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木工鋸木工鋸條 | 實施日期 | 1996-01-01 |
---|---|---|---|
發(fā)布日期 | 1995-05-08 | 標準號 | QB/T 2094.1-1994 |
制修訂 | 制定 | 批準發(fā)布部門 | 中國輕工總會 |
備案信息
備案號:0035-1995
帶鋸條是統(tǒng)稱,泛指。木工帶鋸條是只是帶鋸條中的一種
手工鋸條大多數(shù)是用碳素工具鋼制的,機用鋸條大多數(shù)是用“風鋼”(W18Cr4V等)制造的,碳素鋼鋸條價廉,硬度和強度均較風鋼低,沒有風鋼的耐用。 鋸條大多數(shù)情況下是通用的,沒有...
型號27*0.9*3505材質(zhì)M42全長3350(mm)寬度27(mm)齒距3/4 4/6 2/3 4/6T 3/4T(mm)厚度0.9(mm)鋸路寬0.9(mm)起批量2-9 條10-19 條≥20...
格式:pdf
大小:150KB
頁數(shù): 4頁
評分: 4.6
文章首先從理論上探討了降低鋸切功率的途徑和技術措施,接著文章較詳細地介紹了鋸切功率對比實驗。實驗的結果證明,在相同條件下,零鋸料角木工鋸子的鋸切功率低于現(xiàn)有傳統(tǒng)的的木工鋸子。文章在結論中指出,實驗進一步豐富了零鋸料角木工鋸子理論,打破了日本專家提出的減小鋸料角會使鋸切功率增加的理論。
格式:pdf
大小:150KB
頁數(shù): 4頁
評分: 4.6
采用頻譜分析法,在帶鋸機靜態(tài)和負載下,測量與分析帶鋸條有鋸卡系統(tǒng)中的切削邊和非切削邊的頻率參數(shù)。結果表明,靜態(tài)時的帶鋸條切削邊固有頻率高于非切削邊固有頻率;鋸卡的位置和鋸卡的存在,不影響鋸卡在負載時的工作頻率。上述試驗為有鋸卡約束下,建立帶鋸條系統(tǒng)力學計算模型以及優(yōu)化帶鋸機結構設計工作提供一定依據(jù)。
木工鋸床,是指用鋸來鋸切原木或成材的木工機床,可分為木工帶鋸機、木工圓鋸機和木工框鋸機等。
木工鋸分類
又名架鋸,是由工字形木框架、絞繩與絞片、鋸條等組成。鋸條兩端用旋鈕固定在框架上,并可用它調(diào)整鋸條的角度。絞繩絞緊后,鋸條被繃緊,即可使用。框鋸按鋸條長度及齒距不同可分為粗、中、細三種。粗鋸鋸條長650—750mm,齒距4—5mm,粗鋸主要用于鋸割較厚的木料;中鋸鋸條長550—650mm,齒距3—4mm,中鋸主要用于鋸割薄木料或開榫頭;細鋸鋸條長450—500mm,齒距2—3mm,細鋸主要用于鋸割較細的的木材和開榫拉肩。
刀鋸主要由鋸刃和鋸把兩部分組成,可分為單面、雙面、夾背刀鋸等。單面刀鋸鋸長350mm,一邊有齒刃,根據(jù)齒刃功能不同,可分縱割和橫割兩種;雙面刀鋸鋸長300mm,兩邊有齒刃,兩邊的齒刃一般是一邊為縱割鋸,另一邊為橫割鋸。夾背刀鋸鋸板長250—300mm,夾背刀鋸的鋸背上用鋼條夾直,鋸齒較細,有縱割和橫割鋸之分。
槽鋸由手把和鋸條組成,鋸條約長200mm。槽鋸主要用于在木料上開槽。
又稱手鋸。由手把和鋸條組成,鋸條長約250—750mm,齒距3—4mm,板鋸主要用于較寬木板的鋸割。
鋸條窄而長,前端呈尖形,長度約300—400mm。狹手鋸主要用于鋸割狹小的孔槽。
又名繞鋸,它的構造與框鋸相同,但鋸條較窄(10mm左右),主要是用來鋸割圓弧、曲線等部分。
木工鋸用法
鋸割時,將木料放在板凳上,右腳踏住木料,并與鋸割線成直角,左腳站直,與鋸割線成60°角,右手與右膝蓋成垂直,人身與鋸割線約成45°角為適宜,上身微俯略為活動,但不要左仰右撲。鋸割時,右手持鋸,左手大拇指靠著鋸片以定位,右手持鋸輕輕拉推幾下(先拉后推),開出鋸路,左手即離開鋸邊,當鋸齒切入木料5mm左右時,左手幫助右手提送框鋸。提鋸時要輕,并可稍微抬高鋸手,送鋸時要重,手腕、肘肩與身腰同時用力,有節(jié)奏地進行。這樣才能使鋸條沿著鋸割線前進。否則,縱割后的木材邊緣會彎曲不直,或者鋸口斷面上下不一。
鋸割時,將木料放在板凳上,人站在木料的左后方,左手按住木料,右手持鋸,左腳踏住木料,拉鋸方法與縱割法相同。使用框鋸鋸割時,鋸條的下端應向前傾斜。縱鋸鋸條上端向后傾斜約75°—90°角(與木料面夾角),橫鋸鋸條向后傾斜約30°—45°角。時時要注意使鋸條沿著線前進,不可偏移。鋸口要直,勿使鋸條左右搖擺而產(chǎn)生偏斜現(xiàn)象。木料快被鋸斷時,應將左手扶穩(wěn)斷料,鋸割速度放慢,一直把木料全部鋸斷,切勿留下一點,任其折斷或用手去扳斷,這樣容易損壞鋸條,木料也會沿著木紋撕裂,影響質(zhì)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