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四川省環境監測中心站 | 成立時間 | 1977年 |
---|---|---|---|
類????別 | 省級環境監測科研機構 | 前????身 | 四川省環境科學研究所 |
我站經過多年的發展,現有人員編制數103人,實際在崗153人(含50個外聘人員);103人在編正式職工中,行政管理人員10人;專業技術人員:高級技術職稱19人(其中正高4人,副高15人);中級技術職稱30人;初級技術職稱28人(其中技術員2人);工人12人。
我站是具有第三方公正性地位的檢測機構,共有249項通過國家計量認證,具有對外出示其公正數據的能力。
現有的監測能力覆蓋了水和廢水(含大氣降水);空氣和廢氣;土壤及底質、生物殘留體、固體廢物;生物及生態;噪聲、振動;電離輻射等環境要素。
已建成空氣自動監測系統104套,正在新建16套,地表水自動監測站20座,正在新建25套。
具備完善的全省生態遙感監測與評價能力。
? 1988年11月首次通過四川省技術監督局所組織的計量認證評審。
? 1993年11月、1999年2月通過四川省技術監督局計量認證復查換證。
? 2004年5月通過國家計量認證環保評審組現場審查,獲得中國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頒發的計量認證合格證書。
? 2006年再次通過環保評審組增項考核和計量認證監督檢查。
? 2009年再次通過環保評審組計量認證監督檢查。
四川省環境監測中心站擁有資產設備總數744套(臺),資產總額3151.00萬元。包括辦公設備520套(臺)總價值309.94萬元;儀器設備202套(臺)總價值2160.93套(臺);車輛22輛,總價值650.44萬元。
擁有二惡英實驗室、有機分析實驗室、重金屬檢測實驗室、常規理化項目檢測實驗室、微生物檢測實驗室、空氣與水質自動監測網絡、生態遙感監測平臺、數據網絡中心平臺以及應急監測車等。
四川省環境監測中心站是具有技術監督管理職能的社會公益性科技事業單位,為四川省環境保護廳實施環境監督管理提供技術支持和技術服務,對全省環境監測系統和下級環境監測網絡進行業務指導。其主要職能為: 1、貫徹執行有關環境保護的政策法規。
2、參與本省環境監測規劃、計劃的制定并貫徹執行。
3、處置突發環境污染事件,組織實施全省環境質量監測、污染源監督監測、污染源排污收費核查性監測、“三同時”和限期治理項目竣工驗收監測等監測工作。
4、參與污染事故的調查和污染糾紛的仲裁監測。
5、負責本省監測網絡業務工作的組織、協調的質量保證。
6、收集、整理、分析、匯總和儲存本省的環境監測數據資料,建立環境監測和污染源動態數據庫。
7、編制全省各類環境監測報告、環境質量報告書及各環境要素質量年報、季報、月報、周報、日報等。
8、負責全省環境監測系統的技術指導、質量保證、人員培訓和考核。
9、為社會提供科技術服務和承擔委托性監測。
10、對環境監測專用儀器、設備的適用性考評和監測儀器的質量監督。
從現在的情況的看,這個專業還是很有前途的,現在國家有心致力于治理環境,所以這個專業也相應的吃香;環境監測;環境監測是通過對人類和環境有影響的各種物質的含量、排放量的檢測,跟蹤環境質量的變化,確定環境質...
北京有環境監測中心站嗎?那家公司專業?!!...../甲醛對人體健康危害: 1.甲醛對人體皮膚和粘膜有強烈的刺激作用,可使細胞中的蛋白質凝固變狀,抑制一切細胞機能,長期接觸低劑量甲醛可引起慢性呼吸道疾...
