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喬木或灌木狀,高達6米。小枝被短毛,節間長1-2厘米。葉厚革質或革質,卵狀橢圓形、寬橢圓形或長圓形,長1.5-3.5厘米,寬0.8-2厘米,先端圓鈍,常微凹,基部圓或寬楔形,上面中脈凸起,有時被毛,側脈不明顯:葉柄長1-2毫米,常被毛。花序頭狀,腋生,具花約10朵,花序軸長3-4毫米,被毛;苞片寬卵形,長2-2.5毫米,稍被毛。雄花萼片卵狀橢圓形或近圓形,長2.5-3毫米,雄蕊長約4毫米,不育雌蕊高約2毫米:雌花萼片長約3毫米,子房稍長于花柱。蒴果近球形,徑0.6-1厘米,宿存花柱長2-3毫米。花期3月,果期5-6月。
原產日本,中國遼寧、河北、山東、江蘇、安徽、浙江、福建、臺灣、江西、湖北、湖南、廣東、海南、廣西、云南、貴州、四川、甘肅、陜西及河南等地有分布,生于海拔1200-2600米山地溝谷、溪邊林中。
可作庭園綠化觀賞植物或作盆景。
葉美、果美、枝干美:⑴葉美:濃綠橢園形、厚革質、光亮、對生的葉,在一片枯黃的北國冬季里,它生機勃勃綠的誘人。⑵果美: 聚傘形花序上結出的直徑8-10毫米的球形、粉紅色、冬季不落的果,蒴果開裂后露出紅色的假種皮,更是冬雪季中的奇景。枝干美:北海道黃楊小枝綠色,樹干直立端正,由此又稱它為”正木“,常綠闊葉喬木家居(原產)亞熱帶和熱帶,而北京是北緯近40°的暖溫帶北部地區,日本黃楊在此立足,其意義不可低估。
綠化、入藥用途廣:北海道黃楊在綠化與入藥用途上,可分為五個方面:⑴單株栽植:指單株零星栽植或單行疏植。可在塊狀綠地內、人行道旁和高干陽性樹種林帶的一側或兩側栽植。因為它樹干端直又冬綠,便于行人穿行和觀賞。⑵簇狀栽植:在城鄉綠地或庭院內簇植。其類型很多,如:三點式,即栽植點呈正三角形;四點式,即栽植點呈正方形;五點式,即栽植點呈五角形。⑶作高綠籬:綠籬在城鄉綠化中起著重要作用,但多為矮綠籬。如用北海道黃楊營建高綠籬,則防噪音和滯塵效果會更好。同時密植高綠籬還可代木柵欄用,比泥土或磚石墻更好。⑷造型、嫁接:日本黃楊耐修剪,又可壓條,可作多種造型。經修剪造型后的盆植日本黃楊可于四季室外組擺。 日本黃楊常用嫁接方法繁育, 可創造理想的冠形和增強其抗寒抗病能力。⑸干皮入藥:日本黃楊的樹皮干燥后可代杜仲入藥,在日本把這種樹當作藥用樹。
喬木,高4-16米,樹皮深灰色或黑色,表面具線狀微凸,木材呈淡橘色。小枝淡紫褐色,無毛,嫩枝綠色,被疏柔毛。冬芽卵圓形,無毛。葉對生,葉片橢圓卵形或倒卵形,長5-11.3厘米,寬2.5-7厘米,先端漸...
黃楊樹屬于灌木或小喬木,高1-6米;枝圓柱形,有縱棱,灰白色;小枝四棱形,全面被短柔毛或外方相對兩側面無毛,節間長0.5-2厘米。葉革質,闊橢圓形、闊倒卵形、卵狀橢圓形或長圓形,大多數長1.5-3.5...
形態特征: 常綠矮小灌木,分枝多而密集,成叢。葉形較長,倒披針形或倒卵狀橢圓形,頂端鈍圓而微凹,表面綠色、光亮,葉柄極短。 黃楊種類很多,有大葉黃楊、花...
格式:pdf
大小:1.0MB
頁數: 3頁
評分: 4.5
大葉黃楊的枯萎病 大葉黃楊枯萎病是近年來大葉黃楊的常見病害,其特 點是發病猛,傳染速度快,對綠化效果影響大。 發病癥狀: 枯萎病是大葉黃楊易感染的一種主要病害 ,嚴重時可 造成全株枯死。一、二年生枝條受害最嚴重 ,初期莖部 變為褐色 ,葉片失綠 ,嫩梢下垂 ,葉不脫落 ,后期莖部受 害部位變黑 ,皮層皺縮,內皮組織腐爛 ,生有許多細小 的艷 (yan) 小菌核 ,隨著氣溫的升高 ,受害部位迅速發 展,病菌侵入木質部 ,導致全株死亡。 發病規律 病原為存在于土壤中的鐮刀菌。病菌多從根部傷口侵 入,也可直接侵入植株。 一般 5月中旬開始發病,七、 八月為發病高峰期,有的植株從發病到死亡不超過一 周。 防治措施 在發生病害時,可以用格潤根竟+藍菲一號兌水灌根, 在治療病害的同時提高植物的抵抗能力。 黃楊白絹病 發病癥狀: 莖或葉基部靠近土壤的地方變褐、 腐爛 ,經幾天陽光曝 曬在病部及土壤表面出
格式:pdf
大小:1.0MB
頁數: 2頁
評分: 4.7
采用木細胞分析系統對歐美楊、苦楊、俄羅斯楊、斯大林楊、健楊、銀×新、新疆楊及群眾楊8種新疆楊樹木材纖維形態的長度和寬度指標進行觀測,結果表明:8種楊樹中,維長度最短的為群眾楊,最長的為斯大林楊;纖維寬度最窄的為苦楊,最寬的為銀×新楊。8種楊樹的各項纖維指標均符合造紙要求。
黃楊主要變種
黃楊為東亞黃楊屬的代表種,廣泛分布,變異很多,且由此派生了幾個不同的種,如中國西部產的毛果黃楊(B. hebecarpa),西南部產的皺葉黃楊(B. rugulosa),和黃楊均有密切關系。此外如日本產的日本黃楊(B. japonica?Mull.-Arg. )——小葉黃楊日本變種(B. microphylla?Sieb. et Zucc.* var. japonica Rehd. et Wils.)(此種小枝及葉均無毛)亦無非由于地理分布的不同,致有局部的差異。黃楊的原亞種及尖葉黃楊(亞種)中發覺某些植株的小枝被極少量毛,甚至完全無毛,僅葉柄上面殘留有短柔毛,此足證明黃楊又有向日本黃楊(B. japonica)逐漸移變的趨勢。
此外南歐、北非、高加索產的 B. sempervirens L. 小枝及葉柄均被毛,和黃楊亦相似,但前者葉面側脈全不明顯,雄花不育雌蕊高度僅為萼片長度的1/2。中國有栽培。
.
