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名 |
加紫荊 |
引種人 |
|
引種時間 |
1978.7.20 |
引種地點 |
Arnold樹木園 |
引種材料 |
種子 |
使用注釋功能(腳注)。在word中除了給注釋加上數(shù)字序號之外,還能根據(jù)需要自己定義序號的格式,只需要把注釋的序號設置成一個空字符,就能實現(xiàn)“不帶序號的作者簡介”功能了。具體方法如下:1.將光標定位于作...
鼓浪嶼,以500米的鷺江與廈門市區(qū)相隔,面積1.77平方公里,素有“海上花園”的美稱。鼓浪嶼古名圓洲仔,因西南海濱礁穴受浪沖擊,聲如擂鼓,明代改稱“鼓浪”嶼。嶼上龍頭山、升旗山和雞母山并列,岡巒起伏,...
1、人物簡介紀昀(雍正二年六月十五日-嘉慶十年二月十四日,即1724年7月26日-1805年3月14日),字曉嵐,又字春帆,晚號石云,又號觀弈道人、孤石老人、河間才子,謚號文達,在文學作品、通俗評論中...
格式:pdf
大小:1.1MB
頁數(shù): 5頁
評分: 4.4
簡介 ※有兩種常見花卉都可稱為 “紫荊花 ”,請后來添加資料的朋友注意區(qū)別! 一:豆科紫荊花 【學名】 CercischinensisBunee 【特征】花小而密,先開花后長葉,初春 開花,多分布在北方。 二:蘇木科紫荊花 【學名】 Bauhinia blakeanaDunn 紫荊花葉片 【特征】花大而艷,常綠喬木花葉同在,深秋開花,多分布在南方特別是 嶺南 。 編輯本段 洋紫荊 基本信息 【花卉名稱】紫荊花 蘇木科紫荊(洋紫荊) 【英文名稱】 Hong Kong Orchid Tree 【中文別稱】 紅花羊蹄甲 、洋紫荊 、 紅花紫荊 、艷紫荊 、香港櫻花、 香港紫荊花 【拉丁學名】 Bauhiniablakeana Dunn 【科屬分類】蘇木科(另一分類為豆科蘇木亞科) ,羊蹄甲屬 【產(chǎn)地分布】 首先發(fā)現(xiàn)于我國香港地區(qū),現(xiàn)分布于滇、 廣西 、廣東 、閩、 海南 等南部省區(qū), 臺灣省
格式:pdf
大小:1.1MB
頁數(shù): 3頁
評分: 4.7
長景園林 www.cmeii.com 宮粉紫荊, 紫荊樹籽種是此樹的籽種,可當為藥材栽植, 樹葉還是重要的中藥,在醫(yī)學 上也能治療非常多疾患。苗高度達到 20 米,粗度 1.2 米,表皮黃綠色,樹梢舒展,圓形樹 葉對生, 8~ 11對組成羽狀復葉,長度約 15~40 厘米。紫荊樹有耐寒,生長速度特別快,不 生病的特點。 紫荊樹具備泡桐共同的生長速度, 宮粉紫荊, 生長期需要大量的水肥, 經(jīng)過認為栽培的 紫荊樹,年生長量有 3 公分,我基地紫荊樹 2 年成長到 11公分。 1.2m 高的樹苗定植株行距 可以是 2.1*2.8 米種植,春夏天兩季追肥 ~3 次,一次一畝地用復合肥 80 千克,追肥后聯(lián)合 從地里澆灌,紫荊樹中秋掉葉特別早,在中秋施肥適當。冬天撒在農(nóng)家肥如羊糞,馬糞,雞 糞,一畝 ~4噸,增加農(nóng)肥還能夠改變土壤結(jié)構(gòu)。 長景園林紫荊樹培育苗圃基地, 宮粉紫荊,文章主要內(nèi)容有: 紫荊
97年第一次看見香港的區(qū)徽,我是很納悶的。那會兒雖認識不了幾種植物,紫荊卻恰好認識,我心想藝術(shù)雖然高于生活,但也不能把紫荊花給夸張成這樣吧?太離譜了。
照片由深圳網(wǎng)友茄子老師提供
后來當然就明白了。紫荊花指的紅花羊蹄甲(Bauhinia blakeanaDunn),或洋紫荊(Bauhinia variegata L.),而非北方的紫荊。可即便如此,區(qū)徽上的“紫荊花”也是嚴重變形了。羊蹄甲屬的花都是左右對稱,“花瓣5片,略不等”,而區(qū)徽區(qū)旗上的紫荊花卻是標準的輻射對稱。
