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椽用在脊步架上,上端入扶脊木,下端釘在金桁上。扶脊木敷在脊桁上,斷面呈五邊形或六邊形,兩側面按椽距挖出椽窩。
羅鍋椽是卷棚頂建筑上脊部二根桁之間的椽子。其中間部位弓起呈弧形,故稱“羅鍋椽”。
檐椽用在檐步架上。椽子的一端釘在下金桁上,中間釘在正心桁上、挑檐桁上或檐桁上。伸出挑檐桁或檐桁的部分構成懸挑出檐,這種椽子稱為“檐椽”。
在檐椽之上,為增加出檐并減緩檐頭部位的坡度而安裝的椽子,稱為“飛椽”。飛椽的前端為方形,后尾呈楔形,頭尾長度之比有1:2、1:2.5、1:3、1:3.5等。
啞巴椽用在封護檐房屋的后檐,椽子釘在金桁和檐桁上。檐桁以外沒有出挑,都用磚墻封砌起來,在外面看不到。 2100433B
卷棚頂是中國古代建筑中雙坡面屋頂的一種,又稱元寶頂。其特征是前后兩坡面相交處不安正脊,仍以瓦件相接成弧形曲面。卷棚頂建筑的梁架結構多采用雙數架,如:四架、六架、八架等,平梁上用雙瓜柱,上用羅鍋椽或平椽。但也有采用單數梁架,用苫背層做出弧形曲面。在梁架的構架上,有用通梁的,也常見用中柱前后插梁或接梁的,民間做法非常靈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