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名稱 | 蘇州旭東建設工程有限公司 | 成立時間 | 2009年12月29日 |
---|---|---|---|
總部地點 | 蘇州市相城區望亭鎮華陽村堰頭14組68號 |
公司座落于歷史悠久,人文薈萃,古吳文化的發源地—蘇州市吳中區。地址:蘇州市姑蘇區南環東路28號。 蘇州的南環東路28號是姑蘇區,跟前有公交站 汽南環新村。 經過 &...
江蘇華悅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始建于一九九六年十二月,擁有注冊資本金2000萬元。具有二級建筑總承包資質企業。 公司現有職工780人,各類技經人員158人,擁有各類施工機械設備300多臺(件),具有承建各...
我認為,蘇州圣世園林建設工程有限公司好。蘇州圣世園林建設工程有限公司位于美麗的江蘇省陸家鎮趙田路11號。蘇州圣世園林建設工程有限公司是一個集林、苗、古建等園林景觀工程設計、施工、及養護為一體的綜合性企...
格式:pdf
大小:538KB
頁數: 1頁
評分: 4.6
<正>公司地址:江蘇省蘇州市閶胥路118號華孚寫字樓601-604室郵編:215002電話:0512-68662578、0512-68268658E-mail:jianshe_jianli@163.com蘇州建設監理有限公司成立于1992年,1996年被建設部批準為甲級監理單位。現公司注冊資本金1 000萬元,擁有房屋建筑監理甲級、市政公用工程監理甲級、人防工程監理甲級、農林工程監理乙級、機電安裝工程監理乙級及工程咨詢、招標代理資質,是江蘇省項目管理試
格式:pdf
大小:538KB
頁數: 14頁
評分: 4.7
詢價文件 編號:HXZX2018-BS-X-001 蘇州鴻鑫工程咨詢有限公司 第 1 頁 共 15 頁 蘇州鴻鑫工程咨詢有限公司 詢價采購通知書 蘇州鴻鑫工程咨詢有限公司受蘇州農業職業技術學院的委托, 就其單位需要的液 壓實驗臺(雙面)項目進行詢價采購。歡迎具有能力提供所要采購正品貨物并且具備 足夠技術保障能力的供應商參加響應。 一、項目概況 1、詢價采購編號: HXZX2018-BS-X-001 2、本項目采購預算:人民幣柒萬元整(¥ 70000.00) 二、合格詢價響應供應商的條件 1、具有獨立承擔民事責任的能力; 2、具有良好的商業信譽和健全的財務會計制度; 3、具有履行合同所必須的設備和專業技術能力; 4、有依法繳納稅收和社會保障資金的良好記錄; 5、參加政府采購活動前三年內,在經營活動中沒有重大違法記錄; 6、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條件; 7、具有產品的合法代理商資格證明;
寶雞旭東機械制造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研發、生產、銷售、服務于一體的現代化企業。 旭東制造旗下的“旭東”機械,是中國最具有開發能力的食品專用機械生產商。作為一家多元化經營的科技型企業,旭東致力于為全國創業者提供技術領先、品質卓越的食品機械。總部設于中國搟面皮發源地陜西寶雞、旭東研發的搟面皮機設備、和面洗面機、仿手工成型機、設備均為國內首創。創新制造的多功能面食設備省工、高效
中國搟面皮發源地陜西寶雞、旭東機械主要研發的搟面皮機設備、和面洗面機、仿手工成型機,為廣大全球客戶提供優質高效產品。
旭東公司在2017年全國面皮機行業中銷量第一。證明材料來自阿里巴巴商友圈。
