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葉中國蕨的葉茂色綠,葉形小巧,具有觀賞價值。可作假山石上的裝飾材料,亦可盆栽。
配子體發育:小葉中國蕨的孢子在播種5天左右開始萌發,3裂縫開裂,長出假根,且第一個原葉細胞和假根垂直,孢子萌發類型為書帶蕨型;孢子萌發出假根3天后,基部細胞分裂成2-4個細胞,此時形成具有1條或數條假根和2-4個細胞的絲狀體,隨后絲狀體端部細胞經過數次橫裂形成具有8-12個細胞的絲狀體;絲狀體頂端細胞隨后進行分散分裂,形成一片細胞,而基部仍為細長的絲狀體,整體呈現匙狀,此時視為進入片狀體階段。在大多數情況下,在片狀體前端的中部形成分生組織,出現缺口,最終發育形成典型的心形配子體;少數片狀體在其中一側邊緣形成分生組織,分生組織又快速分化成一個多細胞的分生組織,在片狀體前端形成一個缺口,這個缺口處的細胞以更快的分裂速度在生長,起初,由于分生組織的快速有絲分裂,匙形的片狀體逐漸發育成兩翼不對稱的幼原葉體,播種35天左右,不對稱的幼原葉體發育為典型的心臟形配子體,原葉體發育類型大多數為鐵線蕨型,少數為水蕨型。成熟配子體為深綠色,邊緣平滑,無波狀出現,且背腹面和邊緣均無毛狀體,無淀粉現象。播種40天后,在心形原葉體的假根密集區發育形成精子器,精子器圓球形,凸出原葉體表面,在成熟時精子器的蓋細胞邊緣像鉸鏈一樣裂開釋放精子,一些原葉體的精子器出現時期較早,在配子體還沒有完全發育成典型心臟形狀時精子器就已經出現,并且發育成熟釋放精子;在心形原葉體腹面中肋頂端區域發育形成頸卵器,頸卵器直立凸出原葉體表面,較大,形似圓底燒瓶,頸卵器成熟時為深棕色。小葉中國蕨的配子體為兩性配子體,此外,該種成熟孢子囊內有64個可育孢子,是正常的有性生殖類型。受精完成后,幼嫩胚胎逐漸發育形成第一片孢子體葉,孢子體葉片及葉柄邊緣出現淀粉現象,配子體葉逐漸變得透明且枯黃,隨后孢子體葉逐漸增多,最終發育成幼嫩植株。
分布于中國北京(龍門澗)、河北(淶源)、甘肅(文縣)、湖南南部、四川(康定、九龍、郎打、冕寧、雅江、寶興、木里)、貴州(赫章)、云南(昆明、鶴慶、麗江、雞足山)、西藏(折那)。生長在海拔500-3200米的林下及灌叢石灰巖縫。
旱生小形植物。 植株高7-16厘米。根狀莖短而直立,被栗黑色而有棕色狹邊的披針形鱗片。葉簇生;柄長4-12厘米,粗約1毫米,栗黑色或栗紅色,有光澤,基部疏被狹卵狀披針形鱗片向上先滑;葉片五角形,長3.5-6厘米,寬幾相等,三裂,中央羽片最大,近菱形,長寬各3-5厘米,漸尖頭,基部擴大成小耳狀并楔形下延,而與側生羽片相連(少有分離),二回羽狀深裂;小羽片4-5對,斜展,有狹的間隔分開,基部一對最大,長可達3厘米,寬4毫米,線狀披針形,先端鈍或急尖,深羽裂達羽軸的狹翅;裂片6-9對,長圓形或三角形,鈍頭或鈍尖頭,全緣;向上的小羽片漸短,基部下側擴大成小耳狀,并呈楔形下延而彼此相連;側生羽片三角形,斜向上,長2-4厘米,基部寬2-3厘米,短漸尖頭,不對稱的二回羽狀深裂,羽軸上側的小羽片較下側的為短,披針形或長圓形,鈍尖頭,邊緣有幾個小圓齒;羽軸下側的小羽片較長,基部一片尤長,斜指下方,長約1-2厘米,寬3-6毫米,披針形或長圓形,短尖頭或急尖頭,羽狀深裂達小羽軸狹翅,向上的小羽片逐漸縮短,斜展,淺裂至全緣。葉脈在末回小羽片上羽狀分叉,栗棕色,極斜向上,上面不見;下面明顯凸出,彼此密接成瓦楞形。葉干后革質,上面暗綠色,平滑無毛;下面被腺體,分泌白色臘質粉末;葉軸及各回羽軸和葉柄同色。孢子囊群生小脈頂端,囊群蓋膜質,淡棕色至褐棕色,連續,通常較闊,幼時幾達主脈,邊緣具不整齊的淺波狀圓齒。
小葉中國蕨的孢子呈褐色,近球狀,具有3裂縫。
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高等植物卷》(2013年9月2日)——無危(LC)。 2100433B
格式:pdf
大?。?span id="0d66iwk" class="single-tag-height">10KB
頁數: 3頁
評分: 4.7