本磚家最早見到的羊蹄甲屬植物是粉葉羊蹄甲(Bauhinia glauca (Wall. ex Benth.) Benth.,可能是其亞種鄂羊蹄甲),在武漢植物園。忘了當時是幾月份,貌似已是花事闌珊的季節(jié)。不過這東西的花瓣本來也是“邊緣皺波狀”,長得就不夠精神。
還有龍須藤(Bauhinia championii(Benth.) Benth.),攝于武夷山,可惜沒趕上開花。話說羊蹄甲屬植物的葉子大都在頂端裂為兩瓣,形似羊蹄踩出的印跡;如此說來,還是龍須藤的葉子更像一些,其它的都過于圓潤了。
《中國植物志》中的紫荊(Cercis chinensis Bunge,紫荊屬),也就是北方的紫荊,是這個樣子的。先花后葉,紫紅色的小花密密麻麻簇生老枝和主干上,尤以主干為多。本磚家曾經(jīng)長期被它的“假蝶形花冠”所蒙騙,誤以為屬于蝶形花亞科,其實它和羊蹄甲屬一樣,都是云實亞科的成員。
加拿大紫荊(Cercis canadensis L.)是近幾年新興的城市綠化樹,大體上和紫荊類似。同樣的先花后葉,叢生或呈總狀花序,但它的花序似乎不像本土紫荊那么密集抱團,花梗較長,各小花之間尚有冗余空間。另,常見的品種幼葉通常為紫紅色,也叫加拿大紅紫荊。
更新興的應該是巨紫荊(Cercis gigantea),這名字就透著霸道總裁的范兒,也真是名副其實,本種為高大喬木,與普通的紫荊不可同日而語。花和紫荊差不多,都是紫紅色的假蝶形花冠,其莢果為暗紅色,與綠葉掩映,頗為動人。
北方常見的紫荊屬植物也就這么三種,一般來說花都是紫紅色的,這可能也是紫荊之名的來源。但植物的名稱在漫長的歷史中會因不可控的因素發(fā)生變化,唐代以及唐代之前的紫荊,指的另一種植物,而非今日之紫荊。
這種植物就是白棠子樹(Callicarpa dichotoma (Lour.) K. Koch,唇形科紫珠屬)。本種的枝條呈暗紫色,花冠紫色,果實也是炫目的紫色。按特征來說,像這樣的“三紫臨門”似乎更符合“紫荊”這一名諱。
紅花羊蹄甲,攝于福建南平
人心易變,自古皆然。在北宋之后,“紫荊”這個名字就被豆科的Cercis chinensis搶走了,再也沒還回來。如今又被紅花羊蹄甲沾了便宜,真是沒地方說理去。
紫荊物種分布
紫荊原產(chǎn)于中國,在湖北西部、遼寧南部、河北、陜西、河南、甘肅、廣東、云南、四川等省都有分布。香港紫荊與大陸其它地區(qū)生長的紫荊不同,只能在熱帶和亞熱帶生長,只有在廣東、福建、臺灣、廣西、海南、云南等地生長。
為紫荊的變種,花為白色。
植株呈喬木狀,高可達15米以上,胸徑則達40厘米;葉片碩大,綠色,較厚,呈革質(zhì);花色紫紅,花朵稍大,花期3至4月。原產(chǎn)中國的南方地區(qū),耐寒性較差,而且開花較晚。
紫荊的叢生,高可達4米以上,冠幅100~300cm;有5~10分枝。
株高4~5米,枝干黑灰色,有淺色的皮孔。新葉紫紅色,老葉夏季在陽光充足的環(huán)境中葉面為銅褐色,若光照不足則轉(zhuǎn)為綠褐色,到秋季葉色則為紅色,葉背為淡粉色。花先于葉開放,4~10朵簇生成短的總狀花序,老干、新枝、短枝均可著花,花冠蝶形,玫瑰紅色,花期4月。莢果條形,扁平,8~9月成熟后呈紅褐色,內(nèi)有近圓形的種子,但花后結(jié)果率不高。
與普通紫荊相比,加拿大紅葉紫荊除了葉色為紫紅色外,其他區(qū)別還有:其樹干顏色較深,呈灰黑色,而普通的紫荊樹干顏色較淺,為灰白色。花柄較長,花朵較為稀疏,不像普通紫荊那樣密密匝匝呈團簇狀,緊貼在樹干上開放,而是稍微下垂,疏密有致地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