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中國建筑獎分為WA建筑成就獎、WA設計實驗獎、WA社會公平獎、WA技術進步獎、WA城市貢獻獎、WA居住貢獻獎。
建筑成就獎的核心價值是建成空間環境的長久價值,獎勵那些經歷了相當的時間考驗、展現了建筑的長久性價值的典范性成果。設計實驗獎延續了WA獎的原有取向,并進一步將核心價值定義為設計的自主探索,獎勵那些在理念或建筑本體層面上卓有成效的實驗性成果。社會公平獎的核心價值是以建筑推進社會公平,獎勵那些服務于社會弱勢群體的、通過建筑手段推進社會公平、踐行人文關懷的成果。技術進步獎的核心價值是技術的切實進步,獎勵那些創造性地使用技術手段解決現實問題的成果。城市貢獻獎的核心價值是大型公共項目對城市生活的積極作用,獎勵那些以積極有力的介入為城市環境與城市生活所作出的突出貢獻。居住貢獻獎的核心價值是居住品質和居住環境的提升,獎勵那些對居住模式與居住環境問題的卓越解決方案。
WA中國建筑獎由《世界建筑》前任主編王路教授創立于2002年。
2015年10月17日下午,2014 WA中國建筑獎頒獎典禮在北京清華大學王澤生報告廳舉行。此次頒獎典禮由世界建筑雜志社主辦,奧地利維納博艮股份公司和BAU CONGRESS CHINA作為合作伙伴共同支持。出席2014 WA中國建筑獎頒獎典禮的評委會委員有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建筑學院教授關肇鄴,東南大學建筑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東南大學城市設計研究所所長王建國,清華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院長、清華大學建筑學院院長莊惟敏,天津大學建筑學院院長張頎,華南理工大學建筑學院常務副院長孫一民,中科院建筑設計研究院副院長、總建筑師崔彤,齊欣建筑設計咨詢有限公司創始人齊欣,《時代建筑》主編、同濟大學出版社社長、同濟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教授支文軍,《建筑師》主編黃居正,中國建筑設計院有限公司總建筑師李興鋼,清華大學建筑學院教授王路,《世界建筑》主編、清華大學建筑學院教授張利,《世界建筑》副主編、清華大學建筑學院副教授周榕。
這一中國建筑界新的建筑獎項,旨在鼓勵,推介結合國情并有創新價值的建成作品,以活躍中國建筑界的學術氣氛,促進中國建筑創作的繁榮,提升中國建筑的品質,展現中國建筑師智慧、技巧和成就。促進全社會對中國建筑行業的了解與尊重,并把中國建筑師和中國建筑推向世界。 2100433B
都很漂亮
中國建筑工程行業主要有9大獎項,如下:1、魯班獎魯班獎是中國建筑業的“奧斯卡”,每個優秀工程都向往的獎項,全稱為“建筑工程魯班獎”。1987年由中國建筑業聯合會設立,1993年移交中國建筑業協會。主要...
詹天佑獎 是中國土木工程設立的最大獎項. 梁思成獎 表彰獎勵在建筑設計創作中擁有重大成績和貢獻的杰出建筑師華夏建設科學技術獎 .魯班獎 “魯班獎”全稱為“建筑工程魯班獎”。1987年由中國建筑業聯...
