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名稱 | 水電九局西藏建設工程有限公司 | 成立時間 | 2018年01月18日 |
---|---|---|---|
總部地點 | 西藏自治區拉薩市柳梧新區北京大道與團結路交匯處長興大廈9層4-16號 |
天津電信建設工程有限公司是1998-08-13在天津市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注冊地址位于天津自貿試驗區(空港經濟區)中環西路與西二道交口麗港大廈2-809。天津電信建設工程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
熊德榮,黨委書記、董事長熊德榮,湖北咸寧人,1950年10月出生,中員,大專學歷,高級經濟師。1970年參加工作,1983年至2001年10月在中建八局工作,歷任中建八局黨辦副主任、局辦主任,局紀委書...
格式:pdf
大小:810KB
頁數: 1頁
評分: 4.5
<正>西藏誠正建設工程招標有限公司主要承接建設工程(包括房屋建筑、市政工程、水利水電、道路橋梁等)的勘察、設計、施工、監理的招標全過程代理,以及與建設有關的重要設備、材料采購的招標代理業務,并提供相關技術咨詢服務。公司自成立以來,始終按照\"用戶第一,信譽至上\"的方針,本著\"誠信、公正、科學、獨立\"的原則進行運營,崇尚職業道德,遵守行業規范。
格式:pdf
大小:810KB
頁數: 1頁
評分: 4.6
西藏誠正建設工程招標有限公司,擁有工程招標代理甲級資質證書,中央投資項目招標代理乙級資質證書。可承擔各類土木工程、建筑工程、線路管道和設備安裝工程及裝修工程項目的勘察、設計、施工、監理以及與工程建設有關的重要設備(進口機電設備除外)、材料采購招標的代理。公司自成立以來,始終按照\"用戶第一,信譽至上\"的方針,本著\"誠信、公正、科學、獨立\"的原則進行運營,崇尚職業道德,遵守行業規范。
劉偉右在藏木水電站車間向來訪者講述發電流程。 周文元 攝
中新網拉薩4月23日電 (周文元 易雪萍)2018年初,西藏自治區評出5位首批“西藏工匠”,華能藏木水電廠機電技術能手劉偉從207名“西藏工匠”候選人中脫穎而出。臨近五一勞動節,中新網記者日前跟隨西藏自治區總工會報道團,赴劉偉工作所在地,聽他講述為高原水電“破冰”的經歷。
劉偉精通水電行業機電調試安裝,解決了諸多安裝調試中的難題和生產運行中的故障,大到幾百噸的機組吊裝橋機,小到幾毫米的設備元件。工作20多年來,他參與了30多臺水電機組的調試,完成了100余項技術改造、設備修理,處理疑難缺陷200余項。
劉偉(左)與同事巡查藏木水電站車間。 周文元 攝
“他是多項技術能手,沒見面前就聽說過他的故事。”劉偉同事馬林對記者說,他是學工業電氣自動化專業的,但也精通金屬結構、機械,遇到技術難題,他總有解決的辦法。
2013年春節前夕,劉偉第一次進藏。當時,他緊急前往西藏墨脫參加華能電力援助,在缺少材料、工具、儀器情況下,創新性地解決了大容量民用柴油發電機組和小水電聯合并網技術難題,完成了墨脫縣春節保電服務民生的任務。
劉偉在車間修理設備。華能藏木水電廠供圖
當年,劉偉又轉戰西藏山南市加查縣,負責西藏最大水電站藏木電站發電調試任務。經過調試,他消除了機電設備安裝與運行間的誤差磨合,組織制定《機電設備標準化驗收卡》,從根本上解決了機電設備驗收難題,確保了發電機組一次性啟動成功。
據了解,劉偉創新性地解決了多項高原水電的疑難雜癥,作為第一發明人獲得了水電站閘門融冰裝置、轉子溫度測量裝置、用于水電站的報警及緊急停機裝置、可翻轉防溢攔污裝置、水電站調功繼電器在線監測系統、水電站新型視頻巡檢系統等6項專利授權。
此外,劉偉還先后解決了藏木電站機械過速裝置誤動、調速器負荷波動、35KV(千伏)開關存在誤合閘風險等問題,保障了藏木電站和西藏電網安全穩定運行。
據建材價格信息網獲悉,日前,西藏自治區人民政府與中國華能集團舉行座談會,就全面深化能源經濟領域戰略合作、加快推進西藏水電資源開發與利用、促進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等進行友好深入洽談,并簽訂《全面深化能源經濟領域戰略合作協議》。
該協議主要是:一繼續貫徹落實“十二五”電力援藏工作協議要求,2015年建成投產亞讓、覺巴水電站,盡快把墨脫縣建成小水電局域電網示范縣,積極推進主要河流水電開發和大規模互補性光伏電站開發,穩步發展中小流域水能、太陽能等清潔能源,2020年前累計完成投資700億元,增加稅收110億元,帶動直接和間接就業人數約30萬人。二在繼續加大內地支援西藏項目開發人才及相關政策落實的同時,不斷提高在藏企業屬地化就業比例。華能集團在藏企業出資與國內相關院校合作開辦水電班或招收西藏本地生源相關專業畢業生,每年安排40名左右在華能在藏企業工作。
舊西藏長期處于封建農奴制的統治之下,生產力極低下,基本處于被動適應自然條件和對自然資源的單向索取狀態。西藏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起步于西藏和平解放以后,并隨著西藏現代化建設的發展而得到發展(見詞條“西藏的生態建設與環境保護”)。國家派遣林業技術人員對雅魯藏布江流域部分地區進行考察,并在拉薩市西郊七一農場開展育苗造林試驗,為在西藏開展大規模植樹造林、改善生態奠定基礎。1959年實行民主改革以后,西藏以鄉土樹種為主,掀起了大規模的群眾性義務植樹活動。植樹造林工作的開展,使西藏人民實現了由千百年來被動適應自然,進入主動改造自然的質的飛躍。1975年西藏自治區環境保護領導小組和辦公室成立,林業局作為政府部門,1977年農林部組織了對西藏全區的第一次全面森林資源清查,1978年起,為適應造林綠化的需要,各地先后建立苗圃近50個,引進、馴化、培養了數十種適宜西藏生長的造林綠化樹種。1983年正式成立自治區城鄉建設環境保護廳,此后,組織機構和管理體制不斷完善,西藏的生態建設與環境保護工作逐步走上良性發展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