四川中晟檢測專業從事環境檢測中心提供一站式打包服務,細心周到環境檢測中心首選四川中晟檢測,出具權威報告,您的放心選擇
最初是四川省環境科學研究所,1983年成立四川省環境科學研究院和四川省環境監測中心站,實行兩塊牌子,一套人員的運行機制。2008年10月實施了站、院分設,形成了環境監測中心站。
經過30年的發展,四川省環境監測中心站已逐步建立和完善了環境監測管理機制、運行體制、 技術體系、質控措施和數據編報等手段,成為全省環境監測的技術中心、網絡中心、數據中心和人才中心
四川省環境監測中心站內部主要由技術業務和行政后勤兩大部分構成,技術業務部門由監測技術室、樣品測試中心、樣品流轉中心、綜合室、信息室、質量管理室及生態監測室組成,行政后勤部門由辦公室、業務室、總工辦、人事科、財務處組成。
行政管理科室主要職責:
辦公室:負責各類文件、技術檔案的收集、管理;負責組織對擬購儀器設備的選型、購置、調試、安裝、驗收等項工作;負責協調各部門工作等。
總工辦:負責維持站質量管理體系的運行;負責組織全站監測方案、監測報告的技術和質量審查;負責全站監測儀器設備政府采購的技術審查工作;組織全站監測技術能力考核及新方法確認等。
業務室:負責組織站年度監測業務工作的編制、組織實施、監督檢查和總結;負責組織對外監測業務的受理、業務洽談、業務受托、合同評審及簽訂,并下達工作任務;負責協調對外交流與合作等。
人事處:負責干部職工錄用、調配、考核、選拔、任免、政審等人事管理工作;負責執行國家及省有關勞工工資、社會保險等工作;負責本站干部職工的學歷教育和業務培訓;負責全站職工檔案管理、申報技術職稱、年度考核等。
財務室:負責本站財務管理等工作。
技術業務科室主要職責
分析測試中心:負責環境質量監測、重點污染源及日常監督性監測工作中各類環境樣品的分析,嚴格按標準、規范完成監測任務;承接各類委托檢測,積極主動為社會各界提供環境檢測服務;在各類應急監測和仲裁監測中及時、準確地為決策部門提供處理處置的可靠依據;承擔各類環境監測相關的專項工作;參與環境監測技術培訓,努力促進全省監測技術人員共同進步等。
監測技術室:貫徹執行質量體系文件中所規定的一系列要求,嚴格按照標準、技術規范、操作規程開展監測,確保監測工作質量;與相關室協同完成監測業務的接洽與接待工作;負責監測細則、操作規程等技術作業文件和記錄的編制等。
生態監測室:負責各項生態生物及飲用水源地監測工作的實施、編制年度全省生態環境質量報、重點流域、湖庫水質富營養狀況月報、編制生態驗收監測方案及方案的實施,并負責生態驗收監測報告的編制等。
綜合室:負責收集整理環境質量、污染物排放、分析方法等環??萍紭藴屎透鞣N監測技術規范,并及時進行更新;負責匯總、收集、分析全省環境監測數據,編制報告書;負責編制全省環境空氣日報、地表水水質自動站水質周報等。
信息室:負責全省數據傳輸平臺的建設;負責站內局域網建設;負責省中心站網站對外信息平臺的建設運行;負責全省自動監測站(水質自動站、空氣自動站)聯網的建設運行等。
質量管理室:參與本站質量管理工作;參與本站質量體系的內部審核和管理評審工作;參與重大監測質量事故,提出處理建議;組織對全省自動站質量考核等。
樣品流轉中心:負責樣品的交接、密碼標識、監測過程中的質量控制;樣品的保存等工作。
加強能力建設,培養業務精通,結合合理的監測人才隊伍是建設先進環境監測體系的重要保障。
1、監測能力建設
“四川省環境監測中心站建設項目”即將在成都市青羊區光華大道培鳳村7組破土動工,總占地面積10畝,總投資13669.74萬元,其中,工程建安費8177.58萬元,工程建設其他費用2391.22萬元,儀器設備概算2450萬元,基本預備費650.94萬元。建設內容主要包括:新建環境監測大樓8000平方米、四川環境應急監察指揮中心大樓4000平方米,配套公用工程3150平方米;并購置實驗室設備53臺(套),配備信息中心設備112臺(套)。
2、環境監測業務建設
保證我省環境監測網絡穩定運行;積極幫助指導全省各市、州環境質量監測優化布點工作,提高監測數據的科學性和代表性;加強污染源監督性監測和比對監測,開展重點污染源重金屬監測;加快全省地表水、飲用水水質自動站建設;開展環境質量預報工作,加強質量管理體系,提高環境質量和污染源報告的分析水平;扎實的推進環境科研和環境咨詢工作;積極主動為社會各界提供環境檢測服務;公平公正的提供仲裁監測工作。
