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油類燃料 | 外文名 | oil fuel |
---|---|---|---|
分????類 | 石油、煤油、柴油和重油 | 來????源 | 石油加工處理后的產品 |
性????質 | 科學 | 組成部分 | 高壓發生器、低壓發生器等 |
鍋爐常用燃料油有柴油和重油兩大類。柴油一般多用于中、小型工業鍋爐和生活鍋爐,重油多用于電廠鍋爐的燃料。特別是對燃煤電站鍋爐點火及低負荷運行時,要使用液體燃料暖爐或助燃。
柴油按其餾分的組成和用途分為輕柴油和重柴油兩種。
輕柴油按其質量分為優等品、一等品和合格品三個等級,每個等級按其凝點分為10,0,
-10,-20,-35,-50等6種牌號。
10號輕柴油—凝點為10℃,使用中應有預熱設備;
0號輕柴油—凝點為0℃,適用于最低氣溫在4℃以上的地區使用}
-10號輕柴油—凝點為-10℃,適用于最低氣溫在-5℃以上的地區使用;
-20號輕柴油—凝點為-20℃,適用于最低氣溫在-5~-14℃的地區使用;
-35號輕柴油—凝點為-35℃,適用于最低氣溫在-14~-29℃的地區使用;
-50號輕柴油—凝點為-50℃,適用于最低氣溫在-29~-44℃的地區使用。
輕柴油的使用和輸送溫度應高于凝點3~5℃,因為在凝點前幾度柴油中就開始析出石蠟結晶,這將會堵塞油料供應系統,降低供油量,嚴重時會中斷供油。
重油的特性指標有粘度、凝固點、閃點、燃點、含硫量和含灰分量等。
①粘度。粘度是表征液體燃料流動性能的指標。燃油的粘度常用恩氏粘度計測量,用°E表示。粘度愈小,流動性能愈好。重油的粘度隨溫度升高而減少。重油在常溫下粘度過大,為保證重油的輸送和油噴嘴的霧化質量,重油必須加熱,使油噴嘴前的重油粘度小于4°E,才能正常使用。
②凝固點。凝固點是表征燃油喪失流動性能時的溫度。它是將燃油樣品放在傾斜45°的試管中,經過一分鐘后,油面保持不變時的溫度作為該油的凝固點。燃油的凝固點高低與燃油的石蠟含量有關。含石蠟高的油,其凝固點高。
③閃點及燃點。在常壓下,隨著油溫升高,油表面上蒸發出的油氣增多,當油氣和空氣的混合物與明火接觸而發生短促閃光時的油溫稱為燃油的閃點。閃點可在開口或閉口的儀器中測定,閉口閃點通常較開口閃點高20~40℃。燃點是油面上的油氣和空氣的混合物遇到明火能著火燃燒并持續5 s以上的最低油溫。閃點和燃點是燃油防火的重要指標。因此,儲運時的油溫,必須使敞口容器中的溫度低于開口閃點10℃以上,在壓力容器中則無此限制。
④含硫量
燃油的含硫量高,會對鍋爐低溫受熱面產生腐蝕。按油中含硫量的多少,燃油可分為低硫油(Sar<0.5%)、中硫油(Sar—0.5%~2%)和高硫油(Sar>2%)三種。一般來說,當燃油的含硫量高于0.3%時,就應注意低溫腐蝕問題。
⑤灰分
重油的灰分雖少,但灰中常含有釩、鈉、鉀、鈣等元素的化合物,所生成的燃燒產物的熔點很低,約600℃,對壁溫高于610℃的受熱面會產生高溫腐蝕。
重油按其在50℃時的恩氏粘度分為20,60,100和200等4個牌號,如60號重油在50℃時其恩氏粘度為60,200號重油在50℃時其恩氏粘度為200等。這些牌號的數值相應于該種油品在80℃時的運動粘度值,即20號重油在80℃時的運動粘度和50℃時的恩氏粘度均為20。
由于各種牌號重油的粘度存在差異,使用時應適用于不同的噴嘴,以保證良好的霧化燃燒。20號重油適用于較小噴嘴(30 kg/h以下)的燃油鍋爐;60號重油適用于中等噴嘴的工業爐或船用鍋爐;100號重油適用于大型噴嘴的各種鍋爐;200號重油適用于與煉油廠有直接輸送管道的具有大型噴嘴的鍋爐。60,100和200等3個牌號重油在使用中應先進行預熱,牌號越大的重油,預熱要求越高。
柴油是壓燃式內燃機的燃料,也能作為鍋爐的燃料。按柴油的用途劃分,通常可分為輕柴油和重柴油兩類。
