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物收藏國外已有百年歷史,在中國剛剛起步。礦物晶體是具有科研和觀賞雙重價值的珍奇資源,是大自然賜予人類天然、獨特、精美、珍貴的不可再生的藝術品。
歐洲有句名諺:石頭是上帝隨手捏的,礦物晶體是上帝用尺子精心設計出來的。
礦物標本的收藏源自于16世紀早期,17世紀歐洲的皇室成員、達官貴族悄然興起了礦物收藏熱。
中國工業文明較晚,皇室、達官貴人沒有見過美麗的礦物晶體,只是對玉感興趣,流行玉文化。礦物晶體在全世界流通。發育良好的礦物晶體價值連城。
礦物晶體知識的普及、標本的收藏,已成為一個國家文化和文明程度的標志之一。
礦物晶體晶體介紹
所有的礦物,在適合的地質背景下,自然環境條件允許(擁有溶洞或裂縫),就有可能發育成礦物晶體或礦物晶簇。
一些貴金屬標本如自然金、自然銀、自然銅等其天然的礦物晶體遠比通過冶煉提取的金銀銅市場價值高。
海藍寶、祖母綠等本身就有較高的市場價值。不是所有的礦物晶體都能達到寶石級水準,但達到寶石級的礦物晶體且發育良好價值連城,遠比寶石更加珍貴。
紅硅鈣錳礦產于熱液和接觸變質類礦床,并不是重要的工業礦物。在中國、南非、美國、德國、瑞典、意大利、墨西哥、澳大利亞甚至日本都有發現。最早關于紅硅鈣錳礦的記錄出現在1892年。南非喀拉哈里(Kalahari, South Africa)錳礦帶出產的紅硅鈣錳礦,在上世紀一直是世界上此品種礦標的主要來源。直到后來(大約是1990s)在中國湖北大冶馮家山礦新發現了質量上乘的紅硅鈣錳礦,才打破了南非產地的壟斷地位。而世界上其他產地所產出的紅硅鈣錳礦,跟中國和南非的相比,就顯得非常嗑磣。
水晶是結晶完好的石英晶體,化學組成是氧化硅(SiO2)。晶體狀態的由六方雙錐和六方柱構成的帶錐頭的六方體。其顏色多種多樣:無色透明的或乳白色半透明的稱水晶,紫色的稱紫晶,煙灰色的屬煙晶,茶褐色的為茶晶,黃色的稱黃水晶,玫瑰色的為薔薇水晶(芙蓉石)等。其中紫晶是最受人們喜愛的寶石品種之一,除它的顏色高雅外,我們的祖先還認為紫晶可以促使互相諒解,保佑平安和萬事如意。國際寶石學界把紫晶列為2月生辰石。
水晶大多呈單晶晶簇產出,有時還可能和其他礦物晶簇(如螢石、重晶石、辰砂或鏡鐵礦等)共生。與其共生的鏡鐵礦往往呈花瓣狀集合體,構成“鐵玫瑰”形態十分美觀。水晶晶簇本身常組成形如菊花的放射狀集合體,很受人們的喜愛。水晶幾乎產于全國各省(市、自治區),但以江蘇、貴州、四川、內幕古、海南等省較多。在國外,巴西以盛產水晶著稱,特別的紫晶,其他產地還有馬達加斯加、日本和美國等。
水晶礦床主要為花崗偉晶巖型和中溫熱液充填型。前者多出現于花崗巖體的內、外接觸帶,后者則分布于硅質巖層(如石英巖、砂巖、硅質頁巖、片麻巖)及灰巖、白云巖中呈脈狀、透鏡狀晶洞產出。
方解石也是一種分布廣泛的常見礦物晶體(簇),化學組成是碳酸鈣(CaCO3),主要為無色或白色,有時因含其他元素而呈淺黃、淺紅、紫、褐黑色等。無色透明的方解石晶體稱冰州石,是重要的光學材料。方解石晶體一般發育完好,形態多種多樣,常見的有柱狀體、菱面體、板狀體、三角面體等。單晶大小可以從幾毫米至數十厘米不等。因此,方解石晶簇形態豐富多姿,造型美觀。有時,方解石晶簇可和金屬硫化物晶體(如黃鐵礦、閃鋅礦)共生,形態更為美麗。筆者在湖南水口山鉛鋅礦考察時,曾見過 巨大壯觀的以方解石晶簇為主的晶洞,其中可容納數十人之多,局部可見到菱面體狀方解石晶簇和半透明的棕色閃鋅礦晶體共生產出,構成美麗的圖案。方解石晶簇主要產于以碳酸鹽巖為圍巖的熱液脈狀礦床中,如貴州、廣西、云南等省,那里有大量碳酸鹽巖地層分布,巖漿活動不發育,因此其生成溫度一般比水晶稍低。
