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原理:聚光太陽能發電使用拋物面反射鏡將光線聚集到充有工質(常見的是:合成油或熔鹽)的吸熱管上,再將加熱到約400攝氏度的工質輸送到熱交換器里,熱量在此加熱循環水,產生水蒸氣,推動渦輪,帶動相連的發電機運轉,或以熱量加熱氣體驅動斯特林發動機以此來發電;
根據反射鏡類型可分為:槽型、蝶形、菲涅爾棱鏡型,槽型應用技術最成熟。
聚光太陽能發電與太陽能光伏發電不同,太陽能電池使用太陽電池板,利用光伏效應,將太陽輻射能直接變成電能,可以在陰天操作,CSP一般只能夠在陽光充足、天氣晴朗的地方進行。 不過,即使在沒有太陽的夜晚,采用足夠大的熔融鹽儲罐存儲熱量的方法,也能解決全天候的供電問題了。
在國內已經已建成多處光熱電站應用此技術,尤其在西北地區。在美國的吉爾伯特·科恩,在美國內華達州建造極具規模的聚光太陽能發電站,已經成功地為拉斯維加斯供應22兆瓦的電力能源。
國際能源署(IEA)下屬的SolarPACES、歐洲太陽能熱能發電協會(ESTELA)和綠色和平組織的預測則較為溫和,認為CSP到2030年在全球能源供應份額中將占3%-3.6%,到2050年占8%-11.8%,這意味著到2050年CSP裝機容量將達到830GW,每年新增41GW。在未來5-10年內累計年增長率將達到17%-27%。
聚光太陽能發電(Concentrating Solar Power)簡稱CSP,準確地說應該是“聚光太陽能熱發電” 。 &nbs...
聚光型太陽能電池是[聚光型太陽能電池(Concentrator Photovoltaic)]+[高聚光鏡面菲涅爾透鏡(Fresnel Lenes)]+[...
這方面的問題有很多人都在搞呀,您所說的就是聚光光伏CPV呀,現在1000倍聚焦是很普遍的,就是把一個太陽,聚焦到1000sun,聚焦倍數越高,溫度就越高,就需要考慮散熱問題呀,現在大多數用的是散熱片被...
格式:pdf
大小:43KB
頁數: 5頁
評分: 4.5
聚光太陽能發電的幾種主要形式 一、線性聚光系統 線性聚光太陽能發電采用線聚焦技術, 線性聚光器包括拋物面槽式系統和線 性菲涅耳反射系統 2 種,利用很大的反射鏡來捕獲太陽的能量, 并把太陽光反射 和對焦集中到焦線上,在這條焦線上安裝有線性管狀集熱器,集熱器吸收聚焦后 的太陽輻射能,把吸熱管內的流體加熱,然后產生過熱蒸汽,驅動渦輪發電機產 生電力。線性集中聚光器系統通常由按南北向平行排列的大量聚光器組成,這樣 保證最大限度地聚集太陽能。 1. 拋物面槽式系統 目前,在美國太陽能熱發電領域中占主導地位的是拋物面槽式線性聚光系統, 槽式太陽能發電系統由太陽能聚光器,以及吸熱配件或接收器和跟蹤機構組成。 其中太陽能聚光器由許多彎曲的反射鏡組合裝配而成,安裝在支架上。吸熱管或 接收器管沿著每個拋物形反射鏡的焦線固定安裝,用以吸收太陽輻射能,傳熱工 質(不管是傳熱流體還是水 /蒸汽 )都要從太陽能集熱
格式:pdf
大小:43KB
頁數: 32頁
評分: 4.7
太陽能發電簡介 太陽能的能源是來自地球外部天體的能源(主要是太陽能) ,是太陽 中的氫原子核在超高溫時 聚變釋放的巨大能量,人類所需能量的絕大 部分都直接或間接地來自太陽。我們生活所需的煤炭、石油、天然氣 等化石燃料都是因為各種植物通過光合作用把太陽能轉變成化學能 在植物體內貯存下來后, 再由埋在地下的動植物經過漫長的 地質年代 形成。此外,水能、風能、波浪能、海流能等也都是由太陽能轉換來 的 商業用的一般是: 多晶硅:14-16% 單晶硅:15-18% 非晶硅:6-10%這是我們市場一般通用的! 30%左右。 美國最先進的技術也僅僅在 30% 實驗值可能高些! 硅薄膜太陽能電池轉化率世界紀錄被刷新 3015一個由日本多家研究機構人員組成的研究小組日前宣稱, 他 們開發出的一種三結薄膜硅太陽能電池獲得了 13.6%的穩定轉化效率, 成功打破了此前報道的 13.44%的世界紀錄。研究人
