煉鐵工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
本標準規定了煉鐵生產企業或生產設施大氣污染物排放限值、監測和監控要求,以及標準的實施與監督等相關規定。本標準適用于現有煉鐵生產企業或生產設施大氣污染物排放管理,以及煉鐵工業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環境保護設施設計、竣工環境保護驗收及其投產后的大氣污染物排放管理。本標準為首次發布。
自本標準實施之日起,煉鐵生產企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控制按本標準的規定執行,不再執行《工業爐窯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GB 9078-1996)和《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GB16297-1996)中的相關規定。
地方省級人民政府對本標準未作規定的污染物項目,可以制定地方污染物排放標準;對本標準已作規定的污染物項目,可以制定嚴于本標準的地方污染物排放標準。
本標準由環境保護部科技標準司組織制訂。
本標準主要起草單位:中鋼集團天澄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環境保護部環境標準研究所。
本標準環境保護部2012 年6 月15 日批準。
本標準自2012 年10 月1 日起實施。
本標準由環境保護部解釋。
1 適用范圍
2 規范性引用文件
3 術語和定義
4 大氣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
5 大氣污染物監測要求..
6 實施與監督
2100433B
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是為了控制污染物的排放量,使空氣質量達到環境質量標準,對排入大氣中的污染物數量或濃度所規定的限制標準。顆粒物PM10 50/150 μg/m3(日均,一級/二級)PM2.5 35/7...
做環評還是填寫環境保護登記表?飯店大氣污染物首先看是否使用燃氣或燃煤設備,如鍋爐、直燃機之類的如果有的話 大氣污染物主要是 SO2 顆粒物 氮氧化物,排放執行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或鍋爐大氣污染物排放...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鍋爐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GB13271-2001 為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控制鍋爐污染物排放,防治大氣污染,國家環保總局制定《鍋爐大...
1982年初,原中國書法家協會主席啟功先生為《煉鐵》題寫刊名 。
2012年,《煉鐵》創刊30周年,原冶金工業部副部長周傳典、中國工程院院士張壽榮、原冶金工業部鋼鐵司總工程師徐矩良、原冶金工業部生產司司長劉琦、中冶南方工程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項明武、原北京科技大學校長楊天鈞、東北大學教授杜鶴桂等為該刊題詞 。
|
|
|
|
|
|
|
------ |
辦刊宗旨
《煉鐵》的辦刊宗旨是報道中國煉鐵生產、科研、設計所取得的新成果,交流先進經驗,討論學術問題及有關技術政策問題,講解技術知識,介紹中國國外煉鐵新技術及其發展方向,為中國國民經濟發展服務,為煉鐵生產建設服務,普及技術,提高技術,培養人才,造就人才 。
辦刊方針
《煉鐵》的辦刊方針以“二個結合”、“三個面向”和“四個為主”。
“二個結合”即: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普及與提高相結合。
“三個面向”即:面向生產,面向科研,面向設計。
“四個為主”即:以報道煉鐵技術為主,兼顧煉鐵相關技術;以報道生產實際為主,兼顧學術理論探討;以報道新工藝、新設備、新材料為主,兼顧一般;以報道中國國內煉鐵技術為主,兼顧中國國外煉鐵動態 。
《煉鐵》的文稿要求主題突出、論點明確、論據可靠、數據準確、文字精練、邏輯性強。文稿篇幅以5000字左右為宜(含圖、表),圖、表等數據要標明法定計量單位,同一名詞術語、計量單位等要全文統一。文稿的題名、摘要、關鍵詞,請附上對應的英文。文稿內容如獲某種研究基金資助,請標明項目名稱及編號 。
據2020年7月10日中國知網顯示,《煉鐵》共出版文獻5148篇 。
據2020年7月10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臺顯示,《煉鐵》共載文2270篇、基金論文量為43篇 。
《煉鐵》是北京大學《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來源期刊(1992年第一版,1996年第二版,2000年版,2004年版,2008年版,2011年版,2014年版,2017年版),被中國知網、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臺等收錄 。
據2020年7月10日中國知網顯示,《煉鐵》總被下載388774次、總被引11089次,(2019版)復合影響因子為0.510、(2019版)綜合影響因子為0.343 。
