鍵盤
鼠標
觸摸板
軌跡球
數字化輸入板及輸入筆/指向器
觸控屏幕
游戲控制器
游戲控制桿
麥克風
掃描儀
條碼閱讀機
攝像頭
數碼相機
可攜存儲設備
CDCD-ROM、CD-RW、CD-R
DVDDVD/CD-RW Combo、DVD-ROM、DVD-RW、DVD-R、DVD-RAM、DVD RW、DVD R
軟盤
磁帶機
移動硬盤
閃存
快閃碟
存儲卡SD、CF、MMC、SM
內置存儲器
硬盤
固態硬盤
磁盤陣列控制器
計算機由運算器、控制器、存儲器、輸入設備和輸出設備等五個邏輯部件組成
運算器由算術邏輯單元(ALU)、累加器、狀態寄存器、通用寄存器組等組成。
算術邏輯運算單元(ALU)的基本功能為加、減、乘、除四則運算,與、或、非、異或等邏輯操作,以及移位、求補等操作。
控制器(Control Unit),是整個計算機系統的控制中心,它指揮計算機各部分協調地工作,保證計算機按照預先規定的目標和步驟有條不紊地進行操作及處理。
控制器從存儲器中逐條取出指令,分析每條指令規定的是什么操作以及所需數據的存放位置等,然后根據分析的結果向計算機其它部件發出控制信號,統一指揮整個計算機完成指令所規定的操作。
中央處理器(CentralProcessingUnit,CPU),由運算器和控制器組成,是任何計算機系統中必備的核心部件。CPU由運算器和控制器組成,分別由運算電路和控制電路實現。
存儲器(Memory)是計算機系統中的記憶設備,用來存放程序和數據。
計算機中全部信息,包括輸入的原始數據、計算機程序、中間運行結果和最終運行結果都保存在存儲器中。它根據控制器指定的位置存入和取出信息。有了存儲器,計算機才有記憶功能,才能保證正常工作。
向計算機輸入數據和信息的設備。是計算機與用戶或其他設備通信的橋梁。輸入設備是用戶和計算機系統之間進行信息交換的主要裝置之一。
輸出設備(Output Device)是計算機的終端設備,用于接收計算機數據的輸出顯示、打印、聲音、控制外圍設備操作等。也是把各種計算結果數據或信息以數字、字符、圖像、聲音等形式表示出來。
【導讀】多核和Cell等新型處理結構的出現不僅是處理器架構歷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事件,對傳統以來的計算模式和計算機體系架構也是一種顛覆 智能革新 2005年,一系列具有深遠影響的計算機體系結構被曝光...
CPU 630 散片,盒裝要670左右內存 沒有品牌,不知道具體的價格,大致的價格從340-390不等主板,沒有具體的型號,只有H110芯片組,所以,無法估價,便宜的300左右,貴的450.硬盤 30...
可以安裝的呀...
