腺;花直徑3-4(-5)厘米;萼筒、萼片外面無毛,萼片披針形,全緣,先端漸尖,內面有稀疏柔毛,邊緣較密;花瓣黃色,寬倒卵形,先端微凹,基部寬楔形;花柱離生,被長柔毛,稍伸出萼筒口外部,比雄蕊短很多。
果近球形或倒卵圓形,紫褐色或黑褐色:直徑8-10毫米,無毛,花后萼片反折?;ㄆ?-6月,果期7-8月。
主要分布于吉林、遼寧、內蒙古、河北、山西、陜西、甘肅、青海等省區。
黃刺玫,拉丁學名: Rosa xanthina Lindl,落葉灌木。小枝褐色或褐紅色,具刺。奇數羽狀復葉,小葉常7枚-13枚,...
單瓣黃刺玫分布于海拔1100-1700米的大青山干旱陽坡,是水土流失嚴重、植被稀疏、土層瘠薄、巖石裸露等立地條件較差區域營造水土保持林的主要樹種。 一、催芽  ...
1、5元到4、5元
黃刺玫主要價值
可供觀賞。果實可食、制果醬?;商崛》枷阌?;花、果藥用,能理氣活血、調經健脾??勺霰3炙良皥@林綠化樹種。
黃刺玫瑰露是精華液利用高山之顛的野生玫瑰鮮花經過幾到工序加工的純天然飽和液。內含有一定飽和度的黃 刺玫瑰油芳香物質、有機醇、活性肽及抗皺的酶類等幾十種芳香的成分。顏色乳白色,具中國香精香料化妝品檢驗中心上海檢驗所對其油檢測,具有清香 脂香 濃香兼有的特殊香型,內含有玫瑰醚香、醇香、酯香等芳香類化合物,和大量的環肽類物質,天然的半纖維分解成分,具大量臨床實驗和化驗結果表明,具有美白、保濕,殺菌、祛淤、生新、活化細胞,降膽固醇、降色素的作用。它屬于清香型,綿甜,甘露,保濕、美白效果好、防皺、抗皺能力好,保存時間長。該精華液是經過滅菌、過濾、濃縮的精華液??蓮V泛用于化妝、食品、飲料的調香。
黃刺玫物種類別
紅衣主教,花鮮紅色帶有絨光,高心卷邊,花形非常優美, 瓣質硬,葉片小,色墨綠,質厚。枝硬挺,稍呈彎曲,刺多。其分級標準為:一級,花枝長度45cm以上,花枝粗壯,花苞滿,鮮艷,葉片濃綠,無病蟲害情況。二級,枝長度30cm以上,花枝較粗壯,花苞飽滿,鮮艷,葉片綠,無病蟲害。三級,枝長度30cm以下,花枝細弱,花苞松軟,葉片綠黃,無病蟲害。
薩曼莎,花深紅色,帶絨光,高心卷邊,花形十分優美,耐插,葉片黑綠,半光澤。枝有中等刺。其分級標準為:一級,花枝長度45cm以上,花枝強健,花苞飽滿,葉片墨綠,無病蟲害。二級,花枝長30-40cm以上,花枝較強健,花苞飽滿,葉片綠,無病蟲害。三級,花枝長度30cm以下,花枝細且葉片發黃,花苞一般,無病蟲害。
達拉斯,花深紅色,花苞較大,瓣質硬,葉片墨綠,枝硬挺直,有細刺。其分級標準為:一級,花枝長度60cm以上,花枝粗壯,花苞飽滿,鮮艷,葉片濃綠,無病蟲害。二級,花枝長45-60cm,花枝較粗,葉片濃綠,花苞飽滿,無病蟲害。三級,花枝長度45cm以下,花枝較細,葉片綠黃,花苞稍小,無病蟲害。
超級紅,大型花,深紅色,葉片黑綠,枝粗壯。其分級標準為:一級,花枝長度60cm以上,花枝粗壯,花苞飽滿,鮮艷,葉片濃綠,無病蟲害。二級,花枝長30-50cm,花枝較粗,花苞飽滿,葉片濃綠,無病蟲害。三級,花枝長度30cm以下,花枝稍細,花苞飽滿,葉發黃,無病蟲害。
貝拉米,花淺粉紅色,初放時高心卷邊,后易呈抱心狀。枝硬挺,少刺。其分級標準為:一級,45cm以上,花枝強健,花苞飽滿,花形美,葉片濃綠,無病蟲害情況。二級,30-40cm以內,花枝較強健,花苞飽滿,葉片濃綠,無病蟲害。三級,30cm以下,花枝有彎曲并細弱,花苞稍軟,葉片有雜色,無病蟲害。
金獎章,花呈黃色有紅暈,易開,枝較細長,多刺。其分級標準為:一級,40cm以上,花枝挺直,花苞飽滿,葉片清爽,無病蟲害。二級,30-40cm,花枝挺直,花苞飽滿,葉片較清爽,無病蟲害。三級,30cm以下,花枝有彎曲,花苞較飽滿,葉片稍有雜色,無病蟲害。
金徽章,金黃色,花色純正,明快,高心翹角,花形優美,花梗、花枝硬挺、直順,刺紅,較大。其分級標準為:一級,45cm以上,花枝挺直,花形好,花色鮮艷,葉片清爽,無病蟲害。二級,30-45cm,花枝較挺直,花色鮮艷,葉片較清爽,無病蟲害。三級,30cm以下,花枝有彎曲,葉片有雜色,花苞較小,無病蟲害。
