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 室內分布系統規劃設計手冊 | 作????者 | 廣州杰賽通信規劃設計院 |
---|---|---|---|
ISBN | 9787115415134 | 頁????數 | 239頁 |
定????價 | 59元 | 出版社 | 人民郵電出版社 |
出版時間 | 2019年7月 | 裝????幀 | 平裝 |
開????本 | 16開 |
第 1章 室內無線通信規劃設計概述
1.1 移動通信發展總體概述
1.2 室內覆蓋的重要性
1.3 室內覆蓋現狀分析
1.4 室內覆蓋面臨挑戰
1.5 室內無線覆蓋基礎規劃設計理念
第 2章 室內分布系統結構
2.1 室內分布系統簡介
2.2 無源室分系統(特點、應用、細分類等)
2.3 有源室分系統(特點、應用、細分類等)
2.4 混合有源室分方案(特點、應用等)
2.5 結合直放站的室分系統方案
2.6 結合MIMO技術的室分方案
第3章 室內分布系統器件
3.1 室分系統器件概述
3.2 室分信源
3.3 室分天線
3.4 合路器、電橋、POI
3.5 功分器、耦合器
3.6 干放、直放站、射頻拉遠單元
3.7 饋線、接頭、衰減器
3.8 無線接入點AP
第4章 室內分布系統規劃設計
4.1 室分設計原則
4.2 室分設計流程
4.3 勘測設計相關
4.4 信源規劃設置
4.5 天饋規劃布局
4.6 室內傳播模型
4.7 室分器件選型
4.8 室分電源設計
4.9 室分系統架構
4.10 室內容量設計
4.11 室內泄漏切換
4.12 室內小區規劃
4.13 室內覆蓋設計工具(比如:excel計算表格、室分設計工具如天越、iBwave等)
第5章 面向LTE的室內分布系統建設
5.1 LTE室內覆蓋的挑戰
5.2 LTE室分建設策略(1、規劃建設好;2、優化調測好;3、監控維護好)
5.3 LTE室分網絡性能影響因素(如:功率不平衡、天線間距/布放等)
5.4 LTE室分單雙通道對室分性能影響
5.5 LTE室內分布系統改造
第6章 多系統共存室分設計
6.1 共建共享促多系統合路
6.2 室分多系統干擾原理(三個干擾等)
6.3 多系統間隔離度計算
6.4 多系統合路解決方案
6.5 多系統干擾控制手段
6.6 多系統共存未來演進
第7章 室內分布系統優化
7.1 室分系統優化流程
7.2 故障問題排查定位
7.3 分類問題解決手段(分類問題描述,具體處理方法和流程)
7.4 室分系統優化改造
第8章 室分系統典型場景應用解決方案
8.1 寫字樓(場景業務需求、天線選擇、單雙通道、信源配置、小區劃分、容量配置等)
8.2 賓館酒店(同8.1)
8.3 政府機構/醫院/學校(同8.1)
8.4 居民小區(同8.1)
8.5 大型體育館/會展中心(同8.1)
8.6 地鐵/隧道等場景(同8.1)
8.7 高鐵等場景(同8.1)
第9章 室內分布系統工程建設管理
9.1 造價成本分析
9.2 施工建設相關要求
9.3 工程建設/優化
9.4 工程驗收/評估
9.5 室分工程全生命周期管理
第 10章 室分系統新技術手段及趨勢
10.1 新型xDAS系統(技術特征、優劣勢、應用、趨勢等)
10.2 Small Cell技術(技術特征、優劣勢、應用、趨勢等)
10.3 室內外綜合(技術特征、優劣勢、應用、趨勢等)
10.4 CATV多網融合室內深度覆蓋解決方案(技術特征、優劣勢、應用、趨勢等)
10.5 WiFi強勁趨勢
本書主要講述了室內分布系統網絡的規劃設計。首先,對當前無線網絡的室內覆蓋進行了概述分析,然后介紹了室內分布系統的結構和使用器件,接著對室內分布系統的規劃設計、優化維護、建設策略以及工程管理等進行了闡述,最后對室內分布系統新技術手段和趨勢進行了分析和展望。
根據《建筑工程設計文件編制深度規定》(2003年版)的規定,建筑施工圖設計說明應包括以下內容: 1 本子項工程施工圖設計的依據性文件、批文和相關規范。 2 項目概況 內容一般應包括建筑名稱、建設...