1、環境質量監測
制定我省環境監測方案和規范,組織指導我省21個市州監測站對我省空氣、地表水 飲用水、酸雨、噪聲的例行監測工作,每天編制全省空氣質量日報,按時向四川省環保廳、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發送地表水和飲用水月報、酸雨、噪聲季報和全省水質自動站監測周報等;定期制作環境質量季報、半年報和年報以及環境質量監測優化布點工作。
開展了全省水環境自動監測系統比對監測專項工作、城市集中式生活飲用水水源地水質監測專項工作、四川省主要地表水域污染特征和規律調查監測試點、四川省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專項工作、農村“以獎促治”環境質量監測中的土壤調查工作、全省重點水質監測斷面、飲用水源地水質的監督性監測抽測工作等。
2、污染源監督性監測
組織指導全省監測力量對我省重點污染源企業每季度至少一次的監督性監測,并承擔我省8個30MW以上的火電廠監督性監測工作,按質量管理要求,定期開展了污染源比對監測工作,并每季度、年制作四川省重點污染源、國控污染源監督性監測報告。
3、應急監測
建立了《四川省突發環境事件應急監測預案》,為說清潛在的環境風險,及時發現危害人民群眾健康的突出環境問題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持。成功的處置了如“5.12”汶川特大地震、沱江污染事件、資陽三岔湖死魚事件等一系列突發環境應急事件。起到了穩定社會人心作用,受到了環保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肯定,贏得了社會公眾的信任。
4、科研調查監測
“十一五”以來我站先后完成了《四川省水域功能區規劃報告》、《四川省大氣環境容量核定技術報告》、《四川省水環境容量核定技術報告》、《四川省污染狀況調查報告》、《三十二條小流域水質現狀調查報告》、《四川省土壤污染調查》《5.12 汶川地震災區典型區域生態環境狀況影響評價》、《全球環境基金(GEF)四川汶川地震災區恢復與重建中生物多樣性保護應急對策項目》等各種突發事件環境影響評估報告。
我站還承擔了多項四川省環境保護科技項目,參與國家標準的制定與修訂等。
5、委托監測
1、排污申報和排污總量復核委托監測。
2、環境影響評價監測和環境影響回顧性評價監測。
3、污染治理設施竣工驗收監測。
4、環保產品的環保指標檢測。
5、環境污染事故的監測。
6、環境污染糾紛的仲裁監測。
6、環境監測技術培訓
我站通過“專業技術人員分類短期培訓班”、“跟班學”和 “巡回指導”等方式對市州環境監測站進行培訓,累計培訓近800人次。
2008年以來共舉辦有機污染物監測技術培訓6班次,離子色譜分析技術培訓1班次,生物監測技術培訓1班次,加強了對微生物分析的分析技術力量;環境監測新技術培訓1班次,對國內外環境監測分析方法新進展、常規分析中的實驗室操作技能及新技術、ICP和ICP/MS在環境分析中的應用等知識內容進行降解和實際操作。
近年來國家對環境治理的投資加大,環境監測任務和項目也在不斷的增加,對監測數據的及時性和有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使我站的同志能夠及時、迅速的掌握四川省各地市州的環境監測數據,我站建立了相應的網絡系統平臺。
生態環境信息系統
四川省生態環境信息系統利用遙感技術、地理信息系統技術和全球定位技術,通過遙感解譯和調查分析,查明項目區生態環境現狀、建立項目區生態環境現狀本底數據庫,為分析區域生態環境變化趨勢,恢復、保護生態環境,促進資源優化與合理利用,制訂相關經濟建設規劃提供可靠的科學依據和決策支持。
水質自動監測系統
四川省已建成并在運行的共25個水質自動站。
岷江流域8個(國控2個)
沱江流域6個(國控1個)
嘉陵江流域10個(國控1個)
金沙江流域1個(國控1個)。
空氣自動監測系統
全省聯網的空氣子站共104個,每天通過四川電視臺公共頻道向社會公布全省24個城市的空氣質量狀況。各市州環境監測站每天都通過省中心站空氣質量日報上報系統確認監測數據,以確保每天向社會公布全省空氣質量狀況。