螢石是一種鈣的氟化物(CaF2)。礦物晶體大多為半透明至透明,在紫外線照射下出現極強的熒光。礦物常呈現多種誘人的顏色,包括紅色、綠色、藍色、褐色、黃色、橙黃色和紫色等。晶體通常為立方體,兩個立方體常相互穿插構成雙晶,取次為八面體及菱形十二面體。單晶大小可由數毫米至幾十厘米。
螢石大部分形成于熱液作用階段。按其產出圍巖的不同,可大致分為兩類:一種產于硅酸鹽巖中,如花崗巖、流紋質火山巖、頁巖及砂巖等,主要共生礦物有方解石、重晶石及各種金屬硫化物,如閃鋅礦、方鉛礦、黃銅礦和黃鐵礦等。我國螢石資源極其豐富,晶簇往往也很發育,在浙江、山東、遼寧、廣東、云南、湖南、貴州、四川等省均有產出。
成分Fe3Al2[SiO4]3,晶體常呈四角三八面體。紅、褐 紅或暗紅色。硬度7-7.5。比重3.53。見于花崗偉晶巖和區域變質巖中。
這是一種含鈹的鋁硅酸鹽礦物(Be3Al2Si6O18)。晶體常成六方柱和六方錐體,具玻璃光澤。由于所含堿金屬和微量元素的不同,可呈現不同顏色,有無色、綠色、藍色、玫瑰色和紫紅色等。其中祖母綠是綠柱石家族中最珍貴的成員和寶石。其所呈現的鮮艷綠色,歸因于礦物中含有鉻和釩。祖母綠青翠悅目,使各個時代的人都為之著迷,它有“綠色之王”的美譽,特別為東方民族所酷愛。自古以來,祖母綠一直同鉆石、紅寶石和藍寶石共同列為世界四大珍貴寶石。
綠柱石一般產于由高溫氣液作用形成的花崗偉晶巖中,常與白云母、微斜長石等晶體集合體共生。綠柱石單晶的大小從幾厘米到數十厘米不等。我國新疆阿爾泰地區是綠柱石的主要產地,甘肅、云南等省也有產出。但祖母綠的生成地質環境較特殊,如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的祖母綠產于超基性巖(一種超鎂鐵質的侵入巖)內的花崗偉晶巖晶洞中。我國云南有高溫氣成熟液脈型的白鎢礦——祖母綠礦床,產于含鈹二云母花崗巖體外接觸帶,圍巖為含鉻、釩較高的古來變質巖。
是指含鉻的具鮮艷紅色的透明到半透明的剛玉,是一種非常珍貴的寶石,目前市場上優質的紅寶石比鉆石還珍貴,紅寶石的著名產地是緬甸、泰國、斯里蘭卡、巴西和越南。它主要產于侵入巖體外接觸帶的白色粗粒大理巖中,呈浸染狀斑晶產出。其必要的生成地質條件是高溫、富鋁、缺硅并有鉻的來源。我國西藏和云南等地也已發現類似成因的紅寶石礦床。
是泛指除紅色以外的任何顏色色調的寶石級剛玉。它們的顏色有白、黃、青、藍、紫、玫瑰等色,但以藍色者最為常見。藍色是由于剛玉晶體中含有鈦和鐵所致。藍寶石的主要產地的巴西、緬甸、泰國和澳大利亞等地。但其產出的地質條件卻和紅寶石不一樣,主要產于堿性玄武巖中。我國山東也有類似成因的藍寶石礦床,只是藍寶石晶體的顏色過深。藍寶石的另一種類型產于堿性侵入巖與富鎂碳酸鹽巖的內接觸帶夕卡巖中。
它屬于銻的硫化物(Sb2Ssss3),鉛灰色,金屬光澤。單晶呈長柱狀或針狀,柱面有明顯的縱紋。晶體集合體常呈放射狀或束狀。單晶大小從幾厘米到幾十厘米。輝銻礦是分布最廣的銻化物,見于中低溫熱液充填礦床中。我國湖南錫礦山是世界上最大最著名的輝銻礦產地,貴州、廣西、陜西等省也有不少輝銻礦床產出。除了上述列舉的一些常見和掛、貴重的礦物晶簇外,在自然界還有不少美觀和較為常見的礦物晶簇,如石榴子石、黃鐵礦、錫石、辰砂、藍銅礦、孔雀石、雄黃、雌黃、電氣石、石膏、角閃石、綠簾石、紅柱石、天青石、魚眼石等。限于篇幅,這里不能一一列舉。