聚光太陽能發電使用拋物鏡將光線聚集到充有合成油的吸熱管上,再將加熱到約400攝氏度的合成油輸送到熱交換器里,將熱量通過此加熱循環水,將水加熱,產生水蒸氣,推動渦輪轉動使發電機運轉,以此來發電。
聚光太陽能發電與太陽能電池不同,太陽能電池使用太陽電池板將太陽能直接變成電能,可以在陰天操作,CSP一般只能夠在陽光充足、天氣晴朗的地方進行。
塔式太陽能熱發電系統,又稱之為集中型太陽能熱發電系統,其基本工作原理是利用安裝在地而上若干臺大型定日鏡在雙軸跟蹤機構作用下,將太陽光反射聚集到接收塔上的吸熱器,吸熱器將太陽能轉化為熱能,熱能再傳給熱傳導工質,其受熱產生蒸汽,蒸汽膨脹則對外做功,驅動發電機運行工作,進而達到發電的目的 。此外,該系統具有光電轉化效率高,可與其他能源進行混合發電及實現高溫儲能的優點,但其占地而積大,建設費用昂貴,并且聚光場和吸熱場的優化配合還需進一步研究。
對于光伏組件,大致可以分為非聚光的平板太陽電池組件、聚光光伏發電組件和薄膜電池組件等三類。前者應用最為普遍,后者尚處于開發之中,聚光光伏發電組件則由于結構尺寸較大和需要對日跟蹤,通常是用在有一定場地和空間的場合,市場主要定位在鄉村、臺站和戶用的中型離網光伏電站及大型并網發電中心電站。
西方發達國家(如美、日、德、澳等)主要發展平板太陽電池組件,從上世紀70年代起還發展聚光光伏發電組件,并達到了較高的技術水平和較大的規模。聚光光伏發電組件有反射式結構和折射式結構兩大類,但后來主要發展折射式的,其聚光透鏡常用點聚焦平板式和線聚焦柱面式兩種。點聚焦平板式與線聚焦柱面式聚光光伏發電組件相比,結構緊湊,聚光比高,所用電池少,但電池溫度較高(從而降低光電轉換效率和長期性能),對日跟蹤系統精度要求較高。
1、與其它產業相比具有產業競爭優勢
我國政府一直把研究開發太陽能和可再生資源技術列入國家科技攻關計劃,大大推動了我國太陽能和可再生能源技術的發展。二十多年來,太陽能利用技術和研究開發、商品化生產、市場開拓等方面都獲得了長足發展,成為快速穩定發展的新興產業之一。我國已在太陽能光伏利用領域做出了積極的發展,光伏技術在解決西部邊遠無電地區人民的生活用電發揮了作用。近幾年我國在西藏、青海、甘肅等地區投資建設光伏電站示范項目,為解決無電地區的供電問題作出了很大貢獻,并積累了寶貴的經驗。隨著我國光伏產業的發展,光伏能源將在中國的能源發展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2、與水利發電、火力發電相比具有資源優勢
利用太陽做能源,沒有廢渣、廢料、廢水、廢氣排出,沒有噪聲,不產生有害的物質,因而不會污染環境,沒有公害。一年內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能的總量,要比地球上每年消耗的各種能源的總量大幾萬倍。我國寧夏、甘肅、青海、新疆、西藏的大部分地區年平均日照時間在3000h以上,如果光伏電站采用固定平板式結構,則大約有一半日照時間可利用,即年發電量為1.5kW﹒h/Wp﹒年;如果采用對日跟蹤平板式結構,年發電量約可提高40%,即達到2.1 kW﹒h/Wp﹒年的水平;若采用聚光式結構,年發電量約可提高47%,即達到2.2 kW﹒h/Wp﹒年。
3、與潛在的競爭對手相比具有市場優勢
我國是石化能源資源貧國,人均能源資源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耗能是以煤炭為主(約占70%)。要實現2020年國內生產總值比2000年翻兩番的目標,能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到時石化能源產生的CO2排放量為全球第一(約占28%)。另外,我國西部地區約有2萬多個村、700多萬戶、3000多萬農牧民處于無電狀態。但是,我國是富太陽能資源國,全國2/3以上地區年日照超過2000小時,荒漠面積有108萬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區,適合安裝并網光伏發電系統,如果利用其中的1.38萬平方公里面積,則裝機容量可達1380GWp,相當于我國2002年的全部用電量,因此市場潛量十分巨大。充分利用太陽能源發電,這一陽光工程將給西部地區尤其是西部貧困山區帶來極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2100433B