音頻講解有干貨 點擊聆聽
郭旭東
天津市文物博物館學會
民間收藏專業委員會
松古齋傳承人
瓷器、紫砂鑒定專家
郭旭東十二字箴言
看得懂,買得起,放的住,賣得出。
石灣窯瓷器
石灣窯以善仿鈞窯而著稱。仿鈞釉色以藍色、玫瑰紫、翠毛釉等為佳,但仿中有創。鈞窯的窯變釉是一層釉色,而石灣窯變釉卻有底釉與面釉之分。寂圓叟在其《陶雅》中盛贊石灣窯變釉色:"廣窯謂之泥均,其藍色甚似灰色┅┅于灰釉中旋渦周遭,故露異彩,較之雨過天晴尤極濃艷,目為云斑霞片不足以方厥體態。┅┅又有時于灰釉中露出深藍色之星點,亦足玩也。"
石灣窯不僅善仿鈞,而且善仿宋代各大名窯,宋代官、哥、汝、鈞諸名窯產品,從材質運用、技法處理、藝術造型等各方面都仿得惟妙惟肖,而且有創造性的發展,梅建鷹評價曰:"石灣集宋代各大名窯之大成,仿鈞而青出于藍,獨創石灣自已的藝術風格。"
石灣地區的制陶業,最早可追溯到新石器時期。目前已發現的佛山石灣地區最早的新石器時代遺址--河宕遺址中,出土了大量的陶器在此后的春秋戰國至漢代的遺址和墓葬中也多有陶器出土。
在石灣地區的唐代墓葬中,出土了大量的青黃釉陶壇,其中有一些附有精美的施釉陶塑裝飾。在該地區的大帽崗、小帽崗等地還發現了不少唐代半倒焰式饅頭窯窯址,這是目前石灣已發現的年代最早的古窯址。因而石灣窯的歷史起點多定于此。窯址中出土了匣缽、擂盆、墊環等窯具,以及施青釉和醬黃釉的碗、碟、盆、壇等日用器。個別器物上裝飾有貼塑的人物和動物,這些可視為石灣陶塑的濫觴。窯址出土的器物,與同時期周邊地區唐墓所出土的器物是完全一樣的,從而證實了該地區墓葬出土的陶器,大多是由石灣窯生產的。形成于漢代、成熟于唐代的南海海上貿易交通通道,在宋代因造船術的進步、指南針在航海上的運用而更趨發達,從而也刺激了中國陶瓷業的發展。石灣窯也不例外。在鄰近地區發現了一些宋代龍窯窯址,出土的器物有壺、壇、罐、盤、碗等;胎質堅致、造型輕巧,裝飾技法有雕塑、刻劃、點彩等;釉色以青釉、醬黃釉為主,還有黑釉、白釉等。龍窯比之饅頭窯更為進步,其優勢在于一是產量大幅提高;二是燒造質量更穩定。由此可見石灣窯在不斷地發展和進步。
明清兩代是石灣窯的繁榮鼎盛時期。從宋末到明初,由于有大批北方的窯工為避戰亂而逃到了南方;加上經濟發展的因素:一是海外貿易的繁榮需要大量的陶瓷器出口;二是石灣當地的手工業發展,大量加工后的廢料成為了陶器配釉的廉價材料。因而刺激了石灣陶業的大發展。此時的石灣窯成功地仿制了全國各大名窯的釉色,并創制出獨具特色的窯變釉。此期石灣窯的產品除暢銷兩廣地區外,還行銷海外。屈大均《廣東新語》載:"石灣之陶遍二廣,旁及海外之國。"從東南亞諸國傳世的大量石灣陶產品中,包括華人建筑用陶和收藏品,可得到實物的證明。此外,15-16世紀盛行于越南的多彩釉陶瓷器,以佛教祭器為主,胎體厚重,裝飾手法以陽刻、貼塑、雕刻等技法為主,在牙黃色底釉上加黃、綠、藍、紅等彩釉,其總體風格與石灣窯產品極為接近,反映出兩地陶藝有一定的交流和影響。
明代初期的產品主要有日常生活用器和香爐、燭臺、觀音、佛像、土地公等等,產品受佛、道意識的影響較重。從明中期開始,大量出現了以捺塑方法制作的花盆、魚缸、花凳以及影壁等陶塑產品。同時還出現了琉璃瓦、琉璃瓦脊和琉璃臂脊等產品。
