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 UG NX 8.5快速入門教程 | 類????型 | 計算機與互聯網 |
---|---|---|---|
出版日期 | 2013年3月1日 | 語????種 | 簡體中文 |
ISBN | 9787111414872 | 品????牌 | 機械工業出版社 |
作????者 | 北京兆迪科技有限公司 | 出版社 | 機械工業出版社 |
頁????數 | 449頁 | 開????本 | 16 |
定????價 | 49.80 |
《UG NX 8.5快速入門教程》在內容安排上,為了使讀者更快地掌握該軟件的基本功能,書中結合大量的范例對UG NX8.5軟件中的一些抽象的概念、命令和功能進行講解,通過范例講述了一些實際生產一線產品的設計過程。這些范例都是實際工程設計中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并且這些范例是根據北京兆迪科技有限公司為國內外一些著名公司(含國外獨資和合資公司)編寫的培訓案例整理而成的,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和廣泛的實用性。這樣安排能使讀者較快地進入設計實戰狀態。《UG NX 8.5快速入門教程》在主要章節中還安排了習題,便于讀者進一步鞏固所學的知識。在寫作方式上,《UG NX 8.5快速入門教程》緊貼軟件的實際操作界面,采用軟件中真實的對話框和按鈕等進行講解,使初學者能夠直觀、準確地操作軟件,進行學習,從而盡快地上手,提高學習效率。讀者在系統學習《UG NX 8.5快速入門教程》后,能夠迅速地運用UG軟件來完成一般產品的零部件三維建模、裝配、出工程圖、運動仿真以及動態干涉檢查等設計工作。
前言
叢書導讀
本書導讀
第1章 UG NX 8.5概述和安裝
1.1 UG產品設計的一般過程
1.2 UG NX 8.5各模塊簡介
1.3 UG NX 8.5 軟件的特點
1.4 UG NX 8.5的安裝
1.4.1 安裝要求
1.4.2 安裝前的準備
1.4.3 安裝的一般過程
第2章 UG NX 8.5工作界面與基本設置
2.1 創建用戶工作文件目錄
2.2 啟動UG NX 8.5軟件
2.3 UG NX 8.5工作界面
2.3.1 用戶界面簡介
2.3.2 用戶界面的定制
2.4 鼠標的操作
2.5 UG NX 8.5軟件的參數設置
2.5.1 “對象”首選項
2.5.2 “用戶界面”首選項
2.5.3 “選擇”首選項
第3章 二維草圖設計
3.1 草圖環境中的關鍵術語
3.2 進入與退出草圖環境
3.3 坐標系的介紹
3.4 草圖環境的設置
3.5 草圖環境中的下拉菜單
3.6 草圖的繪制
3.6.1 草圖繪制概述
3.6.2 “草圖工具”工具條“繪制”部分簡介
3.6.3 UG草圖介紹
3.6.4 繪制直線
3.6.5 繪制圓弧
3.6.6 繪制圓
3.6.7 繪制圓角
3.6.8 繪制倒斜角
3.6.9 繪制矩形
3.6.10 繪制輪廓線
3.6.11 繪制派生直線
3.6.12 樣條曲線
3.6.13 點的繪制及“點”對話框
3.7 草圖的編輯
3.7.1 直線的操縱
3.7.2 圓的操縱
3.7.3 圓弧的操縱
3.7.4 樣條曲線的操縱
3.7.5 制作拐角
3.7.6 刪除對象
3.7.7 復制/粘貼對象
3.7.8 快速修剪
3.7.9 快速延伸
3.7.10 鏡像
3.7.11 偏置曲線
3.7.12 編輯定義截面
3.7.13 交點
3.7.14 相交曲線
3.7.15 投影曲線
3.8 草圖的約束
3.8.1 草圖約束概述
3.8.2 “草圖工具”工具條“約束”部分簡介
