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硫化狀態 | 外文名 | state of cure |
---|---|---|---|
別????名 | 硫化程度 | 解????釋 | 交聯程度 |
儀????器 | 硫化儀 | 硫化方法 | 冷硫化、室溫硫化和熱硫化 |
按硫化條件可分為冷硫化、室溫硫化和熱硫化三類。冷硫化可用于薄膜制品的硫化,制品在含有2%~5%氯化硫的二硫化碳溶液中浸漬,然后洗凈、干燥即可。室溫硫化時,硫化過程在室溫和常壓下進行,如使用室溫硫化膠漿(混煉膠溶液)進行自行車內胎接頭、修補等。熱硫化是橡膠制品硫化的主要方法。根據硫化介質及硫化方式的不同,熱硫化又可分為直接硫化、間接硫化和混氣硫化三種方法。①直接硫化,將制品直接置入熱水或蒸汽介質中硫化。②間接硫化,制品置于熱空氣中硫化,此法一般用于某些外觀要求嚴格的制品,如膠鞋等。③混氣硫化,先采用空氣硫化,而后再改用直接蒸汽硫化。此法既可以克服蒸汽硫化影響制品外觀的缺點,也可以克服由于熱空氣傳熱慢,而硫化時間長和易老化的缺點。
上述硫化方法均屬于間歇生產,有些長度不限的橡膠制品可以連續硫化,如壓出制品的鹽浴硫化、沸騰床硫化、微波或高頻硫化、膠帶及膠板的鼓式硫化機硫化等。除硫磺硫化外,橡膠制品還可采用無硫硫化、高能射線硫化等,但其應用面均有限。
研究硫化的過程對于研究硫化配合劑和正確掌握配合技術極有裨益。說明硫化過程最簡便的方法一般是利用各種硫化儀作出硫化曲線。
硫化曲線可將硫化反應過程分為誘導期(或稱焦燒時間)、硫化反應期和過硫化期三個階段。
誘導期是指正式硫化開始前的時間。即膠料放入模腔內隨著溫度的上升開始變軟,黏度下降,而后達到一個最低值。由于繼續受熱,膠料將開始硫化。從膠料放人模腔內至出現輕度硫化整個過程所需要的時間稱為誘導期,通常稱為焦燒時問。這段時問的長短是衡量膠料在硫化前的各加工過程,如混煉、壓延、壓出或注射等過程中,受熱的作用發生早期硫化(即焦燒)難易的尺度,該時間越長,越不容易發生焦燒,膠料的操作安全性越好。
硫化反應期是指正式硫化進行的過程,在此階段特性隨硫化時間而上升,以致達到正硫化。這段時間的長短是衡量硫化速率快慢的尺度,從理論上說該時間越短越好。
過硫化期是指達到正硫化后,如果繼續硫化,硫化膠物性反而下降的過程。過硫化時,有的硫化膠變硬,有的則變軟,后者通常稱為硫化還原。從達到硫化到出現過硫化所經過的時間稱為平坦硫化時間,在這段時間里硫化膠仍然保持良好的物性。平坦硫化時間越長,過硫化的危險性愈小,即硫化操作愈安全。
理想的硫化過程應如下圖1所示,誘導期或焦燒時間較長,硫化速率快,平坦硫化時間較長。要實現理想的硫化過程,除選擇最佳的硫化條件外,硫化配合劑的選擇,特別是促進劑的選擇具有決定性的意義。
2100433B
在天然橡膠硫化中,橡膠分子的斷鏈超過了交聯, 導致各項物理性能下降,這樣,不僅對性能不 利,而且還多消耗能源。合成橡膠過硫,雖然不 會使斷鏈加劇,但會出現無節制的繼續交聯,導致彈性受損。總的來說,必須恰如其分地掌握 好最佳的硫化狀態。 過去,配方設計人員盡管明白掌握最佳硫化狀態的重要性,但苦于沒有合適的方法和手段來確定,只能定出幾個時間點,測定每個時間點上的某項性能(通常是定伸應力,因為它直接 反映交聯密度),然后,把各個點連接成曲線,從 中找出最高(佳)點所對應的硫化時間。這個方法當然符合硫化原理,但定點不能太多,以避免 費時耗工;定得太少,又怕準確性不夠。
自從硫化儀出現后,大大簡化了硫化曲線 繪制選點、計算和點繪的工作量。因為,每批膠 料都有特定的硫化曲線,而且曲線上的每一點 都代表相對應的性能值。曲線本身就是硫化儀轉矩的軌跡,是連續的,而不是靠區區幾個孤立 點來連接,其準確性也是無可置疑的。曲線不僅如實地呈現了整個硫化過程的走向,而且能 一目了然地找到正硫化點的位置。 所以,通過使用硫化儀,可連續、動態地提 供膠料硫化狀態的全貌,這對確定生產工藝條件具有重要意義。
無機化學中,硫化物指電正性較強的金屬或非金屬與硫形成的一類化合物。大多數金屬硫化物都可看作氫的鹽。由于氫是二元弱酸,因此硫化物可分為酸式鹽(HS,氫硫化物)、正鹽(S)和多硫化物(Sn)三類。 有機化...