GIS(地理信息系統)
借助GIS強大的圖文一體化分析和表現能力,我們可以直觀的看出例如地面水監測點位的分布以及監測值,為決策分析、信息查詢提供支持。
網絡平臺
機房 我站機房是全省的數據、網絡中心,現有核心交換機1臺、路由器2臺、服務器13臺、小型機2臺、刀片機2臺、鏈路負載均衡等硬件設備。
局域網 站內部局域網聯網電腦數量在150~200臺左右,有2個分別連接網通和電信(帶寬分別為8Mbps與8Mbps)的對外網絡出口。還建成了由多個AP點構成的無線局域網絡。
業務網 業務網絡主要為我站對外的網站、郵件、數據傳輸等服務,主要由網站、郵件、數據傳輸系統、GIS(地理信息系統)、存儲備份系統、生態環境信息系統、自動監測系統構成。
網站 為對外公布信息,建成了監測中心站網站和郵件系統。
數據傳輸 為保證各市、地州上報數據,我站建立了通過基于FTP的數據傳輸系統。
存儲備份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監測的數據量迅速增長,需要越來越多的大量存儲空間,為保護監測系統重要數據,我站建立了一套容災存儲備份系統。
經過多年的努力,四川省環境監測中心站監測工作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2001年11月參加國家環境監測總站組織的實驗室分析質控考核,所參考的2個項目(參數)合格;
1999年8月參加了由四川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四川省環境保護廳聯合組織的“環境監測質量比對考核”,所參考的5項目(參數)全部獲得優秀;
2002年3月參加全省組織的比對考核,所考3個項目(參數)全部合格;
2002年9月參加四川省組織的“酸雨普查比對考核”,所考5個項目(參數)全部合格。
2005年5月國家環境監測總站組織的考核中,參加了高錳酸鹽指數和汞兩個項目,兩個項目都取得了優秀的成績。
2007年參加了全國土壤污染調查課題,并通過土壤中14個項目的考核,有12個項目優秀、2項合格。
獲得的榮譽 |
時間 |
授予單位、部門 |
四川省環境監測中心站在2009年度全國環境監測業務信息工作中被評為先進單位 |
2010 |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事部 國家環境保護總局 |
四川省環境監測中心站抗震救災(綿竹飲用水)旌旗 |
2008 |
中共綿竹市委 人民政府 抗震救災指揮部 |
抗震救災先進集體 |
2008 |
四川省環境保護局 |
抗震救災先進集體 |
2008 |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部 |
編寫的<<四川省環境質量報告書(2001-2005)>>獲"十五"期間全國優秀環境質量報告書二等獎 |
2006 |
中國環境監測總站 |
2002-2005全國酸雨普查先進單位 |
2006 |
中國環境監測總站 |
2005年度授予四川省環境監測中心站全國環境保護系統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
2006 |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事部國家環境保護總局 |
2005年度全國環境保護系統先進集體 |
2006 |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事部 國家環境保護總局 |
2003年度全國酸雨普查工作中,表現突出,特發此證,以資鼓勵。 |
2003 |
中國環境監測總站 |
授予廖激同志全國先進監測站長 |
2002 |
國家環境保護局 |
二000年環境質量數據傳輸工作中表現突出,成績顯著,特予表彰。 |
2001 |
中國環境監測總站 |
四川省環境監測中心站"全省環境保護系統先進集體"稱號 |
2001 |
四川省人事廳 四川省環境保護局 |
四川省環境監測中心站四川省環境保護系統先進集體 |
2001 |
四川省人事廳 四川省環境保護局 |