3.8.3 添加幾何約束
3.8.4 添加尺寸約束
3.9 修改草圖約束
3.9.1 顯示所有約束
3.9.2 顯示/移除約束
3.9.3 約束的備選解
3.9.4 移動尺寸
3.9.5 修改單個尺寸值
3.9.6 修改多個尺寸值
3.9.7 動畫尺寸
3.9.8 轉換至/自參考對象
3.10 草圖的管理
3.10.1 定向視圖到草圖
3.10.2 定向視圖到模型
3.10.3 重新附著
3.10.4 創建定位尺寸
3.10.5 延遲計算與評估草圖
3.10.6 更新模型
3.11 草圖范例
3.11.1 草圖范例1
3.11.2 草圖范例2
3.11.3 草圖范例3
3.11.4 草圖范例4
3.12 習題
第4章 零件設計
4.1 三維建模概述
4.1.1 建模方式
4.1.2 基本的三維模型
4.1.3 復雜的三維模型
4.1.4 “特征”與三維建模
4.2 UG NX 8.5文件的操作
4.2.1 新建文件
4.2.2 文件保存
4.2.3 打開文件
4.2.4 關閉部件和退出UG NX 8.5
4.3 體素
4.3.1 基本體素
4.3.2 在基礎體素上添加其他體素
4.4 布爾操作
4.4.1 布爾操作概述
4.4.2 布爾求和操作
4.4.3 布爾求差操作
4.4.4 布爾求交操作
4.4.5 布爾出錯消息
4.5 拉伸特征
4.5.1 拉伸特征簡述
4.5.2 創建基礎拉伸特征
4.5.3 添加其他特征
4.6 回轉特征
4.6.1 回轉特征簡述
4.6.2 矢量
4.6.3 創建回轉特征的一般過程
4.7 倒斜角
4.8 邊倒圓
4.9 UG NX 8.5的部件導航器
4.9.1 部件導航器概述
4.9.2 部件導航器界面簡介
4.9.3 部件導航器的作用與操作
4.10 對象操作
4.10.1 控制對象模型的顯示
4.10.2 刪除對象
4.10.3 隱藏與顯示對象
4.10.4 編輯對象的顯示
4.10.5 分類選擇
4.10.6 對象的視圖布局
4.10.7 全屏顯示
4.11 UG NX 8.5中圖層的使用
4.11.1 圖層的基本概念
4.11.2 設置圖層
4.11.3 視圖中的可見圖層
4.11.4 移動至圖層
4.11.5 復制至圖層
4.12 常用的基準特征
4.12.1 基準平面
4.12.2 基準軸
4.12.3 基準坐標系
4.13 孔
4.14 螺紋
4.15 拔模
4.16 抽殼
4.17 特征的編輯
4.17.1 編輯參數
4.17.2 特征重排序
4.17.3 特征的抑制與取消抑制
4.18 掃掠特征
4.19 凸臺
4.20 腔體
4.21 墊塊
4.22 鍵槽
4.23 槽
4.24 三角形加強筋(肋)
4.25 縮放
4.26 模型的關聯復制
4.26.1 抽取幾何體
4.26.2 陣列特征
4.26.3 鏡像特征
4.26.4 實例幾何體
4.27 特征的變換
4.27.1 比例變換
4.27.2 通過一直線作鏡像
4.27.3 變換命令中的矩形陣列
4.27.4 變換命令中的環形陣列
4.28 范例1──蝶形螺母
4.29 范例2──傳呼機固定套
4.30 范例3──渦輪
4.31 范例4──凳子
4.32 范例5──筆帽
4.33 習題
第5章 曲面設計
5.1 曲面設計概述
5.2 曲線的創建與編輯
5.2.1 基本空間曲線
5.2.2 曲線的鏡像復制
5.2.3 曲線的修剪
5.2.4 曲線的偏置
5.2.5 面中的偏置曲線
5.2.6 曲線的投影
5.2.7 曲線的橋接
5.2.8 曲線特性分析
5.3 一般曲面創建
5.3.1 有界平面
5.3.2 創建拉伸和回轉曲面
5.3.3 創建掃掠曲面
5.3.4 創建網格曲面
5.3.5 曲面的特性分析