這個要看含量了,看需要52%的還是60%的,含量不一樣價格會不一樣的,60的比52的貴幾百塊呢。可以上阿里看看
格式:pdf
大小:810KB
頁數: 5頁
評分: 4.7
采用動態硫化法制備EPDM/聚烯烴彈性體(POE)熱塑性硫化膠(TPV),研究共混溫度和硫化體系配比對其性能的影響,并對其形態結構進行表征。結果表明:隨著共混溫度的升高和硫化體系用量的增大,共混體系的硫化速率逐漸加快;TPV的拉伸強度和拉斷伸長率在共混溫度為150℃左右時達到最大,拉斷伸長率隨著硫化體系用量的增大而減小,而拉伸強度則先減小后略有增大;隨著共混溫度的升高和硫化體系用量的增大,TPV撕裂強度呈現先增大后減小趨勢;當硫黃用量為0.2份時,體系出現了明顯的Payne效應,EPDM交聯相以平均粒徑為1μm左右的顆粒狀態分散于POE連續相中。
格式:pdf
大小:810KB
頁數: 15頁
評分: 4.4
3、什么是硫化 生料膠是一種近似于粘土狀的可塑體,粘結強度和彈性均較小, 但是生料體在加硫磺, 加熱進行混煉后, 經過化學變化而成為具有彈 性的橡膠。即硫磺原子在橡膠分子和分子之間起了架起一座橋梁的作 用,使橡膠分子結合在一起,這一過程叫硫化 4、硫化膠接原理 (1)帆布芯、尼龍芯膠帶 帆布芯、尼龍芯膠帶的硫化膠接,是將膠帶接頭部的膠層和芯層 按一定的形式和角度,剖剝成階梯,涂以膠漿使其粘合。然后在一定 的壓力、溫度和時間條件下,經過硫化反應,把接頭部膠粘在一起, 使接頭獲得最佳的粘著強度。 (2)鋼絲繩芯膠帶 鋼絲繩膠帶接頭依靠鋼絲繩以橡膠的粘著力來實現。此粘著力以 抽出力表示,就是將埋入橡膠中的單位長度鋼絲繩抽出來所需要的力。 抽出力下鋼絲繩埋入橡膠中的長度成正比, 埋入長度愈大,抽出鋼絲 所需的力愈大。 當埋入長度增至一定值后, 抽出力就超過鋼絲繩本身 的破斷強度,此時鋼絲繩不能抽出
普通模壓與注壓最明顯的區別在于前者膠料是以冷的狀態充入模腔的,而后者則是將膠料加熱混合,并在接近硫化溫度下注入模腔。因而,在注壓過程中,加熱模板所提供的熱量僅僅只用于維持硫化,它能很快將膠料加熱到190℃-220℃。在模壓過程中,由加熱模板所提供的熱量首先要用于預熱膠料,由于橡膠的導熱性能差,如果制品很厚,熱量要傳導到制品中心需要較長的時間。采用高溫硫化也可在一定程度上縮短操作時間,但往往導致靠近熱板的制品邊緣出現焦燒。
采用注壓法硫化,可以縮短成型周期,實現自動化操作,這對大批量生產最為有利。注壓還具有以下優點:可以省去半成品準備、起模和制品修邊等工序;可以生產出尺寸穩定、物理機械性能優異的高質量產品;減少硫化時間,提高生產效率,減少膠料用量,降低成本,減少廢品,提高企業經濟效益。
采用注壓硫化成型工藝時,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采用合理的螺桿轉速、背壓,控制適當的注射機溫度。一般地,應保持出料口膠溫和控制循環溫度之差不大于30度為宜。
注射機螺桿的用途是在選定的和均勻的溫度下為每一循環制備足夠量的膠料;它明顯地影響著注射機的產量。
背壓是通過放慢注射缸中出油口的流量而產生的,并對注射機所射出膠料,對注射油缸的推擠作用進行限制。實踐中,背壓只會稍微增加對膠料的剪切,而不會引起硫化制品物理性能的降低。