輕柴油是原油在一定溫度條件下的常壓直餾餾分與深加工的柴油組分按一定比例調制而成,顏色呈淡黃,主要由C15-C24的烴類組成,餾程寬度為260-360℃。輕柴油適用于轉速高于960r/min的高速柴油發動機,一般作為火力發電廠鍋爐的點火材料,當前已成為小型燃油鍋爐的主要用油。輕柴油的燃料性能好,具有足夠的粘度,能夠保證良好的霧化和平穩燃燒。雜質含量極少,燃燒時不易在燃燒室內形成明顯的結焦、積炭和沾污物。由于含硫、酸、堿等化合物很少,使用過程中不會對設備產生腐蝕性,對環境污染性小。
重柴油是原油的常、減壓重質直餾餾分,或與深加工中重質柴油組分,或與輕質柴油組分調制而成,主要由C18-C40的烴類組成,餾程寬度為250-450℃。主要用于轉速低于960r/min的中低速柴油發動機,也可作為鍋爐的燃料。重柴油與輕柴油相比,其粘度大得多,凝點也高,故一般使用時應先進行預熱;相對雜質含量較高,油品易氧化,使用前需進行過濾和沉淀,以免堵塞油噴嘴和濾清器。
重油是石油各種加工工藝中重質餾分和殘渣的總稱,是燃料油中密度最大的油品,主要作為各種鍋爐、冶金加熱爐和工業窯爐的燃料。石油經過常壓、減壓蒸餾得到重質直餾重油;經過各種裂化加工后得到裂化重油;蒸餾和裂化工藝中的殘留物即為渣油。商品重油一般通過各種重油與輕質油按不同比例調和制成,如常壓重油和渣油的粘度較小,有時可不加輕質油直接作為各種窯爐燃油;減壓渣油因含瀝青質較多,粘度大,須調合一些輕質油料(如柴油)后才能燃用;而裂化加工后的渣油粘度更大,并存在大量游離碳和不飽和烴類,著火溫度高,不易燃燒,無法直接燃用,須調制更多的輕質油。重油或渣油由于其熱值較高,著火和燃燒及時穩定,生產量大,對環境污染較小,是目前燃油鍋爐的首選燃料。
重油、渣油是原油提取輕質餾分后的殘余油,元素分析成分中碳、氫、氮、硫等含量均比原油高。其中碳的質量分數約85%,氫的質量分數約12%。這兩種可燃元素合計含量超過95%,因此熱值較高,約為39300~44000 kJ/kg,具有很好的燃燒性能。一般來說,含氫量越高,越容易著火燃燒;含碳量越高,重油的粘度也就越大。
這是個數學集合問題:燃料油肯定是柴油、柴油不一定是燃料油;凝點在10°C以下的柴油叫輕柴油、也叫普通柴油或者車用柴油凝點在10°C或以上的柴油叫重柴油、也叫燃料油,因為有很濃的瀝青味,俗稱臭油
柴油是輕質石油產品,復雜 烴類( 碳原子數約10~22)混合物。為 柴油機燃料。主要由原油蒸餾、催化裂化、熱裂化、加氫裂化、 石油焦化等過程生產的柴油餾分調配而成;也可由頁巖油加工和煤液化制取。分為輕...
除了氫,任何自然燃料或多或少都有污染,即便是乙醇,也會有一定的污染物。目前,市面上有很多“環保”概念產品,什么環保鍋爐、甚至是環保,其實,這都是商家的炒作,有的只是相對排放污染物少一點兒而已。
發電用燃料大致可以分為三類,即固體燃料、液體燃料和氣體燃料。火力發電廠的蒸汽鍋爐一般采用固體燃料,只在鍋爐起動點火或低負荷時為了維持穩定燃燒才燃用極少量的液體燃料。缺煤、缺水地區,個別有條件的地方,或需采用內燃機等發電時,則亦有燃用液體或氣體燃料的 。
固體燃料主要是煤炭。煤炭根據炭化程度的不同,大致可以分為無煙煤、煙煤、褐煤和油頁巖等幾種。當前發電燃用最多的是煙煤。固體燃料中,除含有水分(W)和灰分(A)等不可燃物質外,主要是由碳(C)、氫(H)、氧(O)、氮(N)、硫(S)構成的燃質,其中碳、氫和揮發性硫是可燃成分。對于煤來說,含有揮發分(V),也是一個重要特性。
煤炭中的水分分為二種,經30~35℃干燥而發散的稱之為表面水分,經100℃以上干燥而蒸發的稱之為固有水分。在與空氣隔離的情況下采用高溫加熱后,其中水分和揮發分析出,殘留下來的是固定炭素和灰分。固定炭素、揮發分以及灰分的比率是衡量煤炭品質的主要指標。含灰多,含揮發分和固定炭素少,每單位重量的發熱量比較低的稱為劣質煤。
灰分中主要是二氧化硅(SiO2)、三氧化二鋁(Al2O3)、三氧化二鐵(Fe2O3)以及生石灰(CaO)等。隨著這些成分的含量不同,灰熔點將發生變化。低灰熔點的煤在燃燒時往往導致爐內結渣,受熱面粘污,甚至影響鍋爐出力。 發電用煤的灰熔點一般在1100~1500℃之間。
硫分在燃燒時將生成亞硫酸(SO2),與煙氣中的水分結合可以生成硫酸,是造成鍋爐受熱面腐蝕的主要原因 。