5.4 曲面的偏置
5.4.1 偏置曲面
5.4.2 偏置面
5.5 曲面的復制
5.5.1 曲面的直接復制
5.5.2 曲面的抽取復制
5.6 曲面的修剪
5.6.1 修剪片體
5.6.2 分割面
5.7 曲面的延伸
5.8 曲面倒圓角
5.8.1 邊倒圓
5.8.2 面倒圓
5.9 曲面的縫合
5.10 面的實體化
5.10.1 封閉曲面的實體化
5.10.2 開放曲面的加厚
5.11 曲面設計綜合范例1——電吹風的設計
5.12 曲面設計綜合范例2——肥皂盒的設計
5.13 曲面設計綜合范例3——訂書機蓋的設計
5.14 曲面設計綜合范例4——飲料瓶的設計
5.15 習題
第6章 裝配設計
6.1 裝配概述
6.2 裝配環境中的下拉菜單及工具條
6.3 裝配導航器
6.3.1 功能概述
6.3.2 預覽面板和相關性面板
6.4 組件的裝配約束說明
6.4.1 “裝配約束”對話框
6.4.2 “接觸對齊”約束
6.4.3 “距離”約束
6.4.4 “角度”約束
6.4.5 “固定”約束
6.5 裝配的一般過程
6.5.1 概述
6.5.2 添加第一個部件
6.5.3 添加第二個部件
6.5.4 引用集
6.6 部件的陣列
6.6.1 部件的“從實例特征”陣列
6.6.2 部件的“線性”陣列
6.6.3 部件的“圓形”陣列
6.7 編輯裝配體中的部件
6.8 爆炸圖
6.8.1 爆炸圖工具條
6.8.2 新建爆炸圖
6.8.3 編輯爆炸圖
6.9 簡化裝配
6.9.1 簡化裝配概述
6.9.2 簡化裝配操作
6.10 多截面動態剖
6.11 模型的外觀處理
6.12 裝配設計范例―― 軸承的設計
6.13 綜合范例
第7章 模型的測量與分析
7.1 模型的測量
7.1.1 測量距離
7.1.2 測量角度
7.1.3 測量面積及周長
7.1.4 測量最小半徑
7.2 模型的基本分析
7.2.1 模型的質量屬性分析
7.2.2 模型的偏差分析
7.2.3 模型的幾何對象檢查
7.2.4 裝配干涉檢查
第8章 工程圖設計
8.1 工程圖概述
8.1.1 工程圖的組成
8.1.2 工程圖環境中的下拉菜單與工具條
8.1.3 部件導航器
8.2 工程圖參數預設置
8.2.1 工程圖參數設置
8.2.2 原點參數設置
8.2.3 注釋參數設置
8.2.4 剖切線參數設置
8.2.5 視圖參數設置
8.2.6 標記參數設置
8.3 圖樣管理
8.3.1 新建工程圖
8.3.2 編輯已存圖樣
8.4 視圖的創建與編輯
8.4.1 基本視圖
8.4.2 局部放大圖
8.4.3 全剖視圖
8.4.4 半剖視圖
8.4.5 旋轉剖視圖
8.4.6 階梯剖視圖
8.4.7 局部剖視圖
8.4.8 顯示與更新視圖
8.4.9 對齊視圖
8.4.10 編輯視圖
8.5 標注與符號
8.5.1 尺寸標注
8.5.2 注釋編輯器
8.5.3 中心線
8.5.4 表面粗糙度符號
8.5.5 符號標注
8.5.6 自定義符號
8.6 綜合范例
8.7 習題
第9章 NX鈑金設計
9.1 NX鈑金模塊導入
9.2 基礎鈑金特征
9.2.1 突出塊
9.2.2 彎 邊
9.2.3 輪廓彎邊
9.2.4 放樣彎邊
9.2.5 法向除料
9.3 鈑金的折彎與展開
9.3.1 鈑金折彎
9.3.2 二次折彎
9.3.3 伸直
9.3.4 重新折彎
9.3.5 將實體零件轉換到鈑金件
9.3.6 展平實體
9.4 范例1──鈑金件
9.5 范例2──鈑金支架
9.6 范例3──文具夾
第10章 運動仿真
10.1 運動仿真概述
10.1.1 機構運動仿真流程
10.1.2 進入運動仿真模塊
10.1.3 運動仿真模塊中的菜單及按鈕
10.2 連桿和運動副
10.2.1 連桿
10.2.2 運動副
