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木,高達30米,胸徑達1.5米;樹皮桔紅色,裂成不規則的鱗片狀塊片脫落,樹干上部樹皮紅褐色;枝平展形成傘狀樹冠;一年生枝淡黃色或紅黃色,微被白粉,無毛;冬芽矩圓狀卵圓形,暗紅褐色,微具樹脂,芽鱗條狀披針形,先端微反卷,邊緣絲狀。針葉2針一束,長5-12厘米,徑約1毫米, 先端微尖,兩面有氣孔線,邊緣有細鋸齒;橫切面半圓形,皮下層細胞一層,稀角上二至三層,樹脂道約4-6個,邊生。雄球花淡紅黃色,圓筒形,長5-12毫米,聚生于新枝下部呈短穗狀,長4-7厘米;雌球花淡紅紫色,單生或2-3個聚生,一年生小球果的種鱗先端有短刺。球果成熟時暗黃褐色或淡褐黃色,種鱗張開,不久即脫落,卵圓形或卵狀圓錐形,長3-5.5厘米,徑2.5-4.5厘米,有短梗;種鱗薄,鱗盾扁菱形,通常扁平,稀具微隆起的橫脊,鱗臍平或微凸起有短刺,稀無刺;種子倒卵狀橢圓形或卵圓形,長4-7毫米;連翅長1.5-2厘米,種翅寬5-7毫米;子葉5-8枚,長2.5-4厘米,初生葉窄條形,中脈兩面隆起,長2-3厘米,邊緣有細鋸齒。花期4月,球果第二年9月下旬至10月成熟。
分布于黑龍江東部(雞西、東寧),吉林長白山區、遼寧中部至遼東半島、山東膠東地區及江蘇東北部云臺山區,自沿海地帶上達海拔920米山區,常組成次生純林;南京等地有栽培。日本、朝鮮、蘇聯也有分布。模式標本采自日本。
喬木,高4-16米,樹皮深灰色或黑色,表面具線狀微凸,木材呈淡橘色。小枝淡紫褐色,無毛,嫩枝綠色,被疏柔毛。冬芽卵圓形,無毛。葉對生,葉片橢圓卵形或倒卵形,長5-11.3厘米,寬2.5-7厘米,先端漸...
日本七葉樹于5-6月開花,它的主要特征是在枝條頂端向上著生的花很漂亮,花黃白色,花瓣上有一紅點,葉為羽狀團扇形的大型掌狀復葉,由7枚小葉組成,株形端莊、美麗。七葉樹樹干聳直,冠大陰濃,初夏時繁花滿樹,...
落葉大喬木,株高可達30米.胸高直徑2米。傘形樹狀.掌狀復葉,.小葉通常5-7枚,倒卵狀長橢圓形.中間小葉較兩側小葉明顯大. 七葉樹 七葉樹[2] 緣有圓鋸齒,背面帶,脈液有褐色毛,小葉無柄.花白色帶...
格式:pdf
大小:1.2MB
頁數: 1頁
評分: 4.3
國槐形態特征 落葉喬木,高 15-25 米,干皮暗灰色,小枝綠色,皮孔明顯。羽狀復葉長 15-25 厘米;葉軸有毛,基部膨大;小葉 9-15 片,卵狀長圓形,長 2.5-7.5 厘 米,寬 1.5-5 厘米,頂端漸尖而有細突尖,基部闊楔形,下面灰白色,疏生短 柔毛。圓錐花序頂生;萼鐘狀,有 5小齒;花冠乳白色,旗瓣闊心形,有短爪, 并有紫脈,翼瓣龍骨瓣邊緣稍帶紫色;雄蕊 10條,不等長。莢果肉質,串珠狀, 長 2.5-5 厘米,無毛,不裂;種子 1-6 顆,腎形。花果期 9-12 月。 [1] 生長習性 性耐寒,喜陽光,稍耐陰,不耐陰濕而抗旱,在低洼積水處生長不良, 深根,對土壤要求不嚴, 較耐瘠薄, 石灰及輕度鹽堿地 (含鹽量 0.15%左右) 上也能正常生長。但在濕潤、肥沃、深厚、排水良好的沙質土壤上生長最 佳。耐煙塵,能適應城市街道環境。病蟲害不多。壽命長,耐煙毒能力強。 用途 中國
球冠赤松(栽培變種)
樹干矮小,枝自基部叢生,向上直伸形成球形樹冠;葉較短密。
常作盆景栽培供觀賞用。
千頭赤松(栽培變種)(南京) 傘形赤松(南京)
叢生大灌木,高達4米,樹干多數自基部向上叢生,形成傘形樹冠。
原產日本。中國南京、蘇州、上海、杭州等地栽培,為優美的觀賞樹。長勢很旺。
球冠赤松(PinusdensifloraSieb. et Zucc.'Globosa'):樹干矮小,枝自基部叢生,向上直伸形成球形樹冠;葉較短密。常作盆景栽培供觀賞用。
千頭赤松(PinusdensifloraSieb. et Zucc.'Umbraculifera'):叢生大灌木,高達4米,樹干多數自基部向上叢生,形成傘形樹冠。原分布于日本。中國南京、蘇州、上海、杭州等地栽培,為優美的觀賞樹。長勢很旺。
原產歐洲,為分布區內常見的森林樹種。我國東北有栽培。其中生長在北歐寒帶地區的歐洲赤松被成為北歐赤松,木材密度和氣密性均好于普通歐洲赤松,是生產芬蘭木的木材原料。
木材性質及用途與樟子松略同。可作庭園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