箱型基礎具有以下特點:
(1)有很大的剛度和整體性,因而能有效的調整基礎的不均勻沉降,常用于上部荷載較大、地基軟弱且分布不均的情況,當地基特別軟弱且復雜時,可采用箱基下設樁基的方案。
(2)有較好的抗震效果,因為箱型基礎將上部結構較好的嵌固于基礎,基礎埋置得又較深,因而可降低建筑物的重心,從而增加建筑物的整體性。在地震區,對抗震、人防和地下室有要求的高層建筑,宜采用箱型基礎。
(3)有較好的補償性,箱型基礎的埋置深度一般較大,基礎底面處的土自重應力和水壓力在很大程度上補償了由于建筑物自重和荷載產生的基底壓力。如果箱型基礎有足夠埋深,使得基底土自重應力等于基底接觸壓力,從理論上講,基底附加壓力等于零,在地基中不會產生附加應力,因而也不會產生地基沉降,也不存在地基承載力問題,按照這種概念進行地基基礎設計的稱為補償性設計。但施工過程中,由于基坑開挖解除了土自重,使坑底發生回彈,當建造上部結構和基礎時,土體會因再度受壓而發生沉降,在這一過程中,地基中的應力發生一系列變化,因此,實際上不存在那種全部引起沉降和強度問題的理想情況,但如果能精心設計、合理施工,就能有效發揮箱基的補償作用。
箱形基礎的平面尺寸,應根據工程地質條件、上部結構布置、地下結構底層平面及荷載分布等因素,按現行國家標準《高層建筑筏形與箱形基礎技術規范》(JGJ 6—2011)的有關規定確定。當需要擴大底板面積時,宜優先擴大基礎的寬度。當采用整體擴大箱形基礎方案時,擴大部分的墻體應與箱形基礎的內墻或外墻連通成整體,且擴大部分墻體的挑出長度不宜大于地下結構埋入土中的深度。
(1)箱形基礎的內、外墻應沿上部結構柱網和剪力墻縱橫均勻布置,當上部結構為框架或框剪結構時,墻體水平截面總面積不宜小于箱基水平投影面積的1/12;當基礎平面長寬比大于4時,縱墻水平截面面積不宜小于箱形基礎水平投影面積的1/18。在計算墻體水平截面面積時,可不扣除洞口部分。
(2)箱形基礎的高度應滿足結構承載力和剛度的要求,不宜小于箱形基礎長度(不包括底板懸挑部分)的1/20,且不宜小于3m。
(3)箱形基礎的底板厚度應根據實際受力情況、整體剛度及防水要求確定,底板厚度不應小于400mm,且板厚與最大雙向板格的短邊凈跨之比不應小于1/14。底板除應滿足正截面受彎承載力的要求外,尚應滿足受沖切承載力的要求。
(4)箱形基礎的墻身厚度應根據實際受力情況、整體剛度及防水要求確定。外墻厚度不應小于250mm;內墻厚度不宜小于200mm。墻體內應設置雙面鋼筋。豎向和水平鋼筋的直徑均不應小于10mm,間距不應大于200mm。除上部為剪力墻外,內、外墻的墻頂處宜配置兩根直徑不小于20mm的通長構造鋼筋。
(5)箱基上的門洞宜設在柱間居中部位,洞邊至上層柱中心的水平距離不宜小于1.2m,洞口上過梁的高度不宜小于層高的1/5,洞口面積不宜大于柱距與箱形基礎全高乘積的1/6。墻體洞口周圍應設置加強鋼筋,洞口四周附加鋼筋面積不應小于洞口內被切斷鋼筋面積的一半,且不應少于兩根直徑為14mm的鋼筋,此鋼筋應從洞口邊緣處延長40倍鋼筋直徑。
(6)箱基頂板厚度不應小于200mm。
(7)底層柱與箱形基礎交接處,柱邊和墻邊或柱角和八字角之間的凈距不宜小于50mm,并應驗算底層柱下墻體的局部受壓承載力;當不能滿足時,應增加墻體的承壓面積或采取其他有效措施。
(1)鋼筋綁扎工藝流程:核對鋼筋半成品→畫鋼筋位置線→綁扎基礎鋼筋(墻體、頂板鋼筋)→預埋管線及鐵件→墊塊及馬凳鐵→隱檢。
(2)模板安裝工藝流程:確定模板安裝方案→搭設內外支撐→安裝頂板→預檢。
(3)混凝土工藝流程:攪拌混凝土→混凝土運輸→澆筑混凝土→混凝土養護。
“箱型鋼”不能作為一種型鋼的種類吧?它只不過是由型鋼通過焊接二次加工而已的結構構件而已。可以是工字鋼,也可以由其它型鋼制作而成。
應該是500*500*14*14吧,如果是它表示的是邊長為500mm的箱型鋼柱是由四塊14mm厚寬500mm的鋼板焊接而成。 其理論重量為:0.5*4*7.85*14=219.8Kg/m 中間的加勁板...