10.3 力學對象
10.3.1 類型
10.3.2 定義解算方案
10.4 模型準備
10.4.1 主模型尺寸
10.4.2 標記與智能點
10.4.3 編輯運動對象
10.4.4 干涉、測量和跟蹤
10.4.5 函數編輯器
10.5 運動分析
10.5.1 動畫
10.5.2 圖表
10.5.3 填充電子表格
10.6 范例──四桿機構仿真2100433B
《UG NX 8.5快速入門教程》內容全面,條理清晰,范例豐富,講解詳細,可作為廣大工程技術人員的UG快速自學教程和參考書,也可作為大中專院校學生和各類培訓學校學員的UG課程上課或上機練習教材。
CAD基礎到精通的視頻都很,全套的,知識點全面,講的詳細,易理解,可下載學習。地支:zy.pdfxiazai。cn
我有CAD的LSP入門教程,比較全的,可以很快學會的,你要嗎?
CAD學習,需要有一定的基礎,如電腦操作基礎、機械制圖基礎、幾何基礎、幾何投影基礎、制圖標準知識、字庫知識等,沒有這些基礎,學習會有一定的困難,建議最好到專業培訓班學習,否則會有難度。建立一些基礎以后...
格式:pdf
大小:1.5MB
頁數: 17頁
評分: 4.6
鋼結構算量入門教程 鋼結構是未來發展 的方向,土建算量的不會鋼結構算量的大有人在, 但日后如果再不會, 就要談談自己的工資是漲不上去了。鋼結構一直以來是與土建分開的,后來的勁鋼結構及鋼 組合結構在施工的過程中,都是先有鋼結構公司安裝再有總包施工砼,如此以來接合也會慢 慢的相近,有時候基本上融合在一起,我只能說我會做鋼結構的算量,報價談不上,因為我 的經驗不足。 1。算量最基本的就是看圖紙,土建的人都煩鋼構圖紙的太亂,其實我也有這種看法,因為平 法并沒有用在其上面,圖樣還保留了一前土建制圖的原則,所以做為老人看比較習慣( 101 圖集出之前的人),后來像我這樣人看鋼結構圖紙真的看不習慣,不過沒有辦法,還是要習 慣的,我們知道麻煩,但任何事情都有規律的,鋼結構的詳圖結點相當的多,但這些變化真 的在算的時候影響相當的小,重要是大的方向把握好,鋼結構的結點圖也是相當科學的,都 和科學受力相對應。有
《UG NX7.0快速入門教程(第2版)》內容全面,包括零件、曲面、裝配和工程圖
講解詳細、條理清晰、通俗易懂、實例豐富
圖標式講解,讀者能準確操作軟件、見效快
注重實用,融入UG從業高手的經驗和技巧
光盤配有操作視頻錄像,快速提高學習效率
在內容安排上,為了使讀者更快地掌握該軟件的基本功能,書中結合大量的范例對ug nx 7.0軟件中的一些抽象的概念、命令和功能進行講解;另外,通過范例講述了一些實際產品的設計過程,能使讀者較快地進入設計狀態;在主要章節中還安排了習題,便于讀者進一步鞏固所學的知識。在寫作方式上,《UG NX7.0快速入門教程(第2版)》緊貼軟件的實際操作界面,采用軟件中真實的對話框和按鈕等進行講解,使初學者能夠直觀、準確地操作軟件進行學習,從而盡快地上手,提高學習效率。讀者在學習《UG NX7.0快速入門教程(第2版)》后,能夠迅速地運用ug軟件來完成一般產品的設計工作,并為進一步學習高級和專業模塊打下堅實的基礎。
《UG NX7.0快速入門教程(第2版)》內容全面,條理清晰,范例豐富,講解詳細,可作為工程技術人員自學ug軟件的入門教程和參考書,也可作為大中專院校學生和各類培訓學校學員的ug課程上課或上機練習教材。
《UG NX7.0快速入門教程(第2版)》附視頻學習光盤一張,制作了6個多小時的《UG NX7.0快速入門教程(第2版)》全程同步操作視頻錄像文件,另外還包含了《UG NX7.0快速入門教程(第2版)》所有的素材文件、教案文件、練習文件和范例文件。
前言
叢書導讀
本書導讀
第1章 ug nx 7.0概述和安裝 1
1.1 ug產品設計的一般過程 1