基本原則: 建設室內分布系統是為了解決建筑物內部的信號盲區、 弱覆蓋區以及信號雜亂造成的通信質量差等問題,同時利用室內信源分擔室內業務量改善網絡擁塞。從無線網絡的整體看,室內分布系統定位為室外覆蓋的延...
室內分布系統是屬于電信系統,主要是移動通信(手機通信)運營商(移動公司、聯通公司、電信公司)在建筑體內進行移動通信的信號覆蓋。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到你!
格式:pdf
大小:175KB
頁數: 未知
評分: 4.3
合理配置分布系統的網絡參數,結合全網基站進行室內分布優化是WCDMA網絡的建設和優化工作中的長期任務,文章將介紹WCDMA網絡的特點,對網絡進行分析,采用一種針對性強,兼容多網絡、經濟實用的網絡覆蓋技術來解決高層建筑內的無線信號(WCDMA)的覆蓋。
室內分布系統是用于改善建筑物內移動通信環境的一種方案,其原理是通過各種室內天線將移動通信基站的信號均勻地分布到室內的每個角落,從而保證室內區域理想的信號覆蓋。
室內分布系統的建設,可以較為全面有效地改善建筑物內的通話質量,提高移動電話接通率,開辟出高質量的室內移動通信區域。同時,采用微/宏蜂窩作為室內分布系統的信源還可以有效地分擔室外宏蜂窩的話務,從而提升網絡的容量,從整體上提高移動網絡的服務水平。
室內分布系統主要由來自各種制式網絡的施主信源和信號分布系統兩部分組成。施主信源包括基站、基站拉遠設備、無線或有線中繼設備。室內信號分布系統由有源器件、無源器件、天線、纜線等組成。系統結構如圖1所示。
無線信號的引入應考慮應用頻段和通信制式的適用限制,滿足所建通信制式系統建設要求。各通信制式室內覆蓋系統可單獨建設,滿足各自制式的網絡指標要求,也可以采用多制式共用信號分布系統方式。當多制式合路時,各制式系統應滿足各自的網絡指標要求,并保證各制式系統間互不干擾。
如圖1所示,室內分布系統主要由施主信源和信號分布系統組成。
施主信源分為宏基站、微蜂窩、分布式基站和中繼接入的各類直放站等。施主信源可從分擔的業務類別、容量,分散過密地區的網絡壓力,動態地調配業務資源,達到最佳的網絡優化角度進行綜合考慮選取。施主信源的饋送應根據地理環境的不同采用近端射頻線纜本地的直接饋送和遠端光纖或其他中繼電路的饋送方式,室內分布系統的施主信源放置在本地室內時,必須考慮授時系統天線的引入,確保通信信號的同步。
宏基站信源的業務容量大,擴容方便,輸出端口多,在應用中可以選擇使用單通道和多通道兩種解決方案。但一般對機房及電源環境要求較高,建筑物內應設有機房條件。
微蜂窩基站信源是一種專門為室內覆蓋區域獨立承載提供業務量的方式,采用射頻電纜接入方式直接與信號分布系統相連,通過信號分布系統均勻分配至各個天線端口,實現室內有效覆蓋,且設備安裝簡單,不需要單獨的機房。但在室內微蜂窩基站設置仍需增建傳輸系統與基站控制器銜接。
分布式基站信源話務容量大,組網靈活,能將富余話務容量拉遠至定點覆蓋區域,除了可以實現本地接入,也能實現遠端拉遠接入。
采用直放站作為饋送信號源,通過中繼接力方式將室外宏基站的信號引入到室內覆蓋盲區,既可以增強室內覆蓋質量,又可以共享宏基站的基帶處理能力。直放站信源常用于室外站存在富余容量,可以擴大至室內覆蓋范圍的應用場景。在使用無線直放站作為信號源接入時應考慮到周圍的無線環境影響及宏基站的業務容量的限定。