不能 只能表示鋼梁上表面平齊6.3,并在柱軸線上 。一般不會伸入柱里面的
①施工時,底板、內外墻和頂板的支模、綁鋼筋、澆筑混凝土可采取分塊進行,其施工縫的留設位置和處理應符合《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 50204-2011)的有關要求,外墻接縫應設止水帶。
②基礎的底板、內外墻和頂板宜連續澆筑完畢。為防止出現溫度裂縫,一般應設置貫通止水帶,寬度不宜小于800 mm,后澆帶的鋼筋應貫通,頂板澆筑后,相隔2~4周,在混凝土設計強度等級的基礎上提高一級將后澆帶澆筑振搗密實,并加強養護。
③基礎施工完畢后,應立即進行回填土。停止降水時,應驗算基礎的抗浮穩定性,抗浮穩定系數不宜小于1.2,如果不能滿足時,應采取有效措施,比如繼續抽水直至上部結構荷載加上后能滿足抗浮穩定系數要求為止,或在基礎內灌水或加重物等,以防止基礎上浮或傾斜。
格式:pdf
大小:137KB
頁數: 16頁
評分: 4.6
01 箱型鋼 -工字鋼內部焊接節點研究 N. E. Shanmugam 1, Fellow, ASCE, and L. C. Ting 2 1Assoc. Prof. in Civ. Engrg., Nat. Univ. of Singapore. Kent Ridge Crescent. Singapore 0511. 2Tech. Mgr.. L & M Prestressing Specialists. Sendirian Berhad. No.2 Jalan SS21/62. Damansara Utama. 47400 Petaling Jaya. Malaysia. 摘要:本文為外部加強型工字鋼梁 -箱型鋼柱焊接節點極限負載特性的實驗研究。 代表鋼結構建筑框架內部柱體的樣本的節點在梁和柱的翼緣的連接處用 T型結構 對焊加強,分別對其施加靜載荷和動態載荷進行測試直至失效。本
臭椿苦木科臭椿屬落葉喬木,原名樗(chū),又名椿樹和木礱樹。原產于中國東北部、中部和臺灣,因葉基部腺點發散臭味而得名。小編記得以前的老家院子里有一棵樹,不過不是臭椿,而是與它很相似的香椿樹。
那時候一到春天香椿發芽,就會摘一點蒸著或拌面吃,但很可惜的是后來把那棵香椿樹給砍了。雖然香椿與臭椿形態相似,容易弄混,但他們屬于兩個不同的科,那小編說一下自己知道的區別方法,如果你有不同的方法,也可以說一說哦!
首先最不同的就是味道了,聽名字就知道,一個臭一個香(當然對于不喜歡香椿樹人來說,它的味道也不好聞);再有就是樹干了,臭椿樹干與平常樹一樣,表面比較光滑,不裂,但是香椿樹干則是條塊狀剝落;還有一個是葉子不同,臭椿是奇數羽狀復葉,而香椿則是偶數(稀為奇數)羽狀復葉。
臭椿應用價值
臭椿材質堅韌、紋理直,具光澤,易加工,是建筑和家具制作的優良用材。臭椿因其木纖維長,也是造紙的優質原料。椿葉可以飼養樗蠶,絲可織椿綢。在園林應用中,用臭椿做嫁接紅葉椿的砧木。
樹姿端莊,適應性強,抗風力強,耐煙塵,木材紋理細,質堅,能耐水,供橋梁、家具用材;莖皮纖維制人造棉和繩索。莖皮含樹膠;葉可飼椿蠶,浸出液可作土農藥。木材堅韌,纖維長,是優良的造紙原料。種子含脂肪油30—35%,為半干性油,殘渣可作肥料; 根含苦楝素、脂肪油及鞣質。
臭椿樹干通直高大,春季嫩葉紫紅色,秋季紅果滿樹,是良好的觀賞樹和行道樹。可孤植、叢植或與其它樹種混栽,適宜于工廠、礦區等綠化。枝葉繁茂,春季嫩葉紫紅色,秋季滿樹紅色翅果,頗為美觀, 在印度、英國、法國、德國、意大利、美國等常常作為行道樹,頗受贊賞而成為天堂樹。
臭椿的其他應用臭椿樹皮、根皮、果實均可入藥,具有清熱燥濕、收澀止帶、止瀉、止血之功效。中藥文獻記載,臭椿有“小毒”,只供煎湯外洗使用。臭椿葉不能食用。
臭椿是中國北部地區黃土丘陵、石質山區主要造林先鋒樹種臭椿生長迅速,適應性強、容易繁殖,病蟲害少,材質優良,用途廣泛,同時耐干旱、瘠薄,是我國北部地區黃土丘陵、石質山區主要造林先鋒樹種。
臭椿是水土保持和鹽堿地的土壤改良樹種臭椿適應性強,萌蘗力強,根系發達,屬深根性樹種,是水土保持的良好樹種。同時耐鹽堿,也是鹽堿地綠化的好樹種。
臭椿是工礦區綠化的良好樹種臭椿具有較強的抗煙能力,對二氧化硫、氯氣、氟化氫、二氧化氮的抗性極強,而二氧化硫、氯氣、氟化氫、二氧化氮是工礦區的主要排放物。
(1)砌體結構鋼筋混凝土構造椿:
結構沒計規范要求應在房屋的砌體內適宜部位設置鋼筋混凝土椿并與圈梁連接,共同加強建筑物的穩定性,這種鋼筋混凝土椿稱為構造椿。
(2)鋼筋混凝土框架椿:
框架椿就是在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中承受梁和板傳來的荷載,并將荷載傳給基礎,是主要的豎向受力構件。
(3)鋼筋混凝土椿配筋類型:
1.縱向受力鋼筋。是指沿著柱子高度方向,在柱子四角及側面設置的通長鋼筋。
2.箍筋。是指在柱子橫向沒置的封閉的鋼筋。它的作用是與縱向鋼筋形成柱子鋼筋骨架,同時還防止受力鋼筋被壓彎曲,從而提高柱子的承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