1.2 ug nx 7.0各模塊簡介 2
1.3 ug nx 7.0 軟件的特點 5
1.4 ug nx 7.0的安裝 7
1.4.1 安裝要求 7
1.4.2 安裝前的準備 8
1.4.3 ug nx 7.0安裝的一般過程 8
第2章 ug nx 7.0工作界面與基本設置 16
2.1 創建用戶工作文件目錄 16
2.2 啟動ug nx 7.0軟件 16
2.3 ug nx 7.0工作界面 17
2.3.1 用戶界面簡介 17
2.3.2 用戶界面的定制 19
2.4 鼠標的操作 22
2.5 ug nx 7.0軟件的參數設置 23
2.5.1 “對象”首選項 23
2.5.2 “用戶界面”首選項 24
2.5.3 “選擇”首選項 24
第3章 二維草圖設計 27
3.1 草圖環境中的關鍵術語 27
3.2 進入與退出草圖環境 27
3.3 坐標系的介紹 29
3.4 草圖環境的設置 31
3.5 草圖環境中的下拉菜單 32
3.6 草圖的繪制 35
3.6.1 草圖繪制概述 35
3.6.2 “草圖工具”工具條“繪制”部分簡介 35
3.6.3 繪制直線 37
3.6.4 繪制圓弧 38
3.6.5 繪制圓 38
3.6.6 繪制圓角 39
3.6.7 繪制矩形 40
3.6.8 繪制輪廓線 41
3.6.9 繪制派生直線 41
3.6.10 樣條曲線 42
3.6.11 點的繪制及“點”對話框 43
3.7 草圖的編輯 45
3.7.1 直線的操縱 45
3.7.2 圓的操縱 45
3.7.3 圓弧的操縱 45
3.7.4 樣條曲線的操縱 46
3.7.5 制作拐角 46
3.7.6 刪除對象 47
3.7.7 復制對象 47
3.7.8 快速修剪 47
3.7.9 快速延伸 48
3.7.10 鏡像 48
3.7.11 偏置曲線 49
3.7.12 編輯定義線串 50
3.7.13 交點 51
3.7.14 相交曲線 52
3.7.15 投影曲線 53
3.8 草圖的約束 54
3.8.1 草圖約束概述 54
3.8.2 “草圖工具”工具條“約束”部分簡介 54
3.8.3 添加幾何約束 56
3.8.4 添加尺寸約束 58
3.9 修改草圖約束 61
3.9.1 顯示所有約束 61
3.9.2 顯示/移除約束 61
3.9.3 約束的備選解 63
3.9.4 移動尺寸 64
3.9.5 修改單個尺寸值 64
3.9.6 修改多個尺寸值 64
3.9.7 動畫尺寸 65
3.9.8 轉換為參考的/激活的 66
3.10 草圖的管理 67
3.10.1 定向視圖到草圖 67
3.10.2 定向視圖到模型 67
3.10.3 重新附著 67
3.10.4 創建定位尺寸 68
3.10.5 延遲計算與評估草圖 68
3.10.6 更新模型 68
3.11 草圖范例 68
3.11.1 草圖范例1 69
3.11.2 草圖范例2 70
3.11.3 草圖范例3 71
3.11.4 草圖范例4 73
3.12 習題 74
第4章 零件設計 76
4.1 三維建模概述 76
4.1.1 建模方式 76
4.1.2 基本的三維模型 77
4.1.3 復雜的三維模型 77
4.1.4 “特征”與三維建模 78
4.2 ug nx 7.0文件的操作 80
4.2.1 新建文件 80
4.2.2 文件保存 81
4.2.3 打開文件 81
4.2.4 關閉部件和退出ug nx 7.0 83
4.3 體素 84
4.3.1 基本體素 84
4.3.2 在基礎體素上添加其他體素 92
4.4 布爾操作 94
4.4.1 布爾操作概述 94
4.4.2 布爾求和操作 94
4.4.3 布爾求差操作 95
4.4.4 布爾求交操作 96