格式:pdf
大小:71KB
頁數: 1頁
評分: 4.5
職業學校電腦機房都配置了數量較多的計算機,且使用頻繁。科學地建設和維護好機房不僅可以讓現有設備發揮最大功效,為教學提供服務,而且可以延長機房設備的使用壽命,本文結合機房建設和維護實踐,以適應教學需要為出發點,對機房硬件建設與維護之間的密切關系進行論述。
格式:pdf
大小:71KB
頁數: 未知
評分: 4.4
職業學校電腦機房都配置了數量較多的計算機,且使用頻繁。科學地建設和維護好機房不僅可以讓現有設備發揮最大功效,為教學提供服務,而且可以延長機房設備的使用壽命,本文結合機房建設和維護實踐,以適應教學需要為出發點,對機房硬件建設與維護之間的密切關系進行論述。
硬件計算機硬件”的簡稱(香港用語,臺灣作硬體)。與“軟件”相對。電子計算機系統中所有實體部件和設備的統稱。從基本結構上來講,計算機可以分為五大部分:運算器、控制器、存儲器、輸入、輸出設備。
一般我們看到的電腦都是由:主機(主要部分)、輸出設備(顯示器)、輸入設備(鍵盤和鼠標)三大件組成。而主機是電腦的主體,在主機箱中有:主板、CPU、內存、電源、顯卡、聲卡、網卡、硬盤、軟驅、光驅等硬件。其中,主板、CPU、內存、電源、顯卡、硬盤是必須的,只要主機工作,這幾樣缺一不可。
下面我們將一步一步的來揭開它們的神秘面紗。
完整的計算機系統包括硬件和軟件兩大部分。硬件是指計算機系統中的各種物理裝置。它是計算機系統的物質基礎。硬件系統又稱為裸機,裸機只能識別由0,1組成的機器代碼。簡言之,計算機硬件的功能是輸入并存儲程序和數據,以及執行程序把數據加工成可以利用的形式。從外觀上來看,微機由主機箱和外部設備組成。主機箱內主要包括CPU、內存、主板、硬盤驅動器、光盤驅動器、各種擴展卡、連接線、電源等;外部設備包括鼠標、鍵盤等。中央處理器、主存儲器、輔助存儲器、輸入輸出設備、總線等五個部分。
中央處理器:用來對數據進行各算術運算和邏輯運算,是計算機的執行單元。
主存儲器:也稱內存,直接與CPU相連,是計算機中的工作存儲器,計算機當前正在運行的程序與數據必須存放在主存內。存取速度快,但存儲容量小。
輔助存儲器:也稱外存,存儲容量大,幾乎存放計算機中所有的信息,在計算機實際執行程序和加式處理數據時,輔助存儲器中的信息需要先傳送入內存后才能被CPU使用。
輸入輸出設備:簡稱I/O設備,是計算機與外界聯系的橋梁,輸入設備是指能向計算機系統輸入信息的設備,包括鍵盤、鼠標、掃描儀等。輸出設備是指能從計算機系統國輸出信息的設備,包括顯示器、打印機、繪圖儀等。
總線:是連接計算機中CPU、內存、輔存、各種輸入輸出部件的一組物理信號線及其相關的控制電路,是計算機中用于在各部件間運載信息的公共機構。
主板:相當于軀干,所有內置配件都在上面。CPU:負責處理信息,相當于人的大腦
內存條:儲存CPU要處理的臨時信息(現在一般用512M,1024MB)。
硬盤:儲存數據(文件)用的(現在一般用160G,200G);
顯卡:負責將圖像顯示到顯示器上(有些用戶不用獨立顯卡的,比如就用來辦公、上網、聊天用的用集成顯卡就夠用了,對于玩游戲的用戶來說當然是獨立顯卡的比較好,常見GeForce6600GT,GeForce7300GT等);
光驅:放光盤用的,也包括刻錄機(軟件光盤、游戲光盤、VCDDVD等光驅有CD光驅還有DVD還有刻錄機);
網卡:上網或局域網用的,現在大多主板都已集成了;
聲卡:負責把聲音數據傳到音響上播放。
物理加速卡:AGIEA的可以代替CPU處理游戲中的物理現象的加速卡,并不常見。
IEEE1394卡:視頻采集卡,可以將攝像機(用MiniDV磁帶的)上錄的視頻傳到電腦上。
電視卡:可以在電腦上看電視,錄節目。
學習硬件的人員,常常會使用不同的IC,有一點,在某一個領域中,IC常常變化,但硬件接口變化卻很慢,只要了解了硬件接口,對于硬件工程師來說,就可以應對自如了。 以下是硬件接口列表,內容描述不一定是對應接口最詳的,詳細的可以參見百科中的對應詞條。本文重點偏重于硬件設計時,需要對硬件接口了解的信息,這也是百科中對相應詞條描述時,較少提到的部分 。
列表如下,持續更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