礦物晶體簡介
晶體是內部質點(原子、離子)在三維空間周期性重復排列(即有序排列)的固體。由于質點呈有序排列,形成晶體結構。不同晶體,其質點種類不同,質點的排列方向和間距不同,因而具有不同的晶體結構。
在自然界以完好單晶或晶簇產出的礦物比較稀少,一般都要在晶洞裂隙中才有可能找到。這是因為礦物晶體發育完整的重要條件是需要一個能自由生長的良好空間,且溶液的過飽和度比較低,使礦物結晶速度進行得比較緩慢。在一定溫度壓力條件下,流體和洞壁圍巖不斷相互作用,才能生成各種發育完好的礦物晶簇。
礦物晶體與觀賞石不同,觀賞石是礦物晶體的入門級,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賦予了觀賞石變幻莫測的藝術效果,人們從中得到意想不盡的審美享受。礦物晶體的種類很多,有紅色矛頭狀的辰砂、柱狀晶體或者成為晶簇的雄黃、有棕黑色厚板狀晶體的黑鎢礦、也有以集合體出現的孔雀石、長柱狀透明或半透明的水晶、塊狀和薄片狀的自然金、螺旋狀和樹枝狀的自然銀以及不同顏色的瑪瑙等等。欣賞礦物晶體,主要是看它的顏色組合、晶體的完整性和品種的名貴程度三個方面,有時一些礦物本身并不名貴,但是當它們集合在一起,成為多種顏色的晶簇時,這樣的組合往往就會成為了觀賞石中的精品。就會呈現出色彩絢麗、晶瑩剔透的藝術美感,其效果是單一晶體所不能達到的。
晶簇礦物集合體借助于簇生長在巖石裂縫或孔隙中的許多礦物的單個防范其一端被固定在巖石的公用基組成,而另一端自由并具有顆粒線的良好發展。晶簇可以有幾種不同的結晶礦物組分與礦物組合物的單晶可以由。 在具有...
印度——1、印度德干浦那市(Deccan Trappes, Poona,India)——魚眼石,沸石,水硅釩鈣石(Apophyllite,Zeolite,Cavansite)德干礦物的主要出產地是孟買...
標本店都集中在桂林的象山區。你淘寶上隨便找幾個店家問問就行。但你要好東西么,需要在我們標本圈內有點人脈。而且還要看你需要什么。
由于礦物晶體是天然形成的,不是人造的,因此是不可再生的寶貴資源。它們不僅具有地域性、稀有性、奇特性、藝術性、科學性和商品性等特點,還具有學術、觀賞、收藏和科學研究價值。
它們以奇特的晶形、千姿百態的造型、艷麗多彩的色澤和漂亮珍貴的質地等特點而受到越來越多人們的青睞,觀后使人賞心悅目,回味無窮。我國各地,特別是大城市已開始出現觀礦物晶簇的收藏、展覽和經營熱潮,如在上海、桂林、長沙等地。2100433B
格式:pdf
大小:12KB
頁數: 1頁
評分: 4.7
地理研究 /GEOGRAPHY 058 城市地理 巖石礦物分析 黎湘紅 (云南省有色地質局綜合經營公司 ,云南 昆明 650051) 摘要 :目前我國采礦事業持續進步 ,同時對地質勘探具有更新 實際要求 。只有不斷加強巖石礦物分析工作 ,才能使地質勘探 貫徹落實 。按照分析原理及對象不同 ,巖石礦物分析實施過程 中,主要包括金屬及非金屬方面分析工作 。必須遵循相應礦物 分析程序 ,這樣才能充分明確礦物質本身應有成分 ,同時有利 于對成分含量科學判定 。同時,有助于礦物質進行合理開發使 用,將礦物質經濟價值充分體現 。本文針對如何加強巖石礦物 分析展開探究 ,并提出相應流程和注意關鍵點 。 關鍵詞 :巖石;礦物 ;分析 巖石礦物從形成原理上講 ,主要受到地殼多方面影響 ,由 不同化學元素共同構成 ,因而巖石礦物本身屬于一種自然聚合 體。巖石礦物分析開展過程中 ,主要從化學地質角度進行開 展,
格式:pdf
大小:12KB