聚光太陽能熱發電(或稱聚焦型太陽能熱發電,英語:Concentrated solar power,縮寫:CSP)是一個集熱式的太陽能發電廠的發電系統。它使用反射鏡或透鏡,利用光學原理將大面積的陽光匯聚到一個相對細小的集光區中,令太陽能集中,在發電機上的集光區受太陽光照射而溫度上升,由光熱轉換原理令太陽能換化為熱能,熱能通過熱機(通常是蒸汽渦輪發動機)做功驅動發電機,從而產生的電力。
聚光太陽能熱發電(CSP)已被廣泛的商業化,并且從2007年至2010年年底,CSP市場已經出現了約740 MW的發電能力的增加。在2010年,超過一半的發電能力(約478 MW)已被安裝,使其全球總發電能力達到1095 MW。西班牙在2010年增加了400 MW,以總的632 MW領先了全球,而美國截至同一年年底增加了78 MW,達到了總發電能力為509 MW,其中包括兩個化石燃料-CSP混合的發電廠。中東也提升他們的安裝基于CSP項目的計劃,并作為該計劃的一部分,世界上最大的CSP項目Shams-I已被馬斯達爾(MASDAR)安裝在阿布扎比市。
CSP不會受到云層干擾,其供電時間為用電高峰,許多CSP可以使用熔鹽儲熱,因此在沒有日照后數小時仍會發電,儲熱量也不需太高,在深夜及凌晨可以停止發電,但此時用電量較低(使用基載電力就可滿足),這樣的CSP就已經很實用,在非高峰時間,CSP的發電量可以依需求調節(可以在短時間內停止發電、此時聚集的熱量會完全儲存于熔鹽內),彈性甚至比天然氣發電還要高。
CSP預計將以快速的步伐繼續增長。截至2011年4月,在西班牙建設另外946MW的容量,使新容量總計為1,789MW,預計到2013年底前投入營運。在美國有進一步的1.5GW的拋物線槽式和發電塔式發電廠正在建設中,并還有簽訂了至少6.2GW的合同。在北非和中東地區,以及印度和中國也存在顯著的興趣。全球市場一直被拋物線槽式發電廠占據著,占了90%的CSP發電廠。
CSP不要與聚光光伏(CPV)混為一談。聚光光伏(CPV)是通過光生伏打效應(photovoltaic effect)把聚光的太陽光直接轉換為電能。 2100433B
聚光太陽能發電(Concentrating Solar Power)簡稱CSP,準確地說應該是“聚光太陽能熱發電”。
聚光太陽能發電的先行者是美國的吉爾伯特·科恩,在美國內華達州建造極具規模的聚光太陽能發電站,已經成功地為拉斯維加斯供應22兆瓦的電力能源。
聚光太陽能發電繼風能、光電池之后,已經開始嶄露頭角,有望成為解決能源匱乏、應對氣候變暖的有效技術手段。
基本原理:聚光太陽能發電使用拋物鏡將光線聚集到充有合成油的吸熱管上,再將加熱到約400攝氏度的合成油輸送到熱交換器里,將熱量通過此加熱循環水,將水加熱,產生水蒸氣,推動渦輪轉動使發電機運轉,以此來發電。
聚光太陽能發電與太陽能電池不同,太陽能電池使用太陽電池板將太陽能直接變成電能,可以在陰天操作,CSP一般只能夠在陽光充足、天氣晴朗的地方進行。
不過,即使在沒有太陽的夜晚,采用熔融鹽儲存熱量的方法,現在也能解決全天候的供電問題了。
國際能源署(IEA)下屬的SolarPACES、歐洲太陽能熱能發電協會(ESTELA)和綠色和平組織的預測則較為溫和,認為CSP到2030年在全球能源供應份額中將占3%-3.6%,到2050年占8%-11.8%,這意味著到2050年CSP裝機容量將達到830GW,每年新增41GW。在未來5-10年內累計年增長率將達到17%-27%。
上世紀60年代,科學家們就已經將太陽電池應用于空間技術——通信衛星供電,上世紀末,在人類不斷自我反省的過程中,對于光伏發電這種如此清潔和直接的能源形式已愈加親切,不僅在空間應用,在眾多領域中也大顯身手。如:太陽能庭院燈、太陽能發電戶用系統、村寨供電的獨立系統、光伏水泵(飲水或灌溉)、通信電源、石油輸油管道陰極保護、光纜通信泵站電源、海水淡化系統、城鎮中路標、高速公路路標等。歐美等先進國家,將光伏發電并入城市用電系統及邊遠地區自然界村落供電系統納入發展方向。太陽電池與建筑系統的結合已經形成產業化趨勢。