2、噴嘴的設計。噴嘴連接注射機頭和模具,同時對熱平衡有一定作用。經過噴嘴的壓力損失會經由注射而轉換成為熱量。膠料絕不允許在這個部位硫化。因此,選擇合適的噴嘴直徑非常重要,它影響著噴嘴部位的摩擦生熱、膠料注射時所需要的壓力和充模時間。
3、合適的模具溫度,最佳的硫化條件。在選擇好膠料的最佳配合之后,重要的就是注射成型條件與硫化條件的相互配合。注壓成型與模壓成型相比,由于模具表面、內部溫度分布不同,要實現良好的硫化就必須對溫度進行高精度控制,使模具表面、內部同時達到最佳硫化條件。高溫會增大橡膠的收縮率,但二者關系是線性的,在生產前應有充分的估計。此外,就成型壓力而言,高壓成型是極為有利的,因為壓力與收縮成反比關系。
4、安全合理的膠料配方設計。對于進行注壓硫化成型的膠料,要求其具有以下特性:(1)膠料的門尼焦燒時間應當盡可能的長,以獲得最大的安全性。通常,門尼焦燒時間應比膠料在機筒中的停留時間長2倍。(2)硫化速度快,通過對不同膠料硫化體系的合理選擇,添加合適的促進劑,使膠料在注壓硫化時有令人滿意的效率。(3)流動性良好,良好的流動性能減少膠料的停留時間,減少注壓時間,并提高防焦燒能力。
選用合適的工藝條件,合理的膠料配方,采用注壓硫化工藝可比普通模壓硫化快10~20倍。降低膠料損失10%~15%。
橡膠硫化體系概述
一、硫化定義
硫化是指橡膠的線型大分了鏈通過化學交聯而構成三維網狀結構的化學變化過程。隨之膠料的物理性能及其他性能也發發生根本變化。橡膠分子鏈在硫化前后的狀態如圖所示。
橡膠硫化是橡膠生產加工過程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階段,也是最后的一道工序。這一過程賦予橡膠各種寶貴的物理性能,使橡膠成為廣泛應用的工程材料,在許多重要部門和現代尖端科技如交通、能源、航天航空及宇宙開發的各個方面都發揮了重要作用。
二、橡膠硫化體系的發展歷程
硫化反應是美國人Charles Goodyear于1839年發現的,他將硫黃與橡膠混合加熱,能制得性能較好材料。這一發現是橡膠發展史上最重要的里程碑。英國人Hancock最早把這一方法用于工業生產,他的朋友Brockeden把這一生產過程稱作硫化,直至今天,橡膠工藝科學家仍然沿用這一術語。
1940年又相繼發現了樹脂硫化和醌肟硫化方法;1943年又發現了硫磺給予體的硫化。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又出現了新型硫化體系,如50年代發現的輻射硫化,70年代的脲烷硫化體系和80年代提出的平衡硫化體系等等。盡管如此,由于硫黃價廉易得,資源豐富,硫化膠性能好,仍是最佳的硫化劑。經過100多年的研究及發展,已形成幾個基本的不同層次的硫黃硫化體系,組成層次表示如下;
硫化反應是一個多元組分參與的復雜化學反應過程。它包含橡膠分子與硫化劑及其他配合劑之間發生的一系列化學反應,在形成網狀結構時伴隨著發生各種副反應。其中,橡膠與硫黃的反應占主導地位,它是形成空間網絡的基本反應。一 般說來,大多數含有促進劑—硫黃硫化的橡膠,大致經歷了如下的硫化歷程:
三、橡膠硫化歷程
(一)橡膠硫化反應過程
(二)硫化歷程
根據硫化歷程分析,可分四個階段,即焦燒階段、熱硫化階段、平坦硫化階段和過硫化階段。
較為理想的橡膠硫化曲線應滿足下列條件:
(1)硫化誘導期要足夠長.充分保證生產加工的安全性
