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18日22時18分,江蘇如東黃沙洋海域,重達2.2萬噸的三峽如東柔性直流輸電工程海上換流站在駁船的托舉下,完成與導管架的毫米級精準對接,標志著由中國三峽新能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建設的世界最大、亞洲首座海上換流站順利完成安裝。
2021年11月8日20時08分,在江蘇如東海域離岸直線距離約50公里的海面上,隨著7號風電機組葉輪緩緩轉動,三峽集團江蘇如東海上風電項目首臺機組正式向江蘇電網送電,標志著我國首個柔性直流海上風電項目首批機組成功并網。
三峽如東柔性直流輸電工程海上換流站將負責匯集輸出三峽如東H6、H10項目(共80萬千瓦)以及中廣核如東H8項目(30萬千瓦)總計110萬千瓦容量生產的電能,可有效解決海上風電場大容量、遠距離輸電問題。
1、高端和低端是針對雙十二脈動閥廳內閥塔的電壓等級的而言。2、換流站是指在高壓直流輸電系統中,為了完成將交流電變換為直流電或者將直流電變換為交流電的轉換,并達到電力系統對于安全穩定及電能質量的要求而建...
換流站中應包括的主要設備或設施有:換流閥、換流變壓器、平波電抗器、交流開關設備、交流濾波器及交流無功補償裝置、直流開關設備、直流濾波器、控制與保護裝置、站外接地極以及遠程通信系統等。
就是放置換流閥的封閉建筑,要求極好的電磁性能。換流產生的電磁干擾,墻壁地板全都有鋪設金屬板。換流站閥廳的用途:晶閘管的集成,分為二重閥或四重閥,或者5英寸晶閘管,6英寸晶閘管,或者LTT,ETT或者懸...
格式:pdf
大?。?span id="nmhgbvp" class="single-tag-height">3.0MB
頁數: 未知
評分: 4.6
從建筑防火(消防布局及消防車道,建(構)筑物防火措施)、消防系統設置(消防給水,水噴霧滅火系統,火災探測報警及控制系統)、消防供電及電纜防火、通風空調及排煙系統(閥廳通風降溫及排煙系統,控制樓通風空調系統,繼電器室通風降溫及排煙系統)等4個方面對三峽(華中)-廣東直流輸電工程荊州換流站的消防設計進行了介紹。
《柔性直流換流站絕緣配合導則》(GB/T 36498-2018)給出了無標準絕緣水平規定的柔性直流換流站絕緣配合的導則。該標準僅適用于電力系統中的柔性直流換流站部分。該標準不適用于工業用的換流設備和常規直流輸電工程換流站。所給定的原理及規則僅適用絕緣配合目的,不涉及對人身安全的要求。
《柔性直流輸電工程系統試驗》(GB/T 38878-2020)規定了柔性直流輸電工程系統試驗的總則、站系統試驗、端對端系統試驗和試運行的要求。該標準適用于對稱單極、不對稱單極和雙極接線的端對端形式柔性直流輸電工程。其他形式的柔性直流輸電工程也可參照使用。
截至2018年,國際上已建和在建柔性直流輸電工程超過20個,中國國內也已建成南澳3端、舟山5端、廈門城市中心供電、以及魯西背靠背異步聯網等柔性直流輸電工程。隨著中國柔性直流輸電技術的發展和工程建設的增多,急需制定該標準。因此,制定了國家標準《柔性直流輸電工程系統試驗》(GB/T 38878-2020)。
標準計劃
2018年1月9日,國家標準計劃《柔性直流輸電工程系統試驗》(20173448-T-604)下達,項目周期24個月,由中國電器工業協會提出,TC60(全國電力電子系統和設備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歸口上報,TC60SC2(全國電力電子系統和設備標準化技術委員會輸配電系統電力電子技術分會)執行,主管部門為中國電器工業協會。
發布實施
2020年6月2日,國家標準《柔性直流輸電工程系統試驗》(GB/T 38878-2020)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發布。
2020年12月1日,國家標準《柔性直流輸電工程系統試驗》(GB/T 38878-2020)實施。
國家標準《柔性直流輸電工程系統試驗》(GB/T 38878-2020)依據中國國家標準《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的結構和編寫規則》(GB/T 1.1-2009)規則起草。
主要起草單位:南方電網科學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西安高壓電器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國網冀北電力有限公司電力科學研究院、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武漢分院、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國網福建省電力有限公司電力科學研究院、西安西電電力系統有限公司、國網浙江省電力有限公司電力科學研究院、中國南方電網有限責任公司超高壓輸電公司、西安電力電子技術研究所、全球能源互聯網研究院有限公司、南京南瑞繼保電氣有限公司、許繼集團有限公司、榮信匯科電氣技術有限責任公司、國網上海市電力公司檢修公司、國網安徽省電力有限公司電力科學研究院、廣東電網有限責任公司汕頭供電局。
主要起草人:饒宏、蔚紅旗、魏偉、蔡巍、楊曉輝、盧宇、孫栩、常忠廷、蘇豐、吳士普、徐子萌、同聰維、董添華、劉黎、趙恒陽、樊道慶、周會高、龐輝、許樹楷、劉濤、陳俊、徐思恩、唐志軍、易榮、常立國、宋志順、王弋飛、董朝陽、李賓賓、王磊、龍凱華、廖其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