小葉榕榕木虱, 是小葉榕的主要害蟲, 其主要危害小葉榕新梢和葉片, 該蟲全年幾乎都可發 生,但以 4-9 月為最盛,小葉榕在發新梢時危害特別嚴重。 4 至 5 月初為小葉榕榕木虱第 1 代成蟲出現的高峰時期, 此時期氣溫回升,降雨增多,榕木虱繁殖生長快, 是一年中防治的 關鍵階段。 近年來由于榕木虱在小葉榕上發生危害, 不但影響了小葉榕的健康生長及景觀觀賞價值, 甚 至因防治不及時而導致小葉榕死亡 ,已成為小葉榕主要蟲害。 危害癥狀: 榕木虱若蟲分泌白色的蠟絲, 若蟲一般潛居在白色蠟絮中, 在嫩枝的頂端形成一 個個白色的小團, 將蟲體嚴嚴實實包裹起來, 若蟲在白色的蠟絮內吸食樹木的汁液; 成蟲多 產卵于新抽出的嫩芽上, 其產卵期與小葉榕的嫩梢抽梢期相吻合; 樹勢越弱危害越重。 嚴重 時榕樹枝條干枯,葉片脫落,葉片皺縮甚至脫落,使樹木生長受阻,影響觀賞價值。其排泄 物還誘發煤煙病。 若蟲 :
格式:pdf
大小:10KB
頁數: 2頁
評分: 4.4
第 1 頁 小葉榕的藥用價值 _小葉榕的副作用 文章目錄 *一、小葉榕的藥用價值 *二、小葉榕的副作用 *三、小 葉榕的醫學記載及附方 小葉榕的藥用價值 隨著人們對中藥的研究的深入 ,人們逐漸 的了解了各種中藥中的詳細的成分 ,也知道這些成分對于大家的 健康的影響。下面就為各位朋友推薦一種中藥小葉榕 ,詳細的描 述一下小葉榕的功效。 小葉榕喬木 ,高 15-25m。小枝具棱 ,深褐色。單葉互生 ;葉柄 長 1-2.5cm; 托葉小 ;葉片薄革質 ,橢圓形或倒卵狀長圓形 , 長 3.5-7.5(-10)cm, 寬 1.8-4.5(-5.5)cm, 先端具鈍的短尖頭 ,基部 楔形或近圓形 ,與葉柄交接處有關節 , 全緣 ;側脈纖細而較密 , 稍 平行 ,網脈兩面均明顯 , 葉表面有時有光澤。隱頭花序 , 花序托球 形 ,直徑 5-8mm,頂部有臍狀突起 ,成對腋生 , 或簇生于葉痕處 ; 有
中國蕨根莖粗壯,葉片奇特優美,背部黑白分明,叢生小葉青翠欲滴,宜盆栽蒔養,點綴于窗臺、幾案之上,頗具觀賞價值。
中國蕨主要用孢子進行播種繁殖。這種觀葉植物的孢子,多產于葉背小脈的頂端,孢子囊大,采收時,應視其孢子囊的色澤,一般成熟的孢子,囊袋為黃色,這時可將結有孢子囊的葉片剪下,用干凈的紙袋或塑料袋套住,置于通風干燥的地方。大約3-4天后,便可將孢子彈入袋中,用于播種繁殖。中國蕨播種,可用淺大盆。基質用森林腐葉土4份、泥炭土3份、砂質園田土3份、少量的消石灰配制。
基質配好后,要充分混合,嚴格進行高溫消毒,上盆時,基質可以低于盆緣2-3厘米,然后將苗床置于淺水大盆中,使水分從花盆底孔向內滲入?;|浸透水分后,再把孢子撒播在苗床內。操作時,孢子不能過密,以免出苗后擠成一團,播后覆蓋玻璃,置于蔭蔽處。盆土初期要保持濕潤,一般播種后15-20天孢子開始萌發,待其長出原葉體后,逐步減少水分,増加光照度。2-3月孢子體便長出真葉,3-4片時便可進行分栽。
中國蕨的栽培,要選大小適宜的精致花盆,基質可用腐葉土3份、塘泥土2份、砂質菜園土2份、泥炭土2份、河砂1份配制、通常要求中性或微酸性,在嚴格的高溫消毒后,先做好排水層,再盛土栽培。操作時,要讓植株根莖成自然伸張狀態,深度以掌卷的幼葉剛剛在土面位置為宜。栽好后,澆一次透水,置于蔽處,緩苗一周,便可進行正常管理。
中國蕨原生長在一些裸露的巖石上或干旱的泥土上,因此能耐早在水分管理上,做到盆土干潤,見濕見干就可以了。一般春季可2-3天澆水一次;夏季每天早晚各澆水一次,并多次進行霧狀噴水,増加空氣濕度。只要不灼傷葉片,也要適當控制水分;秋季可每星期澆水2次;冬季毎十天半月澆水一次即可。中國蕨能耐貧瘠,但是,為了使葉片濃綠光亮,在整個生長季節,也需適當追施一些稀薄的液體肥料,一般以腐熟的花生麩浸出液為主追施時,加入10倍的水分,每15-20天追施一次,夏季停施。秋季還可用濃度為0.05%的尿素或磷酸二氫鉀進行追施,毎半月一次,使之健壯,為越冬打好基礎。
中國蕨不耐寒冷,它的最適宜生長溫度為18-22℃,越冬溫度為8-10℃,但以12-15℃生長最好。如果低于6℃,生長極為緩慢,葉片會出現黃。中國蕨在整個生長過程中,也需要一定的光照,但是,不能忍受夏季的強陽光照射。盆栽的植株要放在蒴蔽涼爽地方保護好葉片,中國蕨在高溫強陽光照射下,植株體溫増高,蒸發加快,葉片水分喪失,嚴重時,會灼傷葉片,或干尖,邊緣枯萎等。室內蒔養可把花盆放在北向窗臺上,讓東西方向射進的側光進行柔和光照。冬季要有充足的陽光照射,一般可把花盆放在南向的窗內蒔養,滿足其對光照的要求,使之緩慢生長,保持株形的優美,以利觀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