信號分布系統是根據網絡傳輸的制式和頻段,結合不同建筑物損耗及場景選取不同的覆蓋分布方式。其中包括無源分布系統、有源分布系統、泄漏電纜分布系統、光纖分布系統、基站或直放站拉遠分布系統和混合分布系統等。
無源天饋分布方式由除信號源外的耦合器、功率分配器、合路器等無源器件和電纜、天線組成,通過無源器件進行信號分路傳輸,經饋線將信號盡可能平均分配至分散安裝在建筑物各個區域的每一付天線上,從而實現室內信號的均勻分布。該分布方式適用于中等面積建筑物室內盲區的覆蓋,無源天饋分布系統示意圖如圖2所示。
有源分布系統由除信號源外的放大器類設備(干線放大器、光纖直放站等)、耦合器、功分器、合路器等有源、無源器件和饋線、無源天線或有源天線等組成,同時還可增加濾波器用以增大抑制無線空間干擾信號進入上行有源設備的隔離度,系統示意圖如圖3所示。
有源分布系統主要用于建筑面積較大的建筑物內或狹長隧道類型的室內環境,需要增加放大器,用以補償信號在傳輸過程中的損耗。當一級放大器無法完成對某一區域的覆蓋時,可采用多級放大器級聯的方式完成信號的延伸覆蓋。采用級聯方式時應通過限定級聯級數的方法保證上行噪聲不超出基站接收端口的雜散噪聲最低規定門限。
采用泄漏電纜分布方式的信號分布系統稱為泄漏電纜分布系統,利用功率放大器和射頻寬帶合路器或耦合器,將多種頻段的無線信號通過泄漏電纜進行傳輸覆蓋。系統不需要天線陣列和其他部件,結構簡單,但傳輸損耗大。它適用于隧道、地鐵、長廊、高層升降電梯等特定環境的覆蓋,如圖4所示。泄漏電纜可以保證信號場強均勻分布,克服駐波場。由于泄漏電纜損耗較大,傳輸距離短,對傳輸距離長的區域通常加有中繼放大。
光纖室內分布系統是基于全光纖分布方式,它直接通過光纖傳輸分配至各處的天線節點,再經光電轉換把射頻信號連接到每個天線上。系統由主單元、光纖線路、含光電轉換遠端單元以及天線組成。其具體組網結構如圖5所示。
應用全光結構的分布系統方式,遠端設備與天線可以是分離或一體化結構,由于省去了射頻器件及線纜的傳輸損耗,輸出電信號功率較小,在多系統共用情況下降低了相互之間的射頻干擾影響。同時應用全光纖室內分布方式可擴展傳輸通道的帶寬,以滿足多制式寬帶業務的需求。這種方式適用于小型的住宅和旅館區域,又可適用于中大型覆蓋范圍或者中大型業務密集公共場館。
多系統共用室內分布方式是多系統、多網絡共用共享的一種組網接入方式,可分為收發共用傳輸路徑和收發分路傳輸路徑兩種方式,組成結構分別如圖6圖7所示。采用多系統接入綜合分路平臺POI,通過對不同制式之間的頻段隔離實現室內多制式、多系統的重疊覆蓋,對后來接入的系統可采用后端饋入的方式,如無線局域網系統,但須考慮原有覆蓋路徑適用的頻率范圍。對較長的分支路徑需采用有源器件(如放大器等)增加傳輸信號強度時,各系統有源器件相互獨立,上下輸入端需考慮收發隔離及帶外頻段的抑制能力,有源設備需放置在具有隔離效果的無源器件(如多頻率分路/合路器或收發濾波器等)中間,以避免系統之間的有源干擾。
室內分布系統根據傳輸媒介分為:
(1)射頻無源分布系統;
(2)射頻有源分布系統;
(3)光纖分布方式;
(4)泄露電纜分布方式。
室內分布系統根據傳輸媒介分為:
(1)射頻無源分布系統;
(2)射頻有源分布系統;
(3)光纖分布方式
(4)泄露電纜分布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