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層自燃發火期是指在開采過程中暴露的煤炭,從接觸空氣到發生自燃的一段時間。一般以月為單位。它是自燃發火危險程度在時間上的量度,發火期愈短的煤層自燃發火危險程度愈大。
煤層自燃發火期在1年以內的認為是自燃發火嚴重的危險煤層,該礦井為自燃發火嚴重危險的礦井。 2100433B
煤層變化系數(variation coefficient of orebody)是用以表示各個變量值之間差異程度的一種指標。在礦床勘探工作中,通常用它來定量地反映煤層各種標志的變化程度,例如用厚度變化...
山西有好幾家煤層氣公司,目前發展的都不錯,很有前景。但是效益問題一時間難以解決,主要是因為煤層氣開發遇見瓶頸,又研究不透。總的來說很有潛力!如果還有什么問題,可以給我留言或者追問,謝謝!
煤粉在什么情況下會自燃?煤粉在什么情況下會爆炸?如何預防?煤粉自燃后如何處理?
煤粉很細,相對表面積很大,能吸附大量空氣,隨時都在進行著氧化。氧化放熱使煤粉溫度升高,氧化加強。如果散熱條件不良,煤粉溫度升高一定程度后,即可能自燃爆炸。煤粉的爆炸性與許多因素有關,主要的有:(1)揮...
格式:pdf
大小:21KB
頁數: 16頁
評分: 4.8
8 號煤層防治煤層自燃發火的 綜合措施 煤炭自燃的發展過程 煤炭自燃的發展過程可分為潛伏期、自熱期和自燃期 3 個階段。 1、潛伏期 自煤層被開采接觸空氣起至煤溫開始升高所經過的時 間區間稱為潛伏期或自燃準備期。在潛伏期,煤與氧的作用 是以物理吸附為主,放熱很小。在潛伏期之后,煤的表面分 子某些結構被激活,化學性質變得活潑,燃點降低,表面顏 色變暗。 在潛伏期的長短取決于煤的分子結構、物理化學性質和 外部條件。若改善煤的散熱、通風供氧等外部條件,可以延 長潛伏期。 2、自熱期 隨著時間增長,煤溫度開始升高到達著火點所經過的時 間區間稱為自熱期或自熱階段。經過潛伏期,被活化了的煤 炭能更快的吸附氧氣,氧化速度增加,氧化放熱量較大,如 果來不及散熱,煤溫就逐漸升高,當煤溫逐漸升高到某一臨 界溫度(一般為 70℃)以上時,氧化急劇加快,產生大量熱 量,使煤溫繼續升高。這一階段的特點是: ( 1)
格式:pdf
大小:21KB
頁數: 7頁
評分: 4.6
自燃發火煤層開采中防止煤層 自燃的安全措施 在低瓦斯和自燃雙重危險的煤層開采中 ,一方 面要防范瓦斯積聚 ,另一方面又要防治煤層自燃。 采空區一旦發火 ,還要避免可能的瓦斯爆炸威脅 ,災 害防治的難度很大。為此 ,必須首先弄清楚煤層自 然發火的原因 ,才能采取針對性的、技術經濟合理 的、安全有保障的防治措施。 1 煤層自然發火原因 各國專家學者在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索后得 出 ,煤的自燃過程實質上是煤氧化逐漸加速的過程 , 煤急劇氧化放出的熱量不能向外散失時 ,則煤體溫 度達到著火溫度 ,煤發生自燃。影響煤層自然發火 的因素有內在、地質、開采等。 1. 1 內在因素 煤層自然發火性能主要取決于煤層本身的物理 化學性質和成分 ,與煤的變質程度關系很大 ,變質程 度越低 ,則煤層自燃性能越強。 1. 2 地質因素 1) 煤層厚度。一般情況下 ,煤層越厚 ,自然發 火危險性越大。 2)
影響煤炭自燃發火的因素
決定礦井或煤層自燃發火危險程度的因素一是煤的自燃發火傾向性,二是地質采礦技術。
影響煤炭自燃的內因