全省檢驗測試機構環境監測質量比對試驗考核成績PH NH3-N CODcr Pb Nox五項全優 |
1999 |
四川省質量技術監督局 |
一九九八年度環境監測數據傳輸第一名 |
1999 |
中國環境監測總站 |
四川省一九九七年度環境質量監測與數據編報工作一等獎 |
1998 |
四川省環境保護局 |
四川省一九九七年度重點工業污染源監測與編報工作一等獎 |
1998 |
四川省環境保護局 |
四川省環境監測中心站獲1997年度環境監測數據傳輸第三名 |
1998 |
中國環境監測總站 |
一九九六年度環境監測數據傳輸質量獎 |
1997 |
中國環境監測總站 |
第一屆四川省環境監測操作技能竟賽中獲總成績一等獎 |
1996 |
四川省環保局 |
1994年度全省環境監測系統先進集體 |
1995 |
四川省環境保護委員會 |
格式:pdf
大?。?span id="dcklyc4" class="single-tag-height">359KB
頁數: 21頁
評分: 4.5
1 第一部分 云南省環境監測中心站概況 一、主要職能 (一)主要職能 云南省環境監測中心站建于 1974 年,是全民所有制社會公 益性科研技術事業單位,隸屬于云南省環境保護廳,業務上受中 國環境監測總站的指導,是國家環境監測一級站和國家環境監測 網成員單位。是云南省環境監測工作的業務技術中心、資料信息 中心、網絡中心和培訓中心。主要承擔云南省行政管轄范圍內的 環境質量監測、污染源監測、突發性污染事故及社會委托監測; 編寫全省環境質量報告等各類專題技術報告;全省環境監測網絡 的業務組織協調、技術交流和監測人員培訓。 (二) 2017 年度重點工作任務介紹 1、以技術支撐氣、水、土污染防治“三大戰役”為核心, 全力做好各項專項工作。 一是努力提升環境空氣質量預測預報水平,堅決打好藍天保 衛戰。在開展全省 16 個州市政府所在地 24 小時至 72 小時環境 空氣質量多模式集合預報的基礎上,完
格式:pdf
大?。?span id="cnrlppq" class="single-tag-height">359KB
頁數: 88頁
評分: 4.7
浙江省環境監測中心 質 量 手 冊 ZHJZ/ZS02—2006 ( 第 三 版 ) 2006年 5 月 1日發布 2006年 5月 20日實施 目 錄 前言 發布令 公告 公正性聲明 質量方針聲明 0.1 批準頁 0.2 修訂頁 0.3 概況 0.4 主題及適用范圍 0.5 質量手冊的管理 第一部分 管理要求 第1章 組織 第2章 質量體系 第3章 文件控制 第4章 要求、標書及合同的評審 第5章 監測的分包 第6章 服務和供應品的采購 第7章 服務客戶 第8章 抱怨 第9章 不符合監測工作的控制 第10章 改進 第11章 糾正措施 第12章 預防措施 第13章 記錄的控制 第14章 內部審核 第15章 管理評審 第二部分 技術要求 第16章 總則 第17章 人員 第18章 設施和環境條件 第19章 監測方法及方法的確認 第20章 儀器設備 第21章 測量溯源性 第22章 采樣 第23
沈陽市環境監測中心站 組建于1975年,是隸屬于沈陽市環境保護局的公益性行政事業單位,肩負全市環境質量監測、污染源監測、服務性監測和科研性監測任務,是全市的環境監測技術中心、環境監測網絡中心、環境監測信息中心和固體廢物分析中心。沈陽市環境監測中心站同時是國家環境保護大氣有機污染物監測分析重點實驗室依托建設單位。
廣州市環境監測中心站/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廣州機動車排污監控中心組建于1974年,初期稱為廣州市環境監測站。1977年12月批準設立廣州市環境保護科學研究所(以下簡稱研究所),“監測站”與“研究所”是一套人員兩塊牌子,承擔全市環境監測與環保科研任務。1984年8月站、所獨立分設,廣州市環境監測站改名為廣州市環境監測中心站。根據國家環境保護局環人[1995]598號文和廣州市機構編委穗編字[1996]68號文批準,1996年在站內設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廣州機動車排污監控中心,與市監測站實行一套人員,兩塊牌子的運作,業務上接受國家環境保護總局污控司的指導。市監測站是廣州市環境保護局屬下具有政府行為的獨立法人事業單位,能獨立承擔第三方公正環境監測,獨立對外行文和開展業務活動。在監測業務上接受中國環境監測總站和廣東省環境保護監測中心站的指導。