格式:pdf
大小:4.1MB
頁數: 5頁
評分: 4.4
該建筑位于北京建筑工程學院大興新校區內.是學生宿舍區內的一個小型公共建筑。它面臨的最主要的問題是功能轉變。該建筑在校園建設的初期.將作為宿舍區的配套商業設施.校園基本形成后將轉換成一個多功能建筑。就此.校方提出了多種設想:多功能廳、展廳、活動中心、室內體育館……。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將功能的自由轉換作為設計構思的出發點.并制定了下列設計要點:
格式:pdf
大小:4.1MB
頁數: 1頁
評分: 4.7
中國建筑工程裝飾獎獎項評審 以下是整理的關于中國建筑工程裝飾獎獎項評審的具體資料。 獎項評審 評審為評選工作的重要環節。 為了保證申報工程的質量水平, 評 審包括初評、推薦、復查和終審四個階段。評審工作按施工和設計兩 個部分進行單獨評審。 初評及推薦工作由各省自治區、 直轄市建筑裝 飾協會或委托單位負責, 初評及推薦單位應對所推薦工程的所有材料 的真實性負責。 為確保各地推薦的建筑裝飾工程項目的水平, 中國建筑裝飾協會 組織專家對推薦的申報材料進行復查。 工程所在地的建筑裝飾協會和 有關單位應配合復查工作。 裝飾獎的終審工作由中國建筑裝飾協會組 織評審委員會進行, 評審委員會由業內知名專家組成。 評審委員會根 據申報資料及工程復查情況,通過審查、討論、評議,確定獲獎的工 程項目和獲獎單位。 獎項獎勵 中國建筑裝飾協會召開頒獎大會, 向榮獲裝飾獎的承建單位、 設 計單位、參建單位授予全國建筑
作品目錄
前言
序
一 優勝獎
1 南京大學研究生公寓,南京
2 北京天主教神哲學院,北京
3 亞運新新家園俱樂部,北京
二 佳作獎
1 臺北仁寶電腦企業總部大樓,臺北
2 天津財經學院逸夫圖書館,天津
3 國家會計學院,北京
入圍作品選例
2100433B
世界最著名建筑獎之一“2010年阿迦汗建筑獎”24日在卡塔爾首都多哈揭曉,包括中國福建省平和縣崎嶺鄉下石村的“橋上書屋”等在內的五座建筑獲此殊榮。
“橋上書屋”是中國清華大學建筑學院教授李曉東帶領他的學生,在下石村兩座乾隆年間的土樓之間架起的 一個橋上的希望小學。此前,“橋上書屋”曾獲得世界新銳建筑獎。
李曉東:清華大學學士,荷蘭代爾夫特大學及埃因霍溫大學城市設計專業碩士、建筑學博士。曾任教新加坡國立大學建筑系,現任教清華大學建筑學院,教授,建筑研究所所長,李曉東工作室主持建筑師。其設計的中國福建下石橋上書屋項目獲得2010阿迦汗建筑獎。 2100433B
2012年2月28日,對于中國建筑界來說絕對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中國美院建筑藝術學院院長、49歲的建筑師王澍教授,一舉榮獲被譽為“建筑界諾貝爾獎”的2012年普利茲克建筑獎。他成為中國公民獲得這項殊榮的第一人,也是該獎項最年輕的獲獎者之一。
2012年5月25日,2012年普利茲克建筑獎頒獎典禮在中國北京最莊嚴的建筑之一——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中國建筑師王澍從普利茲克建筑獎暨凱悅基金會主席湯姆士·普利茲克先生手中接受了獎牌。這是這一有建筑界“諾貝爾獎”之稱、全世界公認的代表建筑行業最高榮譽的獎項自1979年創立以來首次在中國舉辦頒獎典禮,王澍是首位獲得普利茲克建筑獎的中國建筑師。這是自1990年意大利建筑師阿爾多·羅西的頒獎典禮在意大利威尼斯格拉西皇宮舉行和2007年英國建筑師理查德·羅杰斯的頒獎禮在英國倫敦白廳國宴廳舉行后的第三次在獲獎者的國家舉辦頒獎禮的巧合(注:每年在世界各地不同的著名建筑內舉辦頒獎典禮是普利茲克建筑獎的傳統。此舉不僅突顯了建筑環境的重要性,而且也是向其它時代和歷屆普利茲克獎得主的建筑作品致敬。由于每年的典禮選址在揭曉得獎者之前已經確定,因此兩者之間并無關聯) 。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