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照篇:蔓性風鈴花喜歡陽光充足的環境,每天至少需要3-4小時的直射陽光,才能生長良好,所以我們在養殖蔓性風鈴花的時候,最好考慮下光照問題。
澆水篇:對于養花而言,澆水是至關重要的,蔓性風鈴花喜歡濕潤的環境,所以在生長期我們要在盆土表面1厘米左右干了就需要進行澆水,不能等干透了再澆水,那就晚了,一句話蔓性風鈴花不耐旱。但是切勿盆內長期積水。
溫度篇:蔓性風鈴花喜歡溫暖的環境,不耐寒,所以環境溫度起碼在10℃以上,要是想讓其正常生長,溫度起碼要在15℃以上才可以的。
施肥:我們可以在春、夏、秋三季的生長期,每半個月施一次復合肥,其他通用肥也可以,冬季就不要施肥了。
摘心:為了讓蔓性風鈴花多分枝多開花,我們可以幼苗時就進行摘心。
常有扦插和壓條的方法繁殖。壓條方法和其他木本植物壓條方法一樣。
扦插繁殖
枝條:我們剪取10厘米左右的蔓性風鈴花頂端枝條作為扦插枝條,剪的時候要注意,剪口要在節的下發,然后摘取下半部分的葉子,有條件的花友可以用生根粉或者劑處理下。
介質:扦插介質最好用泥炭和河沙=1:1混合,沒有河沙用珍珠巖也可以,主要是讓介質透水透氣行好一點。然后將枝條插入基質40-50%,放在明亮的散光下即可,如果扦插時溫度較低可以套塑料袋用來保濕和保溫,一般來說扦插3周左右可以生根。
另外簡單說一些蔓性風鈴花的習性,喜溫暖濕潤和陽光充足的環境,也耐半蔭,不耐寒,也不耐旱,適宜在疏松透氣、含腐殖質豐富的土壤中生長。栽培中注意摘心,以促進分枝,使其多開花。
原產巴西、阿根廷、烏拉圭,中國有分布。
形態特征:黃花風鈴木落葉喬木。約4-6m高。干直立,樹冠圓傘形。掌狀復葉,小葉4-5枚,倒卵形,紙質有疏鋸齒,葉色黃綠至深綠,全葉被褐色細茸毛。冬天落葉。春季約3-4月間開花,花冠漏斗形,也像風鈴狀,...
懸風鈴花原產南美洲的巴西,喜溫暖濕潤和陽光充足的環境,也耐半蔭,不耐寒,也不耐旱,適宜在疏松透氣、含腐殖質豐富的土壤中生長,盆栽應設立支架供其攀爬。生長期保持盆土濕潤,但不要積水,夏季高溫季節早晚向植...
中文名:懸風鈴花別名:蔓性風鈴花、紅萼苘麻、燈籠風鈴、紅心吐金、垂枝風鈴花、燈籠風鈴、燈籠扶桑、風鈴扶桑、巴西茼麻、紅萼苘麻、蔓性風鈴草等
喜溫暖濕潤和陽光充足的環境,也耐半蔭,不耐寒,也不耐旱,適宜在疏松透氣、含腐殖質豐富的土壤中生長,盆栽應設立支架供其攀爬。生長期保持盆土濕潤,但不要積水,夏季高溫季節早晚向植株噴水,以增加空氣濕度。每月施一次腐熟的液肥。栽培中注意摘心,以促進分枝,使其多開花,并控制植株的高度,保持其美觀。冬季移入陽光充足的室內,不低于15℃可正常開花。
蔓性風鈴花形態特征
?懸風鈴花 常綠軟木質藤蔓狀灌木。枝條纖幼細長,分枝很多,很適合作為吊盆栽種觀賞。葉互生,有細長葉柄。葉綠色,長5~10厘米,心形,葉端尖,葉緣有鈍鋸齒,有時分裂。花生于葉腋,花梗細長,花下垂。花萼紅色,約2.5厘米長,半套著大約4厘米長的花瓣。花瓣5瓣,黃色。花蕊深棕色,伸出花瓣約1.3厘米長。花冠狀如風鈴,又似紅心吐金。全年都可開花。
此種是蔓性風鈴花〔Abutilon megapotamicum〕與金鈴花〔Abutilon pictum〕雜交種,《中國植物名錄(CNPC)》沒有收錄。
蔓性風鈴花為錦葵科,苘麻屬,常綠蔓生植物。別名:懸風鈴花,紅萼苘麻、燈籠風鈴、風鈴扶桑,原產巴西,現我國各地均有分布。蔓性風鈴花枝蔓柔軟,姿態嬌俏,花朵奇特鮮艷,形似風鈴,明麗可愛,極具觀賞價值,可栽作吊盆、棚架,是良好的觀賞花卉。
格式:pdf
大小:133KB
頁數: 2頁
評分: 4.5
黃花風鈴木的養護栽培 黃花風鈴木是一種會隨著四季變化而更換風貌的樹。春天枝條葉疏,清明節前后會開漂 亮的黃花;夏天長葉結果莢;秋天枝葉繁盛,一片綠油油的景象;冬天枯枝落葉,呈現 出凄涼之美,這就是黃花風鈴木在春、夏、秋、冬所展現出不同的獨特風味。 形態特征: 落葉喬木。約 4-6m 高。干直立,樹冠圓傘形。掌狀復葉,小葉 4-5枚,倒卵形, 紙質有疏鋸齒,葉色黃綠至深綠,全葉被褐色細茸毛。冬天落葉。春季約 3-4 月間開花,花 冠漏斗形, 也像風鈴狀, 花緣皺曲, 花色鮮黃; 花季時花多葉少, 頗為美麗。 果實為蓇葖果, 向下開裂,有許多絨毛以利種子散播。花期僅十余天,蓇葖果,開裂時果莢多重反卷,向下 開裂,種子帶薄翅,有許多絨毛以利種子散播。 生長習性: 黃花風鈴木是一種性喜高溫,生育適溫 23~30℃。 栽培繁殖 溫度和環境: 黃花風鈴木生長適溫 23~30℃,不耐寒,在我國僅適合熱帶
格式:pdf
大小:133KB
頁數: 3頁
評分: 4.5
木棉的栽培技術 1.選地整地 選向陽的、土層深厚肥沃的微酸性和中性土壤。 2. 繁殖方法 木棉主要用種子繁殖。每年 10月,果實成串聚生,采回堆放在陰涼處。過 數天,攤開晾曬,果裂種脫,除去絮毛雜物,陰干后貯存。早春 2-3 月間播種,播前催芽, 用條播或撒播均可。每公頃用種量 45-60kg。播后按一般育苗的措施,加強管理,待幼苗長 至 5-6cm時,可進行移栽分床培育。 一年生的苗木高達 50cm以上,秋后或次年春季出圃定植。 每年 3-4月份先開花,后長葉。花冠五瓣,橙黃或橙紅色。花萼黑褐色,革質。花后結橢圓 形碩果,內為卵圓形的種子和白色的棉絮。 栽培技術 用播種、 扦插和分株繁殖。蒴果未開裂前采集, 種子發芽力保存期短,故多隨采隨播,也可用濕沙短期貯藏,條播,覆土 2cm,平均氣 溫 20℃以上,一般 4-5d 可出齊苗;扦插多在 2-3 月或雨季進行, 用長 8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