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測量的工作電壓及絕緣等級,即可決定距離
一次側線路之電氣間隙尺寸要求
二次側線路之電氣間隙尺寸要求
但通常:
一次側交流部分:保險絲前L—N≥2.5mm,L.NPE(大地)≥2.5mm,保險絲裝置之后可不做要求,但盡可能保持一定距離以避免發生短路損壞電源。
一次側交流對直流部分≥2.0mm
一次側直流地對大地≥2.5mm(一次側浮接地對大地)
一次側部分對二次側部分≥4.0mm,跨接于一二次側之間之元器件
二次側部分之電隙間隙≥0.5mm即可
二次側地對大地≥1.0mm即可
附注:決定是否符合要求前,內部零件應先施于10N力,外殼施以30N力,以減少其距離,使確認為最糟情況下,空間距離仍符合規定。
確定工作電壓峰值和有效值;
確定設備的供電電壓和供電設施類別 ;
根據過電壓類別來確定進入設備的瞬態過電壓大小;
確定設備的污染等級(一般設備為污染等級2);
確定電氣間隙跨接的絕緣類型(功能絕緣、基本絕緣、附加絕緣、加強絕緣)。
根據測量的工作電壓及絕緣等級,查表( 4943:2H 和 2J和2K,60065-2001表:表8和表9和表10) 檢索所需的電氣間隙即可決定距離;作為電氣間隙替代的方法,4943使用附錄G替換,60065-2001使用附錄J替換。
GB 8898-2001:電器間隙考慮的主要因素是工作電壓,查圖9來確定。 (對和電壓有效值在220-250V范圍內的電網電源導電連接的零部件,這些數值等于354V峰值電壓所對應的那些數值:基本絕緣3.0mm ,加強絕緣6.0mm)
在《電氣設計禁忌手冊》中規定額定電壓大于300V 小于660V爬電距離為14MM,12kV的電器產品電氣設備的電氣間隙要求是125mm。開關柜、配電柜的電氣間隙根據其自身電壓等級電氣間隙也不相同,10...
爬電距離是指指沿絕緣表面測得的兩個導電器件或導電器件與設備界面之間的最短距離,主要用來確定絕緣子,如支持絕緣子的長度和絕緣子串的數量。電氣間隙是指兩導電部分間或者導電部分對地的最短直線距離,主要用于變...
電氣間隙:在兩個導電部件之間或導電零部件測得的最短直線距離。爬電距離:沿絕緣表面測得的兩個導電零部件或導電零部件與設備防護面板之間的最短路徑。
可動零部件應使其處在最不利的位置;
爬電距離值不能小于電氣間隙值;
承受了機械應力試驗;2100433B
格式:pdf
大?。?span id="5wb9bg6" class="single-tag-height">20KB
頁數: 3頁
評分: 4.4
電氣間隙和爬電距離 一、 定義 1、 電氣間隙:不同電位的兩個導電部件間最短的空間直線距離。 2、 爬電距離:不同電位的兩個導電部件之間沿絕緣材料表面的最短距離。 3、 隔離距離(機械式開關電器一個極的) :滿足對隔離器的安全要求所規定的斷開觸 頭間的電氣間隙。 4、 抽出式部件:可以從連接位置移動到分離位置和試驗位置同時應保持與成套設備的 機械連接的可移式部件。 5、 連接位置:可移式部件或抽出式部件為保證其正常的設計功能而處于完好的連接狀 態的一種位置。 6、 試驗位置:抽出式部件的一種位置,在此位置上,有關的主電路已與電源斷開但沒 有必要完全形成隔離距離, 而輔助電路已連接好, 允許對抽出式部件進行運行試驗, 此時該部件仍與成套設備保持機械上的連接。 7、 分離位置(隔離位置):抽出式部件的一種位置,在該位置時,主電路和輔助電路 的隔離距離已達到要求(見 7.1.2.2 ),而抽出式
格式:pdf
大小:20KB
頁數: 4頁
評分: 4.7
?38? 質量技術監督研究 QUALITY AND TECHNICAL?。樱眨校牛遥郑桑樱桑希巍。遥牛樱牛粒茫?2009年第1期 (總第1期) NO.1,2009 General?。危铮?電器附件的爬電距離電氣間隙測量 王一寧,呂 文,顏臺永 ?。ǜ=ㄊ≈行臋z驗所,福建 福州 350002) 摘要:本文闡述了電器附件爬電距離電氣間隙測量競賽活動的方案提出及實施情況,對競賽中出 現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同時提出了改進建議。 關鍵詞:電器附件;爬電距離;電氣間隙;檢測 一、概述 在現代社會,電氣產品越來越多地深入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中, 其安全直接維系著人民的生命及財產安全, 為此國家制定了很多 電氣產品的強制性安全標準,如家電產品類的GB4706《家用和類 似用途電器的安全 》系列標準、電子產品的GB8898《音頻、視 頻及類似電子設備 安全要求》、GB4943《信息技術設備安全》 標準等等。然而
以空氣作為電介質的電極之間的間隙發生擊穿時的電壓。由于氣體放電理論還不完善,空氣間隙的擊穿電壓無法精確計算,實用上大多是通過試驗來確定或用經驗公式近似地估算??諝忾g隙的擊穿電壓與電場分布、間隙距離、電壓種類及空氣狀態等有關。
對于非對稱分布的電場,在直流、操作沖擊或雷電沖擊電壓下,當最大場強所在電極為正極性(電極的電位比其他電極的電位高時為正極性)時空氣間隙的擊穿電壓與該電極為負極性時的不同。這種效應稱為極性效應。
與均勻及稍不均勻電場不同,在極不均勻電場中,各種電壓下空氣間隙擊穿電壓的差別比較明顯,分散性也較大。當電場分布不對稱時,極性效應顯著,正極性時空氣間隙的擊穿電壓低于負極性擊穿電壓。通常選擇棒-板電極和棒-棒電極作為典型電極,分別代表了不對稱分布和對稱分布極不均勻電場的極端情況。在沒有合適的試驗數據可供使用時,可參照棒-板或棒-棒間隙的試驗數據來近似估計極不均勻電場空氣間隙的擊穿電壓。間隙距離相同時,棒電極為正極性的棒-板間隙的擊穿電壓比棒為負極性時低得多,而棒-棒間隙的擊穿電壓介于兩者之間。
(1)直流電壓下的擊穿電壓:試驗表明,在間隙距離小于3m時,擊穿電壓與間隙距離呈線性關系。對棒-板電極,棒為正極性時,平均擊穿場強為4.5kV/cm;棒為負極性時約為10kV/cm。對棒-棒電極,平均擊穿場強約為4.8~5.0kV/cm。
(2)工頻電壓下的擊穿電壓:棒-板電極間施加工頻電壓時,擊穿總是在棒的極性為正、電壓達到峰值時發生。圖1所示為空氣間隙的工頻擊穿電壓U50與間隙距離d的關系。隨著d的增加,U50的增加逐漸趨于緩慢,即具有飽和現象。擊穿電壓的標準差σ約為U50的3%。 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