(2)硫化速度要快,提高生產效率,降低能耗;
(3)硫化平坦期要長。
橡膠硫化過程中的性能變化
(一)物理性能變化
硫化過程中,橡膠的物理機械性能變化很顯著,所以在生產工藝中,常常以物性的變化來量度硫化程度。橡膠的物性一般是指強度(抗張強度、定伸強度以及撕裂強度等)、扯斷時的伸長率、硬度、彈性、永久變形、溶脹程度等。不同結構的橡膠,在硫化過程中物理機械性能的變化雖然有不同的趨向,但大部分性能的變化基本一致。天然橡膠在硫化過程中,可塑性明顯下降,強度和硬度顯著增大,而伸長率、溶脹程度則相應減小。這些現象都是線形大分子轉變為網狀結構的特征。對于帶有側乙烯基結構的橡膠,如丁苯橡膠,丁腈橡膠等,在硫化過程中也有類似的變化,只不過是在較長的時間內,各種性能的變化較為平坦,曲線出現的極大或極小值不甚明顯。
1、可溶性 硫化過程會使橡膠溶于溶劑的能力逐漸降低,而只能溶脹;硫化到一定時間后,溶脹性出現最小值,繼續硫化又有使溶脹性逐漸增大的趨向。
2、熱穩定性 硫化提高了橡膠的熱穩定性,即橡膠的物理機械性能隨溫度變化的程度減小,例如未硫化天然橡膠低于10℃時,長期貯存會產生結晶硬化;溫度超過70℃,塑性顯著地增大;超過100℃,則處于粘流狀態;200℃便開始發生分解。但硫化后,擴大了高彈性的溫度范圍,脆性溫度可降低到-20~-40℃以下,且不出現生膠的塑性流動狀態。因此硫化大大地提高天然橡膠的使用溫度范為。
3、密度和氣透性 在一定的硫化時間范圍內,隨著交聯密度的增大,橡膠密度有所提高,而氣透性則隨交聯密度的增大而下降。這是由于大分子鏈段的熱運動受到一定限制引起的。
(二)化學性能變化
硫化過程中,由于交聯作用,使橡膠大分子結構中的活性官能團或雙鍵逐漸減小,從而增加了化學穩定性。另一方面,由于生成網狀結構,使橡膠大分子鏈段的運動減弱,低分子物質的擴散作用受到嚴重阻礙,結果提高了橡膠對化學物質作用的穩定性。
橡膠硫化劑
硫化劑是指在一定條件下使相鄰橡膠大分子鏈以化學鍵的形式連接起來的物質。
硫化劑主要分為硫磺、硫給予體、有機過氧化物、金屬氧化物、有機醌、樹脂類硫化劑、胺類硫化劑等七類。
橡膠硫化劑種類:
橡膠助劑種類很多,作用也較復雜,目前在國際上使用的總共有3000多種。按其作用性質,可歸為如下幾大類;硫化劑、促進劑、活性劑、補強填充劑、增塑劑、防老劑、著色劑,以及膠乳專用助劑和其他特殊用途的助劑。
硫化過程主要是利用橡膠中的雙鍵進行交聯反應,其中橡膠烴脫氫生成的橡膠自由基可直接相互結合而交聯,也可通過硫黃或其他非硫化合物發生交聯。因此,交聯形式主要有碳原子直接交聯型、硫黃交聯型和非硫硫化劑交聯型三類。主要硫化劑有下列幾種。
(1)元素硫硫化劑
典型代表物是硫黃,是橡膠工業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硫化劑。采用普通硫黃-促進劑-活化劑體系,所得硫化劑具有綜合性能好、成本低等優點。因此,在橡膠工業中,特別是在輪胎工業中仍占據主導地位。不溶性硫黃能避免噴硫,也不易焦燒,可用于特別重要的部件或制品。
(2)硫給予體
硫給予體指那些在硫化時能釋放出硫的化合物,因此可以不另加硫黃或少加硫黃。主要品種是秋蘭姆的二硫化合物或四硫化物。秋蘭姆類既可作硫化劑又可作促進劑使用。
(3)過氧化物硫化劑
