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藍四丁磚墻 | 應用領域 | 建筑學 |
---|---|---|---|
砌筑材料 | 月白灰或白灰膏 |
采用不經砍加工的傳料與月白灰或白灰膏組砌,其灰縫為5~8mm,砌筑完畢后不用小麻刀灰打點彌縫,但要用瓦刀或溜子劃出深淺一致的凹縫。明清式稱帶刀縫墻。
帶刀縫墻拆砌、砌筑工程量按其施作體積(扣除門窗、過人洞、嵌入墻內的柱梁枋及細墻面所占體積,不扣除伸入墻內的梁頭、桁檁頭所占體積),以立方米計量。
帯刀縫墻拆砌、砌筑定額以其施作規格(磚料規格分檔:大城磚、二樣城磚、大停泥磚、大開條傳、藍四丁磚)設項,帶刀縫墻拆砌、砌筑按其施作規格及其體積,分別套用(明清)帶刀縫墻拆砌、砌筑定額相應項目。
有灰砌糙磚之稱謂,不打灰條,而是滿鋪灰漿砌筑,灰縫8-10mm,砌好后也可再灌漿加固,漿的種類根據不同用途從白灰漿、挑花漿或江米漿均可,明清式稱糙磚墻。
糙磚墻拆砌、砌筑工程量按其施作體積(扣除門窗、過人洞、嵌入墻內的柱梁枋及細墻面所占體積,不扣除伸入墻內的梁頭、桁檁頭所占體積,糙砌磚檐、蓑衣頂墻帽與墻牙合并計算)以立方米計量。
糙磚墻拆、砌筑定額以其施作規格(磚料規格分檔:大城磚、二樣城磚、大停泥磚、大開條磚、藍四丁磚)設項,糙磚墻拆砌、砌筑按其施作規格及其體積,分別套用(明清)糙磚墻拆砌定額相應項目。
藍四丁磚帶刀縫墻、糙磚墻拆砌、砌筑工程量按其施作體積,以立方米計量。
藍四丁磚帶刀縫墻、糙磚墻拆砌、砌筑按其施作方式及其體積,分別套用(明清)藍四丁磚擺砌定額相應項目。
藍四丁磚和信息價中的機制蘭磚是一種材料,都是規格240*115*53的藍磚
四丁基溴化銨的合成方法:(C4H9)3N+C4H9Br----(C4H9)4NBr在帶攪拌的三口燒瓶中加入65g三正丁胺,65g溴丁烷和70g乙晴,攪拌回流22h。常壓蒸餾回收乙腈和過量的溴丁烷。于 ...
熔點:103-104°C沸點:119-119.5°C密度:1.039g/mLat25°C折射率: n20/D1.422性質:純品為白色晶體或粉末,有潮解性,具有特殊氣味,在常溫、常壓下穩定。溶于水、醇...
格式:pdf
大?。?span id="e6y4oyu" class="single-tag-height">342KB
頁數: 17頁
評分: 4.7
實用 文檔 四丁水庫水文課程設計 水文課程設計 一、 基本資料 四丁水庫所在河流沒有水文站, 屬缺乏實測水文資料地區。 查《廣東省水文圖 集》知:本地多年平均年徑流深 y =1400mm;多年平均年徑流深變差系數 VC =0.35。 規劃水平年為十年一遇設計枯水年(設計頻率 P=90﹪)。 對本地氣象資料分析,接近十年一遇枯水年的降雨年內分配百分比見表 1-1 表 1-1 本地區設計枯水年降雨月分配表 月份 1 2 3 4 5 6 7 降雨月分配( %) 2.0 3.0 4.7 8.0 18.4 20.4 13.6 月份 8 9 10 11 12 全年 降雨月分配( %) 14.7 8.7 3.1 1.6 1.8 100 1、 集水區域下墊面情況 集水區內主要是低山和丘陵山地;土壤為砂質粘土和粉土,滲透性中等;植 物覆蓋率較好,為針葉林和灌木。 2.、工程設計標準 四丁水庫初步規劃
格式:pdf
大?。?span id="a8ywykk" class="single-tag-height">342KB
頁數: 17頁
評分: 4.3
實用 文檔 四丁水庫水文課程設計 水文課程設計 一、 基本資料 四丁水庫所在河流沒有水文站, 屬缺乏實測水文資料地區。 查《廣東省水文圖 集》知:本地多年平均年徑流深 y =1400mm;多年平均年徑流深變差系數 VC =0.35。 規劃水平年為十年一遇設計枯水年(設計頻率 P=90﹪)。 對本地氣象資料分析,接近十年一遇枯水年的降雨年內分配百分比見表 1-1 表 1-1 本地區設計枯水年降雨月分配表 月份 1 2 3 4 5 6 7 降雨月分配( %) 2.0 3.0 4.7 8.0 18.4 20.4 13.6 月份 8 9 10 11 12 全年 降雨月分配( %) 14.7 8.7 3.1 1.6 1.8 100 1、 集水區域下墊面情況 集水區內主要是低山和丘陵山地;土壤為砂質粘土和粉土,滲透性中等;植 物覆蓋率較好,為針葉林和灌木。 2.、工程設計標準 四丁水庫初步規劃
帶刀縫墻拆砌、砌筑工程量按其施作體積(扣除門窗、過人洞、嵌入墻內的柱梁枋及細墻面所占體積,不扣除伸入墻內的梁頭、桁檁頭所占體積),以立方米計量。
帯刀縫墻拆砌、砌筑定額以其施作規格(磚料規格分檔:大城磚、二樣城磚、大停泥磚、大開條傳、藍四丁磚)設項,帶刀縫墻拆砌、砌筑按其施作規格及其體積,分別套用(明清)帶刀縫墻拆砌、砌筑定額相應項目。
按墻體在建筑中的位置和走向分類,可分為外墻和內墻兩類。沿建筑四周邊緣布置的墻體稱為外墻,被外墻包圍的墻體稱為內墻。
外墻是室外空氣隔墻,和室外空氣直接接觸的墻體,多為“冷墻”。
內墻,指在室內起分隔空間的作用,沒有和室外空氣直接接觸的墻體,多為“暖墻”。
內墻分隔室內成各種不同使用 要求的空間或房間,沿房屋短軸方向布置的稱橫向內墻;沿長軸方向布置的稱縱向內墻。不承重的內墻稱隔墻。根據房屋等級及不同使用功能,選擇墻體材料、厚度及構造方式,以達到一定的隔聲、耐久及承重等能力。對有吸聲、反射聲光吸及藝術等特殊要求的內墻,可通過墻面作相應的構造處理。
內墻墻體尺寸一般為12墻、18墻、24墻、37墻。常用的為12墻、18墻、24墻,而有時候在一個工程中,有時候會出現15墻,這只是甲方要求或者是設計院的設計要求所致。內墻還包括填充墻。
一種建筑結構,墻體按照結構受力情況不同,有承重墻、非承重墻之分。非承重墻包括隔墻、填充墻、幕墻。凡分隔內部空間其重量由樓板或梁承受的墻稱為隔墻;框架結構中填充在柱子之間的墻稱框架填充墻。而主要懸掛于外部骨架間的輕質墻稱幕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