| 越橘葉黃楊(變種) Buxus sinica?var.?vacciniifolia?M. Cheng 此變種和原變種區別處,在于生長低矮,枝條密集,節間通常長3-6毫米,葉厚革質,圓形或闊橢圓形,稀闊卵形,長9-11(-12)毫米,寬8-10毫米,先端圓,常有小凹口,基部圓,稀急尖,邊緣向下強卷曲,葉面表皮極厚,光亮,無側脈(稀稍有側脈),干后有皺紋,蒴果卵狀球形,長7-8毫米,初期被有短柔毛,后變無毛。 產中國廣東(乳源縣)、湖南(宜章縣)、江西(廬山五老峰);生向陽處巖石上或灌叢中,海拔1000-1800米。模式標本采自廣東乳源石韭嶺。 |
| 小葉黃楊(變種) Buxus sinica?var.?parvifolia?M. Cheng 此變種和越橘葉黃楊異處,為葉薄革質,闊橢圓形或闊卵形,長7-10毫米,寬5-7毫米,葉面無光或光亮,側脈明顯凸出;蒴果長6-7毫米,無毛(湖北興山產的,小枝被較長毛,葉往往呈長圓形或長圓狀倒卵形,上面極光亮,其余和上所述相同)。 產中國安徽(黃山)、浙江(龍塘山)、江西(廬山)、湖北(神農架及興山);生于巖上,海拔1000米。模式標本采自黃山。 |
| 矮生黃楊(變種) Buxus sinica?var.?pumila?M. Cheng, 植物分類學報 17(3): 98-99. 1979. 此變種和越橘葉黃楊不同處,為葉極小,長5-7(-9)毫米,寬3.5-5(-6)毫米,果無毛。和小葉黃楊異處,為表皮極厚,常無側脈,有皺紋,蒴果球形,長4毫米,具極短花柱。 產中國湖北西部巴東等縣,生山坡林下,海拔2100米。模式標本采自巴東牛洞灣附近。 此變種亦可能為小葉黃楊的高山型。 |
| 中間黃楊(變種) Buxus sinica?var.intermedia?(Kanehira) M. Cheng 異于原變種處,為不育雌蕊高度和萼片長度為3: 2。 產中國臺灣省。 |
| 尖葉黃楊(亞種)亦稱長葉黃楊 Buxus sinica?ssp.?aemulans?(Rehd. et Wils.) M. Cheng, stat. nov. 此亞種常見的為葉橢圓狀披針形或披針形,長2-3.5厘米,寬1-1.3厘米,兩端均漸尖,頂尖銳或稍鈍,中脈兩面均凸出,葉面側脈多而明顯,葉背平滑或干后稍有皺紋。花序及花同原亞種。蒴果一般長了毫米,宿存花柱長3毫米。 產中國安徽、浙江、福建、江西、湖南、湖北、四川、廣東、廣西等省區;生溪邊巖上或灌叢中,海拔600-2000米。模式標本采自湖北西部。 |
北海道黃楊屬衛矛科衛矛屬,學名冬青衛矛,也稱大葉黃楊;經試驗已證明北海道黃楊是一種抗寒性強、適生范圍廣、生長較快的常綠闊葉喬木樹種,四季常綠,不落葉,葉革質,葉片較普通大葉黃楊大、圓形,較厚,邊緣微向上反卷、葉脈明顯,葉色碧綠有光澤,冬季葉色不變。
【植物分布】分布山東、陜西、甘肅、江蘇、江西、湖北、云南、四川等地,現各省均有栽培作觀賞用。
【來源】為黃楊科植物黃楊的嫩葉。
植物形態詳黃楊腦條。
【化學成分】葉含黃楊堿E、黃楊醇堿E、環朝鮮黃楊堿B、環錦熟黃楊堿D、黃楊批堿、黃楊叨堿等。
【功用主治-黃楊腦葉的功效】《綱目》:治婦人產難。
暑癤,搗爛涂之。
【選方】束胎易產:大腹皮三錢,人參,陳皮各半錢,白術、芍藥各一錢,甘草(炙)二錢,紫蘇莖葉半錢,歸身尾一錢。
上作一服,入青蔥五葉,黃楊腦七個,以水煎,食后服。
于八、九個月服十數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