包括無機過氧化物、硅有機過氧化物和有機過氧化物三類。在工業上廣泛使用的有機過氧化物,主要品種有二叔丁基過氧化物( DTBP)、過氧化二異丙苯(DCP)和2,5-=甲基2,5一雙己烷。用過氧化物硫化可得C-C交聯鍵。它們不僅用于硫化飽和橡膠,而且也可硫化一些不飽和橡膠。
有機過氧化物的分解及其交聯均為自由基型反應。作為硫化劑用的過氧化物應滿足貯存穩定、加工操作安全、不引起焦燒、達到分解溫度時能快速分解、交聯效率高的要求。用過氧化物硫化橡膠,一般說來,具有硫化時間短、硫化膠熱穩定性好、耐熱老化、壓縮水久變形低等特點,缺點是力學性能差,此外有機過氧化物安全性差,易分解、易然、易爆,故貯存和運輸中都應特別注意。
(4)金屬氧化物硫化體系
適用的膠種金屬氧化物硫化體系主要用于CR、CIIR、CSM、XNBR、CO、T等橡膠,尤其是CR和CIIR,常用金屬氧化物硫化。常用的金屬氧化物是氧化鋅和氧化鎂。
金屬氧化物硫化機理:金屬氧化物硫化CR時,氧化鋅能將氯丁橡膠1,2結構中的氯原子置換出來,從而使橡膠分子鏈產生交聯。氯丁橡膠的金屬氧化物硫化有兩種機理:
配合體系(1)常用的硫化劑是氧化鋅和氧化鎂并用,最佳并用比為ZnO:MgO=5:4。單獨使用氧化鋅,硫化速度快,容易焦燒;單獨使用氧化鎂,硫化速度慢。
(5)醌的衍生物
典型品種有對醌二肟、二甲苯酰對醌二肟等,多作為丁基膠的硫化劑。用醌類硫化的硫化膠雖然抗張強度和壓縮水久變形比硫黃硫化膠差,但有抗臭氧性能好、硫化速度快、定伸強度高等優點,故廣泛用于電氣橡膠制品和硫化膠囊、水胎的制造中。為改善對苯醌二肟的焦燒性,通常將其制備成=苯甲酰衍生物。
(6)樹脂硫化劑
主要用于丁基膠的硫化,使之具有優良的耐熱性和耐高溫性能。目前工業上已得到廣泛應用,若要加快硫化速度,一般需要加氯化亞錫作為活性劑。樹脂硫化劑在加工中能使膠料塑性增大,但硫化后硫化膠硬度較高。樹脂硫化劑的主要缺點是焦燒傾向大。主要品種有對叔丁基酚醛樹脂、對叔辛基酚醛樹脂等。
(7)胺類化合物
主要用于特種合成橡膠,如丙烯酸酯橡膠和氟橡膠的交聯。多胺硫化氟橡膠的特點是硫化膠的機械強度大,壓縮水久變形小,高溫長期老化后仍能保持良好的物理力學性能,但易焦燒,對加工安全不利,因此逐漸發展了“封閉胺”化合物,如六亞甲基二胺氨基甲酸鹽、亞乙基二胺基甲酸鹽來提高加工安全性。當用胺類作硫化劑時,必須添加金屬氧化物。此時,金屬氧化物不僅作為活化劑以加速硫化反應,而且也是硫化反應中所生成的氟比氫的接受體。
按硫化條件可分為冷硫化、室溫硫化和熱硫化三類。
冷硫化可用于薄膜制品的硫化,制品在含有2%~5%氯化硫的二硫化碳溶液中浸漬,然后洗凈干燥即可。
室溫硫化時,硫化過程在室溫和常壓下進行,如使用室溫硫化膠漿(混煉膠溶液)進行自行車內胎接頭、修補等。
熱硫化是橡膠制品硫化的主要方法。根據硫化介質及硫化方式的不同,熱硫化又可分為直接硫化、間接硫化和混氣硫化三種方法。
(1)直接硫化,將制品直接置入熱水或蒸汽介質中硫化。
(2)間接硫化,制品置于熱空氣中硫化,此法一般用于某些外觀要求嚴格的制品,如膠鞋等。
(3)混氣硫化,先采用空氣硫化,而后再改用直接蒸汽硫化。此法既可以克服蒸汽硫化影響制品外觀的缺點,也可以克服由于熱空氣傳熱慢,而硫化時間長和易老化的缺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