太陽能發電控制器(光伏控制器和風光互補控制器)對所發的電能進行調節和控制,一方面把調整后的能量送往直流負載或交流負載,另一方面把多余的能量送往蓄電池組儲存,當所發的電不能滿足負載需要時,控制器又把蓄電池的電能送往負載。蓄電池充滿電后,控制器要控制蓄電池不被過充。當蓄電池所儲存的電能放完時,控制器要控制蓄電池不被過放電,保護蓄電池。控制器的性能不好時,對蓄電池的使用壽命影響很大,并最終影響系統的可靠性。
蓄電池組的任務是貯能,以便在夜間或陰雨天保證負載用電。
逆變器負責把直流電轉換為交流電,供交流負荷使用。逆變器是光伏風力發電系統的核心部件。由于使用地區相對落后、偏僻,維護困難,為了提高光伏風力發電系統的整體性能,保證電站的長期穩定運行,對逆變器的可靠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另外由于新能源發電成本較高,逆變器的高效運行也顯得非常重要。
產品包括:A、光伏組件B、風機 C、控制器 D、蓄電池組 E、逆變器 F、風力/光伏發電控制與逆變器一體化電源。
可再生能源并網發電系統是將光伏陣列、風力機以及燃料電池等產生的可再生能源不經過蓄電池儲能,通過并網逆變器直接反向饋入電網的發電系統。
因為直接將電能輸入電網,免除配置蓄電池,省掉了蓄電池儲能和釋放的過程,可以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所發出的電力,減小能量損耗,降低系統成本。并網發電系統能夠并行使用市電和可再生能源作為本地交流負載的電源,降低整個系統的負載缺電率。同時,可再生能源并網系統可以對公用電網起到調峰作用。網發電系統是太陽能風力發電的發展方向,代表了21世紀最具吸引力的能源利用技術。
現在,太陽能的利用還不是很普及,利用太陽能發電還存在成本高、轉換效率低的問題,但是太陽能電池在為人造衛星提供能源方面得到了應用。太陽能是太陽內部或者表面的黑子連續不斷的核聚變反應過程產生的能量。地球軌 道上的平均太陽輻射強度為1369w/㎡。地球赤道的周長為40000km,從而可計算出,地球獲得的能量可達173000TW。在海平面上的標準峰值強度為1kw/m2,地球表面某一點24h的年平均輻射強度為0.20kw/㎡,相當于有102000TW 的能量,人類依賴這些能量維持生存,其中包括所有其他形式的可再生能源(地熱能資源除外),雖然太陽能資源總量相當于現在人類所利用的能源的一萬多倍,但太陽能的能量密度低,而且它因地而異,因時而變,這是開發利用太陽能面臨的主要問題。太陽能的這些特點會使它在整個綜合能源體系中的作用受到一定的限制。 盡管太陽輻射到地球大氣層的能量僅為其總輻射能量的22億分之一,但已高達173,000TW,也就是說太陽每秒鐘照射到地球上的能量就相當于500萬噸煤。地球上的風能、水能、海洋溫差能、波浪能和生物質能以及部分潮汐能都是來源于太陽;即使是地球上的化石燃料(如煤、石油、天然氣等)從根本上說也是遠古以來貯存下來的太陽能,所以廣義的太陽能所包括的范圍非常大,狹義的太陽能則限于太陽輻射能的光熱、光電和光化學的直接轉換。
中國太陽能發電網以互聯網作為信息平臺,以光伏、光熱及太陽能發電行業的整個產業鏈的企業要聞、行業政策、技術動態、產業觀察等信息作為主要內容,是致力于為太陽能發電企業提供行業新鮮、權威的資訊產品,為政府機關、能源企事業單位、科研院所、行業協會、學會提供資訊服務、咨詢服務、資本運作、項目合作等綜合服務的信息咨詢公司。積極利用自身行業優勢,探索將新技術、新資源,新媒體進行整合,嘗試新思維、新模式有機結合,創新綠色能源發展路徑,致力打造成中國太陽能發電企業的權威網站、極
具影響力的行業媒體平臺——“中國太陽能發電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