頁數: 4頁
評分: 4.4
(一)總體要求: 礦物絕緣電纜應符合下列標準要求 ,在供貨期間如有最新國家或行業標準 ,則產品應符合新標 準要求: GB/T19001-2000 ISO9001:2000 《國家質量標準》 GB/T-24001 ISO14001:1996 《國家環境標準》 GB/T19022.1-1994 《國家計量標準》 GB/T12706、GB/T18380.3 《設計標準》 GB/T18380.3、 IEC60332 《成束燃燒試驗標準》 GB/T12666.6-1990 《電線電纜燃燒試驗方法 A類》 GB/T3048-1994 《電線電纜電性能試驗方法》 GB/T3956-1997 《導體直流電阻規定》 GB/T19216-2003 《電線電纜纜耐火特性試驗方法》 BS6207-2001 《額定電壓 750V及以下礦物電纜》 GB13033-1991 《額定電壓 750V 及以下礦物電纜及終端》
礦物晶體,俗稱寶石結晶體,只產生于礦山的夾縫與空洞中,數量極少。另外,礦物晶體的生成要經過幾十萬年、百萬年甚至上億年之久,由于這些晶體的不可再生性,因此堪稱大自然的寶貴遺產。
礦物晶體對于研究地球的內部運動和結構、地殼的變化和地質的演變,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一些礦物晶體里含有的稀有礦物和化學元素,也給現代科技提供了研究素材。不過,對于收藏者來說,礦物晶體的璀璨奪目、形態萬千則更是堅定的理由:礦物晶體一般都是五彩繽紛、晶瑩剔透,這些具有多面體外形的晶體,具有奇特、稀有而且美精湛寶石 礦物晶體麗的特性:在燈光的照耀下,各種礦物晶體會折射出奪目的光澤:朱紅、檸黃、湖藍、湛藍、乳白、淡紫……流光溢彩,色彩之豐富超乎想像。墨綠色的孔雀石是一種銅礦標本,色澤飽滿厚重,外觀柔和端莊,并天然生長出千萬條不同造型的褶皺,外表還裹著薄薄一層絨,仔細看去,像絲絨包裹下的盆景小山般誘人;鈣鋁石榴子石是顆粒狀的紅寶石結晶體和茶色水晶的共生礦,每塊只有幾毫米見方的紅寶石結晶體,有很多“拋光”棱面,類似于已經加工完成的紅色鉆石。
中國已發現的礦物晶體品種豐富、造型獨特、共生物質多,世界上已知的150種有用礦物在我國都已經找到。而有很多的礦產資源,無論是儲量還是質量,都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比如雌黃、輝銻礦、辰砂、黑鎢礦等晶體都是我國具有代表性的礦物自然形態,屬于中國優質礦物晶體,在國際市場上備受尊崇。
我國現有四大礦物晶體產區。西南三省探明的礦產達110種之多,有“礦物晶簇王國”美稱,主要有七彩褐鐵礦、異極礦、水鋅礦、輝銻礦、鉛鋅礦、方鋁礦、菱鎂礦、螢石、雄黃、水晶等。貴州的辰砂和輝銻礦譽滿全球。西北產區包括新疆、青海兩省區。新疆阿勒泰地區的花崗偉晶巖中,常常可以看到色彩艷麗、千姿百態的礦物單晶和晶簇,主要品種有石榴石、綠柱石、鋰輝石、磷灰石以及各種色調的水晶晶簇、鈉長石晶簇、電氣石—鈉長石—石英—綠簾石集合體等。青海主要有水晶、紫晶、黃晶、煙晶、茶晶等;華南礦物晶體品種不多,但名氣較大,廣東陽春的孔雀石揚名國內外。中南產區包括湖南、湖北、江西和安徽四省。歷史上這一地區巖漿活動頻繁,成礦條件優越。這一地區的特點是與銅礦共生的礦物晶體特別多,該地區除了孔雀石久已成名之外,香花石、湖北石、方解石、螢石和鎢礦也是最為走俏的藏品。
來源:聚珠寶的空間,有異議請聯系我們刪除,謝謝
1、這些都是和田玉仔料原生皮色!