坦尼克,純白色大花,高心卷邊,花形優美,花梗、枝條硬挺、少刺。其分級標準為:一級,45cm以上,花苞飽滿,枝條粗壯,葉片濃綠,無病蟲害。二級,30-45cm,花苞飽滿,枝條粗壯,葉片濃綠,無病蟲害。三級,30cm以下,花苞較小,枝條較細,葉片稍有雜色,無病蟲害。
喜光,稍耐陰,耐寒力強。對土壤要求不嚴,耐干旱和瘠薄,在鹽堿土中也能生長,以疏松、肥沃土地為佳。不耐水澇。為落葉灌木。少病蟲害。
黃刺玫栽培技術
黃刺玫喜光,稍耐陰,耐寒力強。對土壤要求不嚴,耐干旱和瘠薄,在鹽堿土中也能生長。不耐水澇。為落葉 灌木。栽植黃刺玫一般在3月下旬至4月初。需帶土球栽植,栽植時,穴內施1~2鐵锨腐熟的堆肥作基肥,栽后重剪,栽后澆透水,隔3天左右再澆1次,便可成活。成活后一般不需再施肥,但為了使其枝繁葉茂,可隔年在花后施1次追肥。日常管理中應視干旱情況及時澆水,以免因過分干旱缺水引起萎蔫,甚至死亡。雨季要注意排水防澇,霜凍前灌1次防凍水?;ê笠M行修剪,去掉殘花及枯枝,以減少養分消耗。落葉后或萌芽前結合分株進行修剪,剪除老枝、枯枝及過密細弱枝,使其生長旺盛。對1~2年生枝應盡量少短剪,以免減少花數。黃刺玫栽培容易,管理粗放,病蟲害少。
黃刺玫白粉病:
【癥狀】葉片兩面為稀疏的白粉狀霉層,使葉片扭曲,幼葉變紫褐色枯死。
【防治方法】(1)增施磷、鉀肥,控制氮肥。
(2)發病初期噴灑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發芽前噴灑波美3-4度石硫合劑。?
格式:pdf
大小:202KB
頁數: 未知
評分: 4.5
目的 以山楂、刺玫果、酸漿的復方制劑為研究對象,進行總黃酮提取,研究黃酮體外抗氧化活性.方法 采用乙醇回流法提取總黃酮,通過清除羥基自由基和超氧陰離子自由基實驗來評價復合物總黃酮的體外抗氧化能力.結果 復合物中總黃酮含量為0.204 mg/g;并且對羥基自由基、超氧陰離子自由基具有較好的清除作用.結論 山楂、刺玫果、酸漿復合物中的總黃酮對自由基具有一定的清除作用.
格式:pdf
大小:202KB
頁數: 3頁
評分: 4.5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譜(HPLC)法建立山刺玫莖葉中金絲桃苷的含量測定方法,以期為山刺玫的質量標準提供依據。方法以乙腈-甲醇-水(10∶10∶80,V∶V∶V)為流動相,Microsorb C18為固定相。結果金絲桃苷的線性范圍0.012~0.12 mg·m L~(-1);山刺玫莖葉中金絲桃苷的含量為1.53~2.20 mg·g~(-1)。結論金絲桃苷為山刺玫莖葉中的特征黃酮類活性成分,該測定方法的建立有助于山刺玫的全面質量控制。
黃刺玫的繁殖主要用分株法。因黃刺攻分蘗力強,重瓣種又一般不結果,分黃刺玫株繁殖方法簡單、迅速.成活率又高。對單瓣種也可用播種。扦插、壓條法繁殖。
分株繁殖一般在春季3月下旬芽萌動之前進行。將整個株叢全部挖出,分成幾份,每一份至少要帶1~2個枝條和部分根系,然后重新分別栽植,栽后灌透水。 嫁接 采用易生根的野刺玫作砧木,黃刺玫當年生枝作接穗,于12月至來年1月上旬嫁接。砧木長度15cm左右,取黃刺玫芽,帶少許木質部,砧木上端帶木質切下后,把黃刺玫芽靠上后用塑料膜綁緊,按50株1捆,沾泥漿濕沙貯藏,促進愈合生根。3月中旬后分栽育苗,株行距20cm×40cm,成活率在40%左右。 扦插 雨季剪取當年生木質化枝條,插穗長10-15cm,留2-3枚葉片,插入沙中1-2cm,株行距5cm×7cm。 分株 在早春萌芽時進行。
壓條 7月將嫩枝壓人土中。
生長于向陽坡或灌木叢中,現各地廣為栽培。喜光,稍耐陰,耐寒力強。對土壤要求不嚴,耐干旱和瘠薄,在黃刺玫鹽堿土中也能生長。不耐水澇。為落葉灌木。
海拔1372.0m,土壤類型:灰棕荒漠土、風沙土。,生態環境:荒漠生態系統,年均溫度7.6℃,年均降雨量112.0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