4.4.5 布爾出錯消息 96
4.5 拉伸特征 97
4.5.1 拉伸特征簡述 97
4.5.2 創建基礎拉伸特征 97
4.5.3 添加其他特征 102
4.6 回轉特征 103
4.6.1 回轉特征簡述 103
4.6.2 矢量 105
4.6.3 創建回轉特征的一般過程 106
4.7 倒斜角 107
4.8 邊倒圓 108
4.9 ug nx 7.0的部件導航器 110
4.9.1 部件導航器概述 111
4.9.2 部件導航器界面簡介 111
4.9.3 部件導航器的作用與操作 112
4.10 對象操作 115
4.10.1 控制對象模型的顯示 115
4.10.2 刪除對象 116
4.10.3 隱藏與顯示對象 117
4.10.4 編輯對象的顯示 118
4.10.5 分類選擇 119
4.10.6 對象的視圖布局 119
4.10.7 全屏顯示 120
4.11 ug nx 7.0中圖層的使用 120
4.11.1 圖層的基本概念 121
4.11.2 設置圖層 121
4.11.3 視圖中的可見圖層 124
4.11.4 移動至圖層 125
4.11.5 復制至圖層 125
4.12 常用的基準特征 126
4.12.1 基準平面 126
4.12.2 基準軸 128
4.12.3 基準坐標系 129
4.13 孔 132
4.14 螺紋 134
4.15 拔模 136
4.16 抽殼 139
4.17 特征的編輯 141
4.17.1 編輯參數 141
4.17.2 特征重排序 142
4.17.3 特征的抑制與取消抑制 143
4.18 掃掠特征 144
4.19 凸臺 145
4.20 腔體 146
4.21 墊塊 150
4.22 鍵槽 150
4.23 槽 153
4.24 三角形加強筋(肋) 155
4.25 縮放 156
4.26 模型的關聯復制 158
4.26.1 抽取 158
4.26.2 實例 160
4.26.3 鏡像特征 163
4.26.4 引用幾何體 164
4.27 特征的變換 165
4.27.1 比例變換 166
4.27.2 通過一直線作鏡像 168
4.27.3 變換命令中的矩形陣列 169
4.27.4 變換命令中的環形陣列 170
4.28 范例1──基座 171
4.29 范例2──蝶形螺母 179
4.30 范例3──塑料掛鉤 182
4.31 范例4──茶杯 190
4.32 范例5──傳呼機固定套 195
4.33 范例6──兒童玩具籃 203
4.34 范例7──支架 208
4.35 范例8──下水軟管 216
4.36 范例9──機蓋 219
4.37 范例10──箱殼 224
4.38 范例11──杯蓋 232
4.39 范例12──渦旋部件 240
4.40 習題 248
第5章 曲面設計 253
5.1 曲面設計概述 253
5.2 曲線的創建與編輯 253
5.2.1 基本空間曲線 253
5.2.2 曲線的鏡像復制 257
5.2.3 曲線的修剪 257
5.2.4 曲線的偏置 259
5.2.5 面中的偏置曲線 260
5.2.6 曲線的投影 261
5.2.7 曲線的橋接 262
5.2.8 曲線特性分析 263
5.3 一般曲面創建 264
5.3.1 有界平面 264
5.3.2 創建拉伸和回轉曲面 265
5.3.3 創建掃掠曲面 266
5.3.4 創建網格曲面 267
5.3.5 曲面的特性分析 274
5.4 曲面的偏置 276
5.4.1 創建偏置曲面 276
5.4.2 偏移現有曲面 277
5.5 曲面的復制 278
5.5.1 曲面的直接復制 278
5.5.2 曲面的抽取復制 278
5.6 曲面的修剪 279
5.6.1 修整片體 279
