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氧化銦錫靶材 | 外文名 | Indium-Tin Oxide target |
---|---|---|---|
標準號 | GB/T 20510-2017 | 標準類別 | 產品 |
發布日期 | 2017-10-14 | 實施日期 | 2018-05-01 |
全部代替標準 | GB/T 20510-2006 | 中國標準分類號 | H62 |
國際標準分類號 | 77.150.60 | 歸口單位 | 全國有色金屬標準化技術委員會 |
執行單位 | 全國有色金屬標準化技術委員會重金屬分會 | 主管部門 | 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 |
性????質 | 推薦性國家標準 | 狀????態 | 現行 |
國家標準《氧化銦錫靶材》(GB/T 20510-2017 )規定了氧化銦錫靶材的要求、試驗方法、檢驗規則及標志、包裝、運輸與貯存、質量證明書、訂貨單(或合同)內容等。該標準適用于以99.99%金屬銦、錫為原料生產的氧化銦錫靶材,用于制作透明導電膜。
GB/T 351 金屬材料電阻系數測量方法 GB/T 5163 結金屬材料(不包括硬質合金)—可滲性燒結金屬材—料密度、含油率和開孔率測定 |
GB/T 8170 數值修約規則與極限數值的表示和判定 GB/T 13298 金屬顯微組織檢驗方法 GB/T 16535 精細陶瓷線熱膨脹系數試驗方法—頂桿法 |
參考資料:
標準計劃
2014年11月19日,國家標準計劃《氧化銦錫靶材》(20140965-T-610)下達,項目周期48個月,由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提出,由TC243(全國有色金屬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歸口上報,TC243SC2(全國有色金屬標準化技術委員會重金屬分會)執行,主管部門為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
發布實施
2021年3月9日,國家標準《氧化銦錫靶材》(GB/T 20510-2017 )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發布。
2021年8月1日,國家標準《氧化銦錫靶材》(GB/T 20510-2017 )實施。
國家標準《氧化銦錫靶材》(GB/T 20510-2017 )依據中國國家標準《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的結構和編寫》(GB/T 1.1-2009)規則起草。
國家標準《氧化銦錫靶材》(GB/T 20510-2017 )代替《氧化銦錫靶材》(GB/T 20510-2006),與《氧化銦錫靶材》(GB/T 20510-2006)相比,主要變動如下:
刪除了“失氧率”的要求對氧化銦錫靶材的化學成分進行了修改,刪除了對雜質元素鋅、鈣、鎂量的控制,增加了雜質鉻、鉈量的控制;
修改了相對密度的含量范圍;
增加了“表面粗糙度”;
增加了“組織均勻性;
修改了組批的方式;
刪除了標準附錄“失氧率的測定”。
主要起草單位:株洲冶煉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725研究所、北京冶科納米科技有限公司。
主要起草人:譚儀文、黃劍、彭小蘇、郗雨林、孫振德、梅方勝、崔曉芳、張士察。
記住四個字:降氧升還 化合價降低的是氧化劑,生成還原產物;化合價升高的還原劑,生成氧化產物。 CUO+CO=CU+CO2 銅從+2變成0,降低,氧化劑,生成對應的CU單質就是還原產物。
在氧化還原反應中,獲得電子的物質稱作氧化劑與此對應,失去電子的物質稱作還原劑。狹義地說,氧化劑又可以指可以使另一物質得到氧的物質,以此類推,氟化劑是可以使物質得到氟的物質,氯化劑、溴化劑等亦然。(注:...
一個達標,一個不達標次氧化鋅的成分有些是達不到國家標準的
前言 |
Ⅰ |
---|---|
1范圍 |
1 |
2規范性引用文件 |
1 |
3術語和定義 |
1 |
4要求 |
1 |
5試驗方法 |
2 |
6檢驗規則 |
3 |
7包裝、標志、運輸與貯存、質量證明書 |
4 |
8訂貨單(或合同)內容 |
5 |
參考資料:
國家標準《氧化銦錫靶材》(GB/T 20510-2017 )的制定,有利于打破發達國家設置的技術壁壘,促進氧化銦錫靶材國產化;有利于規范中國國內氧化銦錫靶材的生產。
格式:pdf
大小:498KB
頁數: 37頁
評分: 4.5
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表 項目名稱: 年產 200 萬 m 2氧化銦錫( ITO)鍍膜玻 璃項目 建設單位: 杭州邁達科技有限公司 編制單位:浙江省工業環保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編制日期: 2013 年 10 月 2 目 錄 一、建設項目基本情況 ......................................................................................................... 1 二、建設項目擬建地自然環境社會環境簡況 ................................................................... 4 三、環境質量狀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