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價值
烏墨木材淺褐色、重硬適中、紋理交錯、結構細致、有光澤、耐腐且不受蟲蛀,不易翹裂,易加工,可用作造船、建筑、橋梁、枕木、農具等良材。 2100433B
大樹極少發現有較嚴重的病蟲害。在苗期常有卷葉蟲危害,可用90%敵百蟲1500-2000倍液噴灑。
采種
不種開花結實期隨不同地區而異。在海南一般2-3月開花,6月中旬前后果實開始成熟,7月大熟,果實由青轉紅變紫黑色為充分成熟,果實肉質多汁,易腐爛,采后要盡快洗去果肉放在室內陰干。鮮果每千克約640粒,凈種每千克13800粒。新鮮種子播種后約15天開始發芽,發芽率達90%。
育苗
播種采用條播育苗,條距10cm,條溝深3cm。1m長的條溝下種30-35粒,播后覆土1cm,床面蓋草,或用遮光網搭蔭棚遮光,約1個月發芽結束。早晚澆水各1次,當小苗長出2-3對真葉時進行間苗分床或移入營養杯培育,1年生苗高60-80cm,可在雨季陰雨天出圍造林。
種植
烏墨適應性強,發芽率高。最好進行直播造林,于4-5月間在環境較好的立地,先行除雜練山,按2m×2m或2.5m×2.5m的株行距開穴,穴規格50cm×50cm×40cm,隨即回表土半穴,穴面回細土,雨季即可播種造林,每穴下種5-6粒,覆土以不見種子為度,蓋草保濕。播種后20天開始發芽,2個月后結合第1次撫育管理,每穴去弱留強,留下1株強壯苗。也可選用1年生大苗低切干造林,營養杯苗則全苗造林,成活率幾乎100%。
撫育
造林后當年10-11月要穴狀除草1次,往后每年撫育2次,清除幼林植穴周圍的雜草灌木、松土、培土,對生長不良的幼林要追肥,促進幼林生長。連續4年便能郁閉成林。
播種繁殖
因為烏墨種子不易貯藏,保存1個月即全部失去發芽率,故應在6-7月果實成熟后隨采隨播,一般采用條播,一年生苗要進行截根分床,促側根發達,以提高造林成活率。街道綠化則要用大苗栽植。
烏墨產于中國臺灣、福建、廣東、廣西、云南等省區,中南半島、馬來西亞、印度、印度尼西亞、澳大利亞等地也有分布。
烏墨常見于平地次生林及荒地上,喜溫暖至高溫濕潤氣候,耐旱瘠和高溫。天然分布區的氣候為年平均氣溫18-26℃,極端最高氣溫38℃,極端最低氣溫-2℃,年降水量900-2500mm。對土壤要求不苛,在紅壤至較早瘠的沙土或沖積土中均能良好生長。
常綠喬木,高10-20m。干直,枝下高3-5m,樹皮粗糙,厚達2cm;樹冠卵圓形。
葉對生,革質,橢圓形至長橢圓形,長6-14cm。寬3-7cm,先端鈍或短尖頭,基部渾圓或闊楔形,深綠色且有光澤,具透明小腺點,揉之有香氣,側脈近平行斜出于葉緣連成邊脈;葉柄長約2cm。
復聚傘花序組成圓錐花序狀,腋生、側生或偶有頂生;花白色,芳香。
核果狀漿果,橢圓或卵圓形,直徑1-1.5cm,熟時由紫紅色變紫黑色,具光澤,果皮多汁如墨。種子1粒,紫棕色,狀似落花生種子。花期3-5月;果熟期7-8月。
格式:pdf
大小:38KB
頁數: 1頁
評分: 4.8
改革方案的設計需要價值工程●中南工學院顏長躍今天我們的社會正處在變革的時代。各種改革方案一個接一個,令人應接不暇。各個領域改革的設計者們忙于設計各種改革方案。如何更好地分析這些方案的功能作用和設計成本、實施成本,以及壽命周期內預期的社會收益等狀況,以...
格式:pdf
大小:38KB
頁數: 5頁
評分: 4.3
石墨接地線 的主要成分 主要性能特點 本接地體電纜狀, 采用高炭石墨線制造, 與桿塔連接的連接端頭采用不銹合金, 該品屬非 金屬導電體,耐腐蝕、不生銹、接地電阻穩定、大電流沖擊不反擊、不損壞、電阻不變、耐 高低溫、使用壽命長 30年,免維護、安全可靠。使用不受環境,氣候條件限制,安裝便捷, 無需電氣焊,省工省時,節省材料,經費,節能,環保,防盜,尤其適合酸性土壤、堿性土 壤、沼澤、濕熱地帶和海灘使用。 二、石墨接地線 主要技術指標 1、固態電阻率: 0.06Ω .m 2、沖擊電流耐受 :(200KA)Δ R%≤0 3.工頻電流耐受:Δ R%≤0 4、高溫性能: 300℃ 5、低溫性能: -60℃ 6、抗壓強度:≥ 1200Mpa 7、抗拉強度:≥ 1200Mpa 8、石墨線層表面摩斯硬度: 1-2 9、埋地表面年平均腐蝕率: 0 三、石墨接地線 規格 纜的橫截面積 20×20
長萼烏墨(變種)花無花梗;萼管長梨形,長7-8毫米;其余特征和原變種一致。原變種的花有短梗,萼管倒圓錐形,長3-4毫米,與本變種容易區分。產廣東、廣西。 2100433B
烏墨(原變種)喬木,高15米;嫩枝圓形,干后灰白色。
葉片革質,闊橢圓形至狹橢圓形,長6-12厘米,寬3.5-7厘米,先端圓或鈍,有一個短的尖頭,基部闊楔形,稀為圓形,上面干后褐綠色或為黑褐色,略發亮,下面稍淺色,兩面多細小腺點,側脈多而密,脈間相隔1-2毫米,緩斜向邊緣,離邊緣1毫米處結合成邊脈;葉柄長1-2厘米。圓錐花序腋生或生于花枝上,偶有頂生,長可達11厘米;有短花梗,花白色,3-5朵簇生;萼管倒圓錐形,長4毫米,萼齒很不明顯;花瓣4,卵形略圓,長2.5毫米;雄蕊長3-4毫米;花柱與雄蕊等長。果實卵圓形或壺形,長1-2厘米,上部有長1-1.5毫米的宿存萼筒;種子1顆。花期2-3月。
產自臺灣、福建、廣東、廣西、云南等省區。主要分布于中南半島、馬來西亞、印度、印度尼西亞、澳大利亞等地。 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