液體燃料主要為地下取出來的石油,或稱原油。原油經過加熱精煉加工后,分餾成為汽油、煤油、柴油,最后在300℃以上分餾出以重碳氫化合物為主要成分的黑褐色重油, 重油的發熱量高達10000kcal/kg,含灰量極少,是很好的燃料油。
重油與煤炭相比,同樣發熱量的重油容積僅為煤炭的一半,它具有可以利用油泵和油管輸送,勿需排灰處理,貯藏設備和燃燒裝置都比較簡單以及燃燒效率高、對負荷適應性較強等優點。但是,由于含硫量較大,有大氣污染和低溫腐蝕等問題。 特別是在重油中即使有極微量的釩時,由于高溫燃燒生成五氧化二釩(V2O5),與鍋爐的過熱器或再熱器的高溫(約600℃以上)金屬表面接觸后,將引起所謂“高溫腐蝕”。此外,重油還易于著火爆炸,輸送和貯藏時要特別注意安全 。
氣體燃料有高爐煤氣、焦爐煤氣和天然氣三種。發電用的氣體燃料主要是天然氣。
天然氣是一種天然產出的可燃性氣體,主要成分是碳氫化合物,大致又可以分為天然煤氣、油田煤氣、煤田煤氣和水溶性煤氣四種。后三種煤氣都是伴生性質,是油田或煤田地帶的背斜構造所形成的構造性煤氣。
天然煤氣幾乎能以理論空氣量達到完全燃燒。由于含灰極少,排煙清潔。 氣態形式的燃燒便于控制,可以盡快地調節燃燒溫度,且點火和滅火過程均比較簡單。同時,發熱量高,熱量的利用系數亦比其它形式的燃料高,燃燒時可以獲得極大的鍋爐效率。
氣體燃料的貯藏一般比較困難,又受地理條件的限制,燃料價格往往比其它形式的貴。 同時有在裝卸、使用和運輸過程中由于泄漏而引起爆炸等缺點 。
一名合格的專業譯者既要具備語言知識、專業知識,還必須掌握一定的翻譯理論、翻譯技巧,了解特定文體的特征及翻譯原則,熟知相關的背景知識。
《石油類應用語篇翻譯理論與實踐》將石油文本、語言知識、翻譯技巧、背景知識有機地結合起來,圍繞石油企業所涉及的專業科技語篇類型展開,包含9章內容,即概論、石油企業外宣翻譯、石油類合同翻譯、石油類招投標文件翻譯、石油產品設備說明書翻譯、石油類專利翻譯、石油科技論文摘要翻譯、石油類商務信函/電郵翻譯、石油類新聞翻譯。概論是對石油企業翻譯現狀和石油類語篇的綜述;其余8章的安排采用統一模式,首先簡要概述以幫助讀者了解特定文本語篇的特征及其翻譯原則,之后通過典型的英漢、漢英互譯的實例介紹相關石油文本的翻譯方法,最后通過知識拓展幫助讀者熟悉相關文本的背景知識。
總之,《石油類應用語篇翻譯理論與實踐》根據石油企業科技翻譯的實際需要,較為系統地闡述了石油企業翻譯中所涉及的主要文本類型,結合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對石油類應用語篇翻譯的諸多方面進行了探討。
1、石墨、二硫化鉬類固體懸浮型:
主要起減摩抗磨作用,但只能應用于固體潤滑和低速大負荷設備,當發動機轉數超過1000r/min時它們沒有任何作用。另外,它在潤滑油中的狀態不穩定,在一定的時間及溫度條件下會發生析出現象。其析出物會造成油路的堵塞,并加速油泥的形成。
2、特氟龍樹脂微粒型:
作為抗磨劑曾在美國應用廣泛,但由于它在低溫下會沉積在油道、油泵集濾器上造成堵塞,以及沉積在活塞環槽內使其失去活性,并加速油泥的形成,現美國很少推薦使用。
3、含銅、鉛等重金屬微粒的鍍膜類:
能在摩擦表面形成一層金屬膜,起抗磨及抗極壓作用,但是必須使用濾芯孔徑略大的機油濾清器,否則會被過濾出來,堵塞機油泵及油路。再有,長時間使用它會在活塞及缸體表面形成膜狀物,造成兩者粘結,易出現粘環等現象。
4、磁性油精類:
是一種表面金屬磁化劑,主要起減摩、抗磨作用。該類產品有效作用時間太短,需不斷添加,費用較高,而且會干擾汽車上的電子元件的正常工作。
5、含氯型“氯”:
是一種良好的極壓劑,但不適合發動機高溫高速的工作環境,而且會在適宜條件下產生酸,對發動機中的金屬產生潛在危險。此外,氯添加劑可能會與潤滑油中已有添加劑發生匹配問題,引起其他副作用。
6、無鉛、無氟、無氯的化學成膜劑類:
能同時表現出抗極壓性、抗氧化性及一定的抗磨性。由于它在金屬表面形成的化學反應膜作用持久,因而能有效延長潤滑油和金屬機件壽命。