5.6.2 分割表面 280
5.7 曲面的延伸 281
5.8 曲面倒圓角 283
5.8.1 邊倒圓 283
5.8.2 面倒圓 284
5.9 曲面的縫合 285
5.10 面的實體化 286
5.10.1 封閉曲面的實體化 286
5.10.2 開放曲面的加厚 287
5.11 曲面設計綜合范例1——鼠標蓋的設計 290
5.12 曲面設計綜合范例2——電吹風的設計 298
5.13 曲面設計綜合范例3——玩具車身的設計 311
5.14 習題 325
第6章 裝配設計 330
6.1 裝配概述 330
6.2 裝配環境中的下拉菜單及工具條 331
6.3 裝配導航器 334
6.3.1 功能概述 334
6.3.2 預覽面板和相關性面板 337
6.4 組件的裝配約束說明 337
6.4.1 “裝配約束”對話框 338
6.4.2 “接觸對齊”約束 339
6.4.3 “距離”約束 340
6.4.4 “角度”約束 340
6.4.5 “固定”約束 341
6.5 裝配的一般過程 341
6.5.1 概述 341
6.5.2 添加第一個部件 341
6.5.3 添加第二個部件 343
6.5.4 引用集 345
6.6 部件的陣列 345
6.6.1 部件的“從實例特征”陣列 346
6.6.2 部件的“線性”陣列 347
6.6.3 部件的“圓周”陣列 348
6.7 編輯裝配體中的部件 349
6.8 爆炸圖 349
6.8.1 爆炸圖工具條 349
6.8.2 爆炸圖的建立和刪除 351
6.8.3 編輯爆炸圖 351
6.9 簡化裝配 354
6.9.1 簡化裝配概述 354
6.9.2 簡化裝配操作 354
6.10 多截面動態剖 356
6.11 模型的外觀處理 358
6.12 裝配設計范例―― 軸承的設計 362
6.13 綜合范例 370
第7章 模型的測量與分析 376
7.1 模型的測量 376
7.1.1 測量距離 376
7.1.2 測量角度 378
7.1.3 測量面積及周長 379
7.1.4 測量最小半徑 380
7.2 模型的基本分析 380
7.2.1 模型的質量屬性分析 380
7.2.2 模型的偏差分析 381
7.2.3 模型的幾何對象檢查 382
7.2.4 裝配干涉檢查 384
第8章 工程圖設計 386
8.1 工程圖概述 386
8.1.1 工程圖的組成 387
8.1.2 工程圖環境中的下拉菜單與工具條 388
8.1.3 部件導航器 391
8.2 工程圖參數預設置 393
8.2.1 工程圖參數設置 393
8.2.2 原點參數設置 393
8.2.3 注釋參數設置 394
8.2.4 剖切線參數設置 395
8.2.5 視圖參數設置 395
8.2.6 標記參數設置 396
8.3 圖樣管理 397
8.3.1 新建工程圖 397
8.3.2 編輯已存圖樣 398
8.4 視圖的創建與編輯 398
8.4.1 基本視圖 398
8.4.2 局部放大圖 401
8.4.3 全剖視圖 402
8.4.4 半剖視圖 403
8.4.5 旋轉剖視圖 404
8.4.6 階梯剖視圖 404
8.4.7 局部剖視圖 405
8.4.8 顯示與更新視圖 407
8.4.9 對齊視圖 408
8.4.10 編輯視圖 409
8.5 標注與符號 412
8.5.1 尺寸標注 412
8.5.2 注釋編輯器 414
8.5.3 中心線 415
8.5.4 表面粗糙度符號 417
8.5.5 標識符號 418
8.5.6 自定義符號 418
8.6 綜合范例 420
8.7 習題 428 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