據2020年7月10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臺顯示,《煉鐵》被引量為7095次、下載量為56691次;據2017年中國期刊引證報告(擴刊版)數據顯示,《煉鐵》影響因子為0.41,在全部統計源期刊(6670種)中排第4011名 。
1995年—2017年,《煉鐵》連續九次被評為 “湖北省優秀期刊” 。
1996年,該刊被評為“冶金工業部優秀科技期刊” 。
1998年、2000年,該刊連續二次被評為“國家冶金工業局優秀期刊” 。
2003年,該刊被中國鋼鐵工業協會評為“全國冶金優秀期刊” 。
2006年6月,該刊被湖北省印刷產品質量監督檢驗站認定為“省優產品” ;12月,該刊被新聞出版總署印刷產品質量監督檢測中心認定為“署優產品”。
2008年10月,該刊在首屆中冶傳媒發展研討會暨中冶報刊評選活動中獲得“最佳專業報道獎” 。
為深入貫徹落實廣東省政府《廣東省打好污染攻堅戰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改善廣東省區域環境空氣質量,更有效地控制玻璃行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推進玻璃工業生產工藝和污染防治技術進步。
前期準備
2018年1月,廣東省質監局發布《廣東省質監局關于2018年度省級地方標準(工業、服務業類)立項工作的通知》(粵質監標函〔2018〕39號),征集省級地方標準;2018年2-3月,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部華南環境科學研究所、廣東省玻璃行業協會完成了《玻璃工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地方標準立項申報,并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部華南環境科學研究所、廣東省玻璃行業協會牽頭成立該標準編制組;2018年4月,廣東省玻璃行業協會會同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部華南環境科學研究所赴佛山市、肇慶市現場調研,聽取當地環保主管部門以及玻璃制造企業對現行玻璃行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的執行情況介紹;2018年5-6月,該標準編制組在政策法規、污染物特征、標準限值制定、行業發展方面開展了文獻調研工作。
文本編制
2018年7月16日,廣東省質量技術監督管理局立項同意《玻璃工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納入廣東省2018年度地方標準制修訂計劃,隨后該標準編制組啟動了《玻璃工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文本編制工作;2018年7月27日,該標準編制組召開廣東省《玻璃工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編制工作座談會,聽取相關企業對開展廣東省地方標準制修訂的意見建議;2018年8月,該標準編制組對廣東省內主要的玻璃企業生產線2017-2018年約45000個實時在線監測數據進行匯總統計分析,并對前期調研收集到的玻璃企業的產品、生產工藝及設施、治污工藝及設施、主要原輔材料、燃料品種等基本信息進行匯總整理;9月,該標準編制組起草完成《玻璃工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初稿)及編制說明;2018年10月,該標準編制組對《玻璃工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初稿)進行專題討論,并聽取部分玻璃企業的意見,進一步修改完善,形成《玻璃工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征求意見稿)及編制說明。
發布實施
2019年6月28日,地方標準《玻璃工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DB44 2159-2019)由廣東省生態環境廳、廣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聯合發布。
2019年8月1日,地方標準《玻璃工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DB44 2159-2019)實施。
地方標準《玻璃工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DB44 2159-2019)依據中國國家標準《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的結構和編寫》(GB/T 1.1-2009)規則進行起草。
起草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華南環境科學研究所、廣東省玻璃行業協會。
起草人:雷育濤、黃少塔、丘錦榮、陳林、陳志鴻、趙建軍、陳鑫、江靜茹、方平、高強、王海鵬、魏粉利、蔡倩怡、任明忠、鄭晶、陳志航、吳文成、吳穎欣、梁文鐘、謝小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