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紅葉石楠黃山學院1號 | 界 | 植物界 |
---|---|---|---|
科 | 薔薇科 | 屬 | 石楠屬 |
種 | 紅葉石楠 | 原產地 | 安徽省黃山市黃山學院 |
防護,觀賞
氣候帶:亞熱帶
生長習性:常綠小喬木喜光;稍耐陰;喜溫暖濕潤氣候
開花結實特性:花期5月;果期10月
抗逆,優質
特征特性:新梢及嫩葉鮮紅且富光澤;生長速度快。
黃山市黃山學院荷花池
共享方式:公益性,合作研究,知識產權,資源純交易,資源交換
獲取途徑:現場獲取
有性繁殖(種子繁殖)
觀賞作用,園林綠化,組成各種圖案。
海拔:135.0m
土壤類型:紅壤黃壤地帶
生態環境:陸地生態系統
年均溫度:16.3℃
年均降雨量:1672.0mm
保存單位:安徽省黃山市黃山學院
單位編號:紅葉石楠15林學57-2
采集號:紅葉石楠15林學57-2
保存材料類型:植株
保存方式:異地保存
保存時間:20170611
實物狀態:良好
格式:pdf
大小:1.9MB
頁數: 4頁
評分: 4.8
紅葉石楠 紅葉石楠屬 薔薇科,石楠雜交種的統稱, 為常綠小喬木,葉革質, 長橢圓形至倒卵披針形,春季新葉紅艷,夏季轉綠,秋、冬、春三季 呈現紅色,霜重色逾濃,低溫色更佳。做行道樹,其桿立如火把;做 綠籬,其狀臥如火龍;修剪造景,形狀可千姿百態,景觀效果美麗。 紅葉石楠因其新梢和嫩葉鮮紅而得名。 常見的有紅羅賓和紅唇兩 個品種,其中紅羅賓的葉色鮮艷奪目,觀賞性更佳。春秋兩季,紅葉 石楠的新梢和嫩葉火紅, 色彩艷麗持久,極具生機。在夏季高溫時節, 葉片轉為亮綠色, 給人清新涼爽之感覺。 紅葉石楠因其鮮紅色的新梢 和嫩葉而得名,其栽培變種很多。 紫 荊 紫荊屬豆科紫荊,落葉喬木或灌木。原產于中國。性喜歡光照, 有一定的耐寒性。喜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不耐淹。萌蘗性強,耐 修剪。皮果木花皆可入藥,其種子有毒。是家庭和美、骨肉情深的象 征。 暖帶樹種,較耐寒。喜光,稍耐陰。喜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
格式:pdf
大小:1.9MB
頁數: 2頁
評分: 4.5
紅葉石楠詳細介紹 紅葉石楠 (學名: Photinia serrulata )是薔薇科石楠屬 雜交種的統稱,為常綠 小喬木 ,株高 4-6米,葉革 質, 長橢圓形至倒卵披針形,春季新葉紅艷,夏季轉綠,秋、冬、春三季呈現紅色,霜重色逾濃,低溫色更佳。 做行道樹 ,其桿立如火把;做 綠籬,其狀臥如火龍;修剪造景,形狀可千姿百態,景觀效果美麗。 紅葉石 楠因其新梢和嫩葉鮮紅而得名。常見的有紅 羅賓和紅唇兩個品種,其中紅羅賓的葉色鮮艷奪目,觀賞性更 佳。春秋兩季,紅葉石楠的新梢和嫩葉火紅,色彩艷麗持久,極具生機。在夏季高溫時節,葉片轉為亮綠 色,給人清新涼爽之感覺。 生長速度快,且萌芽性強,耐修剪,可根據園林需要栽培成不同的樹形,在 園林綠化上用途廣泛。一至二年生的紅葉石楠可修剪成矮小灌木,在園林綠地中作為地被植物片植,或與 其他彩葉植物組合成各種圖案;也可培育成獨干不明顯,叢生形的小喬木,群植成
海拔:150.0m
土壤類型:紅壤黃壤地帶
生態環境:陸地生態系統
年均溫度:16.3℃
年均降雨量:1672.0mm
保存單位:黃山學院
單位編號:烏桕黃山學院1號
采集號:烏桕1號pwx,wqy
保存材料類型:植株
保存方式:異地保存
保存時間:20170405
實物狀態:良好
黃山市黃山學院天都到外語樓
海拔:133.0m
土壤類型:紅壤黃壤地帶
生態環境:陸地生態系統
年均溫度:16.3℃
年均降雨量:1672.0mm
保存單位:安徽省黃山市黃山學院
單位編號:紅葉石楠15園二09-1
采集號:紅葉石楠15園二09-1
保存材料類型:植株
保存方式:異地保存
保存時間:20170611
實物狀態: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