煤的變質程度 各種牌號的煤都有發生自燃的可能,但在褐煤礦井,煤化程度低的一些煤層自燃發火次數要多一點。煙煤礦井以開采煤化程度最低的長焰煤和氣煤的自燃危險性較大,貧煤則較少。在煤化程度較高的無煙煤礦井自燃發火較少見。所以可以認為,煤化程度較高的煤,自燃傾向性越小。但決不能以煤化程度作為判定自燃傾向性大小的唯一標志。因為生產實踐證明,煤化程度相同的煤有的具有自燃特性,有的卻不自燃。
煤的水分 煤中的水分是影響其氧化進程的重要因素,在煤的自熱階段,由于水分的生成與蒸發必然要消耗大量的熱。煤體中外在的水分沒有全部蒸發之前很難上升到100%,這就是水分大的煤炭難以自燃的原因。但是,煤中的水分又能充填于煤體微小的孔隙中,把氮氣,二氧化碳,甲烷等氣體排除,當干燥以后對煤的吸附起活化作用。水分的催化作用隨煤溫的增高而增大。所以地面煤堆在雨雪之后容易發生自燃,井下灌漿滅火,疏干之后自燃現象更為嚴重。
煤巖成分 煤的巖石化學成分有絲煤、暗煤、亮煤和鏡煤。它們有不同的氧化性,其中絲煤含量越多,自燃傾向性就越強;相反,暗煤含量越多,越不易自燃。
煤的含硫量 同牌號的煤中,含硫礦物越多,越易自燃。
煤的孔隙率和脆性 煤炭孔隙率越大,越易自燃。這是因為孔隙率越大,氧氣越易滲入煤體內部。變質程度相同的煤,脆性越大,越易自燃。因為煤的脆性大小與該種煤炭是否易于破碎和形成煤粉有關。完整的煤體一般不會發生自燃,一旦呈破碎狀態則使煤的吸氧表面積增大,著火點明顯降低,使其自燃性顯著提高。
煤層瓦斯含量 瓦斯通常是以游離狀態和吸附狀態存在于煤體中,這兩種瓦斯是以壓力狀態存在的,吸附瓦斯在煤體卸壓、溫度上升等客觀條件影響下,可以產生解吸現象,吸附瓦斯轉變成游離瓦斯,具有流動性。因此,處于原始狀態的瓦斯或以壓力狀態存在的瓦斯對侵入煤體中的空氣具有抑制作用,是防止煤自燃的有利因素。
影響煤炭自燃的外因
煤炭自燃的外在條件決定于煤炭接觸到的空氣量和外界的熱交換作用,這兩個因素與煤層的埋藏條件和其開采方法有著錯綜復雜的聯系,其中外在因素有:
地質因素: ①傾角。煤層傾角越大,自燃危險性就越大。因為開采急傾斜煤層時,煤炭回收率低、采區煤柱易被破壞、采空區不易封鎖。②煤層厚度。煤是不良導體,煤層越厚,越易積聚熱量,所以,厚煤層易發火。③地質構造。在有地質構造的地區,自燃危險性加劇。地質構造復雜的地區,包括斷層,褶皺發育地帶,巖漿入侵地帶,自燃發火頻繁。這是由于煤層受張力、擠力、裂隙大量發生,煤體破碎,吸氧條件好造成的。
開采技術因素: ①開拓方式。實踐經驗表明,采用石門,巖巷開拓,少切割煤層少留煤柱時,自燃發火的危險性就降低了。厚煤層開采巖巷進入采區,便于打鉆注漿,有利于實現預防性或滅火灌漿。②采煤方法。采煤方法對自燃發火的影響主要表現在煤炭回收率的高低、回采時間的長短上。丟煤越多,丟失的浮煤越集中,工作面的推進速度愈慢愈益發現火災。③通風條件。通風因素的影響主要表現在采空區,煤柱和煤壁裂隙漏風。漏風就是向這些地點供氧,促進煤的氧化自燃。采空區面積大,漏風量相當可觀,但風速有限,散熱作用低。
煤體要發生自燃必須具備以下四個條件:
①具有低溫氧化性,即有自燃傾向的煤以破碎狀態存在;
②有大于12%氧含量的空氣通過這些碎煤;
③空氣流動速度適中,使破裂煤體有積聚氧化熱的環境;
④在上述3個條件同時具備的狀態下,持續一定的時間,使煤體可以達到著火溫度。
只要同時具備上述4個條件,煤炭自燃發火即可發生。但實際中很難找出某兩次煤炭自燃發火的發生條件是完全相同的。這樣,對煤炭自燃發火的條件就很難作出定量分析。
學科:自然災害與防治
詞目:煤層自燃災害
英文:disaster of spontaneous combustion of co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