本站具有良好的業務工作環境和條件以及雄厚的技術力量,內設辦公室、人事保衛部、監測保障室、財務室、質量管理室、信息技術設備管理室、中心檢測室、現 場監測室、生態與物理監測室、環境質量自動監測室、環境質量綜合分析室、流動污染源監測室、流動污染源監理室、機動車排污監控室等14個部門,編制為225人,配備了各種類型的專業技術人員。集多種環境要素監測、機動車排污檢測和綜合分析的工作能力為一體。本站具有固定的工作場所,具備正確進行環境監測所需要的并且能夠獨立調配使用的監測設備設施。現擁有監測大樓兩棟,工作用房6700多平方米,裝備了相當數量的現代化環境監測儀器設備,固定資產原值5600多萬元,包括有空氣質量自動監測系統、水環境質量自動監測、水環境監測船,環境污染應急監測車、環境空氣監測車、摩托車工況排氣檢測設備、環境監測綜合信息演播室、色質聯用儀、總有機碳測定儀、流動注射儀、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紅外、測汞儀、離子色譜儀、液相色譜儀、氣相色譜儀、紫外分光光度計、離子發射光譜儀、原子熒光分光光度計生物顯微鏡、噪聲分析儀,以及其他大氣、水質、生物,水文、氣象、噪聲、電磁輻射、電離輻射等監測儀器。
信息化建設工作得到有效推進并取得突破,辦公自動化系統成功運行,監測業務系統不斷完善。行政辦公、業務管理的自動化、規范化水平逐步提高。本站對政府下達的指令性監測任務,編制計劃并保質保量按時完成,主要承擔以下職責:按國家統一規定,對本市區域內的環境質量狀況進行經常性的監測,定期向同級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和上級監測站呈報本市環境質量狀況和污染動態的技術報告。對全市排污單位的排污狀況,實施定期和不定期的監督性監測,建立和健全污染源檔案,為加強污染源管理和排污收費提供可靠的監測數據,參加本市污染事故調查與應急監測,負責環境污染糾紛的技術仲裁監測。負責機動車排污檢測、抽檢、路檢及其檢測的質量監督工作,承擔機動車排污檢測方面的技術培訓和質控考核。l負責本市環境質量評價,組織編寫本市環境質量報告書,編制本市環境監測月報、季報、簡報及監測年鑒。負責本市環境監測的質量保證工作和監測網絡的業務技術指導、組織技術交流及技術培訓,堅決執行監測人員的業務技術考核與持證上崗制度,承擔環境監測信息網絡業務上的組織協調和指導工作。開展環境監測科學研究工作,促進監測技術的不斷發展。承擔本市區域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中環境質量現狀監測與評價,以及回顧性評價工作,負責建設項目竣工驗收及治理設施運行效果的監測報告。負責制訂本市環境監測規劃與計劃,完成主管部門為進行環境管理所需要的各項監測任務,為環境管理和決策服務;承擔國家和地方性環境標準、技術規范、環境監測新技術、新方法的開發和驗證任務,參加地方環境標準的制訂和修訂工作;承擔廣州市空氣質量日報、預報和水環境質量的周報工作,預測環境質量變化的趨勢變化和規律。
安徽省環境監測中心站曾獲得國家環保總局授予“全國環境保護系統先進監測站”、中國環境監測總站評為“‘十五’期間全國環境監測系統行風建設先進單位”、安徽省創建文明行業指導委員會授予“安徽省文明窗口”、安徽省創爭活動領導小組授予“安徽省學習型組織示范單位”、安徽省政務公開領導小組命名“安徽省辦事公開示范點”、安徽省總工會授予“工人先鋒號”榮譽稱號。
安徽省環境監測中心站曾獲得科研成果23項,其中獲安徽省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三等獎4項,四等獎7項;廳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三等獎2項。
安徽省環境監測中心站地址:合肥市政務文化新區懷寧路176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