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系統、全面地介紹了礦山壓力的基本理論、觀測技術、控制方法等內容。共分12章,內容包括:巖石及巖體的基本性質、礦山壓力及礦山壓力顯現、采煤工作面上覆巖層移動規律、采煤工作面礦山壓力顯現規律、礦山壓力觀測儀器、采煤工作面礦山壓力觀測、巷道礦山壓力觀測、礦山壓力觀測數據的分析與處理、采區巷道礦山壓力控制、采煤工作面礦山壓力控制、采煤工作面頂板事故的防治、煤礦沖擊地壓等。
本書是高等院校及高等職業技術教育采礦工程、礦井建設、通風與安全等專業的教學用書,可供從事采礦工程技術人員參考。
第一章 巖石及巖體的基本性質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巖石的物理性質
第三節 巖石的變形性質
第四節 巖石的強度特性
第五節 巖石的破壞類型
第六節 巖體的基本性質
第七節 巖體的力學性質
第二章 礦山壓力及礦山壓力顯現
第一節 礦山壓力及其在圍巖中的分布
第二節 礦山壓力顯現
第三章 采煤工作面上覆巖層移動規律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直接頂的移動規律
第三節 老頂的移動規律
第四節 直接頂和老頂的相互轉化
第四章 采煤工作面礦山壓力顯現規律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老頂的初次來壓
第三節 老頂的周期來壓
第四節 采煤工作面周圍的支承壓力及其分布
第五節 影響采煤工作面礦山壓力顯現的主要因素
第六節 放頂煤開采時的礦山壓力顯現
第五章 礦山壓力觀測儀器
第一節 機械式礦壓觀測儀器
第二節 液壓式礦壓觀測儀器
第三節 振弦式礦壓觀測儀器
第四節 礦山壓力遙測儀器
第五節 其他礦壓觀測儀器
第六章 采煤工作面礦山壓力觀測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頂底板移近量和活柱下縮量觀測
第三節 支架載荷的觀測
第四節 采煤工作面頂板狀況統計觀測
第五節 采煤工作面采空區上覆巖層移動和破壞過程的觀測
第六節 采煤工作面頂板運動的預測預報
第七節 底板比壓的測定
第八節 單體支柱工作面支護質量監控
第七章 巷道礦山壓力觀測
第一節 采區巷道礦山壓力觀測
第二節 開拓巷道礦山壓力觀測
第八章 礦山壓力觀測數據的分析與處理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觀測數據的誤差分析
第三節 概率論與數理統計方法在礦壓觀測數據處理分析中的應用
第四節 礦山壓力觀測報告的編寫
第九章 采區巷道礦山壓力控制
第一節 采區巷道支護原理
第二節 采區巷道礦山壓力控制設計
第三節 錨桿、錨索支護設計
第四節 巷道冒頂的預防與處理
第五節 巷道冒頂事故實例分析
第十章 采煤工作面礦山壓力控制
第一節 頂板分類
第二節 單體支柱采煤工作面頂板控制設計
第三節 綜采工作面頂板控制設計
第十一章 采煤工作面頂板事故的防治
第一節 頂板事故的統計分析
第二節 局部冒頂事故的防治
第三節 大型冒頂事故的防治
第四節 特殊條件下采煤工作面的頂板控制
第五節 采煤工作面頂板事故的處理
第十二章 煤礦沖擊地壓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沖擊地壓的特征與分類
第三節 沖擊地壓發生的條件及原因
第四節 沖擊地壓的預測及預防
附錄
主要參考文獻2100433B
該書共分11章,主要描述了光電檢測技術的基本概念,基礎知識,各種檢測器件的結構、原理、特性參數、應用,光電檢測電路的設計,光電信號的數據與計算機接口,光電信號的變換和檢測技術,光電信號變換形式和檢測方...
作者以圖文結合、注重圖解的方式,系統地介紹了果樹24種嫁接方法和25種應用技術。內容包括:什么叫果樹嫁接,果樹為什么要嫁接,果樹嫁接成活的原理,接穗的選擇、貯藏與蠟封,嫁接時期及嫁接工具和用品,嫁接方...
GB/T 20801((壓力管道規范 工業管道》由下列六個部分組成:——第1部分:總則;——第2部分:材料;——第3部分:設計和計算;——第4部分:制作與安裝;——第5部分:檢驗與試驗;——第6部分:...
格式:pdf
大小:24KB
頁數: 15頁
評分: 4.4
綠色施工技術內容簡介 --------------建筑 業 10 項新技術之一 綠色施工技術是指在工程建設中,在保證質量和安全 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過科學管理和技術進步,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 減少對環境負面影響的施工活動,綠色施工是可持續發展思想在工程施 工中的具體應用和體現。 首先綠色施工技術并不是獨立于傳統施工技術 的全新技術,而是對傳統施工技術的改進,是符合可持續發展的施工技 術,其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并減少對環境負面影響的施工活動,使施工 過程真正做到 “四節一環保 ”,對于促使環境友好、提升建筑業整體水平具 有重要意義。 一、綠色施工技術的編寫基礎和新增內容 綠色施工技術是 以建筑業 10 項新技術( 2005) 中第七章建筑節能技術為基礎編寫的,因 此保留了節能型圍護結構應用技術、新型墻體材料應用技術及施工
格式:pdf
大小:24KB
頁數: 12頁
評分: 4.8
1、開采后引起的上覆巖層的破壞方式及分區 (p70、182):根據采空區覆巖移動 破壞程度,分為 “三帶”: (1)跨落帶。破斷后的巖塊呈不規則跨落, 排列也極不整齊, 松散系數比較大, 一般可達 1.3~1.5。但經重新壓實后, 碎脹系數可降到 1.03左右。此區域與所開 采的煤層相毗連,很多情況下是由于直接頂巖層冒落后形成的 . (2)裂縫帶。巖層破斷后,巖塊仍然排列整齊的區域即為裂縫帶。它位于冒落 帶之上,由于排列比較整齊, 因此碎脹系數較小。 關鍵層破斷塊體有可能形成 “砌 體梁”結構。跨落帶與裂隙帶合稱 “兩帶”,又稱為 “導水裂縫帶 ”,指上覆層含水 層位于“兩帶”范圍內,將會導致巖體水通過巖體破斷裂縫流入采空區和回采工作 面。 (3)彎曲帶。自裂縫帶頂界到地表的所有巖層稱為彎曲帶。彎曲帶內巖層移動 的顯著特點是,巖層移動過程的連續和整體性, 即裂縫帶頂界以上至地表的巖層 移
礦山壓力監測是對各種礦山壓力檢測區的環境狀態和各點的壓力數據的實時采集、報警和記錄分析的計算機系統。
系統的主要功能模塊包括
①用戶權限管理子系統
②實時數據監控子系統
③歷史數據管理子系統
④工作參數設定子系統
⑤定位子系統
⑥WEB瀏覽服務子系統等
本詞條由“科普中國”科學百科詞條編寫與應用工作項目 審核 。
在礦上壓力作用下,出現了冒頂、底鼓、煤巖片幫、支架破壞、煤和瓦斯突出等破壞現象,通常把這些現象統稱為礦山壓力顯現。
⑴關鍵層理論
⑵以巖層運動為中心的礦山壓力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