清代初期至中期,由于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對建筑(包括宗廟祠堂、佛道廟宇等)的裝飾要求不斷提高,石灣窯的瓦脊等建筑裝飾構件高度發展,出現了題材多樣化和工藝復雜化的局面。并在清中期出現了專門生產瓦脊的堂號(工場),如"文如璧"、"吳奇玉"、"全玉成"、"美玉"、"英玉"、"均玉"等。此時整個石灣陶業也進入了大發展時期,從業人員增多,產品種類和產量增加,因而出現了以產品類型分類的"行會"作為民間的、自發的管理機構,嚴格規定不許跨行業生產。主要行會有"茶煲行"、"大盆行"、"缸行"、"古玩行"、"花盆行"等。據統計,至清末,各種行會多達26個。
清代晚期至民國初期,由于社會的變革導致了建筑風格的變化,使瓦脊需求量急劇下降,因此許多生產瓦脊的藝人和堂號紛紛改為塑造單個陶塑制品,俗稱"石灣公仔",為石灣陶業創出了一片新開地。此時涌現出大批的陶塑名家,如黃炳、黃古珍、陳祖、陳渭巖、馮秩來、劉佐朝、潘玉書、霍津、廖作民、廖堅、區乾、劉傳等。
抗戰時期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前,由于戰亂等因素的影響,石灣窯生產陷入了低谷。新中國成立后,石灣陶業在政府的扶持下得以迅速恢復,并在繼承與創新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涌現出莊稼、劉澤棉、曾良、梅文鼎、廖洪標等一大批當代陶藝大師。
由此可見,石灣窯的歷史可分為四個時期:唐至明初為形成發展期;明中期至清為鼎盛期;民國時期為低谷期;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為創新發展期。
音頻講解有干貨 點擊聆聽
郭旭東
天津市文物博物館學會
民間收藏專業委員會
松古齋傳承人
瓷器、紫砂鑒定專家
郭旭東十二字箴言
看得懂,買得起,放的住,賣得出。
壽州窯瓷器
壽州窯,創燒于南朝陳,停燒于唐末,前后燒造約400余年。器型主要有壺罐、碗、枕、注子、盂、玩具及建筑材料等。 興盛于隋唐,以首創黃釉瓷而著稱于世,名列唐朝各大窯口第五,存世350年,失傳1200年。
七大瓷窯之一
壽州窯是唐代七大瓷窯之一,陸羽《茶經》記載"(壽州)瓷黃色紫",將壽州窯列為第五位。壽州窯以中原文化為主,兼含南北方文化,并具有地方特色。
我國六朝至唐朝著名瓷窯之一。1960年以后經多次調查發現,窯址主要分布在上窯鎮的管家嘴、余家溝、上窯鎮醫院住院部、外窯村、馬家崗、泉山、三座窯以及鳳陽縣武店區的臨泉寺、上劉莊、大劉莊等。窯址分布地跨古壽、濠兩州,東西長約80公里,主要集中在高塘湖、窯河沿岸,壽州窯從南朝經隋于唐末,延續約350年。
早期產品
壽州窯早期產品有罐、四系瓶、豆、盞等,多著淡青灰色釉、青釉,胎質較細。吸水率低,釉色青中帶綠,系用還原焰燒成,釉層薄而透明,腹下部及底足不施釉。盛期產品有碗、盤、杯、缽、注子、枕、玩具等。釉色以氧化焰燒成,有蠟黃、鱔魚黃、黃綠釉等。釉下施泥質胎衣,釉層呈玻璃狀。 在馬家崗、余家溝發現唐代圓形窯爐,窯壁用磚砌或用窯棒砌成,直徑約3米,匣缽上下疊置,匣缽相互之間留有8厘米左右的火路。匣內裝一件或數件,皆仰燒。早期使用的窯具有圓形多足支托,隋初以后,多用三、四岔支托,支釘支捧三角支托等。
產品分為六期
壽州瓷窯的產品大致分為六期。以隋開皇三年(583年)例證,臨泉寺窯燒造的淡青灰釉產品屬第一期,時代約在南北朝陳至隋;以隋開皇六年為例,臨泉寺窯燒造的青綠釉產品,以及管嘴孜、上劉莊出土青釉器屬第二期,晚者屬第三期,時代約在隋。以地層疊壓關系推斷,大劉莊和余家溝瓷址出土的殘瓷器標本青釉屬第三期,黃釉器屬第四期和第五期,黑釉器屬第六期,時代約從初唐至唐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