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實際蒸發量 | 外文名 | Actual evaporation |
---|---|---|---|
又????稱 | 流域蒸發量 | 定????義 | 特定區域的實際總蒸散發量 |
包????括 | 水體、土壤蒸發量和植物散發量 | 所屬學科 | 水文學 |
實際蒸發量的大小受陸面蒸發能力和陸面供水條件的制約。陸面蒸發能力可近似地由實測水面蒸發量綜合反映,而陸面供水條件則與降水量大小及其分配是否均勻有關。一般說來,降水量年內分配比較均勻的濕潤地區,實際蒸發量與陸面蒸發能力相差不大;但在干旱地區,實際蒸發量則遠小于陸面蒸發能力,其實際蒸發量的大小主要取決于供水條件。
在地形圖上繪出實際蒸發量等值線,有助于了解干旱和半干旱地區、濕潤地區的分布情況,與國土規劃和整治關系密切。如中國自東北向西南斜貫大陸劃一條300mm等值線,線以西大部屬干旱和半干旱區,該區蒸發能力大大超過供水能力,實際蒸發接近或等于年降水量,分布狀況基本與降水一致,有明顯向西北內陸遞減的趨勢。
線以東由于干濕條件不同而南北也有差異,淮河以南為濕潤地區,平原湖區較大,達800~900mm,山區較小,約500~700 mm淮河以北為半濕潤地區,蒸發能力超過降水,山區為400~500 mm,平原為400~600mm,主要受供水條件控制。 2100433B
實際蒸發量地面水分以水汽狀態逸出地表進入大氣的散發量。是雪面蒸發、土壤蒸發和植物散發的總和。通常由多年平均降水量與徑流量的差值求得。是水文計算中必不可少的水平衡要素。實際蒸發量的大小與氣象因素、土壤條件、地下水活動和陸地表面特性(包括植被、冰雪)等有關,受蒸發能力和供水條件(降水量)的制約。
所謂的10噸鍋爐指的就是每小時額定的出力,也就是每小時的蒸發量是10噸。
能量平衡 1J/秒(J/s)=1瓦(W) 1噸水完全變成蒸汽汽化潛熱2593000KJ 0.7MW=2520000KJ/小時蒸汽鍋爐的容量用蒸發量表示的,單位是t/h(俗稱蒸噸)。熱水鍋爐的容量是用熱...
按蒸發量分類分為三種:小型鍋爐、中型鍋爐、大型鍋爐。按鍋爐容量的大小,鍋爐有大型、中型、小型之分,但它們之間沒有固定、明確的分界。小型鍋爐與中型鍋爐、大型鍋爐相別,并沒有太大的區別,只是型號、輸出功率...
格式:pdf
大小:43KB
頁數: 5頁
評分: 4.3
棵間土壤蒸發是塔克拉瑪干沙漠公路防護林耗水的重要組成部分。應用Micro-Lysimeters測定了1個灌溉周期內咸水滴灌下距林木不同位置處的土壤蒸發量。分析了土壤蒸發與水面蒸發的關系,通過一維平差處理對防護林土壤蒸發量進行了估算。結果表明,塔里木沙漠公路防護林棵間土壤蒸發具有明顯的季節變化特征。試驗初期棵間土壤蒸發量:根基部>距根基50cm處>距根基100cm處;第5d以后,根基50cm處>根基部>距根基100cm處。林地土壤蒸發隨土壤含水量的減低呈整體下降趨勢。通過估算,咸水滴灌下整個防護林年土壤蒸發總量為2.63×106 m3,占總灌水量的21.43%,生長季蒸發量占全年蒸發量的92.28%。
蒸發使地面的水分升到空氣中,而降雨降雪是空氣的水分落到地面上。它們不僅是兩個相反的過程,也是相互依存的兩個過程。如果地面上的水分不再通過蒸發進入空氣中,不出10天地球上再也看不到雨雪了。
蒸發不僅與降水相互依存,它們還與地面的河流有關。在極度干旱的地區,降水量很小。它的實際蒸發量與降水量是相等的。那里的地面上沒有河流,連干枯的小河溝也沒有。我國的沙漠地區就是這樣的。在河流的源頭或上游地區,那里的降水量比實際的蒸發是要大。這些多余的水分形成了河流,并且沿著河谷慢慢地流進了海洋或者湖泊。 在任何一個自然流域,它的蒸發、降水與河水流量都是基本平衡的。寫成公式就是:任何一個閉合流域:降入流域的降水量=蒸發量 流出流域河水量。
各地氣象站都有蒸發量資料,也經常被人們引用。人們往往用降水量和蒸發量的對比數據來說明一個地方是如何的干旱,事實上這種表述存在問題。不少地區提供的數據都表明,當地的蒸發量遠遠大于降水量。但如果果真如此,人類早就無法在那里生存了。地球表面地形復雜,在一個地區乃至一個縣,往往有荒漠、綠洲和山區多種地形。在山區,降水量遠遠大于蒸發量;在沙漠和荒漠中,基本上降多少水,就能蒸發多少;而在在綠洲,盡管蒸發量大于降水量,由于還有來自山區的地表徑流補充,還是適宜人類生存。
很濕潤的地區,氣象站測量的蒸發量大約是自然蒸發量的60%。所以利用它粗略分析蒸發量的差別還是可以的。但是在干旱地區氣象站測量到的蒸發量與實際蒸發量就有非常嚴重的偏差。
例如新疆吐魯番盆地的托克遜,氣象站測量的年蒸發量是3.7米。有人就說那里的蒸發量大得驚人。然而實際情況是那里的年降水量不足1厘米厚。所以當地自然條件下可以提供的蒸發量最多也就是1厘米。這與3.7米就差了370倍。
把氣象站測量的蒸發量作為干旱地區的實際蒸發量來描寫顯然是扭曲了事實。蒸發量實際上是在蒸發皿中測得的數據,只說明這一地區的蒸發能力,而不是實際蒸發量。氣象部門應當把氣象站的蒸發量改稱為蒸發能力就會減少人們的誤會。人們在引用蒸發量數據時首先弄明白它的準確含義也會避免這種誤解。
地表土壤蒸發和作物蒸騰所消耗的土壤水分中,來自于潛水的那部分水量稱為潛水蒸發量。潛水蒸發量是田間水分循環中的一部分,是潛水層地下水向土壤水和大氣水轉化的一種形式。
在地球上,各地的地形不同,氣候不同,蒸發量的大小也就不一樣。中國蒸發量最大的地區是青海省的察爾汗鹽湖,年平均蒸發量(蒸發能力)3518毫米。各個大洲的蒸發量從大到小依次為亞洲、非洲、南美洲、北美洲、大洋洲、歐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