2、最全戒面鑲嵌款式匯總3、藝術欣賞:清代象牙雕牌
5、寶石礦物晶體欣賞 6、╭★*╯臺山玉 ╭★*╯
7、老家俱名貴紅、硬木圖解 8、翡翠之戀 ╰☆╮收藏級翡翠
三方晶系。晶形呈細小的菱面體或板狀,通常為致密塊狀、細粒狀、土狀等。顏色為無色、白色,常帶淡黃及淡紅等色。條痕白色。光澤玻璃狀,解理面上有時微帶珍珠光,塊狀者光澤暗淡或微帶蠟狀光澤。透明至半透明。解理平行(0001)不完全。斷口晶體者呈貝狀;塊體者呈多片狀、參差狀,有時土狀。硬度3.5-4。比重2.6-2.8。性脆。
自然界中的一種金黃色的礦石,它和黃金很相似,叫做黃鐵礦物,黃鐵礦因其淺 黃銅色和明亮的金屬光澤,常被誤認為是黃金,故又稱為“ 愚人金”。
黃鐵礦成分中通常含 鈷、 鎳和硒,具有 NaCl型晶體結構。成分相同而屬于正交(斜方) 晶系的稱為 白鐵礦。成分中還常存在微量的鈷、鎳、銅、金,硒等元素。
黃鐵礦物的顏色是像黃銅的黃色,表面常具黃褐色錆色,條痕綠黑或褐黑,具有強金屬光澤,不透明,無解理,斷口參差狀,硬度6~6.5, 相對密度4.9~5.2。
黃鐵礦是半導體礦物。由于不等價雜質組分代替,如Co3 、Ni3 代替Fe2 ,或[As]3 、[AsS]3 代替[S2]2-時,產生電子心(n型)或空穴心(p型)而具 導電性。在熱的作用下,所捕獲的電子易于流動,并有方向性,形成電子流,產生熱電動勢而具 熱電性。
黃鐵礦物理論組成(wB%)是:Fe 46.55,S 53.45。常有Co、Ni 類質同像代替Fe,形成FeS2—CoS2和FeS2—NiS2系列。隨Co、Ni代替Fe的含量增加, 晶胞增大、硬度降低,顏色變淺。As、Se、Te可代替S。常含Sb、Cu、Au,Ag等的細分散混入物。亦可有微量Ge和In等元素。Au常以顯微金、超顯微金賦存于黃鐵礦的 解理面或 晶格中。
黃鐵礦在氧化帶不穩定,易分解形成氫氧化鐵如 針鐵礦和 纖鐵礦等。經脫水作用, 黃鐵礦可形成穩定的 褐鐵礦,且往往依黃鐵礦成假象。這種作用常在金屬礦床氧化帶的地表露頭部分形成褐鐵礦或針鐵礦以及纖鐵礦等覆蓋于礦體之上,故稱鐵帽,在氧化帶酸度較強的條件下,可形成黃鉀鐵礬,其分布量僅次于褐鐵礦。
一般黃鐵礦物晶形完好,晶面有條紋,致密塊狀者與 黃銅礦相似。但據其淺黃銅黃色,硬度大,及其具有導電性可與黃銅礦進行區別。,性脆,受敲打時很容易破碎,破碎面是參差不齊的。
世界著名產地有西班牙、 捷克、 斯洛伐克、美國和中國。我國黃鐵礦的探明資源儲量居世界前列,著名產地有廣東 英德和 云浮、安徽 馬鞍山、甘肅白銀廠等。
黃鐵礦是地殼中分布最廣的硫化物。在 巖漿巖中,黃鐵礦呈細小浸染狀,為巖漿期后熱液作用的產物。接觸交代礦床中,黃鐵礦常與其它硫化物共生,形成于 熱液作用后期階段。
在 熱液礦床中,黃鐵礦與其它硫化物、氧化物、 石英等共生;有時形成黃鐵礦的巨大堆積。在 沉積巖、煤系及 沉積礦床中,黃鐵礦呈團塊、結核或 透鏡體產出。在 變質巖中,黃鐵礦往往是 變